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13期 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 No.13,2006 第27卷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Vo1.27 总467期 (Education Science) General No.467 广州市中等职教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查吉德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1483) 摘要:截_ ̄'-.2005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超过普通高中,且优质学生比较充足:加工 制造类、商贸与旅游类、信息技本类专业学生数较多;大部分学校办学条件能满足人才培养 需求;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大部分被调查者对职业教育发展充满信心。但是,中等职教发展 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专业设置重复,造成资源浪费;校企合作机制有待健全;中高职合作管 。理体制不顺,缺乏必要的沟通和政策引导;职教发展的社会环境与政策环境仍不尽理想。 关键词:广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中图分类号:G719.21(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06)13—0026—03 一、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 (一)中等职业学校数及结构 截至2005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总数为 截至2005年上半年,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含 77694人(同年,广州市普通高中的招生总数为 职高、中专和技校;含各区、县级市所属学校)共有 64332人,普高与职高分别占453%和54.7%),其中 106所,其中IIvq ̄34所,中专49所,技校23所,分别占 全市职高招生21877人,中专招/=[=41433人,技校招 总数的32.08%、46.23%、2 1.69%;公办学校有83所,民 生14384人,分别占总数的28.16%、53.33%、 办学校23所,分别占78.3%、21.7%;国家级重点学校 18.51%。可见,中专学校占据了整个广州市中等职 23所,省部级重点学校18所,分别占总数的21.7%和 业教育的半壁江山。另外,41所省级以上重点学校 16.98%,两者合计41所,占总数的38.68%,略高于职 的招生人数为41,103人,占招生总数的53%,其中国 业教育同样发达的青岛市(见表1、表2)。青岛市2004 家级重点学校的招生数占招生总数的38%。可见, 年共有104所中等职业学校,其中国家级重点学校 广州市优质中等职业教育学位比较充足,省级以上 22所,省级重点学校14所,合计占总数的34.62%。 重点学校的招生数占招生总数的一半以上(见表1、 表1 中等职业学校数及招生状况统计 表3)。 类剐 市属职高 市属中专 市属技校 表3省级以上重点学校的招生情况统计 学校敖 招生数 学校敖 招生数 学校数l招生敖 公办 19 13586 43 36973 21 l 14049 职高 中专 技校 合计 占招生总数 民办 15 8291 6 4460 2 l 335 的比例(%) 合计 34 21877 49 41433 23 l 14384 国家级重点 3286 l9045 7524 29855 38.43 总计 学校敖 1()6 招生敖 77694 省部级重点 399l4 6o00 l254 ll248 14.48 表2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统计 合计 7280 25045 8778 4ll03 52.9l 占招生总,It 学校类型 职高 中专 技校 总计 占省级以上重点 占中职总数 9.37 32.24 l1.3o 52.9l 学校的比例(%) 的比例c%) 的比例(%) 国家重点 3 14 6 23 56.10 21.70  ̄J'l-,笔者x,-j-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情况 塔部级熏点 6 10 2 18 43.90 16.98 合计 9 24 8 41 1o0 38.68 进行了分类统计,发现招生人数分布比较均匀,人 占省级以上重点 21数为500人,预计平均在校生人数为l 320人,预计在 学校的比例c%) .95 58.54 19 51 1o0 校生人数2700人以上的学校有45所,占学校总数的 收稿日期:2006-02—14 作者简介:查吉德(1975一),男,江西德兴人,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高 职教育理论。 基金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五”规划2005年度课题《广州市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拟合度研究》(Yz 3—27),主持人:查吉德。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2-45%(见表4)。 表4 2005年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分布 招生敖 职高 中专 技校 舍计 组中值㈧ 预计在校生人敖・㈧ 20o以下 4 4 4 l2 l0o 30o 2OO-.4OO 4 5 6 l5 30o 900 40O--6OO l2 4 3 l9 50o l50o 6∞一80o 4 10 l l5 700 2l0o 800一l0o0 5 8 3 l6 900 270o 10oO一1200 2 8 3 13 ll0o 330o l20o以上 3 10 3 16 l300 3900 合计 34 49 23 lO6 据了解。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实行三年制,且最近3年的招生数变 化不大。因此以招生数乘以3可以估计在校生人数。 (三)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 2o05 ̄z,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共设有279个专 业,若以专业类别来分,主要涉及1 1大类。其中,加 工制造类的专业数最多,达90个,其次是商贸与旅 游类和信息技术类,均有45个专业。另外,若以产业 类别来分,x,-J-应一、二、三产业的专业数分别是7个、 98个、174个,分别占专业总数的2.5%、35.13%、 62.37%(见表5、表6)。 表5各类专业数及其招生情况统计 专业类 专业敖 招生敖 占招生总教的比例(%) 商贸与旅游类 45 l7l75 22.1l 信息技术类 45 l4730 l8.96 加工制造类 90 l2O50 l5.5l 财经类 1o 7346 9.46 芟通运输类 32 7232 9.3l 社会公共事务类 8 5566 7.16 文化艺术与体育类 20 4l69 5_37 医药卫生类 8 2895 3.73 土木水利工程类 9 2228 2.87 农林类 7 638 0.82 其他 5 3665 4.72 合计 279 77694 l0o 表6第一、二、三产业对应的专业数及招生情况统计 专业类 专业敖 招生敖 占招生总教的比例(%) 第一产业 7 638 0.82 第二产业 98 l3878 l7.86 第三产业 l74 63178 81.32 合计 279 77694 l0o (四)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类)招生情况 2o05 ̄g,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所设的l1大类专 业中,招生数量排前3位的是商贸与旅游类、信息技 术类和加工制造类,分别占招生总数的22.11%、 18.96%、15.51%,三者合计占招生总数的56.57%。排 在最后一位的是农林类专业,招生数只占总数的 0.82%。另外,就单个专业而言,招生数位居前10位 的是计算机及应用、会计、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 10个专业合计招生数为36,485人,占招生总数的 47%(见表7)。 表7 2005年招生数位居前1 0位的专业及其招生数 序号 专业名称 招生人敖 l 计算机及应用 6549 2 会计 5453 3 汽车运用与堆修 4364 4 商务外语 4233 5 电子商务 4l32 6 幼儿教育 3405 7 计算机瞎络技术 2399 8 文秘 2074 9 国际商务 2O06 1o 旅游服务与管理 l870 合计 36485 (五)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及办学经费 2o05 ̄l1月,笔者对广州市部分中等职业学校 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2.8%的学校认为 现有办学条件能满足或基本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17.2%的学校认为现有办学条件难以满足人才培养 需要,主要是师资和实训条件难以满足学校规模扩 张后的需求。另#1-,中等职业学校平均生师比为21:1 (指在校生数与专任教师比),“双师型”教师占专任 教师的45%。 在办学经费方面,58.6%的学校认为办学经费 还可以或充足,41.4%的学校认为办学经费紧张或 非常紧张。