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1月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an.,2007 第l期 Journal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No.1 基于资源的公司权力配置研究 高传富,李心合 (南京大学会计系,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随着公司治理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处于公司治理中心的权力配置问题成为研究的热 点。以公司所拥有的资源为视角,可将参与公司权力配置的资源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这两类。在 对影响权力配置的产权状况、资源结构和性质、资源的集中度等关键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公司 价值创造的逻辑,公司权力(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可基本分为一元主导、二元分享和多元共享 这三类配置模式。这一研究对公司治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公司权力;权力来源;权力配置 中图分类号:17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608(2007)01 0050—05 公司治理是通过公司权力配置来协调股东、债 且pouvoir作为词根其本意也是potestaspoteniapotere 权人以及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的制度安 (能够)。所以,能力是权力一词的最基本的本源内 排,是保证公司运营取得最佳绩效的关键环节。因 涵” 1]595。本文将遵循权力概念演变路径,重点阐述 此,在谈论公司治理时,一些关键问题难以回避:权 比较有影响的几种权力理论,并由此提出权力的 力为何物?如何进行公司权力配置?综观现有的公 定义。 司权力配置文献,理论界目前尚缺乏对公司权力配 权力是一种能力或力量,这是一种在学术界甚 置问题的系统研究,要么“现金至尊”,过分注重股 为流行的理论。这种理论从权力的本源来解读权 东利益,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么“割断历 力,将权力视为某些人或某个人将自己的意志强加 史”,忽视公司权力的来源,侵害公司股东的应有利 于他人的一种力量体现或能力,认为能力或力量是 益。本文以公司资源为视角,探讨公司权力配置的 权力的核心要素,强制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美国 三种模式,以期对现实中的公司权力配置有所启迪。 圣迭戈大学管理学教授斯蒂芬・罗宾斯对权力的定 义和论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认为“权力指一个 一、公司权力解析 人(A)用以影响另一个人(B)的能力,这种影响使B 关于公司权力的内涵问题,目前学术界仍然存 做在其它情况下不可能做的事。……一个人可以拥 在诸多争议。主流观点认为:公司权力就是公司法 有权力但不运用权力。……也许关于权力最重要的 人权,即公司管理内部各项事务以及从事对外经济 一点在于它是依赖的函数。B对A的依赖性越强, 活动的权力。为进一步探讨公司权力的配置问题, 则在他们的关系中A的权力就越大。……如果你 需要对权力的内涵进行全面的解析。 掌握的资源是重要的、稀缺的和不可替代的,那么人 (一)权力的多面解读 们对你的依赖将会增加” ¨ 叫 。这种理论的主要 关于权力,正如社会学家丹尼斯・朗在《权力 代表人物有:亚里士多德、洛克、卢梭、韦伯、罗素、丹 论》中所指出的“权力本质上是一个有争议的概 尼斯・朗、布劳、斯蒂芬-罗宾斯等。 念”,不同的时代赋予其内涵也有所不同。从权力 权力是资源和动机的体现,这种理论注重从资 来源上看,“英文中的权力一词源于法语power,而 源和动机的关系上来说明权力,主要的代表人物为 法语的渊源叉出自拉丁文中意指‘能力’pouvoir,并 伯恩斯。伯恩斯在《领袖论》一书中,从资源和动机 收稿日期:2006—08—12 作者简介:高传富(1974~),男,南京大学会计系博士生;李心合(1963一),男,博士,南京大学会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5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的关系上来说明权力,认为权力的两个必备条件就 是动机和资源,两者是相互联系的,缺少动机,资源 的力量就会减少;缺少资源,动机就会成为空话。两 者缺少任何一个,权力就会崩溃。伯恩斯从资源和 动机上来分析权力,强调资源和动机的辨证关系,认 为资源和动机是权力前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论证 了权力的形式,拓宽了权力研究的视野。其理论缺 陷是:没有进一步论证在企业微观层面上权力与资 源、动机的配置关系以及具体实施问题。 权力是结构的产物和体现,这一理论主张以结 构功能主义为基础来解读权力,认为“权力并非单 个行为者及其意志、目的或欲望的产物,而是‘非人 格的社会’——‘结构’的产物和属性”_3 J。这一理 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塔尔科特・帕森斯、吉登斯等。 