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命题人:王子东
第I卷(选择题)
一、选题题((共12小题1-8小题为单选题,9-12为多选题。,共48分)) 1. 为研究汽车行驶时紧急制动情况下的安全问题,某科研小组在同一路
面测试A、B两种不同型号的汽车紧急制动距离,测得制动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推断,A、B
两种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 A. 4:3 B. 3:4 C. √3:2 D. 2:√3 2. 小球以某一初速度由地面竖直向上运动。当其落回地面时会与地面发生碰撞并反弹。如此上升、
下落及反弹数次。若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不计碰撞时间和空气阻力,下列𝑣−𝑡图像中能正确描述小球运动的是( )
A. 对外做功,其内能减少
B. 温度不变,与外界无热量交换
C. 单个分子碰撞缸壁时的平均作用力减小
D. 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碰撞次数减少
6. 一个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1s、2s、3s,这
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是( ) A. 1∶23∶33和1∶22∶32 B. 1∶22∶32和1∶2∶3 C. 1∶2∶3和1∶1∶1 D. 1∶3∶5和1∶2∶3
7. A,B两质点在一条直线上不同地点沿同一方向从𝑡=0时刻开始做匀变速
直线运动,A在前,B在后,且A、B最初间距为𝑠0=4.5 𝑚,已知两质点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为𝑣,它们的𝑣−𝑡图象分别为图中的直线A,B,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质点B的加速度大小为1 𝑚/𝑠2 B. 𝑡=1 𝑠时刻A、B速度𝑣𝐴>𝑣𝐵 C. 𝑡=2 𝑠时刻A领先B的距离最大 D. 𝑡=3 𝑠时刻A、B相遇
8. 某物理兴趣小组用频闪照相机测小球在竖直上抛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将一小球靠近墙面竖
直向上抛出,用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全过程,如图甲、乙分别是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的频闪照片,O是运动的最高点。设小球所受阻力大小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球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之比为2︰1
B. 小球上升至第2个黑点处的速度小于下降至第3个黑点处的速度
B.
C. 小球从抛出点上升至最高点和从最高点下降至抛出点所用时间之比为1:√3 D. 小球落至抛出点时的速度为初始速度一半
A B C D 3. 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变大时,气体压强一定变小 B.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气体压强一定变大
C.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且分子平均距离变小时,气体压强一定变大 D. 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且分子平均距离变大时,气体压强一定变大
4. 如图所示的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中,给出的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
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 𝑥—𝑡图像中,t1时刻𝑣1>𝑣2
C. 𝑣—𝑡图像中0至𝑡3时间内物体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 两图像中,𝑡2、𝑡4时刻分别表示反向运动 5. 如图所示,导热良好的圆筒形气缸竖直放置在水
平地面上,用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上堆放着铁砂,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取走铁砂,忽略活塞与气缸之间的摩擦,外界环境温度不变,则在此过程中缸内气体( )
9. 理想气体在真空中绝热膨胀时( )
A. 气体对外界做功 B. 气体内能不变
C. 气体温度降低 D. 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
10. 将一个分子P固定在O点,另一个分子Q从图中的A点由静止释放,两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与
间距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Q由A运动到C的过程中,先加速再减速 B. 分子Q在C点时分子势能最小 C. 分子Q在C点时加速度大小为零
D. 分子Q由A点释放后运动到C点左侧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增大
后减小再增大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一系列变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1.
A. 𝑏→𝑐过程中,气体压强不变,体积增大 B. 𝑎→𝑏过程中,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小 C. 𝑐→𝑎过程中,气体压强增大,体积不变 D. 𝑐→𝑎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大,体积不变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页,共3页
A. 气体的内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的势能之和 B. 气体的温度变化时,其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间势能也随之改变 C. 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热量不能全部转化为功
D. 热量能够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但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13. 用如图甲的装置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50Hz。
升高,则实验得到的𝑝−𝑉图象应是 .
1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9分,共36分)
15. 汽车先以𝑎1=0.5𝑚/𝑠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20s末改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匀速运动持续10s后,因遇到障碍汽车便紧急刹车,已知刹车的加速度为𝑎2=−2𝑚/𝑠2,求: (1)汽车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大小; (2)汽车36s内的位移;
16. 一个物体从45m高处自由下落(空气阻力不计),求(𝑔=10𝑚/𝑠2)
(1)物体下落所用的时间;
(2)前两秒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3)物体下落最后1s内的位移。
①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必须接______(填“220交流”、“低压交流”或“低压直流”)电源, ②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重锤。
C.扶着重锤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重锤与纸带相连。 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夹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用字母填写)。
则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𝑇=____s。 ③图乙中标出的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
④计数点C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为𝑣𝑐=______𝑚/𝑠。
⑤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计算重锤的加速度大小𝑎=______𝑚/𝑠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4. 某同学用DIS研究一定质量理想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
验步骤如下:①把注射器活塞移至注射器中间位置,将注射器与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逐一连接;②移动活塞,记录注射器的刻度值V,同时记录对应的由计算机显示的气体压
强值p;③用𝑝−𝑉图象处理实验数据。
(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采取以下做法:______是为了保证实验的恒温条件,_____是为了保证气体的质量不变。(填入相应的字母代号) A.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 B.移动活塞要缓慢
C.实验时,不要用手握注射器 D.在注射器光滑活塞一周涂润滑油
(2)实验时,缓慢推动活塞,注射器内空气体积逐渐减小。过程中该同学发现,环境温度逐渐
1
17. 2019年8月,第11号台风“白鹿”和第12号台风“杨柳”相继在广东和海南登录,台风的出
现引起多地暴雨,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某高速公路上,有沿同一车道同向匀速行驶的轿车和货车,轿车在后,货车在前,轿车的速度大小为𝑣1=40 𝑚/𝑠,货车的速度大小为𝑣2=25 𝑚/𝑠,轿车在与货车距离𝑥0=22 𝑚时才发现前方有货车,若此时轿车立即刹车,则轿车要经过𝑥=160 𝑚才能停下来.两车可视为质点。
(1)若轿车刹车时货车以速度𝑣2匀速行驶,通过计算分析两车是否会相撞;
(2)若轿车在刹车的同时鸣笛给货车发信号,货车司机经𝑡0=2 𝑠收到信号并立即以大小为 a=2.5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通过计算分析两车是否会相撞。
18. 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圆柱形容器内用质量为m的活塞密封一部分气体,活塞与容器壁间能
无摩擦滑动,容器的横截面积为S,将整个装置放在大气压恒为𝑃0的空气中,开始时气体的温度为𝑇0,活塞与容器底的距离为ℎ0,当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Q后,活塞缓慢上升d后再次平衡,求:
(1)此时封闭气体的温度是多少?
