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全学程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来源:伴沃教育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全学程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作者:温 兰

来源:《辽宁丝绸》 2019年第3期

温 兰

〔摘 要〕以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为导向,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全学程创新创业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对全学程创新创业教育的计划与实施、方式与成效做了详实的论述,以此希望能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和学生实际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一、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全学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定位与规划

首先辽东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建设进行了定位和目标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定位为全学程开展,并依托企业,规划了全学程开展培养的阶段性目标。

初创期具体规划为做好创新创业教学准备工作。首先要加大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然后要建设好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教学平台,主要以专业课程与校企合作课程模块建设为基础,实践课程作为应用教学平台。

成长期大力开展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与研究,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服装设计类比赛,加强创新创业应用训练。

成熟期以服装与纺织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实践平台,以丹东地区行业产业集群联盟和校外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为应用平台,实践课程包括集中实践和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课程,并开展创新创业校企联合培养。

总体规划是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基础,开展校企联合创新和创业实践,创造活跃而严谨的研究与应用环境,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学水平,着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的能力。

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模式

1.“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教学平台的构建

专业选修模块是由主干学科支撑培养目标并且符合为地方服务侧重校企合作而设立的模块课程组。丹东地区有唐人服饰有限公司、华洋针织是丹东市政府大力扶持的企业,也是我们合作的企业,成为我们课程合作的校外企业实践平台。校内拥有纺织服装工程示范中心,设备丰富完整,作为校内实践平台,具备创新实践的充足完备的平台基础。基于此平台格局,我们研究确认修改为3个模块,学生可以在教学软件、硬件、就业需求、自身能力等方面任选一个模块。

三个模块分别为:

品牌服装设计模块以品牌开发设计为定位,注重开发设计能力的培养。

针织服装设计模块为针织服装款式设计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块。

户外服装设计模块为户外服装款式设计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块。

模块课程在第六学期开课,前面学期开设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是各模块的平台专业课,打好基础再选模块,通过模块可强化对应品类的综合设计能力,每个模块均按照企业产品开发设计要求进行合作教学。

模块课对接企业均建设了省、校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基于实践基地平台进行授课,课程均以企业产品开发项目作为教学任务,教学成果作业择优成为企业产品开发的产品并进行批量生产销售,企业给予学生作业耗材的投入,并参与教学指导,对于效益好的作品给予奖励,学生们通过模块课程的训练提高了创新创业实践的能力,这种模块课程校企精准对接的模式对学校和企业来说是互利共赢的。

2.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依托的“服装与纺织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是“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已构建东北地区唯一涵盖完整的与纺织-印染-服装产业链相关的实验教学与研究的体系,拥有大纺织特色的现代化实验教学中心,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同时还承担“国家第十五鉴定所”的服装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学资源为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提供了保障,计划继续加大实验中心硬件设施投入及平台建设,加强综合性实验室的建设,扩充或新建一批高水平实验室。

此外,还与省内外20余家服装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框架协议,校企双方已经与部分企业在服装工程领域开展了互惠合作,建立了校内品牌产品开发工作室,为学生专业知识的获取及与企业接轨提供保障。

3.搭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应用教学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学

建立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平台(辽宁省唐人服饰有限公司校外实践基地、辽东学院瑞沃尔制衣有限公司校外实践基地等)与实践教学对接的模式,将全学程专业实践课与平台融汇贯通,力求提高师生对实践学习的热情,最终提高学生服装与服饰设计的综合能力,模式为围绕企业产品开发设计项目对接全学程专业课程教学的模式(以丹东瑞沃尔制衣有限公司为例,见下图)。

(1)校外实践基地平台对接课程实践教学

专业课程实践内容与企业设计生产结合,聘请实践基地企业技术人员做校外导师,定期进课堂讲授实践内容,引入生产实际设计生产标准,尤其是专业模块的课程实践,直接对应企业产品开发设计项目进行实战型实践。

(2)校外实践基地平台对接专业认识实习(纯实践课):

从第一学期开始,主要以观摩实践基地企业生产实践的学习方式为主,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对企业进行初步的认识和接触,了解企业实际的运行流程,专业岗位的工作状态,对后续专业知识的选择有了初步的导向,初步对专业课产生兴趣。

(3)校外实践基地平台对接专业生产实习(纯实践课)

主要以实习基地企业设计项目作为实习内容,服装生产实践由企业技术人员和校内老师共同指导,使学生快速掌握专业性标准化操作技能。让学生进入企业生产岗位,参加企业的生产、研发甚至销售等各个环节,实现综合能力的培养,能够顺利就业上岗,强化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4)校外实践基地平台对接毕业设计(实习)

以毕业设计(实习)对接实践基地企业平台项目的形式,将课题与企业项目相结合,企业提供材料,学生进行符合企业要求的产品设计,是所有实践的终极目标。

毕业设计(论文)课程系列优秀作品参加比赛,企业参与评选,评比优胜者获得企业奖励,并择优参加各种行业比赛。

4.创新创业项目与比赛的贯穿

鼓励教师带动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项目与比赛,组建团队,结合专业进行项目和比赛的定位,根据定位分析研究和执行内容分解任务,根据任务结合学生的能力进行分配,组织与配合协调均可提升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项目和比赛的开展首先是构思创新点,然后是深入研究,过程中一定会遇到问题,指导老师进行指导甚至借助外力来解决各种问题,创新或创业涉及的远远超过了课程单一授课的范畴,是综合并考验实践能力的综合任务,这个过程是学习也是锻炼,能磨炼提升项目组老师和同学的创新创业能力。

另外还指定专业教师全年指(下转第71页)(上接第62页)导学生参加服装设计专业比赛,通过参赛指导与参赛设计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5.师资队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师资队伍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教师的培养我们采取内部培训与外部锻炼两种方式。内部培训主要是由校内优秀的具备创新和创业能力与经验的老师利用业余时间给其他老师普及培训,通过学习,对创新创业加深了认识,打好了理论基础。外部锻炼则是在业余时间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通过企业实际岗位的全流程实践对于教师的实际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都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行业不定期组织的活动也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在交流的过程中增长见识,逐步成为创新创业综合能力较强的导师,可更好地承担教学和指导工作。

6.教学资源建设

在2015版人才方案中进行了全学程创新创业课程的植入、校企合作模块的设立。课程的设计、课程的内容、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安排、课程的进度安排、课程的考核方式、课程的参考资料等均按照校企结合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重新修订。

另外还开展了“ 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利用与共享的实践 ,实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互动功能,在平台中上传课件,上传最前沿的流行趋势动态和静态的参考资料,运用平台留作业、考试进行教学互动,使教和学均得到便利;包括服装设计专业相关教材、教参与服装设计专业相关参考课件、服装设计专业相关论文及伦敦、巴黎、美国、意大利等各大时装周国际大牌的服装趋势发布秀视频等。

教学资源的改革与建设保障了创新与创业教学的效果。

三、实践应用效果与总结

运行3年来总体计划实施展现出了很多喜人成果,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能够提高创新创业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勇于探索创新和创业的实践能力。

基金项目:体现行业产业需求的创新创业全学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一般项目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8731

参考文献

[1]《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