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有限公司设备模具维修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建立规范的设备维修作业程序,减少因不规范维修作业而造成的设备故障扩大、生产延误和产品质量等问题的发生,同时提高维修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2 范围
2.1 适用于公司所有设备、模具、仪器仪表、制具及生产辅助设施的维修; 2.2 适用于公司所有设备模具工程师、维护员。 3 引用文件 4 职责 4.1 工程师职责
4.1.1 制定设备、模具大修方案并实施;
4.1.2 对生产线的设备﹑模具故障进行排除或维修,对设备模具异常造成的异常产品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改善的方案和采取的措施;
4.1.3 及时申报备件计划,保证设备、模具正常运行; 4.1.4 对设备、模具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1.5 配合生产和品管对质量异常产品及时进行处置(主要是MRB单,特采单的工程确认); 4.1.6 对损坏或到寿命的备件进行更换;
4.1.7 对技术员及维修员进行业务培训、指导和考核。 4.2 技术员
配合工程师工作,并对维修员培训、指导 4.3 维修员
4.3.1 负责对设备的维护保养;
4.3.2 发现设备异常停机处理,并及时报告工程师。 5 术语和定义 无
6 设备、材料及工具
6.1 螺丝刀、内六角扳手、T形扳手或活动扳手; 6.2 手电钻、钻头、丝锥;
6.3 铜棒或铜板; 6.4 镊子、钳子;
6.5 铅笔、记号笔、刻字笔和清模笔; 6.6 棉布、酒精、毛刷; 6.7 卡尺、千分尺、投影仪; 6.8 油石、锉刀、砂纸、抛光膏; 6.9 万用表、嵌流表、电烙铁;
6.10 其它专用的测量用工具、仪器仪表,校准用工具、仪器仪表。
7 流程图
8 流程说明 8.1 点检异常
8.1.1 维护员或设备工程师在现场点检时发现设备、模具故障隐患,停机并填写《设备点检问题反 馈记录》,并按点检作业指导书规定程序反馈; 8.1.2 对异常设备、模具进行状态评估
8.1.2.1 对设备、模具安全性、产品安全性、人身安全性进行评估;
8.1.2.2 因生产需要特采生产的设备,按照《设备/模具特采管制作业指导书》程序进行特采生产。 8.1.3 协调生产
8.1.3.1 填写“设备故障作业单”,简要说明故障部位、现象、开始维修时间,提出停机维修申
设备异常 生产反馈异常 点检异常 突发性异常 品管反馈异常 停机反馈,并记录 挂牌停机 Y 特采生产 MRB单 状态评估 分析原因 N 协调生产 停机维修 验证验收 交付生产 请;
8.1.3.2 如果是4台(≤4台)设备加工同一品种产品,其中有1台以上设备停机维修2小时以上, 维修工程师必须通知生产工序主管,由主管协调生产及时更换夹具,调用其它设备,以确保生产; 8.1.3.3 对不影响产品质量和不会当即引起机器性能恶化的隐患,可以和当班领班协商维持生产,在维修更换材料准备到位后再进行维修;
8.1.3.4 针对以上三项,征得领班或生产主管同意停机后,挂出“设备或模具正在维修”标志牌。 8.1.4 停机维修
8.1.4.1 如果是在现场自行完成维修,则应由操作人员或品管人员确认通过后方可交生产使用,填写“设备故障作业单”或“设备维修记录”;
8.1.4.2 如果公司内自修无法完成,应由主管设备(模具)工程师、生产主管、工艺工程师等共同组织紧急现场会议,按下述程序进行:
8.1.4.2.1 将“设备模具外协维修报告(保修期外)”送主管部门审批 ; 8.1.4.2.2 由设备模具工程师组织提出维修技术方案及提供有关图纸; 8.1.4.2.3 经主管领导批准后,由设备部送外修理或请供应商来厂维修; 8.1.4.2.4 外协修理完成后,要进行设备验收,并经过评估方可接受使用; 8.1.4.2.5 将维修协议及维修结果验收情况存入设备档案。
8.1.4.3 如果是计划大修、更换、保养需停机3小时以上时,设备模具工程师应提前一周作出计 并与生产主管,副部长沟通,尽量利用停机间隙安排维修更换。 8.1.5 验证验收
设备、模具维修后负责维修的维护员、工程师必须确认状态,然后交生产由生产组长配合好试封品的首件检验,合格后品管或生产及设备维修人员在“设备故障作业单”或“设备维修记录”签字确认。
8.1.6 交付生产,设备、模具状态牌“设备正常”。 8.2 生产反馈异常
生产线操作人员发现设备异常后应先通知领班(生产组长)确认,如确定是设备问题按
“8.1.2-8.1.6” 程序进行处理。 8.3 突发性异常
