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P12页例1及做一做,P13页例12及做一做。 教材的编排特点:
本课的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呈现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提取信息,从而提出问题,为学生的探索提供广阔的空间。在交流不同算法的基础上,突出笔算的方法,及传承了数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抽象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两位数 加两位数(不进进位)的加法。
2、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情境中提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 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是刚满8岁的小朋友,他们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而且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还相对较短,而数学课需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积极活动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所教学的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计算本身是很枯燥乏味的,不易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直接呈现计算法则的做法,采用合作探讨、交流等方法由大家共同从前面的实际计算中总结出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2、笔算的计算顺序。
策略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算法 1、引出问题。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准备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海洋博物馆,想去吗?(出示主题图)
2、你们看,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3、谁来汇报一下你我发现?
4、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人?(小组交流)
5、 师: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些方法行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好吗?你准备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二、新授
1、探究例一和第一种方案。
2、你是怎么想的?(生答师板书: 35+2= 35+32= ) 3、说说口算时你是怎么想的?(生说师摆小棒演示) 4.学习列竖式计算。
师:看来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还是挺好的。那么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应注意什么呢?(请刚才用竖式计算的学生上来介绍。) 计算方法:首先把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再从个位开始加,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也有些同学可能是从十位开始加的。) 我们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一生板书,其它学生在练习本上试试),有难的同学可以看课本或请教会的同学。
5、你发现刚才列竖式时,先写的谁?第二步写谁?把第二个加数写在哪里?然后在下面用尺子画上横线。(生答师引导,加深印象。)
6、列完竖式,谁会计算哪?(一生完成板书) 你能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吗?
师:个位上的得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上的得数写在十位下面。 7、回想一下,在竖式计算中,他是从哪位加起的?
师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35+23= 43+26=
抽生板演,教师重点指导学困生。然后集体订正。 2、针对易错的地方着重练习: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小马虎做的题,你们谁能帮他找找错。
四、综合练习: 12页和13页做一做。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