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衔接教学的新思考——以“物质科学”和“技术

来源:伴沃教育
屮丫检理菽学参考校本教研第49卷第1期2020年1月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衔接教学的新思考—以“物质科学”和“技术与工程”领域为例—

周立颖耿爱霞(1.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北京市崇文门中学 北京100062)(2.北京师范大学燕化附属中学北京102500)文章编号:1002-218X(2020)01-0086-02

中图分类号:G632.42 文献标识码:A摘要: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在教学上分享共同的教育理念,包括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科学素

养、以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存在课程内容与功能的衔接和

差异,对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进行衔接与比较,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教学,再从学

生学情,从教师风格、教学方法、探究教学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一些合理建议。关键词:小学科学;初中物理;教学;学情一、 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现状与挑战

在传统的意义上,小学和初中的教育教学比较孤立,导致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从教材到教学目的上都 缺少统一性,更缺乏沟通和了解。一些问题在初中物 理教学中逐渐体现出来,反馈并回溯到小学科学。当 前,随着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等模式的实施,越来越 多的学校采用九年一贯“大循环”的课程教学模式,让 初中物理老师带着自己对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及学 情的理解到小学教小学科学,为小学科学和初中教学 的衔接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总体而言,当前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也在教学上 分享了一系列共同的教育理念,包括面向全体学生、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科学素养、以探究活动作为学 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小学科 学与初中物理的衔接并非不存在内在的因素与逻辑, 而如何面对新情况实现有效衔接,则需要系统的深入 思考。笔者作为先后从事过初中物理教学与小学科 学教学的一线教师,试图为“衔接”做出有益的探索。二、 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衔接的基本课程内容小学科学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重视学 生认识现象,善于在教学中利用比较直观、学生有兴 趣参与学习的重要内容为载体,重在培养学生对科学 的兴趣、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对于初中物理 而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 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⑴。初中物 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善于利用实验手段激发学 生兴趣、启发物理思维和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在科 学实践过程中,学会应用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科学问 题的能力。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在具体 层面,小学科学中“物质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 域的延伸和深入研究,是与初中物理联系最为直接且 具有典型性的重要部分,以下就以这两部分为例进行 分析。现行小学科学课标(2017年版)和初中物理课标(2011年版)对应的需要衔接的内容如表1所示。表1小学科学课标初中物理课标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

特征1.2物质的属性1.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1.3物质一般有三种状态:

固态、液态和气态1.4新材料及其应用1.1物质的形态和变化1. 1.4用水的物态变化说明

2. 1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

存在状态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 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 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 约用水的意识4. 1可以用某个物体对于另

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 描述该物体在某个时刻的

2. 1. 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

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位置2.2.2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

4. 2通常用速度大小描述物 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

体运动的快慢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 式进行简单计算4.3物体的机械运动有不同

的形式2. 1.3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

多种多样餉运动形式。知 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5. 1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 2. 2. 3通过带见事例或实

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 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 力,认识力飽作用效果2. 2. 3通过实验,认识力可

5. 2物体运动的改变和施加

在物体上的力有关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和 快慢通过实验,认识力可以 改变物体的形状E-mail: XWL551 @163. comVol.49 No.lJan.2020检*f救学参考续表小学科学课标初中物理课标6. 1. 1声音可以在气体、液

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 传播2. 3. 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

6. 1. 2声音因物体振动而 产生和传播条件产生2.3.2 了解乐音的特性。了

6. 1. 3声音的高低、强弱与

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 物体振动有关一些应用。知道噪声的危 害和控制的方法6.2.1有的光直接来自发光

的物体,有的光来自反射光 的物体2. 3. 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 6.2.2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 解尢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 播(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 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会发生反射,会改变光的传 播方向,会形成阴影)6. 2.3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2. 3. 6通过实验,了解白光

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 现象6.3. 1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

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 1. 1.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

一种计量单位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 6. 3.2加热或冷却时物体的 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带见温 体积会发生变化,加热和冷 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 却也可以改变某些物质的 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 状态见解6.3.3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

3. 1. 2通过实验,认识能量

体间传递,通带热从温度高 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 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 可以互相转化3.4. 3令看、会画简单的电

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联

6.4. 1电路是包括电源在内 电路和并联电路。说出生 的闭合回路,电路的通断可 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

以被控制并联电路的实例。了解串、 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 特点6. 4. 3电是重要的能源,但 3.4. 7 了解家庭电路。有安

有时也具有危险性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意识6.&1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能

量的表现形式6.6.2 一种表现形式的能量

3. 1能量、能量的转化和

可以转换为另一种表现 转移形式3.6.3知道核能等新能源的

16.2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

特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3.6.4 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 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 利用有可持缕发展的意识17. 3工具是一种物化的

