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查漏补缺题
生 物
1.真核细胞中的生命活动过程及场所对应正确的是
A.磷脂的合成—内质网 B.乳酸的生成—线粒体 C.C3的生成—类囊体 D.RNA的合成—细胞溶胶
2.下列生命活动调节中,与垂体分泌的激素无关的是 A.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B.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
C.侏儒症患者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
D.女性多毛症患者体内雄性激素的分泌
3.落地生根(一种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白天关闭、夜晚开放。为研究其光合作用特点,将落地生根的叶片进行离体培养,在光、暗交替条件下分别测定叶片内的淀粉、pH和苹果酸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右图。据此作出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黑暗中叶片从外界吸收CO2生成苹果酸 B.光照下叶片储存的苹果酸分解释放CO2 C.黑暗中pH降低与叶片储存苹果酸有关 D.光照下苹果酸被运至茎、芽等其他器官
4.食蚊鱼是一种外来入侵生物。为研究食蚊鱼对本地物种唐鱼的捕食作用,研究者分别观察雌、雄食蚊鱼对不同日龄唐鱼的仔鱼(8d、20d)和幼鱼(55d)的捕食作用,结果见下图。据此无法判断出
A.唐鱼的日龄和食蚊鱼性别是本研究的自变量 B.食蚊鱼对唐鱼的仔鱼具有更强的捕食压力 C.食蚊鱼雌鱼对各日龄唐鱼的捕食都强于雄鱼
D.食蚊鱼入侵可能会影响唐鱼的种群数量
5.用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材料难以完成实验目标的是 A.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 B.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 C. 观察低温诱导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D.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
1
29.为研究K+通道开放剂对缺血、缺氧条件下脑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
(1)有研究发现,脑细胞代谢非常旺盛,耗氧量大,因此缺血、缺氧时脑细胞主要依赖于_______________过程产生ATP,不仅ATP生成量少,也会造成_______________在脑细胞中积累。缺血、缺氧还会诱发脑细胞表达出某些_______________分子,在这些分子的调控下,细胞出现一系列变化,最终凋亡。
(2)科研人员利用离体培养的神经元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本实验乙组的处理是培养液中不加入_______________,并在无氧条件下培养。丙、丁组除加入图中所示物质外,其它培养条件与_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组相同。
②由实验结果可知,正常培养条件下,细胞凋亡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组结果与甲组结果比较,说明缺血、缺氧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实验结果判断,K+通道开放剂能_______________缺血、缺氧诱导的细胞凋亡。
(3)A蛋白是细胞凋亡调控过程中一个重要蛋白。科研人员提取上述各组细胞的
_______________,用逆转录酶合成cDNA,以cDNA为模板扩增各组细胞的A基因。由于不同细胞的微管蛋白基因表达量基本相同,在结果分析时,以各组细胞A基因扩增产物量和微管蛋白基因扩增产物量的比值反映各组细胞中A基因的_______________水平,这样可以校准和消除_______________的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丙组比值高于乙组,推测K+通道开放剂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推测,K+通道开放剂会通过A基因影响B基因表达,B蛋白与X蛋白竞争,从C-X蛋白复合体上夺取C蛋白,释放游离的X蛋白,引起细胞凋亡。为了验证上述推测,实验组可选择的实验材料及检测指标是_______________。
a.正常的神经元细胞 b.缺血、缺氧条件下的神经元细胞 c.K+通道开放剂 d.K+通道阻断剂 e.A蛋白水平 f.B-C蛋白复合体水平 g.C-X蛋白复合体水平
30.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是人类的遗传性疾病,患者常常表现为智力低下。该病是由于患者X染色体上的F基因表达异常,导致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形成一个极易断裂的脆性部位。科研人员对该病的致病机理进行了研究。
(1)科研人员调查得到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的家系图,如下图1所示。
2
(1)据图判断,该病是_______________性遗传病,_______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伴X染色体遗传的特点。
(2)研究发现,F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存在(CGG)n三核苷酸片段重复,正常基因(F)、前突变基因(F′)和全突变基因(f)的差异如图2所示。
据图分析,F基因启动子区域中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F基因成为不能_______________的f基因。若以F基因(CGG)n重复序列两端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进行扩增时,只能成功扩增重复数小于80次的序列,则PCR方法难以区分的女性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女性个体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F′基因的(CGG)n重复次数会显著增加,而男性个体形成精子过程中则不会发生这种情况。据此分析,图1的家系中Ⅲ-3生育时,会有_______________%的风险将f基因传给子代,其_______________患病概率极高。
