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勘察纲要

来源:伴沃教育
XXXXX项目详细勘察 勘察纲要

目 录

1、前言 2、勘察技术要求

3、拟建场地岩土工程条件概况 4、勘察工作量布置 4.1 勘察方案制订的依据 4.2 勘察手段及工作量布置 5、勘察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5.1 拟投入的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5.2 技术安排计划 5.3 时间安排计划

5.4 确保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5.5 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5.6 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 6、勘察报告拟提出的内容

附件

01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 项目编号:2016-K-077

XXXXX项目详细勘察 勘察纲要

1、前言

XXXXXX新建XXXXXXXXX项目,拟建建筑物为1栋16层高层建筑(局部5层),设地下室一层。详细情况见下表:

拟建建筑物的主要工程特点 表1

拟建物名称 高度 (m) 59.7 层数 结构型式 框架 剪力墙 基础埋中柱 ±0.00 置深度 荷载标高(m) (KN) (m) 32.10 7.4 13000 边柱 荷载(KN) 8000 地下室 柱荷载(KN) 3500 XX项目(地下一层) 5~16F 本项目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定为乙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级)。

2、勘察技术要求

1)、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及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初步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2)、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初步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3)、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5)、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6)、根据场地岩土剪切波速测试结果,结合场地覆盖层厚度初步划分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7)、对本场地岩土工程条件进行初步分析评价,在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前提下为拟建建筑物建议合理的基础型式及基础持力层,并提供基础设计与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

8)、提供场地各勘探点绝对标高。 9)、提供设计及施工应注意问题。

2 项目编号:2016-K-077

XXXXX项目详细勘察 勘察纲要

3、拟建场地岩土工程条件概况

根据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我公司掌握的邻近场地工程地质资料,拟

建场区地貌单元属岗垄地貌。拟建建筑场地各岩土层分布概况大致如下: 表2

地层 代号 ① ② ③ ④ 岩土名称 表土、填土 Q4一般粘性土、Q3粘性土 Q2残积土、Q2红粘土 T1泥灰岩、T1石灰岩 预计各岩土层厚度范围 0.5m~2.0m 2.0m~10.0m 3.0m~5.0m 预计各岩土层顶埋深 0.5m~2.0m 10.0m~15.0m 15.0m~20.0m

4、勘察工作量布置

4.1 勘察方案制定的依据

根据总平面布置图、单柱竖向荷载和已掌握的地质资料,按以下规范、规程、规定等,制定本勘察方案。

根据业主提供的1:500建筑总平面图(附注坐标);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2012);

湖北省地方标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 湖北省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14); 湖北省地方标准《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T159-2012)。 4.2 勘察手段及工作量布置 4.2.1 勘察手段

3 项目编号:2016-K-077

XXXXX项目详细勘察 勘察纲要

为满足勘察技术要求,本勘察拟采用XY-100型钻机进行钻探、WSY-15A液压静力触探设备及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波速测试及地微震测试等原位测试手段,取样(土、水)进行室内试验等综合手段以达到勘察目的。

4.2.2 工作量布置及要求

根据建筑总平面布置图,结合场区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条件概况,依照有关规范、规程、规定等,我公司遵循询价单位沿拟建建筑物的角点、周边线及围墙周边线共布置勘探点24个的方案。勘察工作量计划见表3,勘探点性质及孔深见表4。

勘 察 工 作 量 计 划 表 表3

类别 测量 项目 测放孔 钻孔 原状土样 外 岩石样 取水样 业 标准贯入测试 剪切波测试 室内 试验 常规土工试验 水质分析 岩石单轴抗压 次 米 件 组 件 60 40 50 2 10 组 2 组 10 单位 点 米/孔 件 数量 15 375.0/15 50 备注 单孔设计孔深25.0米 按不小于1/3勘探孔控制 5、勘察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5.1拟投入的主要机械、设备计划(见下表)