设备发生突发性异常问题应及时停机,通知维修人员按“8.1.2-8.1.6” 程序进行处理。 8.4 品管反馈异常
8.4.1 品管发现设备异常及时挂“停机”牌,通知维修人员按“8.1.2-8.1.6” 程序进行处理; 8.4.2 同时如有产品异常开具的MRB单,应分析原因,对设备模具状态评估后将处理措施填写在MRB单上。 9 注意事项
9.1 设备、模具拆卸说明
设备、模具都是由若干零、部件按照一定顺序装配起来的,因此拆卸工作也要按一定顺行,以解除零、部件间的约束和固定形式。拆卸是维修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如果拆卸不当,会造成零部件损坏和设备、模具精度降低或丧失,甚至会使拆卸工作停顿,维修时间延长,影响生产进度。 9.2 设备、模具维修时应遵循的先后原则
9.2.1 先简后难。指多台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先处理简单故障;
9.2.2 先单台设备,再多台设备。指对某一品种的产品而言,只有一台设备加工而且出现故障时应先处理这台设备;
9.2.3 先保障重点品种,后保障一般品种。指每一阶段的生产均有重点供货品种,在设备维修时应与生产需求保持一致;
9.3 设备、模具维修过程应遵守的制度
9.3.1 操作人员在设备出现故障时,不得私自拆卸、调整(包括接线、换保险丝),应保持故障现场,由生产组长或领班及时报告生产主管、维护员、设备工程师,并在“设备故障作业单”中记录当时情况,以便维修。
9.3.2 维修人员在进行设备维修工作时,要以维修资料和工作经验为依据,不得乱拆乱卸,草率行事,即使无故障也要按程序做好记录,并确保安装牢固,接触良好,绝缘可靠。修好后必须进行试机试模,先首检确认设备运行良好,经生产或品管确认加工质量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并认真填写“设备故障作业单”或“设备维修记录” ,以备查索;
9.3.4 维修过程中如果查明需更换备件,在按照《设备备件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领用备件的同时,还要查找损坏原因: a. 操作不当; b. 维修保养不彻底; c. 自然老化; d. 其它。
9.3.5 维修过程中需要用同类设备的相同部件进行替换试验时,必须注意同规格、同型号,换后
必须对原机进行复原,不要出现缺螺丝、少垫片现象;
9.3.6 设备零、配件计划要在检查预防过程中提前申报,不要等到坏了再提;
9.3.7 维修过程中插、拔机板、更换保险要在断电状态下按同规格容量更换,并进行跟踪观察,不要带电作业,随意更换;
9.3.8 设备维修调试过程中丢失的工具、螺丝、垫片等物品一定要找到,不要让其存留在机器中,以免设备在故障隐患下工作;
9.3.9 拆卸作业要按规范使用工具,不要顺手拿来,只图方便; 附件、夹具、附属设备的维护使用要放到与主要设备同等重要的位置来对待;
9.3.10 在维修过程中善于钻研,发现问题,并尝试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能力与水平方能不断提高;
9.3.11 对于疑难故障,应由设备工程师提出维修方案(对疑难故障至少应有两条以上方案),必要时可组织相关工序设备(模具)工程师对方案进行论证,然后实施;
9.3.12 对疑难故障的维修过程,分管设备的副部长要及时跟踪掌握维修工作进展情况,对技术、备件等无法解决的问题要通过向设备厂家咨询采购,并制定应急解决方案,减少产量损失; 9.3.13 经过长期使用,消化吸收,需要对设备零部件的结构及基控制线路进行革新改造或重新设计加工时,要先写出书面报告,说明革新原因、革新方案及要达到的效果,报主管设备的领导同意后方可实施。工作完成后,要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写出工作总结报告,对确有效果的革新项目申请奖励;
9.4 设备、模具拆卸时的注意事项 9.4.1 从外部拆到内部,从上部拆到下部; 9.4.2 螺钉的拆卸应按对角平衡同时拆卸; 9.4.3 拆卸时用铜棒或螺钉从后面顶出; 9.4.4 先拆部件或组件,然后再拆零件;
9.4.5 用击卸法拆卸零件时,应垫上软衬垫,或用软材料制成的手锤、铜棒或冲棒,以免损坏零件表面;
9.4.6 安装模具时应用抹布擦去机台表面的浮尘、模具底面的杂质;
9.4.7 吹干保养或维修时要用气枪清理备件中的异物和灰尘,清洗备件后用气枪吹干; 9.4.8 一般在拆卸时用顶丝从对角顶起要拆卸的机构或部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