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NGZUO YANJIU 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原则与对策分析 。徐彦秋 [摘要]新时期探讨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路径,要注意其与传统教育的差异,从中分析出教育过程中所 应遵循的具体原则,并且在实践中渗透的问题中寻找出来,以应对更加复杂的全球化、网络化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方法 [作者简介]徐彦秋(1980一),女,硕士,南京理工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江 苏南京210094) 中国传统伦理始终推崇仁爱,提倡言行一致与谦 时需要注意到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制定与群体相适应 恭礼让,这是社会责任教育的基础,孔子所说“孝悌也 的教育内容。社会责任教育内容需要采取大学生感兴 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所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 趣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述,比如在语言的应用上需要使 物”等皆属此类。新时期国家发展的希望在于青年,时 学生易于接受,对于那些流行用语应当敢于采用、善 代进步的动力之一来源于大学生,而不同时代的青年 于采用,从而给教育环境形成自由轻松的氛围奠定基 学生担负着完全不同的时代使命。对当代学生进行社 础。比如内容的表达上需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一 会责任教育,应考虑新时期环境因素,让社会责任教 致,大学生认知水平相对较高,但并没有达到完全成 育目标更清晰、过程更顺利、结果更理想。 熟,所以应当尽可能避免使用过于概括凝练的表述,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原则 而是要多采取生动鲜活的内容;再比如在形式的展现 在全民共同努力构建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之下,一 上需要与大学生心理需求相统一,选取教育载体时应 定要注意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这是毋庸置疑 当尊重学生情感偏爱。只有这样才能让教育目标实现 的。正确引导大学生履行新时期所赋予他们的社会责 得更加顺畅。 任,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1]。但同时我 (三)过程要持续 们注意到:大学生这一青年群体毕竟有其特殊性,他 社会发展进步是一个长期坚持的理想,在** 们一方面朝气蓬勃而另一方面却又缺乏社会阅历,一 总书记倡导的中国梦背景下,社会责任教育亦应保持 方面具有担当意识而另一方面却有表现出辨别能力 其稳态,就是要在持续的实践过程中完成教育目标、 弱的特点。因此,探讨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路径,需要 检验教育效果,并随时按照实践需要对教育形式进行 遵循三个大的原则。 修正。首先,要增加学生接触中国梦、社会责任的关联 (一)路径要丰富 频率,增强其对个人梦想与责任的意识、印象。其次, 高校应当将传统教育手段综合起来,全方位立体 应当使大学生长期保持梦想与社会责任的观念,中华 化实施。借助传统教育模式,也就是要将矛盾的普遍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努力 性与特殊性原理应用起来,树立典型,合理引导,加大 奋斗才能得到[3 2。再者,应当用实践对教育成果进行 宣传力度,使学生更多地了解那些在平时学习生活中 检验,而不能忽视对社会责任教育成果的检验。 认识责任、履行责任的正面典型人物、典型事件,使学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所面临的两个问题 生意识到针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是一项具体而 (一)全球化影响 务实的工作 10此外,高校应当注意因人而异的问题, 全球化环境下进行社会责任教育,必须将本土文 明确每一名大学生都是鲜活的、不可复制的个体,其 化资源真正利用起来,使当代大学生保持对自身文化 生活背景不同、心理素质不同。在对个体进行社会责 的认同感。在广泛的角度来看,文化与教育是相通的, 任教育时,应当注意到教育与减压同步的问题,比如 《周易》中说:“观乎人文,化成天下。”而在当代社会, 可以按照谈话的形式实现教育的目标,在谈话中鼓励 人只有在教育的介入下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一分子, 学生将自身梦想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 这是因为对于社会成员来说,文化的存在是最基本的 (二)内容要适应 标志[4]。因此对于当代高校来说,无论是对其进行思 大学生充满朝气,崇尚自由,进行社会责任教育 想政治教育,还是对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抑或是社 2015/12中国成人教育< CHINA ADULT EDUCATION JJ GONGZUO YANJlU 会责任教育,都不能离开自身所依存的文化土壤,而 绝对不能重起炉灶把自身文化遗弃殆尽。 在全球经济、文化环境边界日益模糊的时期,这 种意识尤其应当引起注意与自觉。西方发达国家依赖 其超强的经济能力,再加上其经验丰富的文化工业, 进行了大量的文化输出。外国文化的进入,让我国大 学生开拓了眼界,学习到了更先进的文化、技术、管理 知识,但同时存在的文化冲突也让我们面临着严峻的 挑战。比如美国是全世界生产与输出信息量最大的国 家,但好莱坞就控制了世界电影市场的超过一半,互 联网中的英语信息超过九成等。