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燃烧和灭火练习题

来源:伴沃教育
燃烧和灭火练习题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评卷人 得 分 一、单选题

1. [2017•长沙中考]遇到火灾时,正确处理火险有利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处理方式中错误的是( )

A. 如果是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B.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C. 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D.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2. [2017·成都市中考]下列物质能发生燃烧的是

A. 棉花 B. 黄金 C. 食盐 D. 大理石 3. [2017·哈尔滨市中考]下列生活中的做法错误的是

A. 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B. 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来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 钢铁表面采用涂油、刷漆、镀铬等方法都能防止钢铁生锈

D. 燃气灶的火焰出现橙色或黄色时,可调小炉具进风口

4. [2017·哈尔滨市中考]“关爱生命,注意安全,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如果发现火险,火势较大,应拨打119火警电话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 B. 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防治氟斑牙和氟骨病 C. 元素周期表中的各种元素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D. 人体缺少维生素A会患坏血病 5. [2017·南京市中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得到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B. 用食醋浸泡鸡蛋的方法,可以制得无壳鸡蛋

C. 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分棉制品和羊毛制品 D. 用喷水的方法,可以扑灭所有物质燃烧引起的火灾

6. [2017·南京市中考]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A. B. C. D.

第1页 共15页

7. 下列有关燃烧叙述正确的是

A. 家用电器着火直接用水浇灭

B. 用水来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只要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物质在水中也可以燃烧 D. 用嘴吹灭蜡烛的火焰,是因为使蜡烛火焰隔绝了氧气

8. [2017·宿迁市]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 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 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D.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9. [2017•北京中考]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 ) A. 红磷 B. 木炭 C. 铁丝 D. 酒精

10. 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 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B. 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C. 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 D. 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11. 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对鉴别的认识 ①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 ②用水可鉴别食盐和氢氧化钠固体 ③用酚酞试液可鉴别澄清石灰水、稀盐酸、氯化钠溶液 C.化学与资源 ①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之一 ②车用的乙醇汽油是混合物 ③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目前已被广泛应用 B.化学与生活 ①用洗涤剂去除油污 ②用烧碱溶液自制叶脉书签 ③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制得纯净水 D.化学与安全 ①炒菜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火 ②在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煤气中毒 ③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A. A B. B C. C D. D

12. 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B. 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第2页 共15页

C. 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D. 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13. 小东发现野营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了一些,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 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 升高木柴的温度

C. 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D. 方便添加木柴

14. 如图所示,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 成站立姿势跑出

C. 伏低身子逃出 D. 淋湿衣服爬出

15. 某棉花店突发大火,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 A.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

C.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 水分解出不助燃的物质

16. 贮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17. 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退到卫生间暂避;②用湿毛巾捂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⑤跳楼。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评卷人 得 分 二、填空题

18. (5分)“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根据下列所示的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

第3页 共15页

(1)实验1中,将大小相同的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通过此实验,可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的是 (填序号)。 A.可燃物 B.空气 C.温度达到着火点

(2)实验2中,把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和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分别伸入两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CO2与水发生了反应 B.水具有酸性

C.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D.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3)实验3是探究铁钉生锈条件的实验,会出现明显现象的是试管 (填序号),说明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 发生反应。

实验3

19.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厨房煤气管漏气应关闭阀门并开油烟机排气 B.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C.常用钢丝球擦洗铝壶可以使其光亮洁净且耐用

D.钙、铁、硒、碘属于属于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所以不可多吃含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 E.喝苏打水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F.可以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羊毛和丝绵

20.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 能。 (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的原理是 。

(3)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在水中对油污具有 作用。 (4)家庭用净水器利用活性炭的 性,除去有色有味的杂质。 (5)人体缺钙易患的疾病是 (用序号填写)。 ①骨质疏松 ②贫血

21.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某饼干包装袋中用干燥剂的是生石灰,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

(2)森林火灾时,常砍伐处一条隔离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常用洗涤剂洗涤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__功能,用汽油洗油污属___________现象。

