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多种除臭剂对氨和硫化氢去除效果的试验研究

来源:伴沃教育
多种除臭剂对氨和硫化氢去除效果的试验研究 丁湘蓉 (北京市海淀区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6) 【摘要】通过设置相同臭源、定量喷洒除臭剂、人工嗅辨、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对市场上优选的几种植物和微 生物除臭剂的效果进行比较,选取对NH,和H s恶臭气体去除效果较好的除臭剂及配比。实验结果表明:植物除臭 剂1(1:100)、植物除臭剂4(1:600)和微生物除臭剂2(1:300)对NH,和H s的去除效果更显著。 【关键词】除臭剂;NH,;H。S;去除效果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206(2016)06—0042—04 Test Study on Removing Ammonia and Sulfureted Hydrogen by Several Deodorizers Ding Xiangrong (Haidian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Scientiifc Research Institute of Beijing,Beijing 100086) 【Abstract】Several plant and microbial deodorizers were chosen to test their deodorizing efect.We selected the deodor— izer and deodorization ratio with better removing ammonia and sulfureted hydrogen through setting the salTle initial condition of odor concentration,spraying quantitative deodorizer,sniff team method,laboratory test and other methods.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lant deodorizer 1(1:100),the plant deodorizer 4(1:600)and the microbia1 deodorizer 2(1:300)had ob— vious deodorizing effect on removing ammonia and sulfureted hydrogen. 【Key words】deodorizer;ammonia;sulfureted hydrogen;removal efect 氨和硫化氢为我国现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 参考和依据。 规定的控制指标,是垃圾转运站臭气检测中的常规 1实验材料与方法 项目…。对于垃圾转运站产生的恶臭污染,除臭剂 1.1除臭剂的选择 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控制手段[2]。微生物除臭 通过对除臭剂市场调研情况对比分析,筛选出 剂由多种有益微生物经过发酵培养制成,具有对环 安全、高效、无二次污染并适宜垃圾转运站的6种 境适应能力强,应用范围广,除臭效果较持久等优 除臭剂。其中植物型4种,生物型2种。 点,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发展方向,它的不足之处是 1.2 臭源 对环境温度、湿度等有一定要求,否则很难达到理 除臭剂,可以将恶臭物质分解成为无毒、无臭的物 采用夏季生活垃圾转运站新鲜渗沥液[ 。 室内空气现场氨测定仪(GDYK一303S)和空气 想的效果。纯天然植物提取液除臭剂作为新型环保 1.3主要实验仪器 质,从而达到除臭的目的。这些除臭剂目前已在多 现场硫化氢速测仪(GDYK一102S)[4]。 个转运站投入使用,对于生活垃圾转运站恶臭污染 1.4实验方法 控制具有一定的效果。 ①在3个相同的50 L广口圆桶中注人1 L渗 笔者通过设置相同臭源、定量喷洒除臭剂、人 沥液,密闭5 min后进行除臭实验。同时设置不投 工嗅辨、实验室检测等方法l2],对市场上优选的几 加除臭剂的空白对照组。 种植物和微生物除臭剂的效果进行比较,选取对 ②分别取不同组的除臭剂,按照表1的实验稀 NH 和H s恶臭气体去除效果较好的除臭剂及配 释比例配制好除臭剂溶液,采用间隔时间0.5 h,等 比,为垃圾转运站除臭剂选型和恶臭污染控制提供 量多次喷洒的方式进行除臭,喷洒量为每次10 mL, 喷洒均匀后加盖密封,于0、30、60、90、120、 收稿日期:2016-04—2 150、180 min时测定NH3和H2s的浓度 。 环境卫生工程 2016年1 2月第24卷第6期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Engineering.December 20 1 6,Vo1.24.No.6 表1 除臭剂类型及稀释比例 跽 0.7 一0 9 0 0.7 0.6 0.5 i 0。 0.4 0.3 岂0.2 0.1 O 0 3O 60 90 12O150】8O 采样时间/min 图5微生物除臭剂l对 NH 的去除效果 图6微生物除臭剂2对 NH 的去除效果 从图1-6可以看出,由于每天进入转运站的垃 ③在最后一次喷洒结束后,由3~4名实验室人 员进行嗅辨,确定不同除臭剂不同配比作用条件下 的臭气强度。