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际 2016:m.-1O月总第442期 论应用型高校《基础写作》课程教学改革 贾洪瑞 (长春光华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基础写作》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直接关系着新闻学其他科 目的学习以及毕业后的工作,然而在应用型高校中该课程的教学目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从《基 础写作》课程教学现状和教学模式立体化改革两个方面,论述改革的必要性和具体的方法。 [关键词】基础写作教学改革教学现状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9—5549(201 6)20—01 91一O2 目前中国的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 校应该适应大局,为社会培养综合型的应用型人才。长春光 华学院新闻学专业开设的《基础写作》就是一门较强的应用 型、实践型和工具型的课程,该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相关基础 理论知识,掌握及具备一些文体的写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 个人素养,在毕业后不仅能在报刊等媒体领域,也能凭借一 定的写作能力在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从事文字综 合岗位。因此,该课程在新闻专业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 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 - 一、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陈旧 . 目前很多高校的《基础写作》的教学理念仍然停留在20 世纪的水平,把教学模式固定为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 心、以书本为中心的“三个中心”思想。虽然有些学校在教 学中也采用了讨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但只 是蜻蜒点水,并未贯穿与整门课学习的始终,也仅仅是起到 了活跃课堂气氛、讲授更加充实的作用,还未实现真正以培 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为目标指向,让教学方式多元化。 (二)教学过程单一 教学过程单一体现在教学过程仅为单纯的讲授,缺少与 之相应的练习环节、讨论的环节,以及课后交流太少。有的 教师即使安排练习也只是为了期中、期末的任务,让学生们 写一两篇文章。 《基础写作》课的性质概括起来是一门不折 不扣的基础课、工具课、实践课,说明基础写作是一门学好 其他课程的基础课程,也是进行其他学科领域研究的课程。 同时,在进行许多社会活动时也都需要用到的一门课程,就 像不管我们在进行学术交流时,还是进行工作的总结汇报, 都需要用到基础写作的基本知识与能力。但归根结底,它 是一门实践性质的课程,学习这门课必须将理论和实践相结 合,只有反复的练习才能有成效。然而在实践教学方面很是 令人担忧,很少有比较全面、系统的实践教学安排。 (三)学情现状堪忧 曾经在调查中了解到,有的老师批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 讲,上课氛围非常沉闷,提出问题后学生面面相觑;学生课 下不认真做练习,敷衍了事。而有的学生也振振有词,说能 认识到《基础写作》课的重要性,但是学起来没有什么积极 性,觉得对自己的写作水平的提高也不明显;也有学生认为 写作是一个人的天赋秉性,写作没有灵感就怎么也不行,学 的理论好像是空中楼阁一样虚幻,用不到写作中去;另外, 还有学生反映教师讲课没有新意,所用的材料陈旧,无法提 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情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课程的认 贾洪瑞,长春光华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大众传媒。 识不足,认为写作课就是培养未来的诗人、作家的,与自己 不沾边,上课时自信心不足,甚至抱厌烦的态度,无法将课 程上升到就业、实用的角度去看待;二是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少,当前是一个网络时代,很多学生在空闲的时间愿意去玩 手机、打网络游戏、看电视剧,书籍接触普遍很少,加之高 考压力,大学之前没有充足时间去读书看报,这对于写作能 力的提高非常不利;三是缺乏写作的习惯,现在部分学生愿 意在QQ空间、微博、微信朋友圈发表几句话,不愿意动笔写 些东西,一方面是由于学生一直忽略了写作的重要性,一方 面是由于写作难度大、学习任务重。 (四)考核体系不合理 据了解,省内很多本科院校的《基础写作》课程的考核 方式与其他课程并没有什么差别,一般分为考查和考试两种 方式,考查课是通过完成一定的文体的作业来实现,考试课 主要是通过一张含有主观题和客观题的试卷。平时成绩加入 一些考勤、课堂发言,作业等,完全由教师一人考评。 二、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改革 (一)更新教学理念 高等学校教育已经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支撑, 应用型高校教育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一要体现高 等学校教育的能力与素质培养的特点,二要体现应用型高校 的职业需求导向,因此, 《基础写作》在教学中必须转变教 学理念,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 心”。具体而言,教师的思考应该由“教什么、怎么教”转 变为“谁在学、学什么、怎么学”,改变以往的灌输式的教 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成为 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教一 学一练一课后交流”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 理论知识一般掌握为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三 多”,即多看、多想、多写。 首先,在多看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看什么”和“怎 么看”,这里的看什么主要包括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获取直 接的素材,以及阅读经典作品间接增长见识。