(4)F基因编码的F蛋白是一种RNA结合蛋白。科研人员给正常小鼠神经细胞中敲入___________________序列,获得F基因失活的模型小鼠。检测发现模型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树突分支减少,树突的总长度降低。据此推测F蛋白_______________,从而引发智力低下。
31.人们常用人工拔除方法控制侵入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互花米草,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科研人员调查了人工拔除对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见下表。
区域1 区域2 区域3 物种数(种) 拔除前 14 12 10 拔除后 13 23 23 拔除前后均能检测到的物种数(种) 3 2 1 密度最大的物种 拔除前 台湾泥蟹 红树蚬 台湾泥蟹 拔除后 扁平拟闭口蟹 扁平拟闭口蟹 扁平拟闭口蟹 (1)大型底栖动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在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功能实现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2)表中拔除前后的数据不是在同一年采集的,因此必须要保持前后两次调查的_______________相同。除此以外,在每一区域调查时还要_______________选取多个样方,
3
以使调查结果更准确。
(3)对比拔除互花米草前后的调查结果发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可能是由于人工拔除互花米草会在较短时间内剧烈改变大型底栖动物的食物来源和_______________,导致群落发生快速的_______________。
高三化学查缺补漏题
以下试题均选自成题,请选择性使用。
第I卷(选择题)
请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1个选项。
1. 海水综合利用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其联合工业体系(部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中可采用蒸馏法 B.②中可通过电解法制金属镁
C.③中提溴涉及到复分解反应 D.④的产品可生产盐酸、漂白液等
查补意图:教材中的海洋资源综合利用,关注氧化还原、元素守恒、绿色应用。 2. 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备HCl气体。推压注射器活塞将浓盐酸慢慢注入到浓硫酸中,可制备少量干燥HCl气体,其原理分析不正确的是 ...A.混合时放热使HCl溶解度减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了盐酸中水分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利于HCl气体逸出
D.浓盐酸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利于HCl气体逸出 查补意图:物理性质在实验设计中的运用。
3. 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a、b和c中所装试剂如下表所示,其中实验现象与结论 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一组是 ...
现象 结论 c中溶液紫色乙炔具有还原性 褪去 KMnO4c中溶液由无Cl2的氧化性比固体 色变橙色 Br2强 C 稀盐酸 大理石 Na2SiO3溶液 c中有白色胶碳酸的酸性比硅状沉淀生成 酸强 D Na2SO3硫酸 品红溶液 c中溶液红色SO2具有漂白性 固体 褪去 查补意图:气体制备和性质检验等实验基本进行整合,考查对隐含干扰物质的辨识。 4. 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A.取a g混合物用酒精灯充分加热后质量减少b g
4
a 选项 A 饱和食盐水 B 浓盐酸 b 碳化钙 c 酸性KMnO4溶液 NaBr溶液 B.取a 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后质量增加b g C.取a g混合物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 g固体
D.取a g混合物于锥形瓶中加水溶解,滴入1~2滴酚酞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至终 点,消耗盐酸V mL
查补意图:定量化实验设计,隐蔽物质干扰排除,选项D酌情使用。 5.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操作与现象 向鸡蛋清溶液中滴加醋酸铅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水沉淀不消失 测定浓度均为0.1mol·L-1 CH3COONa与HCOONa溶液的pH,CH3COONa溶液的pH较大 苯酚的浊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溶液变为无色 向浓度均为0.1 mol·L-1 NaCl和NaI混合溶液中滴加3滴0.1 mol·L-1 AgNO3溶液,出现黄色沉淀 结论 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酸性:CH3COOH > HCOOH 酸性:苯酚 > 碳酸氢钠溶液 溶解度:AgI < AgCl 查补意图:基于反应原理理解的实验现象分析。 6. 如右图,将一根较纯的铁棒垂直没入水中,由于深水处溶氧量较少,一
段时间后发现AB段产生较多铁锈,BC段腐蚀严重,BC段一下轻微腐蚀。 下列关于此现象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 该腐蚀过程属于电化腐蚀
-
B. 铁棒AB段电极反应为O2 + 2H2O+ 4e- === 4OH C. 铁棒AB段是负极,BC段是正极
D. 产生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铁棒所处化学环境的不同
查补意图:电化学腐蚀的实验现象分析、电化学防腐方法。
7.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少量浓盐酸,经检验生成的混合气体中只含有O2、Cl2、
HCl和水蒸气。将气体通入X溶液(如下图),依据观察到的现象,能判断气体中含有Cl2的是 A B C D
