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教学设计
西子路 李霞
教材内容:语文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二首》—《敕勒歌》。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针对这一理念,本设计以北朝民歌《敕勒歌》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展开想像,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4个生字,结合诗句理解“穹庐”、“笼盖”等词语。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感受草原辽阔壮美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在创设的语境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草原风光的壮美。
教学难点: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歌的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情导入。 1、课件引领,以景促情。
师:我们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草原去游一
游。
课件展示草原风光的图片,播放歌曲《天堂》。
师:看到这美丽的风光,你想用哪些词语或句子来表达出你内心的感
受,快快来说一说!
学生用最能抒发自己感受的词句自由回答: 生:草原真辽阔! 生:草原真美啊! 生:一望无际。
师: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的牛羊……这
就是草原,游牧民族可爱的家乡。从古至今,草原人民都在用满腔热情歌颂着自己的家乡。 2、介绍诗歌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师:在1600年以前,在这辽阔的大草原上,曾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敕勒族。他们用一首优美的诗歌赞颂着自己的家乡。 板书课题:敕勒歌
设计意图:诗歌教学注重景的描绘、情的生成,情景交融才能感受到诗歌的意
境。悠悠的乐曲声中,一幅幅壮美的草原风光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内心的情感,引领他们很快地走入诗歌。
二、初读古诗,感知古诗内容,把握诗歌韵律。 1、播放录音,示范朗读。
要求:认真听读,听清字音及诗句的停顿。 2、学生自读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仿效录音,把握诗歌的韵律。 3、读字词卡,纠正读音。
出示词语:笼——lǒng 敕勒——chì lè 见——xiàn 穹庐——qióng lú
4、学生跟读:放示范录音,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设计意图:诗歌中出现生僻字、通假字,在这个环节中,重点放在生字的读音
及诗句的节拍的上。通过听录音——正音——跟读,学生们掌握了诗句的正确读法,为再次品读、体验诗歌内容做好铺垫。
三、品读感悟诗意,升华情感体验。
师:草原那辽阔的风光,用无数的词汇也描述不尽。但在这首诗歌中,只用了27个字便描绘出了草原的景色。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品味这27个字,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美? 1、学生再次深入诗歌中,品读词句,进行自主体验。
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是什么?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师生互动,品评诗歌内容,升华情感体验。
3、教师发挥引领作用,让学生在品读后充分谈出自己的自身感受,注重激发学生自得的情感体验。 品读重点句子: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拔并板书。 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蒙古包的样子。
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说出自己品读后的感受:
生:这句话把天比成巨大的帐篷,向四外延伸开去,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生:这里的描写好像天和地连在一起,无边无际。让人感受到了草原那一望无际的辽阔。
生:天空又像牧民的蒙古包,一直陪伴着他们的生活。 指导朗读。
⑵“天苍苍,野茫茫”。
学生自主表达对一两个小句的感受: 生:天空太大了!
生:天空一望无际,非常辽阔。
生:田野也是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边! 教师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相机板书。 ⑶“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你能想像一下,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碧绿的牧草是那么茁壮。一阵风儿吹来,草儿被吹得弯下了腰,你会看到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学生交流。
点拔:这一句让我们看到了茂盛的牧草和肥壮的牛羊,写出了草原上的勃勃生机。
4、学习“川”字,感受敕勒川的广阔。
这辽阔的草原,就是敕勒川。“川”在这里指平坦的草地。 指导书写“川”字。
“敕勒川,阴山下。”这一句描写了在高大的阴山的脚下,是一望无限的敕勒川。在阴山的衬托下更显示了草原那辽阔的景色。 5、再读古诗,体会动静交织的美。
师:在高耸入云的阴山的映衬下,辽阔无边的敕勒川更加吸引人。让我们满怀深情地一赞颂这美丽的风光。 学生齐读。
师:在这幅美景中,哪些是静止的事物呢?哪些又是活动的事物? 小结:天空、草地是静止的,而牧草、牛羊又是活动的,这样有动有静,动静结合,诗歌所描述的画面也就更加生动了。 6、学生试着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意。
设计意图:借助课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从不断地读中去体会诗歌精炼的词
句中所涵盖的内容。并引领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谈出自己的感受,想像画面,形成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引导生生、师生的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获得体验后,注重指导学生的感情颂读。
四、想象诗歌画面,进行拓展延伸。
师:这首诗只用27个字,便勾勒了一幅草原浩瀚无垠的美景,同学们能不能用几笔便把这景色画出来?
拓展练习:一边欣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边画自己心目中的敕勒川。
学生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在展示作品的同时,用自己的话来讲解画面内容。
想象画面,背诵诗歌。
设计意图:古人作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对诗歌内
容已有了深入地了解,引导学生用画来展现敕勒川的风光,不仅可以让学生表现已经理解的“穹庐”、“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等词句的理解,还让学生在画画时对整首诗所表现的内容有了一个完整的印象。
五、作业设计。
根据诗歌内容,写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读给家长、同学听。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培养学
生用文字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并激励学生把自己的体验主动与人交流,从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
敕勒歌 天空 苍苍
唱出 热爱 草地 茫茫 家乡
风吹草低——见牛羊 写出 赞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