让学生通过细 致入微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感受和想象的能力,通过 阅读经典作品体会优秀作品的特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其次,在多想环节,教师则要指导学生“想什么”和“怎么 想”,引导学生深入剖析生活中的事件与现象,挖掘现象背 后的本质,还引导学生站在读者和作者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作 品,有利于学生文章构思水平的提高;最后,在多写环节, 引导学生把积累的经验、收集的资料和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写 作中去,以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感情为归宿,使学生在实践 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多看、多想、多写,充分发挥学生写作 固 现代交际 2O16年10月总第442期 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二)丰富教学过程 按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思路, 《基础写作》课程必 须改变以往教师在教学过程…人满堂灌的枯燥方式,应该让 教学的氛围更加情绪化,同时结合讲+学+练+课后交流多样 化的方式,让教学过程更加充实。 1.教学氛围情绪化 . 教师在课堂上营造情绪化的教学氛围往往可以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可以在教学过 程中适度穿插影像资料,调动多种多媒体资源来刺激学生的 视觉和听觉感官系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化和生动化。如 在讲授到诗歌写作时,可以搜集一些顾城、汪国真的诗歌视 频让学生欣赏,也可以把歌词放在诗歌的范畴中,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 2.设置自学环节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每学期完成某个写作专题的 讲座,各组成员分工明确,或者寻找文字、图片、视频、音 频等素材,或制作PPT,最后推举一位成员完成PPT的展示与 演讲,一学期下来基本每位同学都能得到锻炼,不仅了解了 写作相关的知识,也提高了团队写作能力、沟通能力、语言 表达能力。 3.重视练习环节 写作课归根结底需要动笔去写的,在课堂加入练笔环节 非常重要,而且要尽可能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设 置 ̄N'i;t-对F],U Fq,J学习的诗歌环节,让每位同学写一个自己姓名 的藏头诗,写完后在班级公布自己的作业,并让学生互相点 评。课堂时间时有限的,教师也应当布置一定的作业,作业 的形式多样,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写一部小说,最后条件 允许拍成话剧:也可以让学生撰写课外读书笔记,对方式和 字数不做统一要求,可以是提纲式、可以是摘抄式、也可以 是札记式,定期进行阅读交流;可以是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 作业,参与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使学生在比 赛中获益。 4.加强互动交流 当前网络已经达到了普及的程度,学生也更愿意使用互 联网来交流,所以除了在课上课下的交流,可以搭建网络平 台,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方式,让教师和学生针对课堂内 容或写作训练时出现的疑问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互动。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如讨论式教 学、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以及自授式 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下面笔者简单介绍以下几种教学法: 1.讨论式教学 课堂讨论可以活跃课堂,更能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动 力,教师可以设置话题讨论或者写作经历展示的环节。在 学习理论文体时,就可以围绕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出现的问 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来开展话题讨论,或者在讲授“想象和 豳 联想”时,让学生对“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 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展开想象和讨论;教师和部分 学生可以以自身的优秀作品为例,讲述写作过程的心路历 程,对其他同学更有说服力。 2.任务驱动式教学 教师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选出固定的组长或轮换做组 长,根据当时所学习的内容,教师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小组 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来完成任务,最后制成PPT由代表来上 台演讲,组员进行补充,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最后老师进行 总结,开展自评+他评+师评的教学模式。 3.自授式教学法 教师选取合适的章节,让学生自己学习、备课、讲解, 最后教师对讲授的内容进行补充、评价和总结。让学生从学 会变成会学,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 (四)完善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影响着 教学效果。应用型高校的《基础写作》课程应该改变传统的 “一张试卷定终生”的方式,用一套多元的考核体系来考察 学生的学习状况。 这套体系应该重平时、轻考试。平时成绩应该多元化, 除了以往的出勤、作业,还应该加入学生的课堂表现、阅读 笔记、实践活动等。其中课堂表现还可以细化为课堂发言、 课堂模拟考试成绩、课堂即兴练笔等内容:实践活动还可以 分为参加相关赛事、发表作品和业余创作等方面,考评体系 包括白评+他评+师评,综合得出学生《基础写作》的学期成 绩。考试方式由原来的闭卷方式改为开卷形式,弱化客观题 目,加大题目的主观性,力求引导学生在立意、构思、表达 和语言方面推陈出新。 三、总结 《基础写作》课程的改革是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必然结 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的普及,更要注重 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实现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江婉琴.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写作》课程立体化教 学模式的实施[J].黄山学院学报,2O1 5(o8). [2]何国强.高职汉语专业《基础写作》课程建设的思考 [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 0(03). [5】李丽霞.基础写作教学改革探析[J].中州大学学报, 2008(06). [4】杨芳.工学结合视域下高职高专《基础写作》教学策 略初探[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学报,2O1 5(06). [5】张宏伟,何懿.提升高校《基础写作》课程教学效果的 研 J】.中国成人教育,2.009(06).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