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淋巴细胞亚群监测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
免疫功能重建的评价的临床研究
梁惠如 李斌 梁玉环 李小胡 梁永生(江门市中心医院 广东江门 529000)
【摘要】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外周血T、方法 B淋巴细胞亚群监测对患者免疫功能重建的评价的临床价值。选择20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20例患者采移植前及移植9结B淋巴细胞,通过RT-PCR方法检测各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后2周血常规白细胞数>1×10/L外周静脉血3~5mL,分离出T、果 移植前患者机体的淋巴细胞各亚群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原因可能与疾病本身及后续治疗尤其联合化疗密切相关。T、B细胞各亚群均于移植后2周降低至较低水平,随后逐渐升高。其中B细胞在移植后9个月内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随后至18个月内基本平稳。T细胞亚群恢复稍慢,于18个月内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其中CD8+T细胞分别在1个月至3个月时较明显高于正常水结论 血液病患者平,随后逐渐下降,在12个月时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至18个月时基本平稳。CD4+T细胞恢复迟于CD8+T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即存在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于移植后12~18个月内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其中植后B细胞较先恢复,T细胞亚群恢复稍慢。提示大部分患者免疫功能于移植后12~18个月内基本恢复正常水平,这与临床实践经验基本相符:造血干细胞移植约1年后机体发生严重感染的几率明显下降。【关键词】T、B淋巴细胞亚群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功能重建【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R457.7 A 1672-5654(2011)05(a)-0079-02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等各种造血和免疫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基本原理就是在给病人行大剂量放化疗前,首先将患者自身的造血干细胞或HLA相合供者从骨髓或外周血提取并保存起来,在给予病人大剂量放化疗后,再将预先保存的造血干细胞通过静脉回输于病人体内,这些回输后的“种子”可产生新的血细胞,也就是恢本文笔者通过造血干细复了造血功能。胞移植(HSCT)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监测来辅助对患者免疫功能重建的评价,现将材料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岁,平均年龄(30.6±2.1)岁,其中,急性白血病11例次(自体移植7例次)、慢性粒细胞白血病8例次、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次。20例正常对照者为参照研究对象,2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1.2 实验器材与试剂
细胞、T细胞(CD3+)、B细胞(CD19+)、Th细胞(CD3+CD4+)、Tc细胞(CD3+CD8+)的变化。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l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P<0.05认为有显著性差异。2 结果20例干细胞移植患者中,急性白血病11例次(自体移植7例次)、慢性粒细胞白血病8例次、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次。干细胞移植前的淋巴细胞各亚群均明显T、B细胞各亚群均低于正常人,P<0.01。于移植后2周降低至较低水平,随后逐渐升高。其中B细胞在移植后9个月内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随后至18个月内基本平稳。T细胞亚群恢复稍慢,于18个月内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其中CD8+T细胞分别在1个月至3个月时较明显高于正常水平,随后逐渐下降,在12个月时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至18个月时基本平稳。CD4+T细胞恢复迟于CD8+T细胞。血干细胞移植前的淋巴细胞各亚群均明显低于正常人 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检测用Beckman -Coulter公司的EPICS-XL型流式细胞仪进行荧光抗体标记检测。取患者的新鲜抗凝血标本100ttL放入样品测定管,加入相应的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振荡混匀后室温避光孵育20min,每管加入500vL Optilyse C(溶血素),振荡混匀,室温下溶血8min。溶血完毕,加入2mLPBS,1500r/rain洗2次。加入1mL PBS混匀,立刻上机检测。所用单抗为CD3、CD4、CD8、CDl9和HLA.DR,均购自Immunotech公司。1.3 监测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入院接受HSCT治疗的患者20例,所有患者移植前均明确诊断,急性白血病经传统联合化疗取得病情完全缓解并巩固2~4个疗程,其中,男11例次,女9例次,男女比例1∶1,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46采用流式细胞学技术分别于造血干细胞动员前,移植后2周,1、3、6、9、12及18个月共8个时间窗监测受试者体内的淋巴表1 移植前后T、B淋巴细胞亚群的结果比较( x±s)
类别CD19+CD3+CD4+CD3+CD8+
﹡注:P均<0.01治疗前(73±108)(402±189)334±277
**
治疗后
2周(11±4)
**
健康对照组
9月278±199
*
*
1月(152±144)(201±97)
**
3月(168±134)(444±365)
**
6月223±270(440±199)744±311
12月344±111670±389606±380
18月368±87790±338590±188
260±69848±289578±176
(99±69)(501±333)669±299
(302±265)*(1077±499)*(910±599)*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卫生产业·第八卷·第五期 79