帕森斯认为,“权力是一种社会位置及其占据者的 属性,即结构的属性,它来源于一种结构——功能模 式,是个人凭借其在产生权力的组织中所处的位置 而获得的,这种位置就是整个社会为了维持其秩序、 实现集体目标所设计的功能性的位置”_4 J。吉登斯 认为:“一方面,权力产生于具有时空维度的支配结 构。另一方面,权力关系的前提是行动者或集合体 在社会互动的具体情景中彼此之间例行化了的自主 与依附关系,这种关系是单向性或非对称性的,但同 时又是平衡的”。 此外,“权力是多元、分散、非中心化的网络关 系”和“权力是满足人性欲求(利益诉求)的工具”等 观点也具有一定影响。前者没有采用规范的定义去 界定权力,而是站在后现代主义、相对主义的理论立 场上,从各种不同的视角和层面来阐述权力,其代表 人物是福柯。后者认为权力是满足人性欲求的工 具,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权力的作用,但没有从权力 的本质入手进行分析,因此难以在具体的企业管理 实践中进行权力配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基雅维 利、霍布斯等人。 通过对以上权力流派的梳理,笔者认为:权力是 在特定的相互作用的体系中,作用者按照自己的意 图对作用对象进行影响的能力。其本质是动机和资 源的有机统一,缺少动机,资源的力量就会减少;缺 少资源,动机就难以实现,资源的占有状况是决定不 同行为者位置分布与能力大小的核心要素。 (二)公司权力内涵 权力是动机和资源的有机统一。公司权力就是 指公司法人权,它具有“权力”的性质,体现了公司 的整体利益。公司权力主要包括决策权、执行权、监 督权。“决策权”一词有许多含义,赫伯特・西蒙认 为“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 的;管理就是决策”_6 J1们。公司决策权大致是指影响 公司董事会组成及政策制定的能力,这种意义主要 来源于贝利和米恩斯的名著《现代公司与私有财 产》,它与所有权相对应,并在股权分散意义上的 “两权分离”命题中得到解说。目前学术界持这种 观点主要有三类 J1 “:一是“选举董事说”,认为在 现代大公司体制下,公司投资者或所有者只是以股 票形式掌握公司资产的所有权,并不直接参与公司 的运营管理;二是“决定公司政策说”,认为选举董 事固然是掌握控制权的重要内涵,但不是控制权的 全部内涵,公司控制权应该定义为“决定一个公司 广泛政策的权力”_8 J1 ;三是“战略决策权说”,主张 现代大公司的决策活动分为战略性决策和经营陛决 策,“谁支配了公司的战略性决策权,谁就掌握了公 司的控制权” l3㈣ 。公司执行权是以公司经理人 员为主体从事的公司日常经营和管理活动,包括计 划、组织、指挥、协调等活动,这是一个复杂的劳动过 程,只有在各种专门管理知识的参与下才可能进行。 换言之,“公司经营过程是技术专家发挥主导作用 的过程,离开了技术和管理专门人才,公司经营是难 以进行下去的” l1 。公司执行权大致归属经理层。 公司监督权主要是指对执行权进行监督的权力。在 当今我国各项法律制度不太健全的情况下,监督权 主要分为内部监督权和外部监督权。监督权大致归 属监事会。 二、公司权力来源:泛资源 既然公司权力是指公司管理内部各项事务和从 事对外经济活动的权力,那么,公司权力从何而来 呢?这个问题决定着公司权力配置的目标和结构。 从根源上讲,公司权力来源于公司所拥有的资源,此 观点实际上早就被社会学的研究所证实。丹尼斯・ 朗在其著作《权力论》中明确指出:“权力的基础是 个人资源和集体资源”。Bajan和Zingales(1998)也 提出“对任何关键性资源的控制权都是权力的一个 来源”。制度学派的杰出代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在《经济学和公共目 标》一书中论述了权力的来源和变异,他指出:“就 规模较小、比较简单的公司来说,权力系来自于资本 所有权——生产资料所有权。就巨大的和组织性强 的商号来说,权力已经转移到组织本身——转移到 公司的专家组合。对于处于发展顶峰的那些商号 (例如通用汽车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壳牌石油公 司、尤尼莱佛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只要公司 一51—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是赚钱的,专家组合就拥有十足的权力,而资本所有 人——股东,则在这方面是没有份的”。_1 o_ 此外,经 典战略管理理论也遵循着这样的逻辑,认为拥有特 殊的异质性资源结构是公司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 综观公司权力配置的历史过程,权力配置基本 上是从以前的单纯依靠土地来获取租金开始,到后 来凭借土地、资本、劳动等要素分享权力,再到今天 的权力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分配。因此,如何准确 理解和把握“资源”概念成为公司权力配置的关键。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决定权力结构的这种资源是一 种泛资源(Pan Resource)概念,包括硬资源和软资 源两类。(1)硬资源是指客观存在的、在一定技术、 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能够被公司利用的有形资源,其 构成主体是自然资源和传统的财务资源即物质资本 (资金);(2)软资源是以智力和知识为基础的或无 形的资源,包括知识资源和时间资源。