2.2.6知道简单机械。通过

技术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 衡条件校本教研小学科学新课标中的物质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 程领域涉及的主要内容与初中物理知识高度相关。 物质科学领域中的“材料”“物质的状态”“物体的运 动”“力的作用”“能量”与初中物理的物质、物体的运 动和相互作用力、能量的内容相衔接,涵盖了声、光、 热、力、电、能量等知识。小学科学中的“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对 应初中物理中的“物质的属性”。从具象的“物体”到 抽象的“物质”,在知识上是一飞跃。小学科学要求的 “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对应初中物理要求的“新材 料及其应用”,这部分内容是对科技革新成果的学习 和了解。值得关注的是,小学科学要求学生学习热量 的传递,这对应初中物理中“能量的转移和传递”。从 热量到能量,从“传递”到“转移和传递”都体现了知识 的螺旋式上升。初中物理不是小学科学的覆盖式放 大“],而是在小学科学的基础上对具体内容深入的 研究和物理思维的提升。三、 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衔接的学情分析对于小学科学而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就是让学 生学会使用科学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小学 生思维发散,他们对自己认知和探索世界的过程往往 十分好奇,更愿意表达自己感知和理解的世界。然 而,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和推进,人们的生活日益自 动化和便利,这却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当前小学生使 用简单机械工具的能力较弱,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较 差,这一情形对小学科学教学来说无疑是新的挑战。初中生的科学知识面非常广泛,但大都停留在表 面现象,因此学生越来越喜欢问“为什么”,即想要找 到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本质——这都有利于初中物理 教学的开展。但是,部分初中学生在小学阶段并没有 锻炼出很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导致初中物理教学中需 要独立操作探究实验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所以在 实验课堂中,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纠正正确的实验操作 中,导致班级里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甚至是两极分化。四、 促进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衔接的策略1.教师风格的发展学生爱上的一节科学课应包括学生喜闻乐见的 科学主题和极其愉悦的课堂气氛,小学教师往往利用 各种手段吸引学生兴趣,例如小实验、视频、图片、故 事等,从视觉感官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 生参与度高。而且小学科学教师了解的知识面要比 课本上的知识更多更广才能适应小学科学教学,应对 教学中学生提出的疑问和问题。小学科学教师采用 表扬和鼓励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的方法来获得更直 观的学情,了解学生思维动向,为后面更好的教学设 计做铺垫。初中物理教师要非常熟悉所教知识的本质,还要 了解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所以初中物理教师的任 务更多的是剖析科学现象的原因和本质,在初中学校 里都配有物理实验室,很多用心的老师一定每天都要 在那里做一些研究,利用实验帮助学生攻克教学难 点,因此,对初中物理教师的专业技术要求更高更广。E-mail:XWL551@163. com第49卷第1期试题研究2020年1月2018年高考中直线运动图像问题的解读孙奉涛(山东省荷泽第一中学山东荷泽274000)文章编号:1002-218X(2020)01-0088-02中图分类号:G632. 479文献标识码:B—、核心考点轨迹。1. x-t图像(3) x-Z图像和a-t图像的形状由z与与t (1) 意义: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函数关系决定。(2) 应用:判断运动方向(斜率的正负);判断速度 (4) 应用运动图像解题时注意“六看”,如表1 的大小(斜率的大小);判断运动性质(静止、匀速、变速)。所示。2. v-t图像表1(1) 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T-t图像图像(2) 应用:判断运动方向(正方向、负方向);判断 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大小);判断运动性质(匀速、匀变 轴横轴为时间纵轴

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

为位移工度V速、变速);求位移(图像与坐标轴所围图形的面积)。3. 对运动图像的理解线倾斜直线表示匀速

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

直线运动运动(1) 无论是图像还是ar图像,都只能描述 斜率表示速度表示加速度直线运动。(2) x-«图像和 W 图像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面积无实际意义图线和时间轴禺成的面积 表示位移1+-+-+-- -+-+-+-+ ---—2. 教学方法的优化学精神。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在教学方法上既有联系,也 探究式教学对初中物理的重要性使得教师迫不 有不同。很多小学科学教学中设计教学目标更多的 及待地希望小学科学能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科学 是观察现象,体会和感受规律,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 探究能力。当这一迫切要求反馈回到小学科学时,小 的科学素养。现今在实验操作的教学上可以用小学 学科学教师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做了调整,试图从教 科学中的知识作为铺垫或引入,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 学设计中慢慢渗入科学思维。例如,探究式教学设计 让学生联想到小学科学的相关知识,潜移默化地让学 思路按照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生活中的应 生自主发现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课程之间的联系。用进行,这就是初中物理的实验探究框架。教师在设计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时,既能抓住学生 4.教学模式的创新的兴趣点,又能让学生学会科学方法,通常全员均可

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有诸 参与的动手实验是最受欢迎的。例如,小学2年级 多联系,针对利用探究模式贯穿教学始终,各个阶段 《科学》第五单元尺子的科学中分为制作尺子和改进 教学均有一些新的创新模式,特别是学科融合越来越 尺子两部分,设计思路围绕着工具的发明和改造,教 受到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教学的关注。当前,小学科 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找到解决方 学教学开始探索跨学科学习、创客教育等新模式,推 法——制作工具,从而对该工具的改进和应用,课堂 动科学课程的多样化、特色化实施,着力提升学生的 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学生这种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到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很多学校支持小学科学课程 初中物理中再学习到长度的测量时,教师可以利用上 优化课程资源,重视发挥家庭、社区、校外青少年活动 述学情作为引入,引导学生说一说工具的发明和改 基地等作用,利用好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课外活动 进,还可以上升高度到新产品的开发和利用上。计划等平台,为课程实施创造有利条件。3. 探究教学的开展参考文献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的经验表明,实施科学探究式 [叮 郭玉英,姚建新,张赫.整合与发展——科学课程中概

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初中物 念体系的建构及其学习进阶[J].课程•教材•教法,

理教学不仅应关注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某些规律,而 2013(6):2-5.且应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探 [2]陈刚,肖晨.顾健.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教材的衔接及

索兴趣,增进对探究本质的理解,培养科学态度和科

比较[J].教学与管理,2015(8):77-80.(本文编辑:俱乐)E-maihXWL551@163.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