8.对羟基扁桃酸是农药、药物、香料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它可由苯酚和乙醛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X溶液 稀HNO3酸化的AgNO3溶液 滴有KSCN的FeSO4溶液 淀粉KI酸性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 现象 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变为血红色 溶液变为蓝色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查补意图:混合物质性质干扰分析,教材中常见物质性质的检验。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5
A.上述反应的原子利用率可达到100%
B.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对羟基扁桃酸应该有6个吸收峰 C.对羟基扁桃酸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缩聚反应 D.1 mol对羟基扁桃酸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消耗3mol NaOH
查补意图:了解原子利用率、分子对称性、羟基酸缩聚、有机反应计量。
第II卷(非选择题)
9.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Cr2O72-和CrO42-,它们会对人类及生态系统产生很大伤害。
已知:i. 2CrO42-(黄色)+ 2H+
Cr2O72-(橙色)+ H2O
ii. Cr(OH)3(s) + H2O [Cr(OH)4]- (亮绿色) + H+
(1) 含铬工业废水的一种处理流程如下:
① i. 若在转化一步中调节溶液的pH=2,则溶液显 色。 ii. 能说明转化一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序号)。
a.Cr2O72-和CrO42-的浓度相同 b.ν正(Cr2O72-) = 2ν逆(CrO42-) c.溶液的颜色不变 d.溶液的pH不变
② 步骤②还原一步的离子方程式是 ;若还原l mol Cr2O72-离子,需要 FeSO4·7H2O的物质的量是 mol。
③ 沉淀一步中,向含Cr3+(紫色)溶液中,逐渐滴加NaOH溶液。当pH=4.6时,开始 出现灰绿色沉淀,随着pH的升高,沉淀量增多。当pH≥13时,沉淀逐渐消失,溶 液变为亮绿色。
i. 请解释溶液逐渐变为亮绿色的原因: 。
ii. 若向0.05mol·L-1的Cr2(SO4)3溶液50mL中,一次性加入等体积0.6 mol·L-1的 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④ 在K[Cr(OH)4]和K2Cr2O7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H2SO4酸化,铬元素以 形式 存在(填离子符号)。
(2) 用Fe做电极电解含Cr2O72-的酸性工业废水,可以直接除去铬。随着电解进行,在 阴极附近溶液pH升高,产生Cr(OH)3沉淀。
① 结合上述工业流程分析用Fe做电极的原因: 。
② 结合电极反应式解释在阴极附近溶液pH升高的原因: 。 ③ 溶液中同时生成的沉淀可能还有 (填化学式)。
查补意图:实际工业应用情境中,理解氧化还原、平衡移动规律进行综合应用。
6
10. 某研究小组进行Mg(OH)2沉淀溶解和生成的实验探究。实验如下:
(1)实验I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比较2.0 mol·L-1盐酸pH1和2.0 mol·L-1 NH4Cl溶液pH2大小:pH1 pH2,原因 是 。
(3)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i中沉淀溶解的原因: 。 (4)iii是i和ii的对比实验,目的是排除 。 (5)推测ii中沉淀溶解的原因。
推测一,NH4Cl溶液显酸性,溶液中的H+可以结合OH- ,进而使沉淀溶解; 推测二, 。
(6)为探究ii中沉淀溶解的原因,小组同学继续进行实验:
① 取 溶液,向其中滴加2滴浓氨水,得到pH为8的混合溶液,再向同样Mg(OH)2
沉淀中加入该混合溶液,沉淀溶解。
② 上述实验结果证明(5)中的推测 成立,理由是 。
查补意图:回归教材实验,水溶液中电离、水解、沉淀溶解平衡移动实验的分析解释、说明论证。
7
11. 某实验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对SO2与BaCl2溶液和Ba(NO3)2溶液反应进行探究 (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1)B装置的作用是 。
(2)实验过程中C、D均出现白色沉淀。实验结束后分别向C、D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白 色沉淀均不溶解。C、D试管中的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
(3)小组同学进一步探究C中出现白色沉淀的原因,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图1、2所示。
图1 SO2通入BaCl2溶液中的pH-t曲线 图2 SO2通入BaCl2溶液中的pH-t曲线
(已排除干扰因素) (未排除干扰因素)
请结合化学用语分别解释图1、2中pH下降的原因。 图1中pH下降的原因: 。 图2中pH下降的原因: 。
(4)依据以上实验获得的结论,小组同学进一步推断D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可能 是 或 ,可以证明其推断的实验方案是 。
(5)小组同学又进一步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通过相应的实验手段监测并获得SO2通入
Ba(NO3)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过程中NO3-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曲线。小组同学设 计此实验方案想进一步探究的实验问题可能是 。
8
2016海淀区高三物理查漏补缺试题
使用说明:
2016海淀区高三物理查漏补缺试题是在海淀高三期中、期末、零模、一模、二模五次统练基础上的补充,绝非猜题押宝,试题不是一份试卷。试题的选取有的侧重知识点的落实、有的侧重物理模型、有的侧重典型试题(如力学计算题和电学计算题是我们五次考试中没有考到的典型试题)。请老师根据选题知识点、意图以及学生情况,有选择地使用这些试题。
一、选择题
1.关于电磁场和电磁波,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CD ) A.恒定的电场能够产生电磁波 B.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电磁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频率不变 D.电磁波的传播过程也传递了能量
