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三阅读训练一

来源:伴沃教育
阅读训练一、 被错过的发明

巴斯德说:“真理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翻开科学史,我们会发现,许多科学家在科学发明中走了九十九步,最后离成功只差一步时,却永远失去发明的机会。

英国科学家弗莱明(1881—1955)在1928年研究葡萄菌时,发现培养基上长出的青霉菌素竟然将周围的葡萄球菌块溶解,于是,他培养这种青霉菌,发现它有杀灭葡萄球菌以及阻止肺炎菌、链球菌,白喉病菌的作用,这就是青霉素的发明。然而,在他之前,英国细菌学家斯科特也曾发现青霉菌现象,可惜他不仅没有细心研究这种现象,还对青霉菌特别讨厌,认为它阻碍了他要研究的细菌生长,结果使他错过了机会。

电磁感应是电磁学中最重大的发现之一,这种现象是由法拉第于1831年发现的。实际上法国科学家安培(1775—1836)早于1822年就在实验中看到一个电流能够感应出另一个电流的现象,但他受当时理论的局限,未能作出正确的解释,因此痛失了一次重大科学发现的机会。

麦克斯韦以其高超的数学才能建立了电磁场理论,成功地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但是遗憾的是他一直没有积极地着手进行实验检验。原因是他自己就不相信电磁波是可能被检测到的。由于缺乏有力的实验证据,延误了科学界对这一理论的关注、研究、承认以及发展。

约里奥-居里夫妇是20世纪杰出的实验物理学家,在原子核研究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由于人工放射性的发现,他们获得了193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然而在科学研究的生涯中,他们也多次让重大科学发现从眼皮底下溜走。历史证明,约里奥-居里夫妇曾经至少有3次失去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第一次是中子的发现,第二次是正电子的发现,第三次是核裂变现象。然而,同样的实验观察,甚至是受到他们的实验观察的启发,其他物理学家却很快获得了重大物理学发现。

1、 下面词语的字形、读音、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葡萄 pú táo 一种水果。 B、 预言 yù yán 预先说出将来要发生的事情。 C、 延误 yán wù 延长误差。

D、 熔解 róng jiě 一种物质均匀地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 2、 文章中“青霉素”是个意译词,“青霉素”有一个音译的名称叫“盘尼西林”,在我们生

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词语,请你列举出两个来。

3、 安培是一个科学家的名字,同时也是一个物理学的单位。法国科学家安培死后,人们为

了纪念他对电学的杰出贡献,奖电流的单位命名为“安培”。请你再列举出三个用科学

家的名字命名的单位。

4、 请你用原文中的几个词连成一段文字,表达一个中心。 错过 遗憾 预言 启发 发现 机会

5、 麦克斯韦以其高超的数学才能建立了电磁场理论,成功地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

在。可是为什么在我们的印象中,他的成就远没有安培等科学家的高?请说说理由。

6、 文中提到的英国科学家弗莱明通过发现青霉菌而发明了青霉素,可是英国细菌学家斯科

特也曾发现了青霉菌现象,却没有能取得弗莱明的成就,为什么?

7、 读完全文,请你举例说谙文章标题“被错过的发明”中的“发明”一词用得是否准确。

8、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青霉素能杀死葡萄球菌、肺炎菌、链球菌等。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实际上安培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之前就在实验中看到了这个现象。

C、约里奥-居里夫妇如果细心观察至少能获得3次诺贝尔奖。 D、本文列举的被错过的发明,都是因为没有细心观察才错过的。 阅读训练二、

都缺个陪聊的儿子

我母亲喜欢和我聊天。她从老家乡下来,家乡的新鲜事稀奇事,她都说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我给她聊聊城里的怪事奇事,她也很喜欢听。 但我没有多少时间陪母亲聊天,因为老婆失业了,一家人的生活担子全压在我一个人身上。可我的工资不高,怎么办?只好把业余时间全用上,干第二职业。

