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艺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19期 应用臭氧高温库贮藏对水稻良种发芽率的影响 徐宏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 摘要进行应用臭氧高温库贮藏对水稻良种发芽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种子在臭氧高温库中贮藏比冷库贮藏的效果好,其发 芽率明显高于冷库贮藏,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水稻良种;贮藏;发芽率;臭氧高温库 中图分类号¥339.3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2)19—0012—02 我国农作物种子普遍采用低温干燥贮藏,一般冷库温 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保持在6~8℃、55%~65%。以防止种子发 生霉变,起到降低种子贮藏期生理活性,保护其发芽率的作 用。对发生虫害、鼠害等仍需另行防治,多采用化学药剂,加 上维持较低的库温其仓储成本较高,一般贮藏1年要0.3 元/k -3}。该试验是通过应用臭氧及负离子气贮藏种子,利用 臭氧具有杀菌除霉、杀虫及驱鼠的功能,并提高库温到18℃ 以下,减少种子在贮藏期冷库的能耗,降低种子储藏成本, 在不影响其发芽率的情况下.对扩大臭氧的应用领域和研 究作物种子储藏中的科学技术规律意义重大,真正实现高 效、节能、无污染贮藏 。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良种由安徽省农科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和 安徽丰乐种业提供,各品种分别为K174/0C438(2005年)、 绿三B(2004年)、绿优一号(2004年)、绿三A(2004年)、绿 三MLR03—1(2005年)、绿优5号(2004年)、绿稻24(2005 年)、丰两优一号(2003年)、H22MOC438(2005年)、国丰一 号(2003年)。其中,2003、2004年的种子直接从冷库调运, 2005年为新种。 供试设备:臭氧高温库和冷库各1间;光照培养箱1 台;臭氧发生机l台及配套附件。 1.2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臭氧高温库组、冷库组和常 温组,互为对照,每个处理3次重复。 1.3试验方法 1.3.1分样及检测。2007年7月上旬把不同年份、不同品种 的5O kg水稻良种标记后,按常规取样方法做发芽率测试, 标记为“入库前”。然后把余下的水稻良种分别放入臭氧高 温库和冷库,操作方法按照良种正常入库规程进行,常温组 是把标记后的种子直接放在没有任何贮藏措施的发芽率实 验室。2007年1 1月上旬对3个处理的供试种子进行发芽率 测试。 1.3.2贮藏处理方法。臭氧高温库组温度控制在18℃以下, 湿度不做调控设置,每次检测在55%左右.每天对高温库进 行2~3 h的臭氧及负离子气处理;冷库组是按照种子冷库贮 藏的常规操作方法进行;常温组平时做好防鼠工作。 1.3.3发芽率检测。入贮前对每组样品测试发芽率,经过高 温贮藏后,再检测每组样品的发芽率,并记录分析。 收稿日期2012—07—14 12 2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经过将近4个月时间的贮藏,K17MOC438、 绿三B、绿优一号、绿优5号、绿稻24、丰两优一号、H22M OC43、国丰一号等品种显示出种子入库后发芽率比入库前 降低,其中臭氧高温库中发芽率比冷库贮藏要高。以入库前 作为标准进行比较,K17MOC438在冷库中芽率降低了4个 百分点,而贮藏在臭氧高温库环境中只降低了0_3个百分 点;绿三B在冷库中发芽率降低了3个百分点,而贮藏在臭 氧高温库中只降低了0.7个百分点;绿优一号在冷库中发芽 率降低了2个百分点,而贮藏在臭氧高温库环境中降低了 1.3个百分点:绿优5号在冷库中芽率降低了5个百分点, 而贮藏在臭氧高温库环境中只降低了1.7个百分点;绿稻 24在冷库中发芽率降低了2.7个百分点,而贮藏在臭氧高 温库环境中只降低了0.7个百分点;丰两优一号在冷库中发 芽率降低了1.7个百分点。