2.在研究材料A的热膨胀特性时,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干涉实验法.A的上表面是一光滑平面,在A的上方放一个两面平整的玻璃板B,B与A上表面平行,在它们之间形成一厚度均匀的空气薄膜.现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玻璃板B,同时对A缓慢加热,在B上方观察到B板的亮度发生周期性变化.当温度为t1时最亮,然后亮度逐渐减弱至最暗;当
温度升到t2时,亮度再一次增到最亮.则 ( BD )
A.出现最亮时,B上表面反射光与B下表面反射光叠加后加强 B.出现最亮时,B下表面反射光与A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后加强 C.温度从t1升至t2过程中,A的高度增加λ/4 D.温度从t1升至t2过程中,A的高度增加λ/2
3.如图,P是一偏振片,P的透振方向(用带有箭头的实线表示)为竖直方向。下列四种入射光束中,哪种照射P时能在P的另一侧观察不到透射光 ( C ) A.太阳光 B.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
光束 C.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光
P D.沿与竖直方向成45°角振动的光
4.关于光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炽热的液体发射明线光谱
B.太阳光谱中的暗线说明太阳缺少与这些暗线对应的元素 C.明线光谱和暗线光谱都可以用于对物质成分进行分析 D.发射光谱一定是连续光谱
5.关于电磁波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γ射线可以用于防伪鉴别工作
B.紫外线可以改变基因培育优良品种。
9
B A C.X射线可以用于机场检查箱内的物品 D.微波可以测量钢板厚度
6.如图所示为X射线管的结构示意图,E为灯丝电源。要使射线管发出X射线,须在K、A两电极间加上几万伏的直流高压,( D )
A.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P点,X射线从K极发出 B.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P点,X射线从A极发出 C.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点,X射线从K极发出 D.高压电源正极应接在Q点,X射线从A极发出
K A E P Q 7.入射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上发生光电效应,若入射光的强度减弱,而频率保持不变,那么( C )
A.从光照至金属表面上到发射出光电子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 B.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减小
C.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少 D.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
8.不能用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得出的结论是(B) A.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B.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原子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 D.原子的正电荷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
9.如图,虚线框内为改装好的电表,M、N为新电表的接线柱,其中灵敏电流计G的满偏电流为
M 200μA,已测得它的内阻为495.0Ω。图中电阻箱读数为5.0Ω。现将MN接入某电路,发现灵敏电流计G刚好满偏,则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可知(D) A.M、N两端的电压为1mV B.M、N两端的电压为100mV C.流过M、N的电流为2μA D.流过M、N的电流为20mA
10.如图,光滑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水平面上,左端由导线相连,导体棒垂直静置于导轨上构成回路。在外力F作用下,回路上方的条形磁铁竖直向上做匀速运动。在匀速运动过程中外力F做功WF,磁场力对导体棒做功W1,磁铁克服磁场力做功W2,重力对磁铁做功WG,回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为Q,导体棒获得的动能为Ek.则(BCD)
A.W1=Q B.W2﹣W1=Q C.W1=EK D.WF+WG=Q+EK
11.如图所示,把一个装有Na2SO4导电溶液的圆形玻璃器皿放入磁场中,玻璃器皿的中心放一个圆柱形电极,
10
G N 沿器皿边缘内壁放一个圆环形电极,把两电极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相连。对于导电溶液中正、负离子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正离子沿圆形玻璃器皿的半径向边缘内壁移动 B.负离子做顺时针方向的螺旋形运动
C.正、负离子均做顺时针方向的螺旋形运动 D.正、负离子均做逆时针方向的螺旋形运动
12.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斜面上被抛出,抛出时初速度v0的方向与斜面垂直,它最后落到斜面上的某点。不计空气阻力,关于小球在空中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小球的运动可以看作是沿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叠加
B.小球的运动可以看作是沿垂直斜面方向的匀速运动和平行斜面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叠加 加
D.小球的运动可以看作是沿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沿竖直方向的匀变速运动的叠加
13.如图所示,A、B两质点以相同的水平速度v0沿x轴正方向抛出,A在竖直平面内运动,落地点为P1,B沿光滑斜面运动,落地点为P2。P1和P2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计空气阻力。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o x A.A、B的运动时间相同
