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5O・ Journal of Praclica|Ontology Vo1.22 No。3 2007 术后预防性放疗对食管癌根治术后 预后的影响(S68例临床观察) 吉占全,顾天瑞,马德明,孔建国,韩利勋 (安阳地区医院胸心外科,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目的探讨术后预防性放疗对食管癌根治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68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 分为术后放疗组(326例)和不行放疗的单纯手术组(242例),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淋巴结转移率、吻合口复发率、 术后生存率、血行转移率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进行比较。放疗采用 Co术后3~4周开始,双锁骨上区剂量50Gy/25 次分5周,纵隔剂量60 Gy/30次分6周。结果术后放疗组的淋巴结转移率、吻合口复发率分别为12.0%和0.3 , 单纯手术组分别为28.1%和4.5 (P<o.01)。术后放疗组总的1、3、5年生存率为81.0 、60.1%和39.0 ,单纯手 术组为76.0 、54.5 和31.4 (P>o.05);而Ⅲ期患者术后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为34.2%,单纯手术组为11.5% (P<o.01)。术后血行转移发生率术后放疗组为14.4%,单纯手术组为15.2%(P>0.05)。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术 后放疗组为2.5 ,单纯手术组为2.1%(P>o.05)。结论术后预防性放疗能降低食管癌根治术后的局部复发率和 延长Ⅲ期患者的术后生存率,且不增加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射疗法;淋巴转移;复发;预后 中图分类号:R735.1;R73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692(2007)03—0250—03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包括手 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以及上述治疗的结合。 本院1998年5月 ̄2001年2月共进行食管癌根治术 收稿臼期:2007—01—31 568例,其中326例食管癌根治术后行放疗,242例 行单纯根治手术治疗(未进行术后放疗),并将两组 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1998年5月 ̄2001年2月,本院共 对568例食管癌患者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对 作者简介:吉占全(1966一),男,河南南乐人,安阳地区医 院副主任医师,从事胸心外科临床研究. 化是肿瘤细胞产生耐药的重要机制。有报道化疗药 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左静.细胞核因子NF— B家族及耐药综述口].中国 亚.NF— B的激活及阻断策略的研究进展 物可激活NF—KB活性,且通常在化疗后1小时[3]。因 此,在抗肿瘤过程中可采取措施抑制NF— B活性。 有报道,地塞米松与免疫制剂可降低NF—KB活化水 平[4 ;且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抗癌药物有显著增效及 能提高患者耐受力。本实验结果提示,三者合用能更 肿瘤杂志,2004,20(19):351—353. E23刘素芳,曹好地抑制NF— B活性,参芪扶正注射液提高化疗疗 效的作用机制可能为降低了NF— B活性水平,故 [J].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5,25(3):264— 266. E33陈丹英,翟中和.NF—xB激活的调节机理EJ3.科学通 报,2003,48(18):1893—1911. 此,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作为化疗的辅助用药。但是单 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细胞核因子的影响、参芪扶正 注射液对细胞核因子活性抑制机制以及是否阻断 E43张艳红,徐军,欧阳能,等.转录因子NF— B在哮喘豚 鼠肺组织和血液单个核细胞中的激活及地塞米松的作 NF— B活化通路,可作为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有 用口]。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7):406—40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实用肿瘤杂志2007年第22卷第 塑 表l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例) 项 目 性别 男 女 年龄(岁) <60 ・251・ 其中的326例进行了放疗,其余242例未行术后放 疗。病例选择为随机性,两组患者术前均行胃镜检 术后放疗组 单纯手术组 查,取活检病理诊断均为鳞癌,且术后大体标本病理 检查亦均为鳞癌。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无远处转移 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无放疗禁忌证,均未进行化疗 及其它治疗。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见表1。 1.2放疗方法采用 。Co放疗,手术后3~4周开 始。放射野为双锁骨上野和纵隔野。锁骨上野上界 至环甲膜水平,下界平胸骨切迹。纵隔照射野包括吻 ≥6O 肿瘤部位 上段 合口、原食管床和胃左淋巴结,上界平胸骨切迹,下 界平第12胸椎下缘,野宽6.0 cm。先单前野照射,剂 量为40 Gy/20次分4周,后改为两侧水平野,剂量为 20 Gy/10次分2周。纵隔总剂量为60 Gy/30次分6 周。双锁骨上区剂量50 Gy/25次分5周。 中段 下段 食管一胃吻合部位 颈部 弓上 弓下 2 结 果 2.1 生存率(总生存率和Ⅲ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 见表2。 