另外,在经费来源方面,72.4%的学校主 要靠政府拨款,62.1%的学校主要靠学费,另有 6.9%的学校有企业(社会人士)捐助,13.8%的学校 有创收。 (六)毕业生就业状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17.2%的学校认为毕业生就 业情况很好,62.1%的学校认为就业情况好,20.7% 的学校认为就业情况一般,没有一所学校认为毕业 生就业较难。另外,“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 念已被广大中等职业学校所认可,79.3%的受调查 学校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七)对职业教育发展前景的信心指数 近几年,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重视 程度的日益提高,一系列鼓励职业教育发展的政 策、措施不断出台,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前 所未的发展良机,从而增强了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 对发展职业教育的信心,调查结果显示,82.8%的被 调查者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信心或很有信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设置有待统筹优化 据统计,1o6所中等职业学校中,有65所设有计 算机及应用专业,有48所设有电子商务专业,有46 所设有会计专业,有41所设有汽车类专业。由于专 业设置重复,加上学校之间未能建立资源共享机 制,客观上导致了教育资源的重复浪费,特别是汽 车类专业,对实训的要求比较高,投入比较大,如果 2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重复设置而又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将极大地浪费全 市的办学资源。有些专业的设置存在一定的盲目 性,如会计、电子商务、幼儿教育等专业,市场对此 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同属于职业教 育范畴,在许多方面,特别是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较 大的共通性,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中高职之间的合 作。调查显示,目前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 业院校的合作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人才培养;资源 共享;科研合作。其中,72.4%的中职学校与高职院 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合作关系。遗憾的是,仍有 类专业高中层次的人才需求量并不大。此外,工科 类专业设置薄弱。 (二)校企合作有待推进 据调查,目前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 作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 13.8%的中职学校未与高职院校建立任何合作关 设计与实施;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企业为教 系。被调查者认为制约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院 师提供实践机会;企业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企业 校合作的原因主要有:管理体制不顺;缺乏必要的 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 沟通;缺乏政策引导。其中,44.8%的被调查者选择 议,联合实施订单培养;企业委托学校进行职工培 了“管理体制不顺”,44.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缺乏 训;企业向学校提供教育培训经费;校企联合科技 必要的沟通”,34.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缺乏政策 攻关,解决技术难题。 引导”。 但是,大部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仅停留在“企 (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与社会环境有 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上,占被调查学校的 待改善 79.3%;与企业开展订单培养的学校只有24.1%;极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与社会环境均较20 少数学校甚至没有与企业建立任何合作关系,占 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有了很大改观。但从调查数据来 3.4%。可见,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均有待加强。调 看,广大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社 查显示,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普遍认为制约校企合 会环境和政策环境仍然心存忧虑。被调查者中, 作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缺乏相应的政策引 l7.2%认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好,62.1%认为 导;缺乏合作机制;缺乏校企双方交流的平台;企业 一般;34.5%认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好, 利益得不到保证,缺乏积极性;传统办学观念制约 44.8%认为一般;认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政 了学校的主动性。其中,55.2%的学校选择了“缺乏 策环境不理想的 ̄f2o.7%。 相应的政策引导”,41.4%的学校选择了“缺乏合作 (部分数据来源于广州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机制”。 编印的《2005年广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报考指南》) (三)中高职的联系有待加强 (责任编辑周晶) Investigation Report of Development Statu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Guangzhou Zha Jide (Fany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Guangzhou Guangdong,511483,China) Abstract:Up to 2005,the capacity of recruiting student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Guangzhou exceed senior high school,and there are enough excellent students.The type of machinery and manufacturing specialty,business and touring specialt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attract the most students:school—running conditions in most of schools can meet talents cultivation demand;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graduates are all right;most of informants have confidence to vocational education.But there also exist some problems,such as some specialties repeatedly set up,which result in waste of resources;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should be optimized;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isn t flow,and lack of necessary communication and policy guidance;the social and policy environment area t ide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Guangzhou;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development status 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