4 项目编号:2016-K-077

XXXXX项目详细勘察 勘察纲要

机械、设备 测量设备 钻探设备 静力触探设备 名称 GPS 钻机 静力触探仪 剪切波测试仪 数量 壹台套 2台套 1台套 壹台套 壹台套 型号 XY-100型 WSY-15A RSM-24FD RSM-24HD 备注 测放孔 测试土层剪切波速 测场地卓越周期 测试设备 地脉动测试仪 5.2 技术安排计划(见下表)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工 序 名 称 纲要编制 纲要评审 设备准备及技术交底 进场施工 过程检查验收 外业验收 室内试验 报告编写 报告审核 报告审定 出图及报告完成 交付 负责人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检查人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时间 待定 待定 待定 待定 待定 待定 待定 待定 待定 待定 待定 待定

5 项目编号:2016-K-077

XXXXX项目详细勘察 勘察纲要

5.3 时间安排计划

工序 日期 设备进场 测放孔 钻探及静力触探 土工试验 报告编写 报告审核 报告审定 报告完成 报告交付 时间(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5.4确保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5.4.1技术措施

5.4.1.1 钻探采取率要求

a、在均质的粉质粘土孔段,不低于80%; b、老粘土不低于85%; c、在碎石土层不低于50%; 5.4.1.2 回次进尺要求

a、重点研究的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应不大于1.0m; b、软弱土层应不大于1.5m; c、其它土层应不大于2.0m;

5.4.1.3 要求每一回次进尺都必须现场观察描述记录,岩土的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

a、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土层结构等;

6 项目编号:2016-K-077

XXXXX项目详细勘察 勘察纲要

b、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

c、特殊性土除应描述相应土类规定的内容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份,状态和结构的特征。

5.4.1.4 原位测试及质量要求

在技术孔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标贯试验间距以1.5米为宜,在计划的每一次标贯位置处,当钻进至计划深度以上15cm处时必须起钻,并将钻孔孔底清理干净,同时准确丈量钻孔深度,然后缓慢将标贯器放到位后实施测试。

静力触探试验需保持探杆竖直并能提供足够的反压,每10cm记录Ps值读数1次,在0~5m必须每米检查归零误差,当深度大于5m时宜2m进行一次零误差调整。

剪切波速测试采用单孔法。钻孔应垂直,钻探结束后立即进行,防止塌孔。测点间距为1m,自上而下逐点测试。

5.4.1.5 试样采取及质量要求

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主要是通过所采取的岩土样进行试验而获得,因而在钻进方法、取样方法、取土器的选择上,以及从土样的封装、运输、贮存到试样的制备各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有关规范、规程要求进行操作。为此采取原状试样必须满足如下技术要求:

a、钻孔孔壁应垂直、避免取试样时取土器切刮孔壁,影响取样质量。 b、取原状土样前,应丈量钻具,确定取样深度,以便减少土样的扰动层厚度。

c、在计划取样深度处的前一次钻进不宜过深,以避免下部被采取土样扰动;

d、取土的白铁皮盒内部,需要时涂抹一层黄油,以便减少取样阻力及降低土样的扰动程度。

e、取土样过程中,提升或拆卸取土器均应仔细稳重操作,严禁敲打,应用专用工具将土样小心卸下,避免土样扰动,并立即密封、标识、防止日晒、

7 项目编号:2016-K-077

XXXXX项目详细勘察 勘察纲要

雨淋。

f、土样密封标识之后立即装箱,土样之间用泡沫或海绵分隔开来,在运输过程中防止震动,土样箱底垫放防震垫子。

g、在记录表中,应正确记录土样的深度、编号。

h、岩样可在岩芯及露头上采取,采样时应保证其原状性,按规定包装搬运标识记录并及时送往试验室。

5.4.1.6 钻孔水位测量及取水样要求 a、测量上层滞水水位。

b、静止水位应在终孔8小时后量测。

在本次勘察中,取两组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判断其对基础砼及砼中钢筋有无腐蚀性。

5.4.1.7 场地抗震性能评价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011-2001)要求,根据场地土层特征及覆盖层厚度,判定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

5.4.1.8 室内岩土试验与水质分析 a、岩土试验

土样室内试验可直接测定地基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是确定地基土层承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开土或制样时应避免扰动土样,在试验过程中,严格按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进行操作。

b、水质分析

用以判别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材的腐蚀性,主要测定水样中Ca 、Mg、CI、SO4、HCO3、CO32-、游离CO2、侵蚀性CO2的含量及水样的PH值。

