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学生爱情心理辅导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恋爱心理的一般规律以及常见大学生爱情心理问题与误区,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爱情与事业的关系,树立积极向上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大学生常见爱情心理问题与误区
教学难点: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爱情观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要点:
第一节 大学生恋爱心理概述
一、爱情的本质
1.爱情的涵义
爱情是指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最真挚的爱慕,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两颗心灵互相吸引,达至精神升华的产物,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尚精神生活享受。
2.爱情的心理实质
爱情心理是生理性、情感性和社会性的内在统一,其社会性反映了爱情的内在本质属
性。3.爱情的心理结构
⑴性爱。它体现的是爱情的生物性。性爱的主要特点包括:排他性、冲动性、隐藏性。
⑵情爱。情爱体现的是爱情的社会性。忠贞专一是纯真爱情的重要标志,是爱情的美德。二、爱情的发展
1.恋爱意识的萌动时期
(1)朦胧期。
(2)探索期。
2.恋爱意识的完善期
(1)定向阶段。
(2)理想选择阶段。
3.恋爱意识的成熟期
(1)恋爱的实践阶段。
(2)恋爱意识修正阶段。
三、爱情的理论
美国的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
1.第一要素:亲密。
2.第二要素:激情。
3.第三要素:承诺。
四、大学生恋爱的动因1.生理发育成熟。
2.情感需要。
3.从众心理为。
4.价值观念的变化。
一、大学生恋爱的特点1.普遍性
2.公开性
第二节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
3.浪漫性
4.盲目性
5.冲动性
6.开放性
7.功利性
二、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差异问题
1.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发展过程
⑴萌芽期(一般为一年级)
⑵发展时期(一般为大学二、三年级)
⑶稳定期(一般为大学四年级)
2.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差异
⑴审美观的差异
⑵追求爱情形式的差异
⑶承受爱情挫折能力的差异
三、大学生恋爱的类型
1.本地恋爱
2.异地恋爱
3.网络恋爱
四、大学生恋爱常见的心理问题
1.单相思
2.失恋
⑴失恋的原因
①性格不合
②见异思迁
③一厢情愿
④社会舆论压力
⑤恋爱动机不纯
⑵失恋可能导致的不良心理和行为
①情绪低落
②盲目弥补
③报复行为
④自杀
3.自卑
4.嫉妒
5.猜疑
6.三角恋爱
7.婚前同居
一、大学生应正确认识恋爱
第三节正确对待爱情
1.大学生恋爱应具备的条件
(1)心理发展相对成熟是大学生恋爱的必备条件
(2)人生观相对稳定是大学生恋爱时机成熟的标志之一
(3)相对牢固的学识基础是大学生恋爱的前提条件
(4)社会阅历相对丰富是大学生恋爱的社会基础
(5)经济条件是大学生恋爱的物质基础
2.爱的能力的培养
(1)迎接爱的能力
(2)拒绝爱的能力
(3)发展爱的能力
二、健康的恋爱观的养成
1.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⑴一个人的恋爱观是否健康、正确,首先看他对择偶标准的认知。
⑵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
⑶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
2.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⑴恋爱言谈要文雅,讲究语言美。
⑵恋爱行为要大方得体。
⑶亲昵动作要高雅,避免粗俗化。
⑷恋爱过程中要平等相待。
⑸善于控制感情,理智行事。
三、矫正恋爱中的不良行为
1.对单相思的调试
⑴向好友倾诉。
⑵向对方表白
⑶保持理智和自信。
2.对失恋的调试
⑴不能失去理智,要冷静反思,找出原因,完善自我。
⑵失恋不能失志,学会自我调节,转移注意力,化痛苦为力量
3.对嫉妒、自卑、猜疑的调试
4.如何巧妙的拒绝男友的性要求
⑴要理解男友的性要求是正常的。
⑵要学会彼此尊重
⑶说“不”的时候要果断、坚决。
⑷男性对视觉刺激比较敏感,避免穿着过于暴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