臭气强度等级的划分采用感官法,见 表2 E 。 表2臭气强度的分级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除臭剂对渗沥液中NH 的去除效果分析 不同除臭剂对渗沥液中NH。的去除效果见图 l~6。 躔 一0.7 器 0.6 裁 0.3 乏0.2 n 图1植物除臭剂1对NH 图!植物除臭剂2对 Hl 的去除效果 的去除效果 8:2 —0.7 g 0.4 黯 8:i 采样时间/arin 采样时间/min 图3植物除臭剂3对NH 图4植物除臭剂4对NH 的去除效果 的去除效果 圾成分十分复杂,所以每天采集的渗沥液在不同时 间释放的NH,浓度并不完全一样,但渗沥液释放 NH,的总体趋势是在60 arin内逐渐升高,之后随着 时间的增加NH 的浓度逐渐降低。 植物除臭剂1在前60 min内对NH,的去除效 果十分显著,之后逐渐降低趋于平稳,它的2个配 比对NH 的去除效果接近,配比一(1:100)略好 于配比二(1:50)。植物除臭剂2的配比一(1: 200)在0—90 arin内的除臭效果比配比二(1:100) 好,配比二(1:100)在90~180 min内的除臭效果 比配比一(1:200)好,到180 min时,2种配比 对NH 几乎没有去除效果。植物除臭剂3在60 min 时对NH。的去除效果十分显著,之后逐渐降低趋于 平稳,配比二(1:500)对NH,的去除效果要好于 配比一(1:1 000)。植物除臭剂4在60 min时对 NH 的去除效果十分显著,之后逐渐降低趋于平 稳,它的2个配比对NH,的去除效果接近,配比二 (1:400)略好于配比一(1:600)。微生物除臭剂 1在60 rain时对NH 的去除效果十分显著,之后逐 渐降低趋于平稳,它的2个配比对NH 的去除效果 基本相同。微生物除臭剂2在前60 rain内对NH, 的去除效果逐渐增加,到60 min时去除效果达到最 大,之后迅速降低并趋于平稳,其配比一(1:300) 对NH 的去除效果要好于配比二(1:200)。 2.2不同除臭剂对渗沥液中H s的去除效果分析 不同除臭剂对H2S的去除效果见图7~12。 0.6 0・5 0.5 0.4 鼍0 4 暑 0・3 0.3 0.2 0.2 O.1 =O.1 O 0 图7植物除臭剂I对H!S 图8植物除臭剂2对H s 的去除效果 的去除效果 ・44 0.8 跽 0.7 除效果好,平均去除率达到70%和84%,但对NH 的去除效果较差,平均去除率在50%以下。植物除 臭剂3的配比二对NH 和H s的平均去除率要比配 比一的高,达到68%和66%。植物除臭剂4的配比 二比配比一除臭效果略好,但2种配比对NH 和 一 0 5 0 4 蚕 i 躲 胬 0 H s的去除效果都很好,配比一的平均去除率就能 图9植物除臭剂3对H S 图10植物除臭剂4对H S 达到72%和82%。微生物除臭剂1的2个配比对 的去除效果 的去除效果 {0.5 ; 0.2 n 采样时间/arin 图1 l微生物除臭剂l对 图l2微生物除臭剂2对 H S的去除效果 H,S的去除效果 从图7—12中可以看出,每天采集的渗沥液在 不同时间释放的H s浓度并不完全一样,但渗沥 液释放H2s的总体趋势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 降低。 植物除臭剂1对H:s的去除有显著效果,随着 时间的增加变化不大,其配比一(1:100)在 0~150 min内对H s的除臭效果LLi ̄g比二(1:50) 好,配比二(1:50)在180 min时对H S的除臭效 果比配比一(1:100)好。植物除臭剂2对H 的 去除效果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其配比二(1: 100)对H s的去除效果要明显好于配比一(1: 200)。植物除臭剂3和植物除臭剂4的2个配比对 H s的去除效果基本相同。植物除臭剂3与植物除 臭剂2一样,对H s的去除效果随着时间的增加而 增加。植物除臭剂4在30 min时对H2s的去除效果 十分显著,之后逐渐降低趋于平稳。微生物除臭剂 1在60rain时对H S的去除效果十分显著,之后逐 渐降低趋于平稳,它的2个配比对H s的去除效果 接近,配比二(1:50)略好于配比一(1:100)。 微生物除臭剂2对H2S的去除效果随着时间的增加 而增加,其配比一(1:300)对H:s的去除效果略 好于配比二(1:200)。 2.3不同除臭剂的不同配比对Nit 和H:S的平均 去除率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植物除臭剂1中配比一对 NH,和H s的平均去除率要比配比二的高,达到 68%和67%。植物除臭剂2的2个配比对H:s的去 H S的除臭效果较差,平均去除率均为55%。微生 物除臭剂2的配比一对NH,和H s的平均去除率要 比配比二的高得多,达到55%和79%。结合经济成 本考虑,如果每种除臭剂的2种配比对NH 和H s 的去除效果接近,应首选比例小的配比。 表3不同除臭剂对Nit 和H S的平均去除率 通过平均去除率分析,在这6种除臭剂中,植 物除臭剂1的配比一(1:100)、植物除臭剂4的 配比一(1:600)和微生物除臭剂2的配比一 (1:300),对NH,和H S的去除效果更显著。 2.4感官实验结果 每组新鲜渗沥液空白在试验结束后的臭气强度 均达到4级,即具有较强气味。从表4可以看出, 每种除臭剂均使臭气强度降到3以下,植物除臭剂 1和植物除臭剂4的2种配比使恶臭强度降到1, 除臭效果显著。2种微生物除臭剂1和除臭剂2也 使恶臭强度降到2以下,但除臭效果不如植物除臭 剂1和植物除臭剂4那么明显。从臭气强度分析来 看,在这6种除臭剂中,植物除臭剂1的配比一 (1:100)、植物除臭剂4的配比一(1:600)和微 生物除臭剂2的配比一(1:300)对恶臭的去除效 果更显著,与前面的试验分析相吻合。 