我的第二职业是陪人聊天———陪聊,在我居住的城市里,这是一门新兴的职业。 那天我去找职介所,职介所的工作人员对我说,这里有一个阿婆,单身一人住,生活得很孤单很无聊,想找个人晚上陪她聊聊天。按小时计费,每小时10元。看在钱的份上,我去了。第一天晚上去,她让我一直陪她聊到了深夜。我一个晚上挣了50块钱。

回到家里,母亲还没有睡,她一个人坐在客厅里等我回来,一副孤苦伶仃的模样。我坐到母亲身边,想陪她说几句话,刚坐下她就催我走了:“锅里热着饭,快吃一点,赶紧睡觉吧!明天一早还要上班。”

此后,我每天晚上都去陪阿婆聊天。母亲也总是要等到我回来才睡。

阿婆是个很有钱的人,她的家居很气派很富贵。家里还雇了保姆。她给我付工钱也很大方,一般情况下,她11点钟就要准备睡觉,我陪她聊的时间有4个小时,但她每次都是给我一张50元的大票,并说:“不用找。明天再来。”

这样的日子大约持续了三周,她家里除了保姆和我之外,从不见有外人来过。后来有一天晚上,来了一个男人,那男人是开着轿车来的,保姆去开门,把他领进来。他进了客厅,开口叫阿婆:“娘。”他给了阿婆一沓票子,在厅里坐了几分钟,说了几句话就走了。 我很奇怪,因为我从来没有听阿婆说起她有儿子,还一直以为她是个孤寡老人呢。我问阿婆:“他是你的儿子吗?”阿婆说是。“他住得离这里很远吗?”阿婆说:“不远,就在本市,本区。”我越发地奇怪了:“离你这么近,又有车,怎么„„” “你是说他怎么不来看我,陪我说话?”阿婆的脸上掠过一片阴云,“因为他太有钱了———他的一个钟头值100块钱。”那天从阿婆家里出来,一股冷风扑面而来,让我一连打了几个寒战!原来我总以为,我的母亲是天底下最可怜的母亲,他的儿子没有钱,所以连和她聊聊天的时间也没有。想不到还有另外的一个母亲,他的儿子因为有了太多的钱,也没有时间坐下来陪她聊天。

1、“我”去阿婆那儿陪聊的直接原因是(用文中原话回答): 2、读文中画横线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1)“我坐到母亲身边,想陪她说几句话”表现了“我”的一种什么心理?

(2)“我”“刚坐下她就催我走”,这是为什么?

3、阿婆给“我”付钱很大方,这除了阿婆有钱以外,还有没有别的因素?

4、他在客厅开口叫阿婆“娘”还给了阿婆钱,尽管如此,“我”还是怀疑地问阿婆“他是你的儿子吗?”请问,“我”这样问的原因是: (1) (2)

5、“那男人是开着轿车来的”这句话要向读者表明什么?

6、最后一段开头写道“你是说他怎么不来看我,陪我说话?”阿婆的脸上掠过一片阴云。读到这里,说说掠过阿婆脸上的那片阴云表明了阿婆的什么心理? 7、“他的一个钟头值100块钱”这是阿婆对儿子的 □ □ 与 □ □ 。

8、最后一段中的“一股冷风扑面而来,让我一连打了几个寒战!”的含义是什么?

9、两位母亲比起来,谁更可怜?为什么?

10、你认为阿婆为什么从来不提起自己的儿子?

11、你认为应该同自己的母亲聊天吗?

阅读训练三、核泄漏之后

1951年,加拿大乔克河附近的一座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等有关人员赶到时,核反应堆已开始融毁,如果不立即拆除反应核,上万人将有生命危险。当时机器人还无法完成这么复杂的任务。必须有人钻进核反应堆内部,手工拆除反应核。这个人必须胆大心细,拆除过程中不能有半点差错。核电站负责人最后选中了一个年轻人。他27岁,美国海军少尉,受过核物理与核反应技术的专门训练,曾参与通用电气公司一个原子能实验室的设计施工。他在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华盛顿总部工作,是个临危不乱的冒险主义者。