medical laboratory sciences 医学检验CHINA HEALTH INDUSTRYP<0.01,见表1。3 讨论随着移植技术的不断完善、创新,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成为根治血液病尤其是恶性血液病的最有效方法,其有效率不断提高,造福广大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尤其异基因移植(Allo-HSCT)相当于重建患者造血与免疫系统,而移植成功后需重点防治两方面风险: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免疫功能低下继发各种感染情况。故移植后患者免疫功能的有效恢复显得至关重要。众所周知,人体免疫系统一般分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其中淋巴细胞重点参与体液免疫功能。相关研究显示,淋巴细胞各亚群的动态平衡与机体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故本研究拟通过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前后等各时间窗口T、B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监测,以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情况。本研究样本各移植前患者机体的淋巴细胞各亚群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原因可能与疾病本身及后续治疗尤其联合化疗密切相关。T、B细胞各亚群均于移植后2周降低至较低水平,随后逐渐升高。其中B细胞在移植后9个月内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随后至18个月内基本平稳。T细胞亚群恢复稍慢,于18个月内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其中CD8+T细胞分别在1个月至3个月时较明显高于正常水平,随后逐渐下降,在12个月时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至18个月时基本平稳。CD4+T细胞恢复迟于CD8+T细胞。提示大部分患者免疫功能于移植后12~18个月内基本恢复正常水平,这与临床实践经验基本相符:造血干细胞移植约1年后机体发生严重感染的几率明显下降。当然,机体免疫系统是复杂、多变的,T、B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平衡仅是其中一个方面,且移植后T、B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改变与GVHD、继发感染甚至疾病复发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 Sehlenke P,Sheikzaden S,Webor K,et a1.Immune lmconsti.tution and production of intraeellular cytokines in T lymphocytepopulations following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transplantation[J].Bone Marrow Transplant,2001,28:251~257.[2] Reimer P,Kunzmann V,Wilhelm M,et az.Cellular and hu-moral immune reeonstitution after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CST)[J].Ann Hematel,2003,82:263~270.[3] Porrata LF,Litzow MR,Markovic SN.Immune reconstitutionafte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J].Mayo ClinProc,2001,76:407~412.[4] Peggs KS,Verfuerth S,Pizzey A,et a1.Reconstitution of Tcellrepertoire after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influenceof CD34 selection and eytomegalovirus infection[J].BiolBlood Marrow Transplant,2003,9:198~205.【收稿日期】2011-04-13
(上接78页)肿瘤之一种,据资料统计,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90%强。每年全球有超过62.6万的肝癌患者产生,其中大约35万患者发生在我国[1],肝癌由于居我国各种癌症致死率的第二位[2]。肝癌患者一般发现较晚,发现时一般处于中晚期,经治疗后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率也较高,同时肝癌者术后复发成为了肝癌致死的首要原因。有国外资料报道[3],肝细胞癌患者术后2年内的复发率大约为70%,我国吴孟超等[4]报道肝癌术后3年复发率高达57%~81%。一般肝癌患者发病比较隐匿,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感觉有异常就诊时,多已失去了根治的最佳时机,而肝癌的诊断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肝癌患者治疗效果,且改善患者预后。因此提高对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水平对肝癌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HBV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细胞肝癌的重要病因。香港学者创立了肝癌危险评级系统,并通过10年随访揭示了可有效预测HBV携带者的HCC发病关联性。也有专家建议:每6个月监测肝癌中高危人群,并加以适宜的干预措施,可大大提高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率。人们对肝癌的认识在逐步加深,同时实验室检查技术和设备以及影像诊断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提高,大大提高了肝癌早期诊断率,从而使得肝癌的整体治疗水平提高。一般影像学技术能准确诊断大部分原发性肝癌和肝癌术后复发患者,但是这些技术对于诊断有无远处转移的价值有限。~(18)F-FDG PET/CT检查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分子生物学的功能图像,能真实反映肝组织代谢情况,同时可以提供解剖与功能相关的代谢信息,已被广泛用于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本组及评价恶性肿瘤治疗疗效方面[5~6]。研究资料显示:~(18)F-FDG PET/CT和增强CT两者联用,在临床上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及肝癌术后复方的诊断准确性比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1] Parkin D M,Bray F,Ferlay J,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02[J].CA Cancer J Clin,2005,55(2):74~108.[2] 陈建国,宋新明.中国肝癌发病水平的估算及分析[J].中国肿瘤,2005,14(1):28~31.[3] Ochiai T,Sonoyama T,Kikuchi S, et al.Results of repeated hepatectomyfor 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07,54(75):858~861.[4] 吴孟超,陈汉,沈锋.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附5524例报告[J].中华外科杂志, 2001,39(1):25~28.[5] kazumi S,lsono K,Enomoto K, et a1.Evaluation of liver tumors using“F-fluowdeoxyghcose PET: charatefization of tumor and assess-ment of effect of treatment[J].J Nucl Med,1992,(33):333~339.[6] 徐白萱,田嘉禾,何义杰,等.FDG PET在肝脏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2,(22):139~140.【收稿日期】2011-04-20
80 中国卫生产业·第八卷·第五期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