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 铁道工 程学报 Feb 2013 第2期(总173) ENGINEERING S0CIETY JOURNAL OF RAILWAY NO.2(Ser.173) 文章编号:1006—2106(2013)02—0099—05 武汉轨道交通香港路站三线换乘方案研究 赵 强料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430063) 摘要:研究目的:建设大道及香港路交通流量大,周边控制因素多,在此设三线换乘车站施工难度和协调难度 均很大,为了避免线路调整对该站带来的影响,需要对香港路站三线换乘方案进行综合研究。 研究结论:从各线功能定位、换乘距离、客流、站间距等方面分析,并针对主要原因制订对策及进行对策实 施提出了三线换乘的必要性,分析出三站集中设置的优势,避免了施工、协调遇到的难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 果。(1)香港路三线换乘是有必要的,3、6、7号线均需在此设站,形成了三线换乘的局面;(2)从换乘功能,车 站施工对周边影响等方面来看,三站集中设置具有一定优势,但在车站细部设置时尚需考虑楼扶梯、出人口的 位置,保证换乘流线顺畅。 关键词:轨道交通;三线换乘;必要性;车站方案 中图分类号:u211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ree Line—-transfer Programs in Hong Kong Road Station of Wuhan Rail Transit ZHAO Qiang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Ltd,Wuhan,Hubei 430063,China) Abstract:Research purposes:There are large traffic flows on the Jianshe Avenue and Hong Kong road with many peripheral control factors.It is dificult to build a tfhree line—transfer station in this area and also dificultf to do the coordination work for construction.In order to avoid the impact of the track adjustment on the station,it is necessary to do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the three line—transfer programs in the Hong Kong Road Station. Research conclusion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al orientation,transfer distance,passenger flow and distance between stations of each line,and based on working out and taking the countermeasures,the importance of the three line transfer was presented and the merits of centrally setting up stations for three lines was analyzed.In this way,the dificulfties in construction and coordination were overcome,obtaining good results.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1)The three line—transfer in Hong Kong Road Station is necessary because the Line 3,Line 6 and Line 7 meet here. (2)From the transfer func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station constuctrion on surrounding environment,the central setting up station for 3 lines has certain advantages,but th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positions of the escalators,exits and entrance to make the transfer passage smooth. Key words:rail transport;three line—transfer;necessity;station program 收稿日期:2012—08—08 作者简介:赵强,1982年出生,男,工程师。 100 铁道工程学报 1 研究背景 香港路站为武汉轨道交通线网中的三线换乘车 站,也将是武汉市首座三线换乘站,车站设于汉口中心 区的建设大道与香港路交汇处,现状道路两侧高层建 筑林立,道路下管线多,车流量大,协调和施工难度很 大。 从上海、广州等国内轨道交通先进城市了解到,随 着城市发展、客流增长,多线换乘车站客运组织不理想 弊端凸显,引起轨道交通建设管理部门反思,因此,有 必要对香港路站三线换乘方案进行综合研究。 2三线换乘必要性研究 2.1线网与香港路站介绍 根据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近期在延伸轨道 交通1、2、4号线的基础上,新建3、6、7、8号线,2017 年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将达到215.3 km。 香港路站为轨道交通3、6、7号线三线换乘车站, 车站设于建设大道与香港路的交汇处,其中3、7号线 车站沿建设大道布设,6号线车站沿香港路布设。建 设大道红线宽度50 in,香港路红线宽度40 m,沿建设 大道下还布置有2根大型黄孝河排水箱涵(BH4100× 3000、BH5200×3000),建设大道及香港路交通流量 大,周边控制因素多,在此设三线换乘车站施工难度和 协调难度均很大。 2.2各线功能定位 轨道3号线由沌口经济开发区至后湖,横跨汉江, 贯穿汉口、汉阳南北,是衔接汉阳和汉口的一条重要镇 间骨架线路;6号线加强了汉口与汉阳旧城区间的联 系,作为跨越汉江的镇间骨架轨道交通线路,对强化汉 口、汉阳沿江发展的规划,解决老城区交通等具有重要 意义;轨道7号线是衔接西部新城组群、南部新城组群 的一条重要的市域快线,穿越中央活动区,贯穿长江两 岸,对于新城建设以及三镇均衡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支 撑作用。