第4页 共15页

22.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某饼干包装袋中用干燥剂的是生石灰,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

(2)森林火灾时,常砍伐处一条隔离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常用洗涤剂洗涤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__功能,用汽油洗油污属___________现象。

23. 生活处处有化学,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小世界。

(1)液态植物油和固态动物油合称为油脂。若锅里的油着火了,应立即盖上锅盖灭火,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全民的健康,卫生部推广使用强化加铁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_________(填“单质”“元素”或“原子”)。

(3)小明晚上切完西瓜后就将菜刀放在菜板上了,第二天早上发现菜刀生锈了。请你帮他分析菜刀生锈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防止这把菜刀生锈,小明应采取哪些防锈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两条)。

24. [2016·烟台市中考]现在很多家庭自备干粉灭火器,其中一种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干粉(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铵)灭火。

(1)灭火器中的二氧化碳可利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来代替,该气体是 。

(2)磷酸二氢铵(NH4H2PO4)受热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并能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状的覆盖

层。其灭火原理是 。

(3)报废灭火器中的NH4H2PO4可作化肥,但不能作为 (填字母)使用。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4)铁质的灭火器罐体容易生锈。请你写出一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工业上常用稀盐酸除铁锈(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5. [2016·邵阳市中考]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一种照明用台灯。其中标示的各部件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填序号),铜质插头是利用了金属铜的 性。

第5页 共15页

(2)小明在家烧柴火煮饭,他往灶膛中塞满木柴,结果不仅燃烧不旺,反而产生了很多浓烟。这说明可燃物充分燃烧通常要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 。同时小明还发现锅底有一层黑色物质,该黑色物质是 。 (3)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带来许多麻烦,我们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6. 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烧烤”时的一些现象: (1)闻到食物的香味,说明分子 ; (2)飘散的烟尘主要对 造成污染;

(3)熄灭红热的木炭可采用的一种措施是 。 评卷人 得 分 三、实验题

27. [2017·齐齐哈尔市中考]下图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A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2)B实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实验中澄清的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4)D实验中两支蜡烛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

28. 资料: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40 ℃,五氧化二磷能污染空气,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在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课堂上,老师用甲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设计了乙、丙两个对比实验,完成了探究过程。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第6页 共15页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的事实是________(填序号);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_。

(3)结合老师与小明设计的实验,小强设计了实验装置丁。小明与小强的实验都比老师的实验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几组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B中,试管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保证实验C得到的结论更可靠,在实验中的要点是:相同的软塑料瓶中充入的二氧化碳体积、加入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的体积要_____________。

30. 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婵婵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娟娟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

(3)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_______(填“甲”或“乙”)更能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31. 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40 ℃,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他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和红磷的两支试管,放入到盛有80 ℃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

第7页 共15页

观察到实验现象如下:

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 ③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观象,得出结论: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现象①③得到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举一例说明燃烧必须有可燃物参加: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根据小军查阅的资料和实验现象,指出他设计的装置有何不足?_________________。

32. [2016·长春中考]结合下图所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的目的是 ;

(2)实验二的结论 :铁生锈是与 共同作用的结果;

(3)实验三,在 B试管加入 (写出一种情况),即可证明温度和固体颗粒大小都是影响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

参考答案

1. 【答案】A【解析】室内着火打开门窗,空气对流,氧气的含量增加,火势会更旺,A错误;着火后产生的烟尘和有毒气体多浮于上空,故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有害气体,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B正确;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C正确;盖上锅盖隔绝空气灭火,D正确。

第8页 共15页

2. 【答案】A【解析】棉花为可燃物,可以燃烧;黄金、食盐、大理石均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故选A。

3. 【答案】D【解析】生石灰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A正确;汽油能溶解油污,洗涤剂有乳化作用,都可清洗油污,B正确;防止铁生锈的措施有涂油、刷漆、镀保护层等,C正确;燃气灶火焰出现橙色或黄色可能是氧气不足,燃烧不充分所致,应调大进风口,D错误。

