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七颗钻石》听课汇报

来源:伴沃教育


《七颗钻石》听课汇报

教材简介:《七颗钻石》是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篇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比较深。柴老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引导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让学生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15个生字及其所组成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感悟描写水罐一次次变化的语言文字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准备:

1、要求学生回忆学过的童话故事,熟读课文,了解作者的一般情况;

2、课前每人发一份印有三篇童话的纸。

教学流程: 一、 激趣导入

(上课一开始教师利用生动有趣的童话图片创设情景)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童话吗?

2、出示图片:说一说这是什么故事?是谁写的?

教师分别出示了: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灰姑娘、白雪公主等,学生完整地叙述

3、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童话(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指导写“颗”

4、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列夫、托尔斯泰) 5、简介列夫托尔斯泰

6、师:你们见过钻石吗?钻石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录音

2、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出示句式:(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3、学生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读准。 4、同桌互读、互听、当小老师。 5、检查生字:

第一组:竟然 凑上 匆匆忙忙 咽唾沫 ( “咽”多音字)出示:哽咽 咽喉 下咽 呜咽 咽头 狼吞虎咽 咽唾沫

(指名读)要求同学们读准字音,纠正错误读音

第二组:干枯 干涸 焦渴 根据词义选词填空

1、所有的河流和井水都(干涸)了。 2、草木丛林都(干枯)了。 3、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这三个词同时出现在一句话里,说明了什么? 指名读 齐读

第三组:金水罐 木水罐 银水罐 七颗钻石 请按顺序排列 为什么这样排列呢? 二、 细读感悟

1、这个水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是一个神奇的水罐)从哪些地方发现它的神奇?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水罐发生神奇变化的句子。教师归纳:(1)竟装满水(2)端端正正(3)银水罐(4) 金水罐(5)跳出钻石,涌出水流(6)星星。 2、师读水罐变化的句子,其余学生读 思考:水罐发生怎样的变化?

抓住“竟” “一瞬间” “又” “突然” “跳出” “涌出”感受水罐的神奇。

这是个神奇的水罐。 3、指导朗读。(读出重音) 4、学生练习朗读 5、指名读

6、师生对读 学生读水罐变化的语句 教师读其余部分 思考:通过读看出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小姑娘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7、出示 : 这是一个有爱心的小姑娘。 这是个神奇的水罐。 齐读 指名读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关系?用关联词把句子连起来。 (因为小女孩有爱心,所以水罐变的神奇了。) 第二课时

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爱心的小女孩 神奇的水罐 二、精读感悟

1、快速看2---3自然段,写了哪几种爱?

2、交流 出示 (1)、小姑娘对母亲的爱。(2)、小姑娘对小狗的爱。(3)、小姑娘对过路人的爱。(4)、母亲对小姑娘的爱。 3、默读课文,看看这几种爱,那种爱最令你感动?

4、小组交流说一说:那种爱最令你感动,可以用上书里的话,也可以变成自己的话说。比一比 谁说得多。

5、集体交流 说一说:那种爱 最 使你感动?说明原因。 师小洁:小姑娘对母亲的爱,这是一种亲情,是本能的而 小姑娘对过路人的爱 是无私的,让人感动,

教师有感情的朗读感动的语句,学生大声练读 让人感动的语句。

6、小姑娘的爱变成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变成七颗星。(出示课件)

7、课文为什么以七颗钻石 为题?

教师小结:(表达作者美好的愿望,希望爱心像七颗钻石一样高挂在天空,给人们带来快乐!七颗钻石变成北斗七星 爱永恒。)

8、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感受怎样?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三、课外延伸 阅读《星星银元》

1、初读,自主阅读,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

2、出示阅读要求,读准字音,说说文章讲了一讲什么事? 3、汇报

4、再读课文 思考:小姑娘是怎么样的孩子?找出相关的语句说明。 5、交流

6、说说与今天所学的课文有什么相同吗? 四、讲故事

从《七颗钻石》和《星星银元》中任选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指名讲

五、作业:课后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被抛弃的婴儿》《蛇尾和蛇头》

听了这节课,我感悟很深,下面是我总结的柴老师这节课的四大亮点。

第一:抓明暗两条线 变序研读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但如何读却大有讲究,按部就班机械地读还是研究地读,效果大不一样。

《七颗钻石》一文中有两条线索,一是水罐一系列神奇的变化,这是本文的明线,二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文中爱的情感的逐渐升华是本文的暗线,两条线一明一暗,相辅相成。

第一课时柴老师围绕“神奇”作板块研读:这个水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神奇)从哪些地方发现它的神奇?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水罐发生神奇变化的句子。教师归纳:(1)竟装满水(2)端端正正(3)银水罐(4) 金水罐(5)跳出钻石,涌出水流(6)星星。

第二课时围绕“爱心”作板块研读,为什么水罐会产生这些神奇的变化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去了解水罐变化的真正原因。这样打破了文章原来结构,变序研读,块面清晰,给了学生英雄用武之地,他们充分自学、交流、切磋,在教师指导帮助下进一步提高,这样大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柴老师在这节课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提出有思考价

值的关键问题,牵引着我们去感悟爱心的神奇力量。虽然文章通篇没有提到“爱心”二字。但恰恰是因为课文没有提到,给我们制造了层层剥笋,逐渐深入的探索空间,学生在阅读探究后,一条清晰、分明的线索便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便能够去 “透过现象看本质”,更让我们看到了柴老师对这些问题的精心设计。 第 二、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

在课堂上我们看到了柴老师与学生的精彩对读,师读水罐变化的句子,学生读其余部分,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水罐发生怎样的变化?然后交换读, 学生读水罐变化的语句 , 教师读其余部分。同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你觉得小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读文同学们明白这是一个神奇的水罐,小姑娘是一个善良的女孩,促使学生和文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根据水罐的变化,感受奇迹。柴老师在处理教材时,着重引导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找出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然后再去探究水罐神奇变化的原因。是因为小姑娘有着一颗无私的爱心,感动了天地,所以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从而把握文章的主题。

第三、抓住重点语句,指导学生读,教读书的方法。

教学中,柴老师让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哪几种爱?集体交流有四种爱:1、小姑娘对母亲的爱。2、小姑娘对小狗的爱。3、小姑娘对过路人的爱4、母亲对小姑娘的爱。画出最感动的语句,并思考是什么让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感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说说哪种爱最使你感动?可以用书中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最后全班交流、感情朗读,让学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习得读书的要领。

第四、自主阅读,真实体验

教学中,柴老师给学生比较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和活动。注意引导学生对课文作出自己的富于一定个性化的理解,说出自己的真实体验,抓住课文的主线,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朗读、想象与感悟,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桌互读合作交流,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学生可体验成功的喜悦。

以上是我总结柴老师的这节课的亮点,这次出去听课学习,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