(2)在此过程中的密闭气体的内能增加了多少?
第2页,共3页
2(1)轿车经过𝑠=160𝑚才停下来的过程,【答案】解:由𝑣1轿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大小:=2𝑎1𝑠得:
𝑎1=5𝑚/𝑠2.
𝑣1−𝑣2𝑎1
假设恰好不相撞时两车的速度相等,即:𝑣1−𝑎1𝑡1=𝑣2 得:𝑡1=
=3𝑠,
物理答案
1、B 2.D 3.C 4.B 5.D 6.A 7.D 8.C 9. B D 10.BCD 11.BCD 12.AD 13、①220V交流②𝐷𝐶𝐵𝐴③0.1④2.2⑤9.85
轿车前进的距离:𝑠1=
𝑣1+𝑣2𝑎1
𝑡1=97.5𝑚
货车前进的距离:𝑠2=𝑣2𝑡1=75𝑚,因为:𝑠1−𝑠2=22.5𝑚>𝑠0,即:两车会相撞.; (2)假设两车的速度相等,即:𝑣1−𝑎1𝑡=𝑣2+𝑎2(𝑡−𝑡0) 轿车前进的距离:𝑠1′=𝑣1𝑡−2𝑎1𝑡2
货车前进的距离:𝑠2′=𝑣2𝑡0+𝑣2(𝑡−𝑡0)+2𝑎2(𝑡−𝑡0)2 解得:𝑠1′=
8009
1
1
14 (1)𝐵𝐶;AD;(2)𝐵。
15【答案】解:
(1)汽车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大小:𝑣1=𝑎1𝑡1=0.5×20𝑚/𝑠=10 𝑚/𝑠 (2)汽车匀减速运动的时间:𝑡1=
0−𝑣1𝑎2
=
0−10−2
𝑚, 𝑠2′=
6059
𝑚,因为:𝑠1′−𝑠2′=21.7𝑚<𝑠0,两车不会相撞。
𝑠=5𝑠,即车经5秒停下,
可作全过程的𝑣−𝑡图象,如图所示:
由梯形面积得总位移:𝑆=2×(10+35)×10𝑚=225𝑚。
【解析】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知道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汽车匀速运动的速度;
(2)先求出汽车刹车的时间,再画出全过程的𝑣−𝑡图象,根据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求出总位移。
1
18【答案】解:
(1)取密闭气体为研究对象,活塞上升过程为等压变化,由盖·吕萨克定律有𝑉=𝑇,解得:𝑇=
0
0
𝑉𝑇
𝑉𝑇0𝑉0
=
ℎ0+𝑑ℎ0
𝑇0;
16【答案】解:(1)根据位移公式ℎ=2𝑔𝑡2得: 𝑡=√𝑔=√10𝑠=3𝑠;
(2)前2s的位移ℎ1=2𝑔𝑡12=2×10×22𝑚=20𝑚, 平均速度𝑣=𝑡=
𝑥
202
1
1
2ℎ
90
1
(2)活塞上升的过程,密闭气体克服大气压力和活塞的重力做功,所以外界对系统做的功:𝑊=−(𝑚𝑔+𝑃0𝑆)𝑑,根据势力学第一定律得密闭气体增加的内能: 𝛥𝑈=𝑄+𝑊=𝑄−(𝑚𝑔+𝑃0𝑆)𝑑。 【解析】本题考查了盖吕萨克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难度中等。 (1)由盖−吕萨克定律求温度;
(2)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𝛥𝑈=𝑊+𝑄=𝑄−𝑝0𝑆ℎ−𝑚𝑔ℎ,其中𝑝0𝑆ℎ为克服大气压力做的功。
𝑚/𝑠=10𝑚/𝑠;
1
1
19. 20.
ℎ1=𝑔𝑡12=×10×22𝑚=(3)最后1s下落的位移为前3s的位移减去前2s的位移,前2s的位移为:2220𝑚
所以最后1s的位移为△ℎ=ℎ−ℎ2=45𝑚−20𝑚=25𝑚。 17
第3页,共3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