武汉轨道交通线网方案如图1所示。 2.3换乘分析 2.3.1 3、7号线换乘分析 根据线网关系,3、7号线有两个换乘站,分别为王 家墩中心站和香港路站,两站相距4 km。其中3号线 两站之间间隔王家墩北、范湖、菱角湖3站4区间。7 号线两站之间间隔王家墩东、新华路2站3区问。如 在香港路站不换乘,则3号线王家墩中心站以东的客 流与7号线王家墩中心站以东、南的客流交互需绕行 6站6区间。3、7号线换乘分析如图2所示。 图1武汉轨道交通线网方案 金银湖 蔷 马碱、 (、 ■ll— 线 . 王家 7号线 图2 3、7号线换乘分析图 £零 2.3.2 6、7号线换乘分析 6、7号线有两个换乘站,分别为东方马城站和香 港路站,两站相距10 km。其中6号线两站之间间隔6 站7区间。7号线两站之间间隔5站6区间。如在香 港路站不换乘,则6号线东方马城以东、南的客流与7 号线东方马城以南的客流交互需绕行12站12区间。 6、7号线换乘分析如图3所示。 金银湖 嚣潭 ( 东方 马城站 线 王家湾 6号线 地号线)n—,^自 4 家村 图3 6,7号线换乘分析图 2.3.3 3、6号线换乘分析 3、6号线有两个换乘站,分别是体育中心南站和 第2期 赵强:武汉轨道交通香港路站三线换乘方案研究 101 香港路站,两站相距18.2 km。其中3号线两站之问 间隔13站l4区间。6号线两站之间间隔16站l6区 间。如3、6号线不在香港路站换乘,换乘客流不会绕 行至体育中心南站换乘,可能会选择其他方式,或通过 其他线路中转一次。3、6号线换乘分析如图4所示。 从减少换乘距离和换乘次数的角度说,3、6号线 换乘保留的必要性最大,其次是6、7号线,最次是3、7 号线。 2.4客流分析 线 根据客流预测结果,香港路站远期高峰小时分向 换乘预测客流量如表1所示。 图4 3、6号线换乘分析图 表1香港路站远期高峰小时分向换乘预测客流量 7号线下客流量换乘至3号线上客量 3、7号线 7号线上 7号线上 7号线下 7号线下 换乘 行换乘3 行换乘3 行换乘3 行换乘3 号线上行 号线下行 号线上行 号线下行 516 375 281 l172 (单位:人/小时) 3号线下客流量换乘至7号线上客量 合计 2344 3号线上 3号线上 3号线下 3号线下 行换乘7 行换乘7 行换乘7 行换乘7 号线上行 号线下行 号线上行 号线下行 1305 1024 466 3l1 合计 3106 7号线下客’?j 量换乘至6号线上客量 6、7号线 7号线上 7号线上 7号线下 7号线下 换乘 行换乘6 行换乘6 行换乘6 行换乘6 号线上行 号线下行 号线上行 号线下行 239 177 114 510 6号线下客流量换乘至7号线上客量 6号线上 6号线上 6号线下 6号线下 合计 行换乘7 行换乘7 行换乘7 行换乘7 号线上行 号线下行 号线上行 号线下行 1040 281 208 147 587 合计 1223 3号线下客流量换乘至6号线上客量 6号线下客流量换乘至3号线上客量 3、6号线 3号线上 3号线上 3号线下 3号线下 6号线上 6号线上 6号线下 6号线下 换乘 行换乘6 行换乘6 行换乘6 行换乘6 合计 行换乘3 行换乘3 行换乘3 行换乘3 合计 号线上行 号线下行 号线上行 号线下行 号线上行 号线下行 号线上行 号线下行 2207 1670 596 1491 5964 690 811 360 1l41 3002 各线高峰小时客流如表2所示。 表2各线高峰小时客流 项目 3号线 6号线 7号线 总计 全日客流/人 高峰小时客流/人 各线高峰小时 各线高峰小时 进出站客流/人 进出站客流比例 152010 164550 161617 478177 高峰小时 换乘客流/人 高峰小时 换乘客流比例 18662 15577 15314 49553 4246 4348 7601 16195 26.22% 26.85% 46.93% 100% 16679 50.74% 各线换乘客流比例如表3所示。 表3各线换乘客流比例 线。 2.5站间距分析 换乘客流 大小排序 1 2 3 项目 3、6号线 3、7号线 6、7号线 总计 各线高峰小时 各线高峰小时 换乘客流/人 换乘客流比例 8 966 5 450 2 263 16 679 根据线路和设站情况,分析了一条线在香港路以 区间形式通过,仅保留两线换乘的可能。若3号线取 消车站,其前后相邻车站的间距将达1.87 km;若取消 6号线车站,其站间距将达1.95 km;若取消7号线车 53.77% 32.67% 13.56% 100% 站,其站间距将达3.54 km。不难看出,取消任意一条 线的车站,均会引起站间距过大,从而使服务水平 下降。 根据各线换乘客流量及换乘比例可以看出,3、6 号线的换乘量最大,其次为3、7号线,再者为6、7号 102 铁道工程学报 2013年2月 2.6小结 轨道交通以客流为生存之本,为提高轨道交通的 竞争力,吸引和服务于客流集散点,是发挥城市轨道交 通资源优势的节能措施。从以上分析可知,3、6、7号 线在此设站是有必要的,因此才形成了三线换乘的局 面。 3车站方案研究 为尽量减小因车站集中换乘带来的弊端,根据车 站形式研究了如下方案。 3.1方案一:三站集中设置 此方案3号线左右线上下重叠,7号线在此左右 线也为上下重叠设置,在香港路口设置错岛车站,3号 线与7号线同站台换乘,6号线在此垂直于3号线走 行,按侧式车站布置。方案一车站布置如图5所示。 图5方案一车站布置示意图 3.2方案二:3、6号线侧岛“T”形换乘、7号线脱离 岛式方案 该方案3、6号线在香港路口换乘,3号线为地下 二层岛式车站,6号线为地下一层侧式车站。7号线区 间从3号线南侧通过,车站设置于香格里拉酒店前,为 地下二层岛式车站,与3号线换乘距离230 m,前后站 间距1 430 m/2 230 m。方案二车站布置如图6所示。 3.3方案三:3、7号线叠错岛、6号线脱离侧式方案 3号线左右线上下重叠,7号线在此左右线也为上 下重叠设置,在香港路口设置叠错岛车站,3号线与7 号线同站台换乘,为地下三层站。6号线车站脱离,在 高家台路口设地下二层侧式车站。6号线与3、7号线 换乘距离140 m。方案三车站布置如图7所示。 3.4方案四:6、7号线岛岛“T”形换乘、3号线脱离侧 式方案 6、7号线在香港路口T字型换乘。7号线为地下 二层岛式车站,6号线为地下三层岛式车站。3号线区 图6方案二车站布置示意图 图7方案三车站布置示意图 间在7号线北侧平层通过,车站脱离香港路口,在三眼 桥路与黄孝河路间王府花园门前设置地下二层侧式车 站。与7号线换乘距离120 m,前后站间距1 140 m/ 720 m。方案四车站布置如图8所示。 图8方案四车站布置示意图 以上四种方案各有利弊,但综合考虑车站换乘功 能、车站及区间隧道对周边的影响、工程造价、管线改 第2期 赵强:武汉轨道交通香港路站三线换乘方案研究 103 移等方面,方案一具有一定优势。 