4. 【答案】A【解析】人体氟过量易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B错误;人体所必需的元素有50多种,C错误;人体缺少维生素A会患夜盲病,缺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D错误;故选A。

5. 【答案】D【解析】蒸馏可以除去水中杂质,得到纯净水,A正确;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与食醋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醋酸钙,可以制得无壳鸡蛋,B正确;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制品燃烧则没有,故可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二者,C正确;电路、油类物质、活泼金属等引起的火灾不能用喷水的方法灭火,D错误。

6. 【答案】D【解析】A表示禁止烟火,B表示禁止带火种,C表示禁止燃放鞭炮,D表示禁止吸烟,故选D。

7. 【答案】C【解析】A.家用电器着火,应先拉闸,后灭火,错误;B.用水来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周围环境的温度,错误;C.只要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物质在水中也可以燃烧,正确;D.用嘴吹灭蜡烛的火焰,是因为使蜡烛火焰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错误。

8. 【答案】D【解析】将木柴架空燃烧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A正确;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温度高、密度小,悬浮在上层空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对吸入的气体进行过滤、降温,贴近地面逃离可减少吸入有害气体,B正确;救火时,打开门窗会让外界氧气进入促进燃烧,C正确;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隔绝氧气从而灭火,D错误。

9. 【答案】C【解析】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白烟,A错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错误;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生成黑色固体,C正确;酒精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蓝色火焰,D错误。

第9页 共15页

10. 【答案】C【解析】酒精散落引起着火时,可用湿抹布盖灭,既可以隔绝氧气,又可以降低温度,A正确;油锅着火,盖上锅盖,隔绝空气灭火,B正确;汽油着火,用水浇灭,油会浮在水的表面,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旺,因此,汽油着火,不能用水浇灭,C错误;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撤走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D正确。

11. 【答案】A【解析】A.①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②用水可鉴别食盐和氢氧化钠固体,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温度无明显变化的为食盐;③酚酞试液遇澄清石灰水变红,遇稀盐酸、氯化钠溶液都不变色,稀盐酸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使得红色褪去;B.③用自制简易净水器不能制得纯净水;因为不能除掉水中的可溶性杂质;C.③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目前未被广泛应用,因为现有技术使制取氢气的成本高;D.②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煤气中毒就是一氧化碳中毒,而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选A。

12. 【答案】D【解析】A.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能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B.氧气的浓度大,燃烧剧烈,故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D.用水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而不是着火点。

13. 【答案】A【解析】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和可燃物的接触面积有关。A项,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促进木柴燃烧,故正确;B项,木柴的温度不能达到着火点,故错误;C项,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故木柴的着火点不能降低,故错误;D项,不是为了方便添加木柴,故错误。故答案为A。

14. 【答案】B【解析】分析实验可知,高的蜡烛先熄灭,说明高处的氧气先被耗尽,故C项伏低身子逃出做法正确,B项成站立姿势跑出做法不正确;茶杯内壁变黑,说明可燃物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些炭黑、一氧化碳等,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防止吸入有害物质,故A项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做法正确;燃烧要放出大量的热,周围温度会升高,故D项淋湿衣服爬出做法正确。

15. 【答案】C【解析】着火点是物质能够燃烧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可变。灭火只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其着火点以下,使火熄灭,而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C错。

16. 【答案】A【解析】识记一些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A装置与燃烧和爆炸有关;B是回收利用的标示;C是节水标示;D是有毒品。

第10页 共15页

17. 【答案】A【解析】楼内卫生间有水,可暂避,等待救援,①正确;穿过浓烟逃生时,用湿毛巾、手帕等捂住口鼻,弯腰或匍匐前进,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以免被浓烟熏

倒,②③正确;楼下起火切忌开门观看,要紧闭房门并用浸湿的床单堵塞门缝,一定不要盲目跳楼,④正确,⑤错误。故答案为A.①②③④。 18.

