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合理用药的现状

来源:伴沃教育
我国合理用药的现状

药品对人类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可以防止疾病,同时也可因为不良反应危害人类。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显示,各国住院病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5%因用药不当死亡,在全世界死亡人口中有1/7死于用药不当。在美国,因用药不当死亡人数居心脏病、癌症、中风之后,排名第四!据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计, 在我国每年有5000多万人次住院,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患者达250万,其中约有19.2 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 而这种药物不良反应大多数由不合理用药引起,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占到全部用药者的12%~32%。还有因滥用抗生素引起的中毒性耳聋上百万,药物瘾癖、致畸、致盲、肝肾损害、致细胞突变等药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已达30%!

药物滥用又以抗生素滥用最为严重。中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也是抗生素生产大国:年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出口3万吨,其余自用(包括医疗与农业使用),人均年消费量138克左右(美国仅13克)。据2006-2007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医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高达74%。而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如此大规模地使用抗生素,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仅为22%-25%。中国的妇产科长期以来都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妇产科多年的统计显示,目前青霉素的耐药性几乎达到100%。而中国的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则高达70%,其中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另据1995-2007年疾病分类调查,中国感染性疾病占全部疾病总发病数的49%,其中细菌感染性占全部疾病的18%-21%,也就是说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每年有8万人因此死亡。这些数字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合理用药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理想,现阶段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是不断增长的耐药性。70~90%的痢疾(志贺氏菌属),肺炎(肺炎球菌性),淋病和医院感染(金葡菌)的对第一代抗生素耐药,由过度和不恰当使用抗菌药及感染控制不力所致。二是过度和不正确使

用药物。超过半数的处方不恰当或不正确,超过半数的药物患者服用不正确。三是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不能常规获取基本药物。四是诊断准确度差,误诊率高。如何合理用药仍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

我国在药物使用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如过度医疗造成药品的浪费,或药品供应不足而致延误病情;药品的用法不当、用量过大、使用时间过长或无指征用药,尤以抗生素及激素的使用最为突出,在基层甚至达到滥用的程度。药品误用或者滥用导致了药品不良反应(ADR)及药源性疾病(DID)的逐年增多。不合理用药不仅危及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安全,而且滥用药物增加了社会资金的支出,导致了自然资源和医疗资源的浪费,对当代人及子孙后代的身体素质、生存质量影响巨大,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导致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 (一)国家和政府主管部门层面

1、国家的医疗体制仍处于探索前进中,仍缺乏一整套规范合理用药的法律法规。由于没有相应法律法规的约束,药品的生产、销售及使用过程中就难免会出现无法可依或执法不严的情况。

2、国家对医疗机构定位矛盾,既强调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同时大部分医疗机构又处于自负盈亏的状态。医疗机构既要生存,还要发展,在医疗技术收费偏低的情况下,药品收入成为支撑医院的经济支柱。医疗机构中医疗技术的价值得不到体现,结果是其医疗的公益性难以实现。

3、行政部门对药品分类管理不严格,监管还不够到位,处方药(包括抗生素)在药店仍可无处方购买,从而增加了药品不合理使用的几率。

(二)药品生产流通领域

药品生产及销售企业过多,药品市场的结构不合理。某些药品同时有几家或十几家药厂生产,药品剂型、规格混乱,药品质量良莠不齐。而过去常用的临床疗效肯定、价格便宜的药品却没有厂家生产。

另外现行的药品价格体系不尽合理,药品流通环节过多,抬高了药品价格,导致各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从而影响了药品的合理使用。

(三)医疗机构

1、大多数医疗机构没有政府的经济扶持,医疗机构要支付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日常运营费用、人员工资等项开支,医院考虑更多的是经营。医疗机构将医师个人收入与经济利益挂钩,导致开贵药、多开药的现象出现。

2、医疗机构对于临床药学学科建设重视不够,临床药师配置不足或根本没有临床药师,临床药师制度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普及。因此在医疗机构中,严重缺乏合理用药的技术支持。

(四)医师自身素质及所处的地位

1、医师自身素质、所掌握的药物知识和诊疗水平影响其合理用药,如有些医师并不是十分清楚在外科手术中,预防用药的时机、选用的药物及用药时间等用药常识。

2、就医师所处的社会大环境而言,医疗机构的医师待遇偏低,风险较高,并且面临日益增多的法律责任及社会强势舆论的压力,在其行为方式和既得利益上表现犹豫。医师为了避免医疗纠纷保护自己,或是为了满足自身利益的需求,而人为地造成不合理用药。

(五)专业队伍的教育问题

临床医师在校教育不能完全满足临床合理用药的要求。医学生在校所学的药学知识多为基础知识,且课程设置偏重于诊断,理论知识多而实践经验缺乏,在实际工作中用药多师承于上级医师或听从于医药代表的介绍,存在不合理情况。

(六)公众的健康意识及合理用药知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识也提高了,但现有的公众健康教育中合理用药的内容不够多,公众的合理用药知识尚缺乏和片面。人们接触的用药知识大多来自于药品广告,容易受到误导。患者自我诊断、点名用药的现象非常常见,患者一定程度上主导用药,认为“贵药”等于“好药”,输液比口服见效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