如果文化与信息失 衡,会对大学生产生不利影响。 (二)网络化环境普及的弊端 网络应用给高校开展社会责任教育带来了新的 载体,使社会责任教育的实施更加便捷,但网络同样 存有负面作用。首先是网络不良信息对于大学生良性 价值观形成与巩固不利,各种类型信息的交汇让网络 中隐藏着数量不少的不良信息。其次是对网络的沉迷 让高校学生不能明确社会角色定位,并最终致使社会 责任意识淡薄,难以在现实生活里面履行社会责任。 第三是网络的开放特点让个人主义思潮盛行,一些人 发表没有责任意识的言论。最后容易形成对网络人物 的盲目崇拜心理,拥有高超网络技术的人才易于成为 大学生推崇的对象,特别是那些IT精英,这种影响多 数是正面的,可有时也会导致另一种现象的出现。如 对黑客的不正常崇拜,甚至有个别大学生模仿黑客的 行为,这是需要我们加以注意的。 三、目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应对策略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对于高校来说,属于德育的 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当意识到肩负社会责任所展现 的是社会价值取向,应当意识到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自 身的努力方向。而在全球化和网络化时代,学校对大学 生进行社会责任教育则又有了新的发展路径。 (一)以国家责任教育应对全球化环境 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全球一致化,当然更不同于西 方化I5 。我们应当在兼容并蓄、博纳众家之所长的根 基上,将外来优秀文化纳入到本国文化体系之内,同 时不失去本国文化的整体性。清末民初学者辜鸿铭曾 经指出:要想对一个文明进行估价,就一定要问这样 一个问题——这个文明产生了什么样的人?而不是问 这个文明是否修建制造了巨大的城市、宏伟的建筑、 舒服的家具、精致的工具。所以,我们谈新时期大学生 一社会责任教育的路径,有一条是不能不谈的,那就是 国家、社会、学校均应注意加强针对大学生的传统文 化教育,用来增强大学生群体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 56蛊 葛2u0c舢15/1N2 豪感拍】。大学生亦应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学习与践 行责任教育内容,惟其如此,才能使国家在未来发展 过程中更好地适应外来文化挑战,才能不让本民族文 化在全球化环境下迷失自我。 (二)以主流意识教育同化网络化环境 学校应当负责营造以网络为基地的主流意识氛 围,使大学生在利用网络环境时自觉形成高度的社会 责任感。网络环境应当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 仰和马克思主义观念,帮助学生形成热爱共产党、热 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的自觉意识。首先,学校应当肩 负起校园网络环境的净化职责,采取多种手段强化校 园网络管理,要关注网络舆论的积极导向功能。其次, 学校应当组织大学生积极投入到以网络环境为依托 的社会责任教育主题活动中来,形成主流文化意识的 良好形态氛围 1。比如可以开展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社 会责任教育主题研讨会,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论, 对突发事件进行分析,识善恶、辨真伪,让大学生在参 与网络活动的状态下,受到正确的社会责任教育。 康德曾经说过:“所有在道德上存在价值的个 体,都要学会承担社会责任。”对于新时期的大学生 来说,若想真正为民族发展与国家进步出力,真正变 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的主力军,就一 定要学会担当。面对全球化的必然发展趋势,面对 “互联网”时代的真正来临,大学生所受到的社会责 任教育总目标更清晰,而教育环境却更复杂,教育工 作者只有在总目标的指引下及时顺应时势、变革教 育手段,才能解决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同复杂环境 之间的冲突,让新时期的大学真正成为社会责任教 育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刘二伟.思想政治课实践性教学模式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的培养[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2]袁雅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思考[J].南阳师范学院 学报,2014,(1). [3]韩承敏.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研究[I].学校党建与思想 教育(高教版),2011,(9). [4]李苑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研究的回 顾与展望[J].中国成人教育,2014,(17). [5]李志强.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 北师范大学,2013. [6]赵海信.大学生责任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索[J].学校党 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14。(8). [7]黄治东.当下大学生责任教育路径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 学,2012,(2). 责任编辑: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