而臭氧高温库环境中降低了1个 百分点:H22MOC43在冷库中芽率降低了5个百分点,而在 臭氧高温库环境中降低了3.7个百分点;国丰一号在冷库中 芽率降低了6个百分点,而贮藏在臭氧高温库环境中降低 了5_3个百分点。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这批水稻品种在臭 氧高温库设置的环境中贮藏,比在一般冷库贮藏好,并且效 果较为明显。 表1水稻各品种的发芽率统计 绿三A在臭氧高温库中与入库时相比较芽率降低I.4 个百分点,而在冷库环境中降低了1个百分点,数据相差不 明显,较为接近。绿三A/LR03—1在冷库中发芽率降低了1.7 个百分点,反而高出臭氧高温库中2.3个百分点,这种情况 的出现可能是试验存在一定的误差,此品种是2005年未定 型的新品种,可能是臭氧对其生理组织有所破坏,或其他原 因,所以出现了冷库保存的要比臭氧高温库高的现象,今后 将对此品种做更仔细的试验观察。 由于对放在常温情况下的种子没有采取任何贮藏措 徐宏:应用臭氧高温库贮藏对水稻良种发芽率的影响 施.因相对湿度很低,虽没有发生霉变但生虫相当厉害,已 经失去检测种子发芽率的意义,无法再做发芽率测试。 供试的水稻品种原本共有13个,发芽率低于60%甚至 无污染.试验的成功预示着臭氧在良种贮藏方面将有着广 阔的市场前景。 4参考文献 [1】高家东,陈光辉,刘军.水稻种子耐贮藏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广东 农业科学,2012,39(11):144—14 7. 【2]潘晓琳,霍志军.玉米种子活力影响因素研究【JJ.现代化农业,2012 (5):18—2O. 只有百分之几的芽率的品种算不上水稻良种,其发芽率可 能不稳定.所以没有追加分析。 3结论与讨论 经方差分析.臭氧高温库贮藏水稻良种与冷库贮藏效 【3】曹建光.种子含水量和温度对贮存时间的影响[J].现代农村科技, 2o12(9):62. 果比较,差异较为明显,臭氧高温库比冷库贮藏效果好,因 [4]乔社林,潘明生,韩永干.杂交水稻种子的低温贮藏技术[J].安徽农学 通报,2012,18(1o):191,199. 为冷库中虽然温度比臭氧高温库低,但仍有一些低温霉菌 的存在及繁殖,致使种子霉变,降低了其发芽率,这为臭氧 应用范围的拓展提供了试验数据,也为其他作物良种低能 耗贮藏技术的应用开拓了一个新领域。 试验对臭氧高温库和通常冷库贮藏作物良种的成本进 行对比,能耗大大减少,贮藏温度由原来的6~8 oC,提高到 【5]房磊.种子贮藏过程中主要害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农业科技与信 息,2o12(4):20—21. [6】郁葵.我国北方地区玉米种子贮藏特点及技术措施Ⅲ.中国种业, 2o12(3):73—75. 【7】黄鹂.杂交水稻品种耐藏性预测试验【JJ.种子世界,2OLO(5):32. [8王兆贤,赵海云,徐四静,等.8】不同活力杂交水稻种子耐贮性试验【J]. 种子世界,2009(8):25. [9]龙艳平,崔国贤.对两系杂交水稻种子安全贮藏的初步研究[J].种子 世界,2005(1O):30. 18℃。贮藏经济成本大大降低删。 臭氧应用于农作物良种贮藏,优点还在于杀虫、驱鼠及 (上接第10页) 4参考文献 [1】刘永贤,曾维宾,熊柳梅,等.不同磷肥用量对桂中蔗区甘蔗生长性状 度均处于中间水平,最后株高、茎径和有效茎都居于中间水 平;蔗茎产量也是低于施肥3 825 kg/hmz处理而高于施肥 2 025 kg/hmz处理和不施肥处理;平均蔗糖分、投入产出比 和公顷纯收入均处于中间水平;公顷含糖量较高。施25%复 合肥2 025 kg/hm。的处理施肥量最低,出苗率稍好于施肥 3 825 kg/hm2处理,与施肥2 925 kg/hm2处理和不施肥处理 与产量的影响fJ].南方农业科学,2012,43(5):634—636. 【z】谭冠礼.不同施肥模式和投入水平对甘蔗产量影响及效益分析【J】.广 西蔗糖,2010(3):18—20. 【3】陆国盈,将明明,韩世健,等.水磷藕合对甘蔗经济性状的影响[J】.安 徽农业科学,2OlO,38(32):181o7—18109,18131. f4]韩世健,陆国盈,将明明,等.水磷藕合对甘蔗叶片NPK含量的影响 [J1.广西农业科学,2010,4l(9):938-942. [5蒋明明,汤雪莲,秦洪波,等.水磷藕合对甘蔗生理生化的影响[5]J】.广 西农业科学,2OlO,41(1O):lO49一lO54. 【6蒙世欢.6]广西甘蔗施肥现状、问题及对策【JJ.广西农学报,2007,22 (5):37—39. 