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传世散文100篇

来源:伴沃教育


中国传世散文100篇

【篇一:中国传世散文100篇】

曹刿论战⊙《左传》

古代卷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精译┃

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觐见鲁庄公。他的同乡对他说:“有权位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有权位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觐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同齐国打仗?”鲁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小惠不能普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的东西,我不敢夸大虚报数目,一定用诚实的态度对待神。”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小的

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详加清察,但定尽心尽力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之类的行为,可以凭这个打一

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交战。一开始,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国人击了三通战鼓之后,曹刿说:“可以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他下车仔细察看了齐军战车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望齐军撤退的情形,这才说:“可以了。”于是追击齐军。战争胜利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靠的是勇气。第一次擂鼓,士气振作;第二次擂鼓,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擂鼓,士气已经消耗完了。敌方没有士气了,而我方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敌人。大国的行动是难以捉摸的,害怕他们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辙混乱,又望见他们的战旗倒下去了,确实是败退的样子,所以才决定追击他们。”

┃赏析┃

蹇叔哭师⊙《左传》

古代卷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精译┃

杞子从郑国派人报告秦穆公说:“郑国人叫我掌管都城北门的钥匙。假若秘密发兵来此,郑国可以攻龋”秦穆公向蹇叔征求意见。蹇叔回答说:“兴师动众,使士兵劳累而去袭击远方的国家,这是我从来没听说过的。军队劳累,力气衰竭,远方的郑国也早有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况且我军的行动,郑国必然知道。辛辛苦苦却毫无结果,士兵必然产生反叛心理。而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我们的举动呢?”穆公不听他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三员大将,派他们带领军队从东门外出发。蹇叔哭着送他们,说:“孟明啊,我看到这支军队出去,再也看不到它回来了。”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如果你六十岁就死了的话,现在坟墓上的树木都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蹇叔的儿子也参加了这支出征的队伍,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一定会在崤山一带狙击我军。那里有两座大山:南面的称南陵,是夏朝帝王皋的坟墓;北面的称北陵,是周文王躲避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死在那里,我会到那里去收拾你的尸骨。”秦军于是向东进发。

┃赏析┃

这是著名战役“之战”之前的一个插曲,描述出蹇叔悲愤难抑又无可奈何的心情。语言简洁,生动传神,体现了《左传》擅长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我们屋后有半亩隙地。母亲说:“让它荒芜着怪可惜,既然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辟来做花生园罢。”我们几姐弟和几个小丫头都很喜欢——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灌园的灌园;过不了几个月,居然收获了!妈妈说:“今晚我们可以做一个收获节,也请你们爹爹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如何?”我们都答应了。母亲把花生做成好几样的食品,还吩咐这节期要在园里的茅亭举行。那晚上的天色不太好,可是爹爹也到来,实在很难得!爹爹说:“你们爱吃花生么?”我们都争着答应:“爱1“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姐姐说:“花生的气味很美。”哥哥说:“花生可以制油。”我说:“无论何等人都可以用贱价买它来吃;都喜欢吃它。这就是它的好处。”爹爹说:“花

生的用处固然很多;但有一样是很可贵的。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发生羡慕之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来。你们偶然看见一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没有果实,非得等到你接触它才能知道。”我们都说:“是的。”母亲也点点头。爹爹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因为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了。”爹爹说:“这是我对于你们的希望。”我们谈到夜阑才散,所有花生食品虽然没有了,然而父亲的话现在还印在我心版上。

……

【篇二:中国传世散文100篇】

古代卷 曹刿论战 ——《左传》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 蹇叔哭师 ——《左传》 召公谏厉王止谤 ——《国语》 劝学(节选) ——荀况 过秦论 ——贾谊 出师表 ——诸葛亮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桃花源记 ——陶渊明 芜城赋 ——鲍照 与陈伯之书 ——丘迟 与朱元思书 ——吴均 三峡 ——郦道元 滕王阁序 ——王勃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李白 师说 ——韩愈 与元微之书 ——白居易 陋室铭 ——刘禹锡 小石潭记 ——柳宗元 阿房宫赋 ——杜牧 岳阳楼记 ——范仲淹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秋声赋 ——欧阳修 六国论 ——苏洵 爱莲说 ——周敦颐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超然台记 ——苏轼 赤壁赋 ——苏轼 卖柑者言 ——刘基 沧浪亭记 ——归有光 项脊轩志 ——归有光 西湖七月半 ——张岱 登泰山记 ——姚鼐现代卷 秋夜 ——鲁迅 风筝 ——鲁迅 好的故事 ——鲁迅 父亲的病(节选) ——鲁迅 希望 ——鲁迅 藤野先生 ——鲁迅 雪 ——鲁迅 喝茶 ——周作人 乌篷船 ——周作人 故乡的野菜 ——周作人 我的母亲 ——胡适 追悼志摩(节选) ——胡适 梦与现实 ——郭沫若 银杏 ——郭沫若 杜鹃 ——郭沫若 落花生 ——许地山 牵牛花 ——叶圣陶 没有秋虫的地方 ——叶圣陶 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 孤崖一枝花 ——林语堂 故都的秋 ——郁达夫 我的梦,我的青春 ——郁达夫 怀鲁

迅 ——郁达夫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海上 ——郁达夫 白杨礼赞 ——茅盾 雷雨前 ——茅盾 卖豆腐的哨子 ——茅盾 翡冷翠山居闲话 ——徐志摩 我所知道的康桥(节选) ——徐志摩 泰山日出 ——徐志摩 异国秋思 ——庐隐 渐 ——丰子恺 山中避雨 ——丰子恺 秋 ——丰子恺 匆匆 ——朱自清 背影 ——朱自清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航船中的文明 ——朱自清 石湖 ——郑振铎 养花 ——老舍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想北平 ——老舍 姚蓬子先生的砚台 ——老舍 清河坊 ——俞平伯 寄小读者(通讯十) ——冰心 小桔灯 ——冰心 一日的春光 ——冰心 知堂先生 ——座名 雨 ——沈从文 雅舍 ——梁实秋 谈友谊 ——梁实秋 荷塘忆旧 ——钟敬文 荔枝 ——钟敬文 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林徽因 爱尔克的灯光 ——巴金 风雨中忆萧红 ——丁玲 塞纳河畔的无名少女 ——冯至 山屋 ——吴伯箫 微雨宿渑池 ——吴伯箫 囚绿记 ——陆蠡 感情的碎片 ——萧红 蹲在洋车上 ——萧红 春意挂上了树梢 ——萧红 采蒲台的苇 ——孙犁 花城 ——秦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