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方法教《雷雨》
---《雷雨》教学反思
《雷雨》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在教学设计中,我巧妙地运用图片和动画演示,给创设生动、形象、多有感染力的学习情境,在强化语言能力训练的过程中,结合进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一、音像导入,激发兴趣
教学伊始,为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产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悬念,我设计如下的导语: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雷雨神奇莫测,十分有趣。今天,就大家和老师一起去看一场雷雨?
为了使学生整体感知全文,我设计如下的情境教学环节:让学生边听课文录音朗读,边欣赏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也促发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
二、语境识字,事半功倍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改变集中识字的难度和单调,我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出示文中几个包含生字较多又难读的句子,一边指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一边指导读通重点句子。
如: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这句话包含着“阵、乱、蜘蛛、垂” 几个生字,在识记生字的过程中,我处理的方法也不同,“蜘蛛”是形声字,我便提醒学生结合形声字特点记忆,并让学生再找一找本课还有哪些这一类的字,学生很快找到“塘”“虹”,进行识记。而“阵”“垂”“乱”则让学生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式识记,效果很好!
这样,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积极思考,动脑探究,寻找了一个适合自己的记忆支柱。通过合作交流,促进了思维的扩展。学汉字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事了,汉字也不是单调的笔画组合,而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个体。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品尝了创造、体会了成功的喜悦。达到了自主学习、自主发现、激活思维的理想境界。
三、创设情境,品词析句
创设情境,有助于引导学生展开品词析句的学习语言的活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如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我让学生做一做“压下来”这个动作,从而让学生感受雷雨前天气的沉闷。
在引导学生理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个句子时,“垂”比较抽象,难理解,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垂下来”的动作一目了然,将抽象变为直观,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就理解了“垂”说明了蜘蛛顺着一根蛛丝从网上下来。”
总之,只要我们遵循《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一切从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着手,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使学生乐学,好学,学好,才能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学习变得情趣盎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