根据现有研 究文献,软资源可进一步划分为以下六类资源:市场 资源,即公司通过其所拥有的与市场相关联的无形 资产而获得的潜在利益的总和,包括公司品牌、商 誉、顾客信赖度、营销网络与渠道等;知识产权,包括 生产技术原理、专利权、商标和服务标识、版权、土地 使用权、技术诀窍和商业秘密等;人力资源,即公司 中每个人的优秀品德和能力的总和,包括领导和职 员的技术专长、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能力、 开拓能力、管理技巧及团队精神等;组织管理资源, 指公司采用的技术、工艺、生产流程和管理方法等, 是用以保证公司正常运转的基本的知识因素,如公 司文化、管理哲学和管理方法、信息技术系统和网络 体系、财务结构和融资关系等;社会资源,指公司的 社会关系网络,尤其是公司与政府的关系和公司的 社会形象;文化资源,它代表了公司内的行为方针, 在不能由契约明确的情况下,文化能制约和规范公 司的管理者和员工,是公司的一般规范性的指导 能力 。 在上述的两类资源中,软资源的价值以及成长 性尤其不容忽视。根据国际权威资产评估机构的调 查评估,公司的智力资产可以是有形资产的4—5 倍。如海尔的品牌价值1996年评估为122亿元, 1998年便增至268亿元。同时,软资源还对硬资源 具有决定性作用,并反馈于整个泛资源系统。硬资 源是被动的,而软资源是主动的,人们往往通过软资 源来开发和利用硬资源。 三、公司权力配置的关键影响因素 按照公司权力来源于资源的观点,任何人向公 一52一 司提供资源,不管这些资源是在法律的形式上为其 所有,还是在经济实质上为其控制,都应当分享公司 权力。而公司权力配置就是对公司权力在各种可能 的用途之间进行选择、安排、搭配并获得最佳效率的 过程,其根本目标是解决公司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 即如何配置公司有限的权力,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 公司发展的需要。而关于公司权力的配置问题,先 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委任理论”,出 现在20世纪以前,强调公司财产归股东所有。另一 种是“有机体理论”,出现在20世纪以后,主张公司 权力是由国家法律直接授予并非来自股东大会 委托 。 根据“有机体理论”及结合现有的研究资料来 分析,公司权力配置的关键影响因素主要有:(1)产 权状况。“尽管无产权保障的治理机制可以在特定 条件下解决公司的效率问题,但从长远来看,产权安 排却限制了各种治理机制对公司效率发挥作用的程 度,产权解决不好,各种治理机制对公司效率的影响 始终存在”_1 。(2)资源结构和性质。公司的生存 和发展虽然需要多种资源支撑,但资源供给的方式 和供给者的要求各有不同,公司权力的安排必须与 资源结构相适应。同是财务资本,股东提供的财务 资本和债权人提供的财务资本性质各异,决定了股 东与债权人所分享的公司权力的差别。(3)资源的 集中度。在资源属性相同或类似的情况下,公司权 力的分享往往取决于资源提供者的数量。研究表 明,公司股权越集中,大股东控股现象越普遍,股东 所分享的财务决策权就越多。(4)资源的相对价 值。公司内各项资源的潜力不同,越是层次低的资 源,先天性作用越大,越是层次高的资源,人的作用 越大,活力越强,替代能力越强。随着资源潜力的挖 掘,公司中替代性更强、层次更高的资源主体将获得 更多的权力。管理者与普通员工同是人力资源的提 供者,但他们所提供的人力资源的相对价值及由此 所决定的“职位”有所差别,各自在公司权力配置体 系中的地位也有所不同。(5)公司文化。“公司文 化是指公司成员中共有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的 集合体,它影响着雇员个人的偏好与行为”l1 I6¨。 文化代表了公司内的行为方针,在不能由契约明确 的情况下,文化却能制约和规范着公司的管理者和 员工。(6)社会资本。社会资本被公认为一种新的 资本形式,布尔迪厄把社会资本界定为是实际的或 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那些资源是与对某种持久的 网络占有密不可分的,这一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的、 得到公认的,而且是一种体制化关系的网络。在中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国关系型社会中,社会资本对公司权力配置的影响 的监督;公司短期投机行为严重;股东以外的其他利 十分巨大,忽略社会资本进行公司权力配置就难以 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益相关者的利益难以保障等。 (二)二元分享的公司权力配置 四、公司权力配置模式及其比较 通过对公司权力来源和权力配置关键影响因素 从l9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运输与通信技术的 革命性变化,公司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治理模式也 逐渐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最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股 权分散。