事不宜迟,负责人派专机把少尉接到了出事地点。同时,工程师们搭建了一个临时核反应堆模型,与出事故的那个丝毫不差。下了飞机,年轻的少尉立刻在技师们的协助下开始研究模型,一遍遍操练拆除反应核的每个步骤。拆除分4个阶段进行,每阶段必须在1分30秒内完成,连犹豫的时间都没有,所有步骤必须精确无误。记错一个阀门,拧错一个螺丝,后果将不堪设想。

演练结束,少尉二话没说,穿上防护衣,毫不犹豫地走进了核泄漏最严重的地方,独自面对一个正在融毁的反应核。整个过程中他所受到的核辐射,等于常人一年最大辐射准许量的总和。很多专家认为在这么强的辐射下,年轻人生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唯一的希望是他能支持到第六分钟,完成拆除任务。

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我们知道那个年轻人不但坚持到了第六分钟,成功地拆除了反应核,而且至今健在。他就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美国第39届总统———吉米·卡特。 1、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I泄露 揭露 B、反应 应聘 C、差错 差事 D、立即 既而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事不宜迟( )A、合适 B、应当 C、当然;无怪 (2)不堪设想( )A、胜任 B、经得起;忍受 C、可以,能够

3、诺贝尔分设了许多奖项,以奖励在不同领域为人类做出特殊贡献的人,以下哪一类人不

太可能获得此奖?( )A、物理学家B、医学家用C、文学家D、数学家

4、你知道的我国的核电站有 5、从复句分句间的关系来看,“如果不立即拆除反应核,上万人将有生命危险。”属于( )关系。 A、并列 B、递进 C、因果 D、假设 6、核电站负责人为什么会选中吉米·卡特来承担这项危险的任务?

8、 为什么直到文章结尾才把吉米·卡特的名字显示出来?

9、 根据文章内容和你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 核电站存在泄漏危险,因此我们不应该发展核电技术。

(2) 核电站的危险系数较高,因此我们必须在其正式运转前就做好全方位的防护工作。 阅读训练四、 枪口下的微笑

汤姆是部队里面的神枪手,是大家的骄傲。这次,他被派往伊拉克,是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他来到伊拉克的第一天,教官对他一再强调,这个地方非常不安全,随时随地都会有危险发生,而最要警汤姆惕的就是那些伊拉克人,他们都有可能是“人体炸弹”,所以,一旦发现他们有异样,不管他们是老人还是小孩你都得立即开枪!汤姆听后,心里“咯噔”了一下。

第二天,汤姆出去执行任务,走累了,他发现正好有一段断墙,就坐上去歇息。坐稳后,正准备抽支烟,突然,他发现有个人影在前面一闪。汤姆大叫一声:“站住!”那人影果然站住,原来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眨着大眼睛看汤姆。汤姆看着这个稚气的小孩,不禁对他微笑起来,那小孩也天真地笑了。

正当汤姆放松警惕的刹那,那小孩突然飞一样像他跑过来。汤姆大惊,想起教官说的话,连忙举起射击,但没有射中。他又连射两发,都打在小孩的前面,打起一片尘土。当他再端起枪时,一切都已经晚了,那个孩子已经跑到断墙下面,刹那间,一声巨响,两个人同时淹没在硝烟中„„

还好没有丢性命,汤姆只是腿受伤了,很快被遣送回国。

堂堂神枪手,连发三枪都没有打中一个小孩,自己却负伤了,人们对此疑惑不解。 汤姆对母亲痛苦的说出实情:“妈妈,不是我打不中,而是我实在无法向一个十岁的小孩开枪啊。”

但是,他们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那个小孩根本不是“人体炸弹”,炸弹是别人早就安装在断墙下面的,那个孩子跑过去是想拿走它。当他抱住炸弹的时候,悲剧发生了。如果没有他小小的身躯抱住炸弹,汤姆早已粉身碎骨。而这个小孩所做的一切,仅仅是因为汤姆对他那友好的一笑。

1、通读全文,说说以“枪口下的微笑”为题有什么好处?

2、“这个地方非常不安全,随时随地都会有危险发生”,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3、汤姆素有“神枪手”之称,为什么连发三枪都没有打中小孩?

4、那个伊拉克孩子是“人肉炸弹”吗?他为什么会飞一样地跑向汤姆?

5、读了这篇文后,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