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黑网吧”查处取缔的难点、原因及对策

来源:伴沃教育
“黑网吧”查处取缔的难点、原因及对策

张 程

现实生活中人们把无证无照、证照不齐或行政许可过期失效的网吧俗称“黑网吧”,它是文化市场的顽疾、社会的毒瘤、消防安全的隐患。“黑网吧”的存在及泛滥势头悄然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校、家长、社会对此反响尤为强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的职能部门之一,治理“黑网吧”责无旁贷。近几年,虽然我们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黑网吧”的蔓延势头。目前巴州区现有证照齐全的合法网吧69家,全部集中在城区范围内,乡镇网吧均属无证无照经营的“黑网吧”,以恩阳、清江、下八庙、花丛、化成、梁永为主要集聚地。

一、“黑网吧”查处取缔的难点

我局立足职能,把“黑网吧”的整治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民生工程”和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希望工程”来抓,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行动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来,共检查已登记网吧1千余户次;查处取缔“黑网吧”43户,没收专门用于无照经营的电脑625台;劝道经营者自动关闭或改行45户。但是,问题较为突出、

各种因素交织导致“黑网吧”禁而不止、查而不绝,难于有效取缔,主要表现在有“四难”:

(一)隐蔽经营,难以发现。在工商部门打击“黑网吧”的强大执法攻势下,一些“黑网吧”经营业主虽心有余悸,但仍心存侥幸,在利益的驱使下无视法律,铤而走险,重操旧业。“黑网吧”经营方式由公开转向隐蔽经营,经营场所由街边门店转向背街小巷或者居民住宅房,经营地带由城市转向城乡结合部位或农村,经营时间常常是白天歇业,晚上开业,甚至是通宵达旦经营。经营的隐蔽性给工商部门日常监管和查处取缔带来较大的困难,一般情况下很难发现。 (二)手段欠缺,难以取证。“黑网吧”一般设在私人住宅里,采取家庭式或作坊式经营,仅靠关系照顾生意,平时大门紧闭或出入口安装摄像头等监控设施,对执法监管单位和人员严防死守,并且在经营者之间互通信息,互相掩护。一些“黑网吧”经营业主在经营时不公开记帐收费,串通上网人员,当执法人员检查时,称是“熟人”来玩,不收费,并且还随时清理计算机内的“上网记录”,给调查取证设臵重重障碍。一些当事人在工商部门执法人员赶到经营点时,借口是民宅,拒绝开门,执法人员根本无法进入现场调查取证,导致难以及时搜集有力证据而贻误时机,给查处取缔“黑网吧”造成较大的影响。

(三)阻扰执法,难以整治。从事“黑网吧”经营的人员成分较为复杂,大多又属于下岗人员、失地农民、社会闲杂人员,社会关系复杂,他们常常以“要生存、要吃饭”为由,对执法监管臵若罔闻,不配合执法人员检查,一旦进行查处取缔,就在网上恶意炒作,攻击执法部门,干扰执法行为,甚至有不法分子为阻挠执法,纠集一些不明身份的人起哄、围堵,甚至当涉嫌违法物品被查扣时采取哄抢、围攻、殴打、漫骂等暴力手段抗拒执法,增大了行政执法工作的难度和危险性。

(四)变相经营,难以断根。工商部门通过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对于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黑网吧”进行了查处取缔,但是,有的黑网吧在被停止互联网接入后,又以他人名义重新申请接入,或者开通几部固定电话,变换接入互联网经营,或者转移地方经营,更有甚者打着电脑教育培训、打字复印等幌子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导致对“黑网吧”的整治难以彻底断根。

以上问题的存在,单凭工商部门“孤军”作战,整治效果不太明显。加之我区工商部门监管范围广、执法人员少、力量薄弱,同时还肩负着食品安全、公平竞争、打击假冒伪劣、办理消费者申诉投诉、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重任,人力、物力、财力等多种原因也致使“黑网吧”的集中专项整治行动难以经常性的开展。