公司股份的分散直接导致了伯利和米恩斯 所说的“两权分离”,即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此 时,公司所有权归股东所有,而公司决策权则掌握在 的分析,在借鉴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基础上, “从资源角度将公司权力(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 权)按照公司价值逻辑进行分类,形成一元主导、二 元分享和多元共享的权力配置模式” 叭,如表 1所示。 表1公司权力配置模式 公司权力配置模式 项 目 执行权、决 执行权、决 策权集中 策权分散 公司 股东价值 一元主导 一元 卓 价值 逻辑 利益相关 者价值 多元共享 网络配置 (一)一元主导的公司权力配置模式 根据上述分析,公司权力分为决策权、执行权和 监督权,而公司权力配置就是将这三种权力分配给 不同的权力主体行使,最终实现公司整体目标的过 程。依据资源观的观点,谁提供有效资源,谁就享有 公司权力。按照公司价值的股东价值和利益相关者 价值逻辑,一元主导公司权力配置的特点就是决策 权和执行权的高度集中。一元主导权力配置模式是 “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最主要、最古典的企业 组织形式,马克思将这种企业形态视为典型的古典 资本主义企业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质就是以财产私 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的 生产方式” 。l6一l7世纪处于全盛期的英国, 为了海外勘探和贸易的需要,为了能从更大的地域 和更广的社会阶层吸收资金,就采用了公司这种形 式。早期的公司被少数股东控制,并且这些股东基 本上是个人股东。此时的公司虽然已经出现决策权 和经营权分离的现象,但远远没有达到伯利和米恩 斯所说的“两权分离”的程度,其经营管理方式仍然 与最初的企业形式相似,主要以股东的一元主导为 主。一元主导权力配置模式的特点为:公司股权结 构高度集中,强调股东是公司的终极所有者,因而对 公司有最终的决策权;决策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产 权主体明确,归股东所有;股东控制公司决策权、经 营权和监督权;股东承担一切责任和风险,享有剩余 收益。当然,这一配置模式也存在诸多缺点:缺乏科 学有效的管理机制;缺乏完善的决策机制;缺乏有效 公司的经理层手中,这也是现代公司治理的总根源。 由于经理层和股东利益目标不一致,代理成本成为 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由此可见,两权分 离的实质在于特质人力资本开始走出非人力资本所 有者的影子,人力资本开始形成,公司的力量开始分 化。正如周其仁指出:“企业家才能和管理才能这 些人力资本从一体的资本里分离出来…….而且径 直走向大企业的舞台中心,因此,股份公司并不是所 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是财务资本和经理知识能 力资本这两种资本及其所有权之间的复杂的合 约”_l 。二元分享权力配置模式遵循股东价值逻 辑,按照专业化程度的不同,将决策权和执行权分 离。其特点首先表现为股权分散。伴随着经济力量 的集中,股权变得越来越分散。在许多大型公司中, 其最大股东的股票占有量仅占全部所有权的很小的 比例,而股东人数却为数众多。其次是执行权与决 策权分离。在股份公司中,股东拥有公司财产的所 有权,从这个意义上说,股东权力仍然体现了私有制 的基本属性,但股份公司作为“虚拟人”,具有法律 人格,股东个人不得直接支配他所投入公司的资本 (表现为投放公司的具体形态的资本——机械设备 和设施仍可继续使用,而不直接与股东和证券买卖 发生关系),外部投资者参与公司决策的积极性不 高;产权主体明确,归股东所有;股东控制公司决策 权和监督权,经理层控制经营权;股东承担一切责任 和风险,享有剩余收益。这一配置模式的缺点是:公 司经营目标和经营行为的短期化;经理人收入过度 膨胀,内部收入分配差距悬殊;股东和经理以外的其 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难以保障等。 (三)多边共享的公司权力配置 多边共享是指资本所有者、利益相关者在一定 程度上参与公司决策,并分享剩余收益等。多边共 享权力配置模式遵循利益相关者价值逻辑,按照资 源贡献度的不同,将决策权和执行权集中。多边共 享权力配置模式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产物。第 一次世纪大战之后,随着生产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 一5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高,资本市场得以迅速发展,并在公司融资过程中发 边共享的公司权力配置特点为:经营权与决策权相 互联系;决策权与监督权分离;外部投资者参与公司 决策的积极性较高;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 利益得以体现;利益相关者参与决策管理;股东和其 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变化势必引起现代股 份公司在治理结构上的变化。变化之一就是经理层 进一步职业化,人力资本的专用性进一步加强,而一 般工人在人力资本方面的专用投资也不断增加。变 他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和风险,共同享有剩余收益。 在实际操作中,这一配置模式也存在诸多局限性,如 公司的财务目标难以明确,可操作性不强,来自经理 层的抵制等。 