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工作日志——把教育当成自己的志业
南京市六合区实验小学 肖发山
汪中求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的前言里写到:“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作为校长,不仅要思考宏观的办学思想,中观的办学策略,更要确定微观的具体做法。把小事做细,追求管理的精细化。
记录下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发生的点滴小事,记录下自己对教育生活的观察与深度思考,六合区实验小学近三任校长都有记录校长工作日志的习惯,但他们记录日志的形式与其他人不同:记录的内容不仅写实,更有自己的思考;记录的目的不仅为了保留档案,更多的是为了促进与提高;记录的形式不是留在纸上,而是公开在学校网站上,师生家长、社会各界关心教育人士可以随时浏览……
2008年的一次教师例会上,学校报告厅的大屏幕上突然打出了“校长日志”,接着,日志上记录的相关内容交换在大屏幕上滚动: 陶老师训练学生早操队伍有成效;赵玉青老师自制的《人文铸魂》专题片很有内涵;喻老师博客《有感于一张铜卡》真正发挥了小小铜卡的魔力;三年级(7)班周莹同学主动捡起垃圾桶周围的垃圾……大家议论纷纷:这是啥情况?开会了,校长宣布:从今天开始,校长日志将挂上学校网站,希望大家及时关注……
七年过去了,校长工作日志以每周集结一发的形式陪着老师、学生、家长走过了春夏秋冬,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总结教育得失、阐述教育现象、指导教育行为,从一个独到的角度发挥着自己的教育作用,彰显着学校人文教育的办学特色。
一、彰显先进,它是一面战鼓——鼓声咚咚,激励你不断前进。
1、用日志带动一种风潮
“第一节课:我巡视各班,使用多媒体的老师有王芝兰、张正兵、徐海霞、陈强、徐家兰、柯佳佳、刘晨、王辛、叶庆民、叶声安、杨秀芳、杨兆宝、罗秀贞、王金球、吴从明、王进坤、张海林、孙文云、张寿兰、吴庆瑶、杨静、叶守田、吴青、李爱萍、张家萍、姚云霞、赵亮。看完之后,我很有感触:一节课中,这么多老师在使用多媒体,特别是一些老教师,他们也能自觉使用多媒体,很令我感动。看来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很关注课堂,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一定会有更大程度的提高。”
2010年,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班班都安装了多媒体。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个福音,同时,也让教师的教学更加灵活、高效。但是,同样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理解。对老教师来说,不会操作多媒体,想要灵活使用,必须学,这是个挑战;对年青教师来说,操作多媒体进行教学,固然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受益良多,但同时也确实增加了课前准备的工作量。在这种情况下,校长的这篇工作日志其实起到了一种导向作用,在日志中表扬到的老师各种年龄层次都有。确实,政府出这么大一笔资金是为了使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而不是为了摆设。读了这篇日志后,大家明白了正确使用多媒体的重要性,于是,出现了使用热潮、研究热潮。在四年级语文、数学组,大家采用了共同研究、资源共享的方式,先集体研究教法,下载、制作课件、资料,然后,上课教师根据需要,共享资源。采用了这种方法后,大家都获益匪浅。
2、用日志鼓励先进
“走进马静老师班级教室,你会感到无比地舒适、温馨。洁净的地面,光亮的墙壁,整齐的桌椅,丰富的图书,多彩的专栏,鲜嫩的花草……无不让你赏心悦目。坐在这样的教室里,你既坐不厌,也坐不累;既看不完,也看不够。听完课后,你会觉得老师和孩子们的表现更让你感受到了春天的希望!”