China Railway Fourth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The Engineering Feasibility Study of 4 结论 通过对武汉香港路站三线换乘方案的研究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 , Wuhan Rail Transit Line 3『R].Wuhan:China Railway Fourth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2011. (1)香港路三线换乘是有必要的,是由于3、6、7 号线均需在此设站,才形成了三线换乘的局面;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轨道交通3号 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文件[z].武汉:中铁第四勘察设计 院集团有限公司,2012. China Railway Fourth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The Preliminary Design Documents of (2)从换乘功能,车站施工对周边影响等方面来 看,三站集中设置具有一定优势,但在车站细部设置时 尚需考虑楼扶梯、出人口的位置,保证换乘流线顺畅。 Wuhan Rail Transit Line 3[Z].Wuhan:China Railway Fourth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参考文献: [1]GB 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S]. GB 50157--2003,Code for Design ofMetro[S]. [2] 建标104-20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S]. Jianbiao 104—2008,Urban Rail Transit Project Ltd,2012. 人民交通出 1 7 J 朱丹,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概论[M].北京:版社,2012. Zhu Dan,etc.Urban Rail Transit Project Introduction [M].Beijing:China Communications Press,2012. Construction Standards I s]. [3]GB 50490--2009,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S]. GB 50490—2009,Technical Code of Urban Rail Transit [8] 毛保华.城市轨道交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Mao Baohua.Urban Rail Transport[M].Beijing: Science Press,2001. IS]. [4] GB/T 50546--2009,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 [S]. GB/T 50546--2009,Code for Compilation of Urban [9] 胡双平.三线换乘车站换乘节点结构计算分析[J].铁道 工程学报,2011(10):124—128. Hu Shuangping.Structural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ransfer Node of Three—line Transfer Station『J]. Railway Network Planning[S]. [5]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轨道交通3号 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武汉:中铁第四勘察设 Journal of Railway Engineering Society,2011(10): 】24一】28. (编辑''l',,l,l,,'21,ll,,'''l,,',ll,l',,l’,’l,21,ll梅志山) m 21,,l, 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1 1. ',l,l,ll’’,,It''l'l,l,l,lll,,','1)',,',,,'l’’',,''(上接第68页) [3] 李坚,罗世敏,余年.物探在铁路隧道地热勘探中的应用 [J].铁道工程学报,2011(4):37—41. Li Jian,Luo Shimin,Yu Nian. Application of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in Geothermic Survey on 像中的应用[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0. Lei Xuyou.Ajoint Inversion Based on the Data ofMulti— source and Multi—crosshol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D].Chengdu: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0. Railway Tunnel[J].Journal of Railway Engineering Society,2011(4):37—41. [6]李坚,魏东华,曹云勇,等.厦门翔安隧道海域工程物探 [J].铁道工程学报,2010(6):27—31. Li Jian,Wei Donghua,Cao Yunyong,etc.Geophysical Prospecting for Xiang’an Submarine Tunnel in XiaMen [4] 李坚.TSP法在铁路客运专线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中 的应用前景[J].铁道勘察,2005(6):45—49. Li Jian.Applicable Prospect of the TSP Method in the Lead Geological Predication of the Dedicated— [J].Journal of Railway Engineering Society,2010(6): 27—31. Passenger Railway Tunnels[J].Railway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2005(6):45—49. (编辑赵立兰) [5] 雷旭友.多源多孔对联合反演方法及其在电磁波层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