B.A、B沿x轴方向的位移相同
P1 C.A、B落地时的动量相同
P2
D.A、B落地时的动能相同
14.受迫振动是在周期性策动力作用下的振动,关于它与策动力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
A.作受迫振动的物体振动达到稳定后的振动频率一定小于策动力的频率 B.作受迫振动的物体振动达到稳定后的振动周期一定等于策动力的周期 C.作受迫振动的物体振动达到稳定后的振幅与策动力的周期无关 D.作受迫振动的物体振动达到稳定后的振动周期与策动力的周期无关
15.某地区地震波中的横波和纵波传播速率分别约为4km/s和9km/s。一种简易地震仪由竖直弹簧振子P和水平弹簧振子H组成,如图所示。在一次地震中,震源在地震仪下方,观察到两振子相差5s开始振动,则( A )
A.P先开始震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km B.P先开始震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km C.H先开始震动,震源距地震仪约36km D.H先开始震动,震源距地震仪约25km
11
P H 震源
图5
v0 C.小球的运动可以看作是沿垂直斜面方向的匀速运动和沿斜面向下的匀加速运动的叠
16.如图所示是观察水面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孔,O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关于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
A.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 B.水波通过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相等
C.如果将孔AB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更明显观察到衍射现象
17.一渔船向鱼群发出超声波,若鱼群正向渔船靠近,则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BC)
A.波速变大 B.波速不变 C.频率变高 D.频率不变
18.在“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的活动中,为计算弹簧弹力所做的功,把拉伸弹簧的过程分为很多小段,拉力在每小段可以认为是恒力,用各小段做功的代数和代表弹力在整个过程所做的功,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微元法”。下面实例中应用到这一思想方法的是 ( C ) A.根据加速度定义avv,当t非常小,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加速度 ttB.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C.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
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来代替物体,即质点 19.利用静电除尘可以大量减少排放烟气中的粉尘。如图是静A 电除尘装置的示意图,烟气从管口M进入,从管口N排出,当A、B两端接上高压后,在电场作用下管道内的空气分子被N B 金电离为电子和正离子,而粉尘在吸附了电子后最终附着在金属
金属金管壁上,从而达到减少排放烟气中粉尘的目的。根据上述原理,属管属丝壁下面做法正确的是 ( A ) 管壁M A.A端接高压负极,B端接高压正极
B.A端接高压正极,B端接高压负极 C.A端、B端都接高压正极
图 D.A端、B端都接高压负极
20.如图甲所示,MN为一原来不带电的导体棒,q为一带电量恒定的点电荷,当达到静电平衡后,导体棒上的感应电荷在棒内P点处产
P N N 生的场强大小为E1,P点的电势为φ1。现用一导线q M q M P 将导体棒的N端接地,其它条件不变,如图乙所示,
甲 乙 待静电平衡后,导体棒上的感应电荷在棒内P点处
图
产生的场强为E2,P点的电势为φ2,则 ( C )
A.E1 =E2,φ1=φ2 B.E1≠E2,φ1= φ2 C.E1 =E2,φ1≠φ2 D.E1≠E2,φ1≠φ2
12
21.安培对物质具有磁性的解释可以用如图所示的情景来表示,那么(BC) A.甲图代表了被磁化的铁棒的内部情况 B.乙图代表了被磁化的铁棒的内部情况 C.磁体在高温环境下磁性会减弱
乙 D.磁体在高温环境下磁性会加强 甲
22.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
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各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B )
23.地球表面的磁场形状如图所示,若在我们的教室中(北京地区)让一个质子由西向东做直线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该质子会受到地磁场所施加的洛仑兹力f。那么 ( C ) A.f的竖直方向的分力向下 B.f的水平方向的分力大致向东 C.f的水平方向的分力大致向北 D.f的水平方向的分力大致向南
S N 图 24.中学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流表是磁电式电流表。如图所示,当电流从线圈的导线中流过时,导线就会受到安培力的作用,电流越大,所受安培力越大,指针也就偏转得越多,磁电式电流表就是按照这个原理指示电流大小的。基于这个原理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 电表表盘刻度均匀说明指针偏转角度与电流大小成正比
B. 螺旋弹簧对线圈的运动有阻碍作用 C. 由前视图可知,线圈将顺时针偏转 D. 由前视图可知,线圈将逆时针偏转
马蹄形磁铁 软铁
螺旋 弹簧
线圈 结构图
图
前视图
25.传感器是自动控制设备中不可缺少的元件,已经渗透到宇宙开发、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以及家庭生活等各种领域。如下图所示为几种电容式传感器,其中通过改变电容器两极间距离而引起电容变化的是 ( C )
13
26.人眼对绿光最为敏感。正常人的眼睛接收到波长为530nm的绿光时,只要每秒有6个绿光的光子射入瞳孔,眼睛就能察觉。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Js,光速为3.0×108m/s,则人眼能察觉到绿光时所接收到的最小功率是 ( A )
A. 2.3×10-18W B. 3.8×10-19W C. 7.0×10-48W D.1.2×10-48W