二、“黑网吧”存在的原因

产生“黑网吧”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是导致“黑网吧”的重要因素。

(一)网吧布局不尽合理。巴中建地设市近20年,在建地之初,本着“先发展、后规范”这一理念,巴中范围内网吧过多过滥,加之从2007年开始,文化部门就停止审批设立新网吧,就造成了巴州区的网吧全部集中在城区,农村乡镇连一家获批准的布点网吧也没有。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互联网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农民家庭自购电脑的较少,而新一代的农村居民以及从大城市返乡的农民工等已经普遍习惯于从互联网上获取各种信息,因此有大量的上网需求,一些经营者乘虚而入,擅自设立网吧违法经营。

(二)业主法制观念淡薄。由于“黑网吧”投资少、规模小、转向快,成本低廉,易建易撤,很多依法经营意识不强又有投机心理的经营者蠢蠢欲动,不惜以身试法,铤而走险,选择开办“黑网吧”。在经营过程中采取隐蔽经营、变相经营等手段逃避部门监管,扰乱市场正常经营秩序。一些网吧业主自诩弱势群体,对工商监管和执法百般阻扰,甚至以死相威胁。

(三)职能部门协作配合不力。由于文化、公安、工商等各职能部门工作分工及侧重点不同,工作方式方法不同,

加之彼此之间交换信息不够,使得对“黑网吧”整治还没有形成整体合一的有力拳头,工作中存在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影响到工作的效能。

(四)长效管理工作机制缺乏。“黑网吧”整治工作由于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教育宣传、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常态监管、部门联动、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黑网吧整治效果往往只是集中体现在专项整治期间,集中整治风潮过后,又有“黑网吧”变化手法偷偷违法经营,出现“回潮”现象。

三、“黑网吧”查处取缔的对策

(一)统筹兼顾,合理配臵网吧市场资源。网吧作为互联网快速发展环境中的一种市场化经营业态,有正常的市场需求。因此,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允许社会资源有序地向网吧市场领域流动,将符合条件的经营者纳入管理范围,依法予以行政许可和监督管理。在行政审批政策一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应合理规划网吧布局,充分考虑农村地区的需求,调剂有合法审批手续的网吧到乡镇、村,引导、鼓励有证网吧采用兼并、重组、增设分支机构等方式开展连锁经营,使合法网吧覆盖每个乡镇,并辐射到村组。

(二)疏堵结合,大力营造文明、健康、安全的互联网上网服务环境。互联网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功能也很强大。我们在对未成年人上网和“黑网吧”进行“堵”的同时,更

重要是进行“疏”。以专题讲座、户外活动、宣传横幅、手机短信等方式积极向社会大众宣传《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加强查处取缔无照经营的普法宣传,不断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加强对提供互联网服务的经营行为的监督,形成人人参与净化互联网市场、规范网吧经营的良好氛围。实现家校互动,进一步落实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责任,积极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文明上网。加强对网吧经营业主的合法经营宣传教育,认识非法经营的严重后果及社会危害,引导他们守法经营,自觉抵制和举报违规经营。进一步发挥12315申诉举报电话作用,结合12315进社区、进农村活动,与居委会密切配合,以街道干部、居民积极分子为骨干,建立网吧义务监督队伍,构筑“防火墙”,纺织“监督网”,激励群众举报“黑网吧”,使个别深藏不露的“黑网吧”被依法查处。

(三)综合治理,完善部门协作机制。治理黑网吧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工程、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监督,需要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各司其职、综合治理。根据《行政许可法》、《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及《四川省关于进一步完善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机制的意见》等有关规定,按照“谁许可、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全面建立由地方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文化部门牵头抓总、公安、工商、教育等相关部门通力

配合、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总结阶段性整治经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通报日常监管情况,定期对网吧证照、实名制、网络信息安全、治安消防等开展整治,形成整治合力。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引导被取缔网吧失业人员,尤其是低保户、下岗人员“转业改行”,实现再就业。

(四)常态管理,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在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符合区情、操作性强的网吧长效管理办法,进一步创新监管举措,创新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促进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完善市场巡查制度,进一步落实“以网定格、以格定责、以责定人”的网格化市场巡查制度,分片、分段建立整治责任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局所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力争网吧监管无盲区,主体监管无漏洞。特别要在春节、元旦、十一、学生假期等节假日期间开展以农村、城乡结合部和学校周边黑网吧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力争日常监管与突击整治相并重。强化监管责任督查,建立考核机制,制定考核办法,评价监管效果,力争责任追究有章可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