一、课题的提出 曾有一位科学家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毫无疑问,音乐能开发智力,音乐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聪明与才智,这是古今中外许多音乐家、教育家和神经科专家经过无数的实验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音乐教学在我们的文化教育中培养我们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在开发智力,培养人的聪明与才智方面,起到了其他任何学科所无法取代的作用。因此音乐教育对学生智力开发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音乐教育对于智力的开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不但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还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关于音乐教育对学生智力开发的作用,我认为是无论从心理科学研究还是从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面来说,都是一个极有价值的命题。并且,这方面的研究随着心理科学、教育科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研究的不断发展,也不断得到新的开拓。它必将对利用音乐教育来开发人们的智力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为人类的智力开发提供一条新的路径。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领导高度重视、教师积极参与
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在新课改环境下,学校教育要逐步从“传统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教师以课题研究为契机、为切入点,都积极参与到教学创新中去,努力研究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过程。
2.硬件、软件条件成熟 学校的硬件建设良好。教师办公室都配有连接因特网的计算机。有足够的空间和带宽保证本课题所需的网络环境。
3.其它保障条件
学校行政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并且在组织上、制度上规范了本课题的运作。相关领导给予我们理论上和技术上的指导,协助我们进行科研攻关。
四、课题界定
大音乐教育——是指突破单一、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把音乐作为一种教育手段,通过一日活动、环境创设、家园合作等,把原本割裂的学科式教育变为以音乐为载体的整合式教育,提高学生的智力,从而促进学生注意、感知、思维等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
五、课题研究内容
音乐教育和智力开发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正因为存在着这些联系,音乐教育才能起着开发智力的作用。
一、音乐教育中的智力渗透 音乐教育是一种以音乐为内容,以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为主要途径,使学生身心得以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在这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中,渗透着各种智力因素。
(一)注意力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力有着多方面的作用。首先,注意力是感知音乐的重要前提。注意力集中,可以加强大脑对音响刺激的反应程度,从而把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在某一音乐对象上,抑制、排除其他音响或事物对大脑的刺激和干扰,去全身心地感知音乐。其次,注意力是音乐学习必备的心理素质。注意在任何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学习中更是如此,因为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是流动的音响,瞬间即逝,看不见摸不着。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活动将无法进行,因此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重要的。第三,音乐活动的复杂性,要求合理分配注意力。第四,音
乐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以及音乐艺术的时间性要求合理地转移注意力。音乐教学内容呈愈加丰富多彩的趋势,音乐课的类型也由单一课为主向综合型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必须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快速地转移。注意力合理地分配与转移是人反应能力的表现,过分专注即成为呆板,注意力不能迅速转移则为迟钝。音乐教育需要这一因素,也可以在音乐教育中,通过音乐学习动机与目的教育,优化教材、教法,使之得到锻炼。
(二)思维力
思维力是人脑概括和间接地反映客观事物和内部规律的能力。思维力渗透在音乐教学活动的很多方面。思维的多种类型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在音乐活动中。音乐思维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形式。 形象思维是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的想象进行的一种思维形式。形象性是一切艺术的共同特征。没有形象,艺术也就不复存在了。音乐也是如此,所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必须靠听觉来感知。在对这些用象征性、暗示性及表情性的音响材料塑造出来的音乐形象感知的时候,人脑会时刻不停地进行着想象的心理活动。因此,形象思维伴随着音乐活动的始终。 在音乐活动的全部过程中,也存在着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首先,每一部音乐作品的诞生,都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结果。由于音乐形象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审美主体所引发的联想与想象的范围更加广阔,创造性想象成分更多。
(三)观察力
观察力是对事物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能力。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要求学习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观察有视觉观察、嗅觉观察、味觉观察和触觉观察等类型。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以对音乐的形象的观察主要靠耳朵来进行,听觉观察能力是音乐学习的必要条件。提高音乐观察能力的关键是训练“音乐的耳朵”。然而音乐又是人通过一定的形式表演出来的。在表演过程中,必然对动作、技巧作出严格的要求。这时,视觉观察能力的作用便凸显出来。通过观察老师的示范,可以找出自己的不足,加以修改;通过观察同学们的唱奏,发现他们的优劣,从而取长补短。观察力常常决定着人的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强的人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貌似无关的事物中发现因果关系或相似点。在创造性的音乐教学中,更需要观察力。
(四)想象力
想象力是大脑以原有表象或经验为基础,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能力。想象力与任何创造性活动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教学的每一个过程,无论音乐学习、音乐表现还是音乐欣赏,都是创作过程,所以想象力是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智力因素,特别是在音乐欣赏教学和创作教学中。我们知道,音乐感知的对象中是流动的音响,这种音响是不可视的、无语义的。音乐形象具有抽象性和不确定性,甚至还有些神秘色彩。这对音乐形象的感受理解,及对音乐形象的把握带来了难度,必须借助音乐联系特别是音乐想象,否则听音乐至多是一种纯感官的享受。丰富的想象力会给音乐欣赏增加无穷的魅力。总之,智力因素对音乐教育的作用和影响是多方面的。
