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1、学科试题结构:
(1)采用闭卷形式,满分100分。有四个大题。
(2)各种题型比例。选择题25个,每小题2分,共计50分。非选择题占50分。 2、试题的主要特点: (1)注重基础,立足课本。
此试题紧扣课标,贯穿了“试题在书外,答案在书中”的思想,强调对重大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线索的识记和历史现象、历史阶段特征、历史结论的理解,重视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进行考查,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内容占85%。
(2)注重材料题型,重视能力考查。
通过设置材料型题,多层次考查学生能力。如第28题要从材料中准确解读有效信息,在充分利用材料信息的基础上与所学相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二、考试情况分析 1、得分情况:
成绩统计表(保留一位小数)
考试班级 人数 1班 2班
2、失分原因:
从试卷的结果来看,学生普遍失分较多的题是第4、6、14、15、21、22和23题。归纳综合学生失分的原因有:
(1)历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彻,不能把握本质内涵。如6题,“把战争带给亚洲,把财富带回欧洲”这句话本是亚历山大东征的口号,上课也反复讲过了,而且从题上建立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来看答案就限于B、D两个选项。而学生的选项离谱。
(2)读懂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如第29题,此题首先要读懂提干中的有效信息,而许多学生不能有效地获取信息。题的第二问问材料二说明了什么,显然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英国在工业革命
33 37 分 68.5 70.2 人数 29 30 率% 87.9% 81.1% 人数 9 12 率% 27.3% 32.4% 分 88 89 分 9 31 平均及格及格优秀优秀最高最低后工业总产值走在世界的前列,成为了“世界大工厂。”对于材料三,学生不能抓住有效的信息答题,而忽视了英国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没注意保护好环境。
(3)解题方法与技巧运用能力欠缺。主要表现在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如12题,14—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拿道题一看,不知从何处下笔,但只要认真审题,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内容,这两件事的共同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很容易就选出了答案。这是导致失分的主要原因。
(4)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如选择题第13题,华盛顿被称为美国“战争时期第一人、和平时期第一人、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问华盛顿身后的殊荣是基于什么?”大多数数学生都选的是《独立宣言》的发表,却没有综合考虑华盛顿领导了北美独立战争,赢得了美利坚合众国的独立,这是“战争时期的第一人”的原因,主持制定了“1787年宪法”,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这是“和平时期的第一人”的原因。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概括最全面的应该是“建立了联邦制共和国”最符合题意。
(5)问答题。综合性比较强,训练较少,学生没有注重梳理知识方法,很多学生答题,得满分的同学较少。 三、今后的对策:
1、强化训练。广泛收集资料,进行筛选整合,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适时组织复习和检测,巩固知识,深化理解。检测试卷要创新,问题情境要精妙,要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比较、综合的能力。
2、个别辅导。对于各科成绩都较好,而历史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对差生进行个别辅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促进全年级整体水平的提高。
3、培养兴趣。只有激发学生兴趣,才能增强历史学科的吸引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激发他们探究历史的奥秘,靠强制手段强迫他们去死记硬背是不行的。
4、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点的讲授,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提一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每堂课的小结部分都出几道与本课知识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5、注重学生养成教育∶
①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读懂题,明确问题。 ②加强记忆训练,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③认真钻研教材,教给学生一些答题的技巧。
6、加强合作。以后我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取长补短。多向周边学校的同行取经,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之,九年级历史教学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关注全体学生,平等善待各类学生,抓好查漏补缺,学会科学的记忆历史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后果、影响、作用等)的方法,初步建立知识体系框架,注意学习能力培养,适当延伸、迁移,让学生感知历史、积累历史。抓好单元内的综合过关练习。注重克服负面积累,防止两极分化,争取不让每位学生掉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