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情境导入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者:朱 强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0年第06期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时才会去思考、探究,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空乏、苍白无力的教育只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呆板、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只能使学生患上“师源性厌学症”。在平时的教学中,存在着小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差,多数是被动接受;缺乏自我意识,具有依附性的情况。学生始终被束缚在教师、教材和课堂的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使学生的创造个性受到遏制。我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也是如此。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有一个如何导入的问题,课堂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开始的导入环节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和安排得有艺术性,就能引发学生的兴趣,燃起智慧火花,开启思维的闸门,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新课标提倡情境教学,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情境泛滥、情境走调、情境无效……现象,导致情境的创设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下面是我在平时运用情境导入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让情境导入联系生活实际,不要“牵强附会”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孩子的全部学习活动,都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参与。积极的情感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是学生熟悉的东西,是最容易调动孩子去讨论、表达的场景,也是让孩子觉得“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的鲜活例证。如果是“牵强附会”的情境,为了情境而去创设的情境,只能让孩子们觉得老师的课很假很缥缈。下面是本人在教学《认识众数和中位数》中创设的一个情境:小明同学的妈妈失业了,想重新在超市找一份工作。小明的妈妈了解到,一加一超市和万佳百货都在招聘超市服务人员,一加一的员工月平均工资是1800元,万佳百货的员工月平均工资是2000元。请你为小明的妈妈当参谋,你建议她到哪家超市去应聘呢?为什么?(员工月平均工资并不能准确反映出普通员工的整体工资水平)这一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情境很快就牢牢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要为小明妈妈做参谋,引发了他们表述自己看法的欲望,激发了孩子们探究新知的兴趣。而我把整节课都贯穿在“工资问题”这一情境中,更是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原来这么有用! 二、让情境导入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因“愤悱”而学习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教师要树立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的理念。教师要适时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不断观察,敢于提出奇思妙想;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方向发展。在新课引入时,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那些与已有的知识所不同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心理上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如,我在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一课时,创设了如下情境:某日,我海军防御基地收到情报,有敌舰入侵我国海域。根据这一信息,我军准备炮击敌舰,如何才能准确击中敌舰?“要知道方向”,一个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生回答到。“如果情报是敌舰侵入我国海域,位于我军驻地东北方向。课件演示炮弹打在东北方向但没有击中(角度不对)。为什么会这样呢?”“发炮的角度不准确,必须知道具体角度”学生恍然大悟。“这样就可以准确击中敌舰了吗?”我追问到。学生展开讨论后,我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炮弹落在东北方向,角度也对了但还是没有打中的情况(距离不对)。学生从这一情境中很快就明白了,之前提供的情报不够准确,只知道物体所在方向不能确定物体的准确位置,还必须知道具体的角度,知道了角度也还不够准确,还得知道距离,只有知道了物体的方向、角度和距离,才能精确地定位物体所在的位置。
三、让情境导入服务于教学重点,不要“喧宾夺主”
我们要把数学的自身特点与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创设足够的思考和体验的情境。在进入规定情境之后,教师还要把握时机,尽快导入到数学中来,培养学生从普通的事例中敏锐地捕捉到数学信息,剥离与数学本质无关的一些属性,凸现数学的本质。否则,把握不好或者把握偏了,会南辕北辙。错了、偏了还有什么艺术可言呢?一位老师教学《认识小数》这样导入:
师:上周末,你们都做什么了? 生1:写作业。
生2:爸爸、妈妈领我去大润发买东西了。 师:真巧,小明昨天也和家长一起买东西了。看! 师:通过看片段,你有什么发现? 生1:他们去的也是大润发。 生2:大润发里的东西真多。 生3:我看到每件商品的价钱不一样。 生4:每件商品的下面都有一个标价牌。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大家看,每件商品的下面真的都有一个标价牌,上面写着什么? 生5:写着物品名称,可比克,还写着价钱是4.80元。
师:4.80元你也会读,真厉害。它与我们前面所学的数可不一样,它叫“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小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数的引入,并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要想让学生知道小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只需要出示一张标价牌或看看课本的单价即可。而数学问题不等同于生活问题,数学问题情境同样也不能等同于生活问题情境,情境创设并非越复杂越好。
总之,要让情境创设服从教学内容,要尽可能贴近生活实际,要简单而有趣,既要有“趣味”,又要有“生活味”,还要有“数学味”,服务于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学重点,情境创设只是一个手段。只有努力提高各种情境创设的效度,才能让学生在情景中获得体验、唤起情感、激活思维,更好地学习,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孩子们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