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转化经验交流
四年级一班 边敏
差生,也叫问题学生。做为老师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给“差生”一个很好的很完整的诠释,简而言之就是考试分数低、平时表现差的学生。他们学习能力差,学习态度差,学科基础差,再加上平时在校行为习惯差,在老师的眼里就成了另类的学生。在学校里“差生”是不被老师喜欢与观注的对象,同样他们也是最让我们老师头痛的。他们不但行为散漫,不合常规,而且经常犯些小错误,违些小纪,轻者只是影响一下课堂纪律,重者就像“刺头,”在校严重违纪,打架,翻越校栅栏等恶劣事件,样样离不开他们。久而久之,老师对“差生”的理解便是不知悔改、无可救药。难道“差生”真的一无事处?真的“儒子不可教也”吗?其实不然。差生的另类表现有时就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当然这就需要我们恰当的给予教育指引和帮助辅导,才能让这部分“差生”成为后进步的学生。所以,对于“差生”转化,我有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 差生行为分析
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该把哪些孩子确定为差生,就必须平时对那些表现差的孩子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看他们是在哪一方面出了问题,是学习方面?是思想方面?是纪律方面?还是性格方面,生活方面?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差在哪儿,我们才能实施行之有效的转化计划。如果不进行分析研究,盲目出棋,只能是适得其反。
二 差生成因分析
了解到了孩子是哪一方面,或是哪两方面出现了问题,我们必须先仔细调查分析造成
孩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有孩子自身方面的原因:有的孩子父母智力低下,近亲结婚,或其他原因,生下的子女就有可能智力缺陷,身体缺陷等,很难正常参与学习。有孩子家庭方面的原因:有的家庭学习环境恶劣、家庭情绪气氛不良、家庭教育不当以及父母离异、再婚或亡故而缺乏家庭温暖等几方面造成孩子出现问题。有孩子生活环境方面的原因,有社会方面的原因,当然还有教师教育方面的原因:有些教师教育思想不够健全,没有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下功夫,而是片面追求升学。抓尖子生,忽视后进生,使一部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由于不受重视而丧失信心。种种原因导致了孩子在学校,在学习上出现了偏颇,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差生。
差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而不能片面地认定是某一原因所造成,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应该对其所有可能涉及到的成因进行全面的分析,不能只看一面。造成转差的误区。
三 转化差生的策略
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教师。是泥土,可以烧成砖瓦;是铁矿,可以百炼成钢。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只要教育教学得法,没有一个学生是不可救药的。从“差生”的成因可以看出,它们是可以转化的。
对于差生转化,我是这样做的。
1、深入了解,因“差”施教,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因材施教”的先例,我国最早的大教育家孔子提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而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教育好学生就必须先对其情况作深入的了解和全面的分析,继而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在“差生”成因分析中我们看到:有些“差生”是由于自身的智力特点引起的;有些是因为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不当而导致的;有些是起因于社会环境;总之,每个“差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其独特的形成原因,只有找到“差生”的根源,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教育转化。对有自卑心理,“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的学生,要善于发现和肯定他的优点,重新培养和树立起他的自尊心、自信心、荣誉感、进取心。要特别关心和亲近他们,与他们建立感情,给其以温暖、爱和帮助,从情入手,转变思想。对迟钝型,反应慢的差生,必须在开发智力,培养学习信心和兴趣方面下工夫,教给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补上落下的课;对学习成绩一般,思想转差的差生,则要肯定他们的成绩,着重对其加强思想教育。转化“差生”没有固定的方法,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深入了解和全面分析其类型及其成因,根据其具体情况,因“差”施教。
2、关心热爱,一视同仁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爱一个好学生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而这正是教师的天职。“差生”常受到许多不公平的对待,往往处于情感危机之中。由于成绩差,长期受家长、老师的批评;遭邻居、同学、朋友冷眼,看不起。他们最缺乏爱和信任,也最需要爱和信任。所以我们必须消除歧视,对优等生、中间生、差生一视同仁,把爱拓宽一点,毫不吝啬地多向“差生”、“后进生”浇灌爱的甘露。主动关心爱护,处处给他们体贴和温暖,用爱和真情去感化他们“冰冷”已久的心。要像对待其他学生那样,尊重和维护差生的人格,关心他们,启发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鼓励他们告别过去,痛改前非,回到集体中与大家一起共同进步。
3 发现亮点,鼓励赞扬
每个人都有他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差生也一样有其优点。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教育并转化差生,应善于发现找出差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以鼓励、赞扬,不以某一方面的“差”而否定。我们应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要知道“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成长需要激励,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何况差生呢?我们应尽可能多地拿起表扬的武器,对差生的某一点点长处进行鼓励赞誉,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帮助其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树立信念。
4、建互助组,师生共进
为有效转化后进生,针对不同情况的不同学生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制定出相应的奖励措施,对文化课落后的同学找文化课优异者“一帮一”或“多帮一”,对思想落后者找思想进步的同学去帮助,被帮者也可以是帮人者,一旦帮扶对象取得进步,给予响应荣誉及物质奖励。
5 改善自身 提高教学。
从“差生”的成因分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不善也是促使学生成为“差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教师也得从自身的教育教学思想,教育教学策略等方面下功夫,注重自身知识素质,管理素质、教育教学素质等多方面的提高。
差生”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教育现象。其转化技巧多种多样,需要教育者根据其具体情况,在全面掌握其成因的基础之上,因“差”施教。“差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次教育或辅导就能奏效,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决不能指望与他们谈一两次话,组织几次活动,或采取几项措施,就能使其根本转变的,它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因此,我们要有
信心,有毅力,进行长期的,有创造性的开展差生转化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