27.土星周围有美丽壮观的“光环”,组成环的颗粒是大小不等、线度从1μm到10m的岩石、尘埃,类似于卫星,它们与土星中心的距离从7.3×104km延伸到1.4×105km。已知环的外缘颗粒绕土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约为14h,引力常量为6.67×10-11Nm2/kg2,则土星的质量约为(估算时不考虑环中颗粒间的相互作用) ( D )
A.9.0×1016kg B.6.4×1017kg C.9.0×1025kg D.6.4×1026kg
28.已知太阳到地球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比值约为390,月球绕地球旋转的周期约为27天。利用上述数据以及日常的天文知识,可估算出太阳对月球与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的比值约为( B )
A.0.2 B.2 C.20 D.200
二、实验题
1.基本仪器的使用
(1)有一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 1mm,游标上有 20个小的等分刻度。用它测量一工件的长度,如图所示。图示的读数是_____________mm。答案:104.05
(2)游标卡尺的主尺最小分度为 l mm,游标上有 20个小的等分刻度. 用它测量一工件的内径,如图所示。该工件的内径为________ mm。答案:23.85
(1)题图
(2)题图
14
2.图1是“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装置图,通过描点画出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
(1)以下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合理的是 ac 。 a.安装斜槽轨道,使其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可以任意选择 c.每次小球应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d.为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描绘的点可以用折线连接
(2)实验得到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在轨迹上取一些点,以平抛起点O为坐标原点,测量
2
它们的水平坐标x和竖直坐标y,图2中y﹣x图象能说明平抛小球运动轨迹为抛物线的是 c 。
(3)图3是某同学根据实验画出的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O为平抛的起点,在轨迹上任取三点A、B、C,测得A、B两点竖直坐标y1为5.0cm,y2为45.0cm,A、B两点水平间距△x为40.0cm,则平抛小球的初速度v0为 2.0 m/s,若C点的竖直坐标y3为60.0cm,则小球在C点的速
2
度vC为 4.0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g取10m/s)。
3.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时,将6mL的油酸溶
于酒精中制成104mL的油酸酒精溶液。用注射器取适量溶液滴入量筒,测得每滴入75滴,量筒内的溶液增加1mL。用注射器把1滴这样的溶液滴入表面撒有痱子粉的浅水盘中,把玻璃板盖在浅盘上并描出油酸膜边缘轮廓,如图所示。已知玻璃板上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cm,则油酸膜的面积约为________m²(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由以上数据,可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约为________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1.1×10-2~1.2×10-2〖2分〗,7.3×10-10~6.7×10-10〖2分〗
15
三、计算题
1.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天体运行规律与地上物体运动规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1)用弹簧秤称量一个相对于地球静止的小物体的重量,随称量位置的变化可能会有不
同的结果。已知地球质量为M,自转周期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将地球视为半径为R、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不考虑空气的影响。设在地球北极地面称量时,弹簧秤的读数是F0。
a.若在北极上空高出地面h处称量,弹簧秤读数为F1,求比值F1 / F0的表达式,并就h =1.0 % R的情形算出具体数值(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b.若在赤道地面称量,弹簧秤读数为F2,求比值F2 / F0的表达式。
(2)设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圆周轨道半径r、太阳的半径RS和地球的半径R三者均减小
为现在的1.0 %,而太阳和地球的密度均匀且不变。仅考虑太阳和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现实地球的1年为标准,计算“设想地球”的1年将变为多长? 参考答案:(1)设小物体质量为m。
a.在北极地面 G在北极上空高出地面h处 GMmF0 R2MmF1(Rh)2
F1R2得
F0(Rh)2
当h =1.0%R
b.在赤道地面,小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受到万有引力和弹簧秤的作用力,有
F110.98 F0(1.01)2Mm4π2G2F2m2R RT F24π2R31得 F0GMT2(2)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受到太阳的万有引力。设太阳质量为MS,地球质量
为M,地球公转周期为TE,有
MSM42G2Mr2rTE
42r33πr3得 TE() GMSGRS其中为太阳的密度。
由上式可知,地球公转周期TE仅与太阳的密度、地球公转轨道半径与太阳半径之比有关。因此“设想地球”的1年与现实地球的1年时间相同。
16
2.(I)已知:功率为100W灯泡消耗的电能的5%转化为所发出的可见光的能量,光速c=3.0×108m/s,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假定所发出的可见光的波长都是560nm,计算灯泡每秒内发出的光子数。