环境卫生T程2016年12月第24卷第6期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Engineering。December 2016 Vo1.24.No.6 ・45・ 表4不同除臭剂的臭气强度 臭剂2也使恶臭强度降到2以下,但除臭效果不如 植物除臭剂l和植物除臭剂4。 3)通过不同除臭剂对NH,和H S的平均去除 率的比较,并结合臭气强度的分析,植物除臭剂1的 配比一(1:10o)、植物除臭剂4的配比一(1:600) 和微生物除臭剂2的配比一(1:3o0)对NH 和 H s的去除效果更显著。 参考文献: [1]郭晓琪,吕永,覃卫星,等.广州市垃圾转运站恶臭物质氨和硫 化氢的含量测定[J].环境卫生工程,2009,17(1):81—83,86. [2]路鹏,苏昭辉,王瑛,等.3类除臭剂的除臭效果与VOCS消减 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044—8047. 3结论 [3]李南华,胡子全,赵海泉,等.新型生物除臭剂在垃圾渗滤液除 臭效果评估[J].广州环境科学,2013,28(1):18—2O. [4]王文婷.生活垃圾转运站恶臭污染控制示范工程[D].上海:华 东师范大学,2013. 1)通过不同除臭剂对垃圾渗沥液中NH,和 H2S的去除效果分析可以看出,除臭剂喷洒后对臭 源中NH 和H:s具有明显的去除作用,并在60 min 时对NH 的去除效果达到最大。按厂家建议的稀释 比例,不需增加除臭剂浓度,对NH 和H S的去除 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5]张文斌,安德荣,张勤福,等.新型微生物源万洁芬对垃圾除臭 效果的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09,17(2):7—8. [6]王光玉,陈雷,马梅荣.固体XM菌剂对生活垃圾减容和除臭的 研究[n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4):261—263,301. 2)每种除臭剂均使臭气强度降到3以下,植 物除臭剂1和植物除臭剂4的2种配比使恶臭强度 降到1,除臭效果显著。2种微生物除臭剂1和除 作者简介:丁湘蓉(1976一),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固体废物处理与 资源化利用工作。 E-mail:dingxr76@sohu.COIYI。 (上接第41页) 89%。 可以使整个设备消耗的能量减小很多,具有着良好 此时除油率最高为57.的经济性。在处理温度为5O。(=,超声波功率为  44.3 w,超声波处理时间为24.5 min时,用同样方 参考文献:法处理乳化态的餐饮废水,得出除油率为57.89%, 相比前文的56.7%有了一定的提高。将此条件应用 [1]马洪霞.餐饮废油的回收利用进展[J].科技资讯,2014,12(12): 212—213. [2]吞永强.餐厨废弃物油脂回收工艺及设备的研究与设计[D]. 银川I:宁夏大学,2014. 到实际工程中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餐饮废水的除油 率,对下一步餐饮废水高效油水分离器的制备有着 重要的指导意义。 4结论 [3]农传江,徐智,汤利,等.餐厨垃圾特性及处理技术分析[J].环 境工程,2014(S1):626—629. [4]赵冉,彭敏桦,张敏敏,等.响应曲面法优化岗梅根总皂苷的提 取工艺[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4(3):363—367. 经过试验数据分析得知,随着超声波功率的增 加除油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并且在超声波 功率为40 w时除油率达到最大值56.7%;随着处 理时间的增加,除油率呈现开始迅速增加然后逐步 [5]王涛,姚约东,朱黎明,等.Box—Behnken法研究二氧化碳驱油 效果影响因素[J].断块油气田,2010,17(4):451—454. [6]郭洪光,高乃云,姚娟娟,等.超声波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 究进展[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0,41(3):1-4. [7]邓丽华.超声波聚结脱水研究[DI.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11. [8]曹书翰,陈立功,刘先杰,等.基于超声波的餐饮废水破乳化技 术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13,21(2):25—28. [9] 甘筱,任连海.Box—Behnken曲面相应法研究地沟油脱色效果 [J].绿色科技,2013(2):221—226. 作者简介:李亮(199(卜一),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餐饮废水分离 方法和技术的研究。 E-mail:853093251@qq.eom。 趋于缓和的情况,甚至有一定下降的趋势;随着处 理温度的增加,除油率呈现开始迅速增加然后逐步 趋于缓和的趋势;在单因素的试验基础上,应用响 应曲面法中的Box—Behnken模型结合实际工程应用 情况,确定最佳的除油参数为处理温度为50℃、 超声波功率为44-3 W、超声波处理时间为24.5 mi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