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空间构成设计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64(理论18,实践46)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
先修课程:素描、平面构成 开课单位:艺术设计分院
二、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艺术设计等空间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必修课。培养学生建立空间设计概念,从建立空间感知出发,认识基本的空间概念,然后以物理量、心理量、尺度感及错觉所营造成的空间印象作为理论支撑;为后续课程建立专业设计基础的课程。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在设计思想上建立空间设计的概念,增加单一空间的构成方法和组合空间的组织方式的知识,提高用三维的方式进行空间设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组建空间结构,营造空间形态作为技术探索;从形式美的角度进行空间形态的意念创造,图文并茂,阐释理论,让学生更易于了解空间塑造的方式方法;从借鉴国内外的名家名作而引发创想,鼓励原创性的呈现;在空间构成类型、构成手法、创新手段方面进行详细阐述,运用平面转向立体的图学表达方式,以及系统的空间美学表达方法,探讨空间的构成和创想。
五、教学的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讲 空间造型设计概述(8学时) 内容包括:
1.空间造型设计教学主要内容 2.本专业空间造型设计研究对象, 3.空间造型设计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4.作业要求及能力目标
1
5.材料资源的准备
学时分配:理论授课4学时,实践辅导4课时
重点、难点:学习空间构成的目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观察和记录的习惯 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立体形态构成、空间形态构成与应用设计之间关系;了解立体与空间形态构成的缘起、发展及成就; 作业安排:
1. 纸条造型练习4件,要求造型主次分明 2. 平面到三维造型练习2件,
第二讲 空间构成的原理(8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
1.空间概念及常见的形式分类,空间构成的常见用语
2.不同空间构成形式所产生的知觉分析,人与空间的关系 3.空间构成的形式美感,不现形式构成空间的审美特征
第三讲 空间限定表述(8学时)
主要内容:
1.空间限定的具体方法(中心限定、分隔限定) 2.空间的组织形式及组织方法
3.空间的结构分类及不同结构的视觉和功能特点 4.空间的性格及变化原理
学时分配:理论授课2学时,实践辅导6课时 重点、难点:空间限定的方法及原则
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空间限定的方法及应用原则,制作出符合要求的设计作品 作业安排:空间限定练习1件
第四讲 内空间构成(8学时)
内容包括:
1.内空间形态分类及形态之间的关系 2.内空间洞口开启、分隔及序列特性 3.内空间构成与室内设计的案例分析
学时分配:理论授课2学时,实践辅导6课时
重点、难点:内容间构成与室内设计构成原理、光的构成设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内容间构成与室内设计构成原理,掌握内空间开户、分隔方法,设计制作出符合秩序美感的空间造型 作业安排:
1. 内空间组织造型设计一件, 2. 比例:1:10
3. 材料:纸板、五厘板、透明塑料板
第五讲 外空间构成(8学时) 内容包括:
2
1.外空间的空间体 2.外空间空间体的组合
3.外空间的动线创造和构成手法 4.外空间构成与景观设计创想链接
学时分配:理论授课2学时,实践辅导6课时
重点、难点:外空间动线设计及构成方法,外空间与室外设计构成原理
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外空间构成与外空间设计构成原理,掌握外空间组织方法,设计制作出符合秩序美感的空间造型 作业安排:
1.外空间组织造型设计一件, 2.比例:1:10左右
3.材料:纸板、五厘板、透明塑料板
第六讲 光空间构成(8学时)
内容包括: 1.光的基本概念 2.照射光的空间构成
3.透射光、反射光、动态光的空间构成 4. 光环境与空间性格
5. 空间构成与展示设计案例分析
学时分配:理论授课2学时,实践辅导6课时 重点、难点:光线与空间造型的结合设计
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不同光线的视觉原理,掌握空间造型与光线结合的设计方法
作业安排:继续完成上两周作业,注重对光的运用
第七讲 水体空间构成,动态空间构成
内容包括:
1.水体特性与空间构成 2.水体造型与空间构成
3.水体空间构成与园林设计创想链接 4.自然游动与空间构成 5.机械效应与空间构成 6.人力触动与空间构成
7.动态空间构成与儿童游戏场设计创想链接 学时分配:理论授课2学时,实践辅导6课时 重点、难点:人与空间的互动关系、水的运用
学习目的与要求:理解不同光线的视觉原理,掌握空间造型与光线结合的设计方法
作业安排:主题空间构成创作,以小组形式完成,材料不限,可考虑水体的设计
第八讲 综合创作
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完成上一周作业
3
六、教学学时安排
序号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 1 2 3 4 5 6 第一章 空间造型设计概述 第二章 构成知识归类 第一节 话起原野/“空间”的联想(空间构成的原理) 第二节 插地为界/隔的艺术(空间限定表述) 第三节 遮风挡雨/智慧地带(内空间构成) 第四节 层峦叠嶂/携手自然(外空间构成) 第五节 百变精灵/生命之光(光空间构成) 第六节 灵动我心/风生水起(水体空间构成) 第七节 永恒童心/玩昧刺激(动态空间构成) 综合创作 1 18 4 2 2 2 2 2 实践教学 4 6 6 6 6 6 8 8 8 8 8 2 6 8 8 合计 教学时数 7 8 机动 总计 2 1 46 6 8 6 64 七、考核方法
采用阶段性考核方式总评考卷成绩,考试时间根据课程内容进度采取随堂命题式开卷考试。最终学生成绩根据平时成绩40%,考试成绩60%的方式评定。
八、建议教材及参考书目
1、教材书:《空间构成》 何彤 编著,西南师范大学生出版社,2009年09月 2、参考书:
王天祥 赵志生 编著《立体构成》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6年第2 版
王雪青 郑美京 著《三维设计基础》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年7月第1版 辛华泉 编著 《形态构成学》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9年6月 第1版 任仲泉 编著 《空间构成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4年4月1日 第1版 李刚、杨帆、冼宁 编著,《立体构成》辽宁美术出版社,2009年08月 3、教学网站:室内设计网、设计在线 、 艺术设计联盟
4
教学大纲制订单位: 院 教研室 执笔人: 审核: 制(修)订日期: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