从总体上看,基于资源的一元主导、二元分享和 多边共享公司权力配置模式基本涵盖了各国公司权 力配置的实践。我们据此可对上述3种公司权力配 化之二是随着金融理论的发展,股东从原来的“用 手投票”转变为“用脚投票”,即股东的投资目标“从 干预公司的事务从而获利”转变为“开始选择能够 盈利的公司以便在短期内获得收益”,股东也由原 来的“积极投资者”转变为“消极投资者”。这两种 变化导致公司治理结构上的进一步变革,股东参与 公司治理的力量进一步弱化,而工人在公司治理中 置模式作一比较(见表2)。这一研究和比较不仅对 的作用得到加强。上世纪8O年代以来,职工持股计 公司治理理论可作出有益的补充,而且对企业管理 划开始普及,并逐渐形成多边共享的治理结构。多 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表2公司权力配置模式比较 一比较项目 元主导公司权力配置 家族控制 二元共享公司权力配置 管理者主权 投资者主权 多边分享公司权力配置 相关者主权 目标定位 资源结构 家族利益 股东利益 股东利益 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 股权资源集中于家族成 股权资源高度分散、 股权资源集中度高、 利益相关者对公司资源的贡献 员手中机构投资者作用 流动性小 流动性强 突出 率较高 、决策权归属 决策权集中于家族成员, 实行家长制 执行权归属 监督权归属 执行权集中于家族成员 监督权集中于家族成员 职业经理人 职业经理人 股东 机构投资者的影响 利益相关者对公司决策的影响 力扩大,董事会决策 力大、相机决策 职业经理人 股东 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 参考文献: [1]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 全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2]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1. [3]江美塘,姜苏东.再议“政治权力”一“政治权力”的概念 [1O]李健.公司治理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11]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 出版社,2003. [12]刘根,等.试论股份公司的权力配置[J].企业经济, 2004(6). [13]谭劲松,等.产权安排、治理机制、政府关系与企业效率 [J].管理世界,2004(2). 分梳与特征归纳[J].学术探索,2001(增刊). [4]赵全军,陈艳艳.权力概念的多面解读[J].云南社会科 学,2004(4). [14]戴维.贝赞可.公司战略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1999. [5]李水林.认识权力——社会科学的一个基本概念[J].理 论月刊,2002(12). [15]俞可平,等.全球化;全球治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2003. [6]张洪吉,等.管理决策分析[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9. [7]何自力,等.公司治理:理论、机制和模式[M].天津:天 津人民出版社,2006. [16]汪和建,等.现代经济社会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 社,1999. [17]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 [8]Kotz,D.M:Bank Control of Large Corpor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1978. 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6). (责任编辑:赵仁康) (英文部分下转第114页) [9]Scott,J.Corporation,Class and Capitalism,Hutchinson of London:Hutchinson Publishing Group,197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The Latest Reports on the Comfort Women Centers in Nanjing JING Sheng—hong (The Department of History,Nanjing Normal Univ.,Nanjing 210097,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evidence of the comfort women in Nanjing,all of which was collected by the author in recent years by investigating over forty sites of comfort women centers,interviewing tens of people who knew the inside story and researching the relevant archives and documents in Chinese,Japanese and Korean.This