(1) 【答案】C

【解析】其他条件相同,选择不同的可燃物,加热后乒乓球碎片先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C; (2) 【答案】AD

【解析】把干燥的石蕊纸花和湿润的石蕊纸花分别伸入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故选AD; (3) 【答案】1 氧气、水(或O2、H2O)

【解析】Ⅰ中含有水、氧气,铁钉在氧气与水共存的环境下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锈;Ⅱ中缺少氧气、Ⅲ中缺少水,都不能生成铁锈,说明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水、氧气发生反应。

19. 【答案】BEF

【解析】A.煤气具有可燃性,并开油烟机排气可能会发生爆炸,错误;B.降低水硬度的方法

有蒸馏和煮沸,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正确;C.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能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常用钢丝球擦洗铝壶会破坏氧化膜,错误;D.钙属于常量元素,错误;E.碳酸钠俗称苏打,它能与胃酸反应,正确;F.羊毛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花燃烧时有烧纸的气味,正确。

20.

(1) 【答案】热

【解析】甲烷水合物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 【答案】隔绝氧气

【解析】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二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3) 【答案】乳化

【解析】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无数的小液滴随水流走。 (4) 【答案】吸附

【解析】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 (5) 【答案】①

【解析】青少年缺钙易导致佝偻病,老年人缺钙易导致骨质疏松症。

21.

第11页 共15页

(1) 【答案】CaO+H2O

Ca(OH)2

【解析】生石灰能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可作干燥剂,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2) 【答案】移走可燃物

【解析】根据灭火原理,救火员首先开辟隔离带的目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3) 【答案】乳化 溶解

【解析】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将油污分解成小的油滴,被水冲走,利用了乳化原理,所以说明洗涤剂具有乳化的功能;油污可以溶解在汽油中。

22.

(1) 【答案】 CaO+H2O

Ca(OH)2

【解析】生石灰能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可作干燥剂,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2) 【答案】移走可燃物

【解析】根据灭火原理,救火员首先开辟隔离带的目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3) 【答案】乳化 溶解

【解析】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将油污分解成小的油滴,被水冲走,利用了乳化原理,所以说明洗涤剂具有乳化的功能;油污可以溶解在汽油中。

23.

(1) 【答案】隔绝空气

【解析】若锅里的油着火了,应立即盖上锅盖灭火,这是因为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2) 【答案】元素

【解析】卫生部推广使用强化加铁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元素。

(3) 【答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接触,容易生锈 保持刀具干燥 涂油

【解析】铁在与水和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保持刀具干燥、涂油等方法能够防止铁制品生锈。

24.

(1) 【答案】氮气

(2) 【答案】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隔绝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答一条也可) (3) 【答案】C

(4) 【答案】涂油漆(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Fe2O3+6HCl2FeCl3+3H2O

【解析】本题考查空气中各气体含量、灭火原理、化肥、金属的锈蚀和防护及金属氧化物的

性质。(1)空气中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氧气约占21%,故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为氮气。(2)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条件之一即可。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③与氧气充分接触。磷酸二氢铵分解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还可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状的覆盖层,隔绝了可燃物与空气接触。(3)根

第12页 共15页

据植物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不同,化肥可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NH4H2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可作氮肥、磷肥和复合肥,因为不含钾元素,故不可作钾肥,C项符合题意。(4)铁生锈是因为铁和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易发生化学反应。破坏条件之一即可防止生锈,故防止铁生锈常用的方法为涂油漆,隔绝氧气和水。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或氧化铁),属于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可以用稀盐酸来除锈。

25.

(1) 【答案】⑤ 导电

(2) 【答案】足够大的接触面(或充分接触) 炭黑(填“碳”“炭”“C”都给分) (3) 【答案】煮沸(或蒸馏)

【解析】本题考查金属材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水的软化。(1)塑料灯座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合成材料;铜质插头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导电性。

26.