5.4.1.9 剪切波及场地微震动测试

地基土剪切波速、特征周期是反应地基土抗震条件的最主要参数,以对建筑物抗震设防,分析场地的地震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场地进行土层剪切波波速、场地微震动测试。

5.4.2组织措施

-2--2+

2+

8 项目编号:2016-K-077

XXXXX项目详细勘察 勘察纲要

5.4.2.1 勘察纲要编写、评审、钻探施工、原位测试,样品采集、包装、搬运以及土工试验、报告书的编制、评审,严格按我院质量管理文件实施质量控制,确保交付产品的质量满足规定的要求。

5.4.2.2 质量管理人或审核人在进行事前指导的同时实施过程检查和验证,对外业的工作质量进行鉴定验收,确保外业工作符合纲要、标准、规范等的要求,满足内业编写报告书的需要。

5.4.2.3 接顾客通知后,项目负责人负责顾客的技术咨询和现场服务工作,填写服务记录(顾客确认)和服务报告(主师进行效果验证)。

5.4.2.4 项目负责人作为我公司代表与建设单位及其代表保持联系,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5.4.2.5 内部控制

a、接到中标通知书后,项师组织编制勘察纲要,做好技术、安全等的交底工作,按纲要组织设备人员进场;

b、纲要需由审核人评审,项目负责人修改完善后实施; c、土样采集后,经项目负责人批准放行后,方可送往土试室; d、土试室负责填写交接记录,土样异常情况记录并按时提交报告; e、内业工作按进度计划进行,保证后续工作正常进行;

f、外业工作须经过质量管理人检查验证;外业工作由质量管理人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退场;正式报告由项目部按时完成;

g、项目负责人应该对审核人的提出的审核意见进行回复,并与审核人达成一致后交由审定人审定,审定合格后方可出正式成果报告;

h、成果报告交付应填写报告交付单。

5.5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为确保进场后28天提交勘察成果报告,加快作业进度,采取如下措施: 5.5.1利用GPS进行勘探点测放;

5.5.2外业勘探采取样品与室内土工试验同步进行,即采取的样品当日送

9 项目编号:2016-K-077

XXXXX项目详细勘察 勘察纲要

回试验室试验;

5.5.3根据外业勘探进度,调整机械设备和人员; 5.5.4中间资料及时整理,以便控制外业和资料早期完成; 5.5.5室内土工试验及资料整理工作加班加人。 5.6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 5.6.1 安全生产

按照我处已建立的质量体系文件把安全生产作为质量保证的一项重要指标,认真贯彻落实“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为了避免造成人身、机械及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安全生产由项目负责人负责,施工负责人进行日常管理,所有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生产和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

5.6.2 文明施工

5.6.2.1 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不得大声喧哗,注意防火,不得随意到处走动,听从现场管理人员的安排;

5.6.2.2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外业结束后,及时将现场清理干净,同时对施工完的勘探孔孔口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以免造成意外。

6、勘察报告拟提出的内容 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6.1.1 地质条件背景资料 6.1.2 地形地貌条件 6.1.3 拟建场区地层土质概述 6.2 拟建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 6.2.1 地下水类型及地下水位

6.2.2 地下水和地基土对混凝土和钢筋的腐蚀性评价 6.3 场地、地基的建筑抗震设计条件 6.3.1 建筑场地类别的判定

10 项目编号:2016-K-077

XXXXX项目详细勘察 勘察纲要

6.3.2 抗震设防烈度 6.3.3 地基土层地震液化评价 6.4 地基基础方案分析评价及相关建议 6.5 桩基工程设计与施工建议 6.6 其它合理化建议

6.7 上述方案及建议的计算图表(计算书)及方案草图 6.10 附件内容

6.10.1 土的物理学性质综合统计表

6.10.2 各类工程平面图件和地层剖面图及柱状图 6.10.3 土工试验说明及试验成果 6.10.4 标贯与动力触探原位测试统计表 6.10.5 剪切波速测试结果 6.10.6 钻探工作说明

附件:勘探点位平面布置图

11 项目编号:2016-K-0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