二、音乐教育中的智力开发
各种智力因素渗透在音乐教育的每个环节,并从中得到锻炼和发展。音乐教育开发学生智力的独特功效,就是这样通过音乐审美的手段,以完善他们的心理结构来实现的。为了使音乐教育开发智力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下功夫。
(一)激发理智感
理智感是人类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探索真理的需要、意愿得到满足而产生的高级情感体验。理智感属于高级情感之一,不是智力因素,但理智感可以使学生把智力活动由最初发生的快感或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并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这种情感因素的培养对智力开发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当人初级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因素,得到理性控制并塑造成为理智感,并在理智感的驱动下开始理性行为的时候,智力的活动便开始了。情绪、情感是人
智能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列宁全集》第20卷,255页)这些话说明了理性需要感情,真正的理性应该是激情的理性。凭借感情,特别是理智感,理性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没有感情就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类灿烂的文明。 情能育思。以情育思是音乐教育与智力开发紧密联系之所在。音乐教育教育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理智感。这是因为:
1、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是人类普遍的情感。是经过理性控制和理性塑造的情感,特别是那些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和教育,会收到极其有效的效果。在这一点上,是其它教育形式无可比拟的。
2、在任何学科的教学教程中,都存在着情感和智力两种因素,情感因素和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因此,任何形式的教学过程,都是理智感培养的过程。音乐教学对于理智感培养的优势在于,两种因素结合得更加紧密。因为音乐学习的内容本身就是情感的载体,对音乐的认知过程就是对情感的感知塑造过程。
(二)培养训练创造力
创造力是在进行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是想象力、思考能力(包括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形象思维和理论思维)等多种能力所构成的综合能力。创造力的强弱受到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方法以及情感、意志性格等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影响。音乐教育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创造性的教育教学中,影响和制约创造能力的主要因素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1、音乐教育可以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培养创造意识。创造意识是创造力得以发展的前提。人的创造意识越强,创造思维越活跃,创造方法多样,其创造能力也越强。而好奇心,求知欲,可以唤起创造意识。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对于新奇事物总要主动地进行探究,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并寻找问题的答案,去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唤起人们不断进行钻研与创造活动的重要品质,而且也是学生主动观察事物、反复思索问题的强大内部动力。音乐魅力的本身以及创造性教学内容都可以引发他们探索音乐艺术和学习音乐的欲望,同时多次因创造活动的成功而带来的喜悦感受,又可激发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创造意识。
2、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能力。心理研究表明,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是创造思维的中心,是测定创造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发散思维具有流畅、变通和独特三个特点流畅指智力迅速,即具有灵活的反应能力;变通指思维触类旁通,不受定势约束,因而能产生超常的构思;独特指能从前所未有的新观念、新角度去反映事物。
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在创造活动中,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同样重要,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造活动需要进行发散思维进行联想和想象进行假设,并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然而这并不是创造的结束,还需要辐合思维能力,经过分析归纳,选择一种最合适的办法,或采纳某一种假设。音乐学习同样可以锻炼辐合思维。
3、音乐教育可以培养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能力。不经过明确的思考步骤和对思考过程没有
清晰意识而得出结论的思维方式,叫直觉思想。在创造活动中,由直觉产生的想法只是一种猜想、假设,或许一时还得不到证明,或许是错误的,所以有人称直觉思维判断是一种“智慧的冒险”但是如果缺乏它,也会使思维变得呆板而无创造性,所以爱因斯坦在总结自己的科学创新活动经验时说:“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音乐思维属于典型的直觉思维方式,学习和欣赏音乐会培养直觉思维,启迪创造灵感。
创造活动中直觉思维进行的智慧冒险和直接飞跃所得出的结论,需要用分析、演绎、归纳等理性思维方法重新进行检验,所以分析思维是与直觉思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三)增强记忆力
记忆力是大脑对过去曾经经验过的东西进行保持、再现回忆的能力。对于音乐学习来说,记忆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智力因素,没有记忆,音乐教学则无法进行。同时,各种记忆能力也在参与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增强。
首先,各种音乐常识、凡是音乐教学中特别音乐欣赏教学中涉及的基本知识以及各种基本乐理知识,都属于词语记忆;
其次,音乐记忆是建立在耳朵对音响的感觉与把握的基础上,对声音特别是由流动的声音所塑造的音乐形式、形象的记忆,如对绝对音高的记忆、对乐句的记忆、对乐思的记忆、对音乐主题的记忆等,都是形象记忆。形象记忆在音乐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音乐欣赏时。
再次,音乐是用来表达情感的,抒情是塑造音乐形象的主要手法,因此,音乐记忆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音乐情感。心灵的情感震憾既提高了审美的效果,也加强了音乐对大脑的刺激反应度,增强了记忆效果。总之,各种记忆方式都能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锻炼与提高。
六、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组:制订具体的研究计划,学习、研讨音乐教育对学生智力开发的作用,使之适应新课程标准及素质教育的要求。
(2)、研究实施阶段:
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为宗旨在实践中探求音乐教育对智力开发的作用。
(3)、总结阶段:
汇编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研究成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