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人: 体现校企合作 审核人: 课程名称及代码: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072110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类别:B
计划学时学分:48学时 5学分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高职) 1. 前言 1.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课程体系是紧密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三控制、三管理、一协调”中质量与安全两大核心任务而设立的,课程体系以建筑业现场管理岗位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监理员、材料员等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要求为基础,同时紧密结合建筑业执业资格考试(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要求。它的任务是研究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和安全控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基本能力。
《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以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知识为基础,与《工程项目管理》、《工程资料管理》等专业课程一起,为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提供基本专业技能。 1.2设计思路
按照课程设计的理念,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岗位技能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开发重点,建设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课程。
1、通过校企合作,编写完善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教材、实训任务书、教学及学习评价体系。通过校企合作,进一步提高师资水平,扩大师资范围。并建立稳定的实训保障体系,为课程提供有效的外部保障。
2、课程与岗位技能密切对接,理论不求完备,以对岗位技能的满足为前提。 3、课程的开展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动力,按照工作过程的开发方法进行课程的组织与教学。
4、课程教学强调开放性、实践性。教学不拘泥于教室,授课不拘泥于校内教师,学生不拘泥于被动学习,形成开放性的教与学体系。
5、以学生为主题,充分体现职业性。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形成学生的职业
能力,因而,教学的方方面面的设计和组织,均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6、课程教学围绕“真实职业能力培养”开展。教学内容设置、实训环境和实训任务,都强调“真实”。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
本课程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应用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开展监理工作能力,具备进行施工过程工程进行质量与安全控制、工程质量验收,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工地安全隐患的排查等能力,为学生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应该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2.2.1知识目标
(1)掌握工程项目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 (2)掌握工程质量检查验收的标准; (3)掌握申报竣工验收的内容。 2.2.2技能目标
(1)掌握使用质量检测工具的技能; (2)掌握判断安全隐患的技能; (3)掌握处理安全事故的技能。 2.2.3素质目标
(1)培养辨证思维的能力;
(2)培养自主学习和接受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
(3)树立发展的观点、系统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解决判断实际问题。 3.课程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72课时,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从知识内容及要求和技能内容及要求两个方面说明,如表3-1所示。
表3-1 各工作任务的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及计划学时
序号 项目名称 能力要求 知识内容 学时 1
1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1、了解质量管理的意义 2、熟悉质量管理基本概念和质量管理体系 3、掌握质量控制的方法 1、掌握土方工程施工中防止质量事故发生的预防措施 2、熟悉灌注桩常见的质量缺陷 3、掌握软土处理地基质量缺陷的防治措施 1、掌握砌体结构因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裂缝的防止与处理 2、掌握砌体结构因温度变化而造成裂缝的防止与处理 3、掌握砌体结构因承载能力不足而造成裂缝的防止与处理,砌体结构因材料质量差引起裂缝的防止与处理 1、掌握组成材料不合格引起裂缝的防治 2、掌握模板造成混凝土构件裂缝的防治 3、掌握钢筋施工不规范造成构件裂缝的防治 4、掌握钢筋混泥土结构裂缝的防治 1、 质量管理的概念 2、 质量管理体系 3、 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4、 建设施工质量控制 5、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理论学时:8 2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1、 土方工程:场地平整,基坑、基槽开挖,土方回填与压实 2、 桩基工程:打桩工程,混凝理论学土和钢筋混泥土桩工程 时:10 3、 地基加固工程:换填处理地基工程,夯实地基加固,桩基加固,软土处理地基 3 混合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1、 因地基不均匀下沉(或上胀)而产生的裂缝 2、 因温度变化而造成的裂缝 理论学3、 因承载能力不足而产生的裂时:8 缝(超载裂缝) 4、 材料质量差引起的裂缝 5、 施工不规范产生的裂缝 4 框架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1、 组成材料不合格引起的裂缝 2、 模板造成混凝土构件的裂缝 理论学3、 钢筋施工不规范造成的构件时:12 裂缝 4、 钢筋混泥土结构裂缝 5 装饰与楼地面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1、掌握抹灰工程质量缺陷的防治 2、掌握饰面装饰工程质量缺陷的防治 3、掌握楼地面工程质量缺陷的防治 1、 抹灰工程:外墙抹灰工程,内墙抹灰工程,顶棚抹灰工程 2、 饰面装饰工程:内墙瓷砖饰面工程,外墙面砖、锦砖饰面工程,石板材饰面工程,水刷石饰面工程,干粘石饰面工程,涂料饰面工程 3、 楼地面工程:水泥和混凝土地面工程,板块地面工程,楼地面工程案例分析 理论学时:10 2
6 1、掌握屋面防水工程 防水工程施2、掌握地下防水工程 工质量管理 3、了解卫浴间防水工程 1、 屋面防水工程 2、 地下防水工程 3、 卫浴间防水工程 4、 防水工程案例分析 理论学时:10 7 1、了解现行有关建设工程安全的法律、法规 2、熟悉施工现场的安全生建设工程安产保证体系及安全管理模全生产管理 式 3、掌握安全技术措施的基本知识,能独立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及专项施工安全方案 1、熟悉土方开挖的安全要求,钢筋加工、混凝土施工的安全技 2、了解支护结构监测项目建筑工程施及监测方法,脚手架的构工安全技术 造及安全要求 3、熟悉各类机械的一般安全规定,脚手架的计算要求 4、掌握各类机械的安全技术要求和安全使用要点 1、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与管理机构 2、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与安全技术措施 3、 安全教育与培训 4、 安全事故处理程序 5、 施工安全管理 理论学时:6 8 1、 土方工程安全技术 2、 混凝土结构工程安全技术 3、 脚手架工程安全技术 4、 建筑施工机械安全技术 5、 高处作业安全技术 6、 建筑工程用电安全技术 理论学时:10 总课时 72 4.实施建议 4.1 教材选用
目前使用的教材主要是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技能型规划教材《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这部教材的编写是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教材建设要求,紧紧围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即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教材定位是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本教材内容丰富、新颖、简练,图文结合,易学易懂,
