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豆子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3. 培养小班学生社交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一些教具和实验材料,如豆子、纸巾、小花盆、小水瓶、扩大镜等;
3. 幼儿科学启发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 引入豆子的话题,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我们常吃豆子吗?豆子是怎样生长出来的呢?
2.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豆子的样子、颜色和形状。 二、探究(25分钟)
1. 准备一些豆子,让学生轮流观察和触摸豆子,帮助他们感受豆子的质地和形状。
2. 将豆子放在一张湿纸巾上,让学生坐下来仔细观察豆子,提问学生:豆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为什么会这样?
3. 让学生合作观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豆子上是否有细小的裂纹。提醒学生不要用手触碰豆子,以免影响结果。
第 1 页 共 3 页
4. 将豆子放在小花盆里,让学生用小水瓶为豆子浇水,观察豆子的变化。
三、总结(15分钟)
1.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描述豆子的变化,并总结豆子的生长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植物也是通过什么方式生长出来的呢?
3. 指导学生将所学内容整理成简单的图片和文字,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四、拓展活动(10分钟)
1. 引导学生观察其他种子的生长过程,如花生、玉米等。 2. 让学生尝试种植其他植物种子,并记录下生长的变化。 五、反思(5分钟)
1. 让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1) 豆子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2) 我们通过什么实验来观察豆子的变化? (3) 在学习中有哪些困难? (4)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观察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观察到的变化;
第 2 页 共 3 页
2.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植物种子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生长,进一步进行实地调查和观察。
板书设计:
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豆豆总动员》(二)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豆子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3. 培养小班学生社交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 2. 探究 3. 总结 4. 拓展活动 5. 反思
第 3 页 共 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