(1) 【答案】是不断运动的(或运动的或无规则运动的)

【解析】闻到食物的香味,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香味的微粒通过运动运动到人的鼻孔中; (2) 【答案】环境(或空气)

【解析】飘散的烟尘主要对空气造成污染;

(3) 【答案】用水浇灭(或用沙土盖灭或拍灭等,合理均给分)

【解析】用水可以灭火,因为水既可以隔绝氧气,也可以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7.

(1) 【答案】隔绝氧气(或隔绝空气;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解析】热水的作用是使烧杯内的白磷与空气隔绝并提供热量;

+- (2) 【答案】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或H和OH结合形成H2O)

【解析】氢氧化钠和酚酞的混合溶液呈红色,在滴加盐酸的过程中,红色逐渐褪去,说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发生中和反应;

(3) 【答案】装置气密性不好(或装置漏气;盐酸浓度过大;使用的是浓盐酸;澄清的石灰水变质;药品量过少;产生的CO2过少)

【解析】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说明没有二氧化碳与之反应,原因可能是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4) 【答案】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解析】倒入CO2后蜡烛依次熄灭,说明CO2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8.

(1) 【答案】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解析】铜片上的白磷,接触到了氧气,达到了着火点,已满足了白磷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第13页 共15页

故白磷燃烧,放出白烟。

(2) 【答案】②④ ③④

【解析】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的变量是温度。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热

水中的白磷能够燃烧,其他变量均相同,所以②通入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符合。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的变量是是否接触空气。通入空气的燃烧,不通入空气的不燃烧,其他变量均相同,所以③不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入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符合。

(3) 【答案】防止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

【解析】图丙是在水下完成的,图丁用玻璃板使燃烧装置与外界隔绝,两实验装置中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会逸散到空气中都不会污染空气。

29.

(1) 【答案】乒乓球碎片先燃烧

【解析】实验A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 (2) 【答案】使铁钉与氧气隔绝

【解析】在实验B中,试管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使铁钉与氧气隔绝。 (3) 【答案】相同

【解析】作对比实验必须控制变量,当只有一个条件不同时,才知道该条件对实验是否有影响。

30.

(1) 【答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

【解析】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都与氧气接触,但白磷燃烧,因为白磷的着火点很低,为

40 ℃,热水可使其温度达到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所以铜片上红磷不会燃烧,其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

(2) 【答案】③④ ②④

【解析】在做探究实验时,必须要有对照实验。实验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和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对比,实验④通人了空气,白磷燃烧,证明燃烧与空气(或氧气)有关;实验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和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对比,主要区别是冷水和热水,证明燃烧与温度有关。

(3) 【答案】乙

【解析】由于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而乙图中的装置不会使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所以乙更能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31.

(1) 【答案】4P 5O2

2P2O5

2P2O5;

【解析】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 5O2

第14页 共15页

(2) 【答案】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解析】由现象①②对比分析可知:试管中的红磷和白磷所处的外界条件都一样,但是白磷

和红磷的着火点不同,由此得出结论: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由现象①③对比分析可知:两处白磷所处的温度虽然相同,但与氧气接触情况不同,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 【答案】关闭燃气灶阀门,火焰熄灭(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不具有可燃性的物质不能燃烧,如石块、细沙等;没有可燃物也不能燃烧,如关闭液化气阀门,火焰熄灭等。

(4) 【答案】白磷燃烧没有在密闭装置中进行,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

【解析】装置设计的不足之处就是由于装置不密闭,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白烟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

32.

(1) 【答案】探究燃烧条件

【解析】实验一的目的是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 【答案】氧气和水

【解析】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3) 【答案】10 mL冷水5 g粉末状冰糖

【解析】根据单一变量原则,据A、C试管可以证明固体颗粒大小是影响冰糖溶解快慢的因

素,为了证明温度也是影响因素,B试管温度应与A、C试管的不同,而其他条件要求一致,所以可以在 B试管加入10 mL冷水、5 g粉末状冰糖或加入10 mL冷水、5 g块状冰糖。

第15页 共1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