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改的教育发展背景下,教师正在积极结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调整教学重心,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活动当中,教师不仅仅关注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展开劳动教育,希望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背景下,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呈现,人们对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也更加重视。由于小学生正处于特殊发展阶段,刚刚步入系统的校园学习环境中,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启蒙教育指导,通过启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其良好的劳动能力,保障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实践生活,这也是为我国培养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责任,而如何更好地针对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一、树立劳动教育观念
育人思想是否正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劳动教育能否规范展开,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践行新的教育发展观,有效促进劳动课程的深化改革,为学生构建一种新的学习环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劳动教育能够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教师要认识到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意识到学生在观念养成和素质建设当中起到的重要价值。其次,教师要进一步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劳动教育当中,站在整体角度合理进行课程规划以及活动布置,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劳动学习需求,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相关的实践任务探究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新媒体以及微信公众号对劳动教育思想展开宣传,有效端正学生的劳动态度,借助校园广播等宣传载体实施劳动教育推广,这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构建一种积极向上的劳动学习环境,全面保障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和进步。
二、开发劳动校本课程
在小学这段实施劳动教育主要还是通过课堂教育为主,劳动教育目前已成为课程体系当中的必修课,这也使教师拥有了有效途径去对学生展开劳动思想的宣传和引导。我国劳动课程的开展相较于文化科目而言时间短且经验少,当前的劳动课程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在对学生展开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发一些具有校园特色的劳动校本课程,组建优秀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劳动教育引导。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结合校园资源的优势,通过整合当地的特有资源来凸显对学生的教育指导针对性。如一些乡镇地区的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就要结合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美食烹饪、手工制作、农业科普等不同内容进行整合,有效强化学生实践生活中的劳动技能,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劳动精神。劳动校本课程的开发要融入地方特色资源以及校本教材,发挥出教师的教育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情境,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指导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他们参与劳动过程的智慧,更好地提供给他们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凸显劳动校本课程的整体育人价值。
三、规范校园劳动制度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活泼好动,他们在劳动教育课堂中纪律意识较差,很多劳动实践课都需要学生进行交流和探索,这也会使一些学生在参与劳动实践的过程中谈论一些与学习内容无关的话题,这会影响到学生个体以及同学在劳动课堂中的学习体验。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比较繁重,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基础文化知识,由于学生个体的认知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往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帮助,部分教师会通过挤压劳动课程的时间拓展文化课堂,这为学生的劳动学习造成了一定阻碍。基于此,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活动开展,必须要通过制定完善的劳动教育制度,确保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师资资源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有效规定,确保劳动课每周不少于一课时,并且在劳动时间上做到严格控制。首先,校内劳动教育应与学生的值日和实践活动相匹配。其次,家务劳动时间也要融入到劳动教育当中。最后,应通过开展一些公益劳动帮助学生提升劳动体验。
在教育当中教师必须做好劳动教育与文化课教育的平衡,如此才能确保学生在多元环境中获得综合素质的发展。
四、构建家校合作机制
家长所带来的榜样作用和教育指导是校园教育所悟无法替代的,家长的劳动意识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的劳动素养发展。校园应构建家校合作模式,为家长普及一些劳动教育常识,通过取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在通力合作下构建家校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劳动教育指导,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鼓励学生能够在家庭当中参与家庭劳动,实现对学生劳动教育空间的拓展。比如,校园通过组织家长进行学习,帮助家长了解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成长情况为其创造劳动实践机会,在学生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家长给予一定的帮助,开展一些亲子类的劳动,帮助孩子更好的掌握劳动技能。校园通过取得家长的认可开展一些亲子互助活动,以劳动为主题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和演讲比赛,鼓励孩子能够在实践活动当中升华劳动情感,加强他们的劳动过程中的总结,通过亲子劳动活动改善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在各方主体的共同配合下宣扬劳动教育的实践意义,进一步构建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
总而言之,有效推动小学劳动教育的开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应用多元方法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确保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形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秋芳.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20(29):44-45.
[2]张荣晋.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化的原因、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教育观察,2020,9(35):43-45.
[3]胡赟赟.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0(20):22-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