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是除了经济、政治以外的全部现象。 2、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也是为人所特有的。
3、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承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起来的。 4、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5、文化是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之和。
6、文化的开展与经济、政治的开展是亦步亦趋的。 7、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有先进和落后之分。 8、我国要通过文化浸透的方式不断增加文化的影响力。 9、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关键。 10、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
11、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会影响着人们的认识和理论活动。 12、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迫的。
13、人们欣赏艺术表演、参加优育活动都表达了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14、人们承受安康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发的、自觉的过程。
15、文化风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表达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16、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17、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人,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18、参加各种读书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9、社会的开展决定了人的开展,两者是互相促进的。
20、人越全面开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 21.文化多样性就是文化的多元性。 22.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
23.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24.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5.民族节日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26.经济政治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27.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根本特征。
第 1 页
28.处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那么是:既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 29.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开展的精神根基。 30.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31.教育是一种较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32.口语、报纸、网络等形式被称为群众传媒。 33.口语是最直观、最常见的传媒。
34.群众传媒日益显示出了文化传递、沟通、创造的强大功能。 35.我们要热情欢送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
36.我们进展文化交流即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7.传统文化就是历史上出现过的文化。
38.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根本形式之一。 39.开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开展的必然要求。 40.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41.开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42.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43.文化创新表现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 44.实现文化创新,就是以世界各国文化为营养。
45.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沟通、共享的特定功能。 4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汉字和史书典籍。
47.文学艺术具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风格独特的特点。 48.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交流、借鉴、吸收,渐趋交融统一。 49.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50.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5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的传统文化之中。
52.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53.中华各民族文化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54.中国的地域文化取决于各地的自然条件。
55、中华民族的勤劳英勇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催的立业根基。
第 2 页
56、“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讲的是人们为了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精神。 5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顽强视为优良品格。 58、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理论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 5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自的精神活力。 60、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表达了中华民族勤劳英勇的精神。 61、爱国主义是抽象的,在任何时期都是维护祖国统一,建立祖国。 62、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都有不同的要求和详细内涵。
63、在任何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发动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64、爱祖国和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65、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66、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67、文化市场的商业性和传媒的自发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68、文化市场和群众传媒的开展可以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69、文化市场越活泼,越需要文化消费者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70、流行的文化就是我们所倡导的群众文化。
71、面对各种各样的文化,需要我们进步区分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72、封建迷信是一种落后文化,必须坚决抵抗,依法取缔。 73、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风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74、殖民文化会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75、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的必然结果。
7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在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77、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赂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78、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79、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能与我国深沉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80、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展道路,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那么。
8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展道路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开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第 3 页
82、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83、文化自信就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入认识,对文化开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开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84、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理论。 85、加强思想道德建立中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 任务。 86、科技是第一消费力,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87、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88、大力开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保障人民根本文化权益。 89、通过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立活动形成社会新风气。 9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建立的中心环节。
9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表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92、思想道德建立要以团队a主义为核心,以为人民效劳为原那么。
93、为人民效劳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思想道德的显著标志。 9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表达。
9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根底。 96、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9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98、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的。
9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根本特征。 10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第 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