淋巴结转移情况 无 有 肿瘤侵袭深度 T1 T2 2.2术后淋巴结转移、吻合口复发及血行转移情况 见表3。 2.3并发症全组发生吻合口狭窄13例(2.3 ), T3 T4 其中术后放疗组8例(2.5%),单纯手术组5例 (2.1 A),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术后 o放疗组白细胞降低发生率为9.2 (30/326);恶心、 0 0 8 8 4 2 7 7 2 4 9 3 术后分期 I 2 I a M 4 5 4 5 弱2 0 3 8 0 5 O 纳差、食欲不振及乏力发生率为28.5 (93/326)。全 I b Ⅲ 组无放射性脊髓炎、放射性肺损伤及消化道出血等 严重并发症发生。 表2两组患者l、3、5年生存率(%) ” 6 3 眄 2 " 表3手术后淋巴结转移(病理检查)、吻合口 复发及血行转移情况(例, ) 较两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但术后放疗组仍高于单 纯手术组,与国内有关报告相近[1 ]。而术后分期为 Ⅲ期的患者其术后5年生存率术后放疗组明显高于 单纯手术组,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与有关文献报道 相似 J。因此作者认为,术后放疗能够提高食管癌根 治术后的生存率,尤其是Ⅲ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建 ’淋巴结转移包括纵隔内淋巴结、腹腔胃左动脉旁淋巴结和锁 骨上淋巴结 议术后分期为Ⅲ期的患者常规进行术后放疗。 术后放疗组和单纯手术组的术后淋巴结转移率 和吻合口复发率比较,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 性,与国内多家报道结果相同E 引,说明术后放疗能 够降低食管癌根治术后的局部复发率。局部复发包 3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虽然术后1、3、5年生存率比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52・ Journal of Practical Oncology Vo1.22 No.3 2007 括纵隔食管床(原肿瘤相应部位)、纵隔内淋巴结、腹 腔胃左动脉旁淋巴结、锁骨上区、吻合口及附近食管 (排除术前已存在)复发。同时也说明术后放疗纵隔 总剂量60 Gy/30次分6周,锁骨上区剂量50 Gy/25 次分5周,能够达到术后放疗的目的。 术后放疗组和单纯手术组的术后吻合口狭窄发 生率无明显差异,且无放射性脊髓炎、放射性肺损伤 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提示术后放疗不 增加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并且较为安全。 术后放疗组和单纯手术组的术后血行转移的发 发或转移后再作放疗好得多C引。 参考文献: [1]邓春美,李国文,兰海涛,等.中晚期胸段食管癌根治术 后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2,ll(1):37—38. [2]朱海文,陈国雄,王迎选,等.食管癌术后放射治疗[J].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l998,7(1):46—48. [3] 肖泽芳,杨宗贻,梁军,等.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 射治疗的Il缶床价值[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2,11 (24):608—6l1. 生率无明显差别。放疗作为一种局部治疗,其对潜在 的远处转移无治疗作用c 。要提高食管癌根治术后 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仅靠术后放疗是不够的,而应该 结合化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以期降低潜在的远 处血行转移机会而提高远期生存率。 在临床治疗中,根治性手术有部分患者手术时 因各种因素导致食管切缘距肿瘤边缘不足5 cm,这 [4]梅泽如,项其昌,吴维继,等.食管癌术后预防性放疗前 瞻性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7,6(3):188一 l89. [5]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第3版.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6l6—618. [6]刘桂梅,靳国华,夏广荣,等.食管癌根治术及术后放射 治疗192例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3,12 (3):209—2lO. 样就有可能增加术后吻合口部位或附近食管的癌症 复发率;再者,根治性手术中的部分患者肿瘤已侵犯 食管壁全层,甚至侵及周围组织器官,其手术的彻底 [7]王牧民,黄静,娄云峰.110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 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06,33(3):173一 l74. 性值得怀疑。因此,如对手术的彻底性有怀疑的病 例,应常规作术后预防性放疗,其结果比等到明显复 [8]万 钧.食管癌的放射治疗[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2002.】O7一】】】. 加入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声明 实用肿瘤杂志期刊,自2006年1月起,加入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思博网(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 务——思博网是目前台湾地区最大的期刊全文数据库,其访问地址为:www.ceps.com.tw。自此,读者可以 通过这一网址检索实用肿瘤杂志于2006年起各期的全文。 此外,由于实用肿瘤杂志被CEPS收录,故凡向本刊投稿者,均视为其文稿刊登后可供思博网(CEPS)收 录、转载并上网发行;其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稿酬一次付清,本刊不再另付其它报酬。请广大作者、读者 继续支持本刊,谢谢!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