早晨到校后,随机查看各个班级的早读情况,到二(4)班时,发现班上虽然只来了三个小朋友,但是仍有一个小朋友在上面领读,两个小朋友在下面齐读,那份认真劲真令人佩服。二(8)陈香老师一进教室就开始擦拭书橱和窗台,二(9)班翁慧芳和二(10)班戴海燕老师在组织学生认真读书,四(2)班叶守田老师也早早来到班上,组织学生自习。实小人的认真是全方位的,是一个群体的认真。我们所看到的现象只是局部,难免挂一漏万。这也充分说明实小老师的自我管理能力很强,大家对集体有着高度的认同感,对工作有着强烈的使命感。
两周以来,学校鼓号队加强了训练的强度,这项工作虽然由大队部负责,但是音乐组老师在洪洁和吴红梅的带领下也主动参与训练指导,反复“抠”每一个细节。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人一定要合作,一定要有团队,一定要有共同的目标。
表扬是一种积极的明示。即使是成年人也需要不断的肯定。一个不懂得表扬艺术的校长肯定不会是一个受欢迎的校长。在日志中受到表扬更是一种大层面的宣传:老师、家长、学生都会看到。于是,好的自然更好。
3、用日志昭示成果
“学校绩效考核修改方案,在广大教师的理解和支持下获得高票通过,反映了实小教师的大气和包容。”
“励志学校自主招生,我校取得巨大进步。第一批录取的全区前106名学生中,实小为45名,实小语文均分全区第一,反映了实小的人文教育的成果。总成绩第一名为实小段正鹏同学。”
办学成果是家长、老师和学生都关心的话题,如何知道这一信息,尤其是学校最近的走势?上学校网站查“校长日志”就行了,上面准保有你想要的通报。
二、应对不足,它是一面铜镜——镜面嚯嚯,督促你整改完善。
“今天早晨我看到了最可怕的一幕:学生去操场跑步,我准备下去跑步,来到楼梯口时,我惊呆了,三年级学生从二楼下去,五年级同学从三楼下来,交叉在一起,十分拥挤,我站在楼梯中间看了一下,那么多学生下去,没有看见一个老师,我当时就想,如果有一个学生摔倒,那后果不堪设想,我很庆幸,这么长时间我不在家,没有出事情,这些班主任太不负责任了,胆子也太大了!中午立即召开紧急会议。”
在校会上被批评了,与会者基本没有人心里是舒服的,当事人会想:不是特殊情况吗?我们又不想发生这样的事;其他人会想:这次幸好没我什么事,可如果我牵连其中,估计也不会幸免,这样的责备是否过于片面了?批评人还要让人心服口服,这是一门艺术。如何让大家真正意识到问题所在,进而整改,这才是管理的终极目标。重放场景,让大家自行回顾,在校长日志中的这个片段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当老师们读到这段话时,没有了开会现场的喧嚣,静静思考,宛如对镜自照,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是呀,事情发生,可能都有其特殊性,但是,对于后果,却没有任何侥幸可言,一旦失误,将难以挽回。自此,这一现象在学校里再也没有出现过。
三、书写感悟,它是沟通的桥梁——如流水淙淙,向你剖白管理者的心声。
“读《教育的社会责任》一书很有感触:‘真正的教育,是照料人的心魄,是促进人的灵魂的转向,是使心灵和谐达到完善的境地。因此,教育对人负责,应当更多地关注人的灵魂塑造。真正的教育,应当是爱的濡染,是美的熏陶,是善的弘扬,是真的追求。’我校提出‘人文铸魂’的办学理念,正是考虑到教育的社会责任,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孩子明天的发展服务的,是为将来的人生奠基的,因此,我们所做的工作,要给孩子向上、向善、向美、向真的影响。”
2015年10月17日上午,学校在报告厅举行了庆祝第29个老人节暨为70岁、80岁老教师祝寿活动。老年是如诗的岁月。罗素说:生命是一条江,发源于远处,蜿蜒于大地,上游是青年时
代,中游是中年时代,下游是老年时代。上游狭窄而湍急,下游宽阔而平静。
这是两段校长工作日志中的心灵独白。学校自搬入新校区以来,历任校长一直秉持着“人文铸魂”的办学理念。然而,如何让大家了解学校信念,认同学校的观念,进而坚定不移地追随着学校的理念?这里,既要做,也要说,而且要边做边解说。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方能擦出理解的火花,让大家读懂你的思想,你才能率领众人行走得长远,终至到达目的地。
《说文解字》有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进个体发展,包括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学校教育担负了重要的教育职能。然而再远大的教育抱负也不能脱离脚踏实地的操作,日志本只是一种操作手段,可以只做大事记。然而六合实小的校长工作日志却涵盖了更多的内容,涉及了更多的层面,向更多的人公开,既有“记”,更有“想”、“悟”。细节决定成败。有些细节,看似简单,然长期坚持,效果却显著。人文实小的建设征途上,校长日志也是这样的细节之一!
【注】:文中楷体字部分为实验小学“校长工作日志”中的原文节选。
2016年1月10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