239235* (II)钚的放射性同位素94U和α粒子,而铀核激发态Pu静止时衰变为铀核激发态92235*23592U立即衰变为铀核92U239235,并放出能量为0.097MeV的γ光子。已知:94Pu、92U和α粒
子的质量分别为mPu=239.0521u、mU=235.0439u和mα=4.0026u,1u=931.5MeV/c2。
(1)写出衰变方程;
(2)已知衰变放出的光子的动量可忽略,求α粒子的动能。 参考答案:
239235(I)n=1.4×1019s-1。 (Ⅱ)(1)94Pu92U (2)Eα=5.034MeV
3.人们常常把原子核和它周围的电子比做太阳系或地球和人造卫星。以地球和人造卫星为例,假如我们发射一颗卫星,使它在一定的圆轨道上运动,如果需要可以使这些卫星的能量稍大一些,或者在半径更大一些的轨道上运动。只要技术条件达到,轨道半径可以按照需要任意取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轨道半径是连续的。
并非把这个图景缩小就可以看做原子核和它周围电子的运动。在波尔模型中,以氢原子为例,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仑力的作用下,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电子的轨道半径只能取某些分立的数值,必须满足mvnrnnh,n=1,2,3…,其中m、vn、rn、h分别为电子的质2量、电子绕核运动的速度、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半径、普朗克常数,近似认为原子核静止。当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的稳定状态,在这些稳定状态中,原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所谓原子的能量是指电子的动能和体系的势能之和,取无穷远处为零势能面,体
e2系在轨道半径rn上具有的势能为k,k为静电力常数。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做能级。
rn(1)根据以上信息和所学知识,求解:
① 氢原子的第n(n=1,2,3…)轨道半径rn的表达式; ② 氢原子的第n(n=1,2,3…)能级En的表达式; (2)根据题意和(1)的结论求解:
①电子从n+1轨道跃迁到n轨道放出的光子的频率n的表达式;
②由以上表达式证明:当n时该频率等于电子在第n轨道上绕核运动的频率。
参考答案:(1)① 对于氢原子,库仑力提供电子绕核运动的向心力,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
e2v2k2m rr根据玻尔的量子化条件
mvnrnn联立以上两式解得
h 2 17
2ke2vnnh,n=1,2,3… 22rnmhn42m2ke2② 选取无穷远处为零势能面,则得
1e22Enmvnk
2rn将vn、rn的表达式代入,整理得
22mk2e4En,n=1,2,3… 22nh(2)① 根据玻尔理论,当原子从较高能量状态En+1向较低能量状态En跃迁时,发射一个光子,其频率为
hnEn+1En
所以
n将En+1、En的表达式代入,整理得
En+1En h22mk2e4(2n1) n322hn(n1)② 根据以上表达式,当n时,2n+12n,n+1n,vn的表达式为
42mk2e4n 33hn电子在第n轨道上的转动频率为
fnv11n Tn2rn2rnvn将rn的表达式代入,整理得
42k2me41fn3n 3hn
4.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地揭示了光的粒子性的一面。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之外还具有动量。由狭义相对论可知,一定的质量m与一定的能量E相对应:Emc2,其中c为真空中光速。
(1)已知某单色光的频率为ν,波长为λ,该单色光光子的能量Ehν,其中h为普朗
克常量。试借用质子、电子等粒子动量的定义:动量=质量×速度,推导该单色光光
18
子的动量ph。 λ(2)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如同大量气体分子与器壁的频繁碰撞一样,将产生持续均匀
的压力,这种压力会对物体表面产生压强,这就是“光压”,用I表示。
一台发光功率为P0的激光器发出一束某频率的激光,光束的横截面积为S。当该激光束垂直照射到某物体表面时,假设光全部被吸收,试写出其在物体表面引起的光压的表达式。
(3)设想利用太阳光的“光压”为探测器提供动力,将太阳系中的探测器送到太阳系以外,
这就需要为探测器制作一个很大的光帆,以使太阳光对光帆的压力超过太阳对探测器的引力,不考虑行星对探测器的引力。
一个质量为m的探测器,正在朝远离太阳的方向运动。已知引力常量为G,太阳的质量为M,太阳单位时间辐射的总能量为P。设帆面始终与太阳光垂直,且光帆能将太阳光一半反射,一半吸收。试估算该探测器光帆的面积应满足的条件。
生物答案:
1. A2.B3.D4.C5.C
29.(1)无氧呼吸(糖酵解) 乳酸 信号
(2)①血清 乙 ②很低且无明显增长 明显诱导细胞凋亡,且凋亡率随培养时间增加而提高 部分缓解
(3)mRNA 转录 细胞取样量 通过促进A基因转录来抑制缺血、缺氧条件下的细胞凋亡
(4)b、c、f、g
30.(1)隐 不符合 (2)(CGG)n三核苷酸片段重复次数超过200次及DNA甲基化 表达F蛋白 XFXF与XFXF′ 、 XFXF与XF′XF′ 、 XF′XF′与XF′Xf(写出一对即可,其他合理给分) (3)50 儿子
(4)>200次的(CGG)n重复 调节与树突形成相关mRNA的翻译 31.(1)消费者和分解者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时间和地点 随机
(3)物种丰富度 优势种 栖息环境 演替
化学参考答案:
1. C 2.D 3.C 4.B 5.B 6.C 7.D 8.D 9.
(1) ① i. 橙 ii. cd
② ; 6
③ i. 随着溶液pH增大,平衡 Cr(OH)3(s) + H2O [Cr(OH)4]- (亮绿色) + H+正向移动
19
故溶液逐渐变为亮绿色
ii. 溶液由紫色最终变为亮绿色 ④ Cr3+和Cr2O72-
++
(2) ① 铁在阳极反应发生反应Fe - 2e- == Fe2,为还原Cr2O72-提供还原剂Fe2
++
② 阴极发生反应2H+2e- == H2↑ 导致c(H)下降 ③ Fe(OH)3 10.
(1)Mg2+ +2OH- == Mg(OH)2↓
(2) < 原因是:由于盐酸完全电离,NH4+部分水解:NH4+ + H2O 导致同浓度两溶液中,盐酸中H+浓度大于NH4Cl溶液中H+浓度 (3)Mg(OH)2(s)
Mg2+(aq) + 2OH -(aq),盐酸中的H+与OH-中和使得OH-浓度减小,
平衡右移,沉淀溶解
(4)实验i、ii中溶剂水使沉淀溶解的可能性 (5)溶液中c(NH4+)较大,NH4+结合OH-使沉淀溶解 (6)① 4 mL 2.0 mol·L-1 NH4Cl
② 二 理由:混合后溶液中c(H+) = 10-8 mol·L-1非常小,c(NH4+) = 2.0 mol·L-1较大,故能确定是NH4+结合OH-使沉淀溶解 11.
