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人:陆铭慧 审核人:卢超 学时:48 学分:3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1. 课程说明:09004 2. 课程类型:非学位课 3.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4. 学时/学分:48/3
5.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超声的产生、接收和在媒质中的传播规律,超声的各种效应,以及
超声在基础研究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应用等内容,使学习者对超声的性质有比较清楚的理解,能够处理工业应用中的一般超声问题。 6.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7. 考核方式:考查
8.预修课程:数学物理方法,弹性力学基础,声学基础,声学检测技术 9.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无限大弹性介质中的波 第三章 波导介质中的波 第四章 声波的产生与接收 第五章 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声波 第六章 超声检测及其应用 第七章 声波的其他应用 合计 教学内容 课堂讲课学时 2 8 6 6 2 6 2 32 实践 课堂讨论课外自学课时 学时 学时 4 4 8 2 2 2 2 8
10、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1、《超声学》,应崇福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0年12月出版。 2、《固体中的声场和波》,(美)B.A. 奥尔特,北京:科学出版社,孙承平译,1982年12月出版。 3、《超声手册》,冯若主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 4、《压电换能器和换能器阵》,栾桂冬等编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 5、《固体中的超声波》,(美)J.L.罗斯,北京:科学出版社,何存富等译。 6、《声波导》,(英)M.R.雷特伍特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严仁博译,1965年7月出版。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由于固体的特性和声波形式的多样型,使得声波在固体介质中传播具有复杂的特性。在
弹性固体中传播的不仅有纵波,还有横波以及与介质形状有关的导波等。了解和掌握固体中各种波型的激发和传播规律,对无损检测、压电换能器设计、声成像等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第1章 引言
教学内容:
1.1 弹性波研究的早期重要工作 1.2 弹性波研究的近、现代发展状况 1.3 超声波及其特点 教学要求:
了解弹性波研究的历史,超声波的特点。 教学建议:
1. 教学重点:超声波的特点。 2.教学方法:讲解与自学结合。
第2章 无限大弹性介质中的波
教学内容:
2.1 弹性介质中的应力、应变、弹性常数 2.2 弹性介质中的波动方程及其解-体波 2.3 表面波
2.4 声波的传播特性 2.4 声波的散射 教学要求:
了解和掌握弹性介质中的波动方程及其解、声波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波型转换。 教学建议:
1. 重点与难点:平面波动方程及其解。 2. 教学中应注意:体波与表面波的概念。 3.教学方法:讲解与讨论结合。
第3章 波导介质中的波
教学内容:
3.1 引言
3.2 固体板中的连续波 3.3 固体板中的脉冲波 3.4 管中的声波 教学要求:
了解导波的产生条件和频散特性。 教学建议:
1. 重点与难点:导波的频散特性、相速度和群速度的概念。 2. 教学中应注意:相速度和群速度的表述。 3.教学方法:讲解与讨论结合。
第4章 声波的产生与接收
教学内容:
4.1 产生和接收超声的方法
4.2 压电材料
4.3 压电陶瓷厚度振动换能器 4.4 压电换能器暂态效应分析 4.5 换能器辐射声场特性 4.6 压电换能器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要求:
了解超声产生与接收的方法、超声检测中使用的各种换能器、换能器的制作工艺及性能测试方法。 教学建议:
1. 重点与难点:换能器响应特性。
2. 教学中应注意:分析换能器的声场特性。 3.教学方法:讲解与实验结合。
第5章 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波
教学内容:
5.1各向异性介质
5.2各向异性介质的波动方程 5.3 速度、波和慢度图 5.4 能速度 教学要求:
了解各向异性介质的特点和平面波动方程、慢度图的意义。 教学建议:
1. 重点与难点: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波动方程。 2. 教学中应注意:各向异性介质的速度特性。 3.教学方法:讲授与自学结合。
第6章 超声检测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6.1 超声检测原理
6.2 常用的超声检测方法 6.3 超声检测新方法 6.4 超声成像检测 教学要求:
了解超声检测的常用方法和新方法。 教学建议:
1. 重点与难点:超声成像检测的原理和应用。 2. 教学中应注意:超声检测新方法的应用。 3.教学方法:讲解与实验相结合。
第7章 声波的其他应用
教学内容:
7.1 功率超声 7.2 医学超声 7.3 地震波
教学要求:
了解声波的其他应用。 教学建议:
1. 重点与难点:无。
2. 教学中应注意:声波的应用范围。 3.教学方法:讲解与讨论结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