【7】梁武业,覃宣英,李杏.甘蔗不同施肥量试验报告啪.广西蔗糖,2007 (1):24—26. 差不多;除不施肥处理外,分蘖率、株高生长速及最后株高、 茎径和有效茎都较差;施肥2 025 kg/hm 处理蔗茎产量不如 施肥3 825 kg/hm 处理及施肥2 925 kg/hm 处理;平均蔗糖 分表现最高,比施肥3 825 kg/hm2处理蔗糖分增加极显著. 与施肥2 025 kg/hm 处理和不施肥处理蔗糖分差异不显 著;在3个施肥处理中,施肥2 025 kg/hm 处理投入产出比 最好,公顷含糖量和公顷纯收入均处于最低。因此,在施 25%复合肥2 025—3 825 kg/hm。的范围内,公顷产蔗量、纯收 入是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长,即与施肥量成正相关:而平 均甘蔗蔗糖分、投入产出比则相反,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降 [8]张洪昌,赵春山.作物专用肥配方与施肥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 版社。2OlO:1. [9覃蔚谦.91甘蔗高产栽培[MI.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5— 58. 【l o]广两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248. [11】广两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汁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238. 低,与施肥量成负相关。这一结果与白翠云等㈣、谢廷林㈣、 周启美㈣的研究结果基本相同。在3个不同施肥量处理中, 以施肥量最高3 825 kg/hm 的处理综合性状最好。 (上接第11页) [12]白翠云,谭树义,李向宏,等.不同施J] ̄it对甘蔗产量的影响[J].海南 农业科学。2OOl(1):5-6,8. [13】谢廷林.甘蔗肥料投资试验总结LI].广西蔗糖,2003(4):22—24. [14】周起美.甘蔗肥料投入试验总结【I].广西蔗糖,2oo9(3):13—15. 表3不同处理水稻的经济效益比较 注:稻谷价格2.0 ̄;/kg,K优402种子13元,kg,准两优89种子18 ̄z/kg,施大壮复合肥3.4: ̄/kg,氯化钾4: ̄/kg,尿素2.5 ̄z/kg,秧盘O.5元/个 可用2次,人工成本均未计入。 4参考文献 [1]涂意福,官贵德.优质早籼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JJ.江西农业学 报,2008,2O(4):23—25,29. 『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2 ̄021—2022,2025. 【5]陈莉,危少勇,乐明祥,等.水稻不同栽培方式对比试验小结【J].江西 农业学报,20o8,2O(5):123—125. 『61王世文,林敏莉,陈奕旺,等.杂交早稻应用纸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应 用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3):45,107. [7】龙菊生,周斌,宋振云.早稻栽培综合技术试验及分析叨.安徽农学 报.2009。15(1O):149-150. 【2】马众文,刘宗发,胡金和,等.优质早籼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02,14(4):7—12. 【3周吉忠,郑伟,陈云波.3]施肥方式对早稻免耕栽培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lJ1.现代农业科技,2009(5):145,147. 【8】张远芬,周素香,张崇智.金湘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应用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2(6):112一l13. 13 【4】张祥明,胡润,程生龙,等.氮肥运筹方式对早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