(1)吸收装置A中产生的H2SO4酸雾 (2) BaSO4 (3)图1:SO2 + H2O
H2SO3
H+ + HSO3-
图2:2SO2 + 2H2O + O2 == 2SO42- + 4H+
(4)酸性条件下,SO2被O2氧化或被NO3-氧化生成SO42-
在排除O2干扰前提下,向盛有等体积0.1 mol·L-1Ba(NO3)2溶液的洗气瓶D中通入SO2, 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酸性条件下NO3-氧化了SO2,反之则说明原D洗气瓶中沉淀的出现是O2氧化SO2所致。
(5)若NO3-和O2均参与反应,则相同条件下二者氧化SO2的能力或反应速率的差异等
NH3·H2O + H+,
物理参考答案:
(1)光子的能量 Emc2 Ehνh光子的动量 pmc 可得 pc λEh cλP0t chλ(2)一小段时间Δt内激光器发射的光子数 n 光照射物体表面,由动量定理 Ftnp
20
产生的光压 IPF 解得 I0 ScS3P 2cS(3)由(2)同理可知,当光一半被反射一半被吸收时,产生的光压 I 距太阳为r处光帆受到的光压I3P 22c4πrMm r2太阳光对光帆的压力需超过太阳对探测器的引力 IS'G解得 S'8πcGMm 3P5.MN和M′N′为两竖直放置的平行光滑长直金属导轨,两导轨间的距离为L。在导轨的下部有垂直于导轨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金属棒ef的长度为L、质量为m、电阻可忽略不计。在以下讨论中,假设导轨足够长,磁场区域足够大,金属棒ef与导轨垂直并良好接触,导线和各接触处的电阻不计,电路的电感、空气的阻力可忽略,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如图甲所示,当在导轨的MM′端通过导线将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连接,在t=0时无初速度地释放金属棒ef,求金属棒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vm的大小。
(2)如图乙所示,当在导轨的MM′端通过导线将电容为C、击穿电压为Ub、正对面积为S、极板间可认为是真空、极板间距为d的平行板电容器连接,在t=0时无初速度地释放金属棒ef。
①求电容器达到击穿电压所用的时间;
②金属棒ef下落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大,感应的电动势逐渐变大,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逐渐增加,两极板间存储的电场能也逐渐增加。单位体积内所包含的电场能称为电场的能量密度。已知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大小可表示为C=0S/d,0为真空中的介电常数。证明: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空间内的电场能量密度与电场强度E的平方成正比,并求出比例系数。结果用0和一些数字的组合表示。
C R M′ M M′ M
e f e f
B B
L L 参考答案:(1)当金属棒匀速运动时,金属棒受到的安培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即 N N′ N N′
甲 F安mg
乙
又因为
BLvmB2L2vmU F安BIL=BLBLRRR所以,金属棒此时的速度大小为
21
vmmgR B2L21在电容器达到击穿电压前,设任意时刻t,流过金属棒的电流为i,由牛顿第二(2)○
定律,金属棒的加速度a满足mgBiLma
设在ttt的时间内,金属棒的速度vvv,电容器两端的电压UUU、电容器的带电量QQQ,由电流的定义、电量电压和电容间的关系、电磁感应定律以及加速度的定义得iQCUCBLvCBLa ttt将此式和上式联立得amg 22BLCm可见,金属棒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电容器达到击穿电压时,金属棒的速度为
Uv0b
BL22vU(BLCm) 0b所以,电容器达到击穿电压所用的时间为taBLmg②当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荷量增加无穷小量Qi时,极板间的电压可认为始终为Ui,增加的电场能可用图1中左边第1个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同理,当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荷量增加无穷小量Qi+1时,极板间的电压可认为始终为Ui+1,增加的电场能可用图1中第2个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依次类推,所以在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
电容器的带电量为Q′、两端电压为U′时,两极板间电场能的大小E′,所以
1U E'U'Q' 2Ui+1 根据题意有
E' Sd将Q'U'C、U'Ed、C=0S/d带入上式,整理得
Ui
Qi Qi1 Q
图1 U U′
0E2
1所以,能量密度与电场强度E的平方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0
2
12Q′ 图2
Q
6.如图甲所示,在圆形水池正上方,有一半径为r的圆形储水桶。水桶底部有多个水平小孔,小孔喷出的水在水池中的落点离水池中心的距离为R,水桶底部与水池水面之间的高度差是h。为了维持水桶水面的高度不变,用水泵通过细水管将洒落的水重新抽回到高度差为H的水桶上方。水泵由效率为η1的太阳能电池板供电,电池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太阳光竖直向下照射(如图乙所示),太阳光垂直照射时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接受的能量为E0。水泵的效率为η2,水泵出水口单位时间流出水的质量为m0 ,流出水流的速度大小为v0(不计水在细水管和空气中运动时所受的阻力)。求 (1)水从小孔喷出时的速度大小; (2)水泵的输出功率;
22
(3)为了使水泵的工作能维持水面的高度不变,太阳能电池板面积的最小值S。
r
H h
α R
解析:(1)水从小孔喷出时速度沿水平方向,只受重力作用,做平抛运动,设水喷出时的速度大小为v,有Rrvt①, h12(Rr)gt②,v2gh③ 22h12m0v0④ 2(2)水泵做功,既改变水的势能,又改变水的动能。由功能关系得 Pm0gH(3)考虑单位时间内的能量转化及利用效率,太阳能电池板接收太阳能的其中一部分转变成电能E1,电能通过水泵将其中的部分转变成水的势能与动能E2,有
s ⑤, E22E1⑥, E2m0gH E11E0Sco12m0v02解得S ⑧
12E0cosm0gH
12m0v0 ⑦, 2 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