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王亚平奋斗事例名言

来源:伴沃教育


王亚平奋斗事例名言

王亚平出生在山东烟台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初中毕业,家里人希望她读中专,不愿放弃大学梦的她背着家人报考了高中。

这次大胆的选择,让她在高考的时候,正好赶上了我国招收第七批女飞行员,她毅然抓住了这次机会。

进入飞行学院后,她经受住了一次次拉练、游泳、跳伞等特殊训练的考验。

23岁那年,电视里杨利伟飞向太空的激动一刻,让她的梦想也从飞行梦变成了航天梦。

“我们有了男航天员,也会有女航天员。”

2009年,她终于迎来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以来首次选拔女性预备航天员的机会,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通过了层层考核检查。

虽说,和男航天员相比,女航天员在体力方面难免有差距。但王亚平认为,太空环境不会因为女性到来而改变,也不会因为是女性就降低门槛。在平时的训练内容、训练标准、要求上,她默默对自己提高了要求。超重耐力训练中,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里,她要承受8个G的重力加速度,呼吸困难,面部扭曲变形,甚至连眼泪都甩了出来。

训练机旁边有一个红色的按钮,在航天员感觉坚持不住的时候可以按下去停止训练。可是这么多年,王亚平从来没有按下过那个按钮。因为她一直以超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纵观全世界,目前进入过太空的500余位航天员中,女性占比不到1/9。其中,我国占了两位——神舟九号的刘洋和神舟十号/十三号的王亚平。

“航天航空是男人做的事”,这样的刻板印象正在慢慢被打破。永远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向着自己的目标,无畏地前进就好了!

“在我的字典里就没有‘放弃’二字”

在王亚平的人生字典里,没有“放弃”两字。在追梦飞天的路上,她一次次挑战自我,挑战极限。

比如在太空中有抽血项目。以前,王亚平想都不敢想,后来也只拿萝卜练过手。但没想到,乘组第一次进行抽血训练时,她自告奋勇第一个站出来尝试,干脆利落,动作非常标准。“成为航天员后,我发现自己做了很多以为自己做不到事,这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她说。

超重耐力训练,起初是王亚平突破不了的瓶颈,考核成绩总是二级。这项训练需要有较强的腹肌力量和背肌力量。体型偏瘦的她腹肌背肌不够,为此,王亚平在增强心血管功能和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上想办法。她除了正常体训外,还每天给自己开小灶。

据王亚平的体质训练教员谷志明说:“每次她都要针对出舱任务加练臂力,抓握铅球、俯卧撑、举杠铃等等。体质训练中,她总走得最晚。”

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坚持。

“牵挂女儿,想为她做一个好的榜样”

比起神舟十号飞行时,这次王亚平还多拥有了一份特别的牵挂,那就是她已经拥有了一个可爱的5岁女儿。王亚平的女儿每次在走过展示上过太空的航天员照片墙时,都会远远指着、用稚嫩的声音大喊“那是我妈妈”,为妈妈感到深深的自豪。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很多时候,在教育孩子方面,只要父母本身能够做到成为一个优秀的榜样,那么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王亚平还和女儿互相布置了任务,约定看谁完成得好。她让女儿照顾好自己和姥姥姥爷,女儿让她从太空摘很多星星回来,送给她的同学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