paper aims to elucidate the origins and approaches of the comfort women system as well as the distirbution and ac- tivities of the comfort women centers during the eight years’of invasion and reign by the Japanese Invading Armies in Nanjing from Dec.13th,1937 to Sep.9th,1945.It also purports to reveal the evilness of the comfort women system and to show the endless pain it brought to Chinese women,Korean women and Japanese women. Key words:The Japanese Invading Armies in China;Nanjing;comfort women centers (上接第54页) A Study of Power Allocation in Resources-Based Organizations GA0 Chuan—fu.LI Xin—he (Department of Accounting,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as its point of enty trhe resources possessed by a company and divides the resources which partake of corporate power llaocation into two types:hard and soft resources.This paper argues that based on the property situation,resources structure and nature,and some other key factors that influence power allocation, the c0rp0rate D0wer falls into three types of allocation:monoad domination,diad sharing and muhiplural sharing al- locations.This study bears relevance to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ory and practice. Key words:company power;power source;the power installs 【上接第107页) Paradigm Changes in Historiography and New Theories on Principal Conflicts of Modern China WU Peng—sen (Sociology Department,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Shanghai 201701,China) Abstract:Changes from“Revolutionary Paradigm’’to“Modernization Paradigm” not merely a systematical trans- formati0n in hist0riographv discourse system but also really causes a series of innovations in the research of history of Modem and Contemporary China.“The conflicts between imperialism and nationalism,those between feudalism and masses are the principal ones in Modem China.”This proposition,which has already been finalized for a long time.can lead to a completely different conclusion in the“Modernization Paradigm”.Reexamining the major con- flict of Modem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ization Paradigm can not only solve many logical paradoxes and theoretica1 confusion which have since puzzled academic circles but also is very valuable and meaningful for clarif- ying manv complex theoretical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for the history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a. Key words:historiography paradigm;Modem China;principal conflict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