3
结合相关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注重对学生的启发性教育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土建类相关专业非常适用的好教材。 4.2教学建议
(1)本课程教学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三年制教学。 (2)教学建议
①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大量的教学内容以任务的方式进行,如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事故的案例,就如何确定问题原因、评价标准、处理方案等,形成工作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设计完成任务的方案,然后与实际结果对比,判断自己分析、判断、决策的正确性。
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flash动画、录像等手段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复杂的内容具体化。
③利用实验室在教学中实现教学、演示、操作训练同步进行。
④利用相关专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实际生产场所,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技能。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教学方法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整个实训中,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体,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学效果令学生满意,为专业课打下扎实基础。
②学生的课程教学内容主要通过实训室、校内外实训基地、实际生产场所完成,通过现场教学手段的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综合技能的完成,利用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让学生自主设计处理方案,并参与相关技能训练过程;利用课程教学实习结合生产单位岗位工作,强化学生动手能力与职业素质。
③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4)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 ①教学内容
根据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过程的要求,课程教学紧扣建筑类专业的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职业特长人才目标,实施系统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4
系统驱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工作过程和高职学生认知的规律,以建设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建设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处理,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概述,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策划,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策划,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控制,安全检查、验收与持续改进为主要教学任务,以案例教学为主线,以直观教学为主,教学中结合模型,培养学生直接识记的能力;提高对立体构象的思维能力和识别能力。利用模型、视频等手段,使动态与静态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的、乏味的机械性记忆为主动的、积极的识记;积极制作课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参考使用,使抽象的形态、结构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②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现场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增强学生运用基本原理解释各种工程现象的能力,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同时,应用多媒体、投影、挂图、模型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另外还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现场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分配学时,基本采用任务设置、信息资料、方案制定、实践操作、考核评价的“任务驱动五步”教学法开展教学。
“任务设置”是要根据学习内容选择实际场地及材料、实际案例,为学生布置特定的任务项目,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信息资料”要求各小组进行组内人员分工,分别利用查阅课本、参考资料、网络信息等资源搜集任务有关资讯;“方案制定”阶段要求各小组经过讨论后,根据搜集的资讯整合分析,制定出详细的讲解及实践操作程序和方法,包括各项具体的操作计划措施或建议;“实践操作”即各组安排人员按照既定的方案,分步或合作在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实训场所进行现场讲解和实践操作;最后一步“考核评价”包括教师考核及小组互评两种方式,对各小组的制定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过程进行量化的评价,并指出其不足之处并由教师予以改进,最后整合所有措施归纳出一套最适宜的实施方案。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注重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做、学、教”一体化的理念,让
5
学生先自己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途径并亲身体验操作过程,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主要起到一个引导和评价作用,根据学生的任务实施和完成情况做出分析评定,最后再完善方案,交给学生正确的解决措施。同时在教学中应注意其他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如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读书指导法及操作技能规范化训练等,充分利用图表、照片、模型、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录像等多种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4.3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注重学生的技能考核,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
(3)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积极引导和特别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4)评价手段可以通过学习过程观测、闭卷或开卷测试等方式。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的形式来实现。
(5)考核方案设计
理论知识部分:采取闭卷考试形式,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技能考试,在课程学完之后,单独考核的办法,按100分制计分。 4.4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类教学资源,选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录像、多媒体课件、电影、资料文献、企业生产现场参观等资源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针对教学的需要和难点,对理论性强,较为抽象的内容;技术性强,滞后的内容;尚未开发但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相关教学资源,组织力量,开发相应的影像资料、多媒体课件、PPT文本资料等辅助教学资源。发挥我院联合优势,逐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3)编制课件采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 (4)组织实地参观,采用现场教学;
6
(5)通过应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