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利用粮堆自身冷源储存偏高水分玉米试验

来源:伴沃教育
第36卷第2期 36.N0.2 201 1年3月 娘准钟嫂占任 VoI.Mar.2O1 1 利用粮堆自身冷源储存偏高水分玉米试验 杨路加,王宝堂 (中央储备粮大连直属库,山东大连I16034) [摘要]介绍在偏高水分玉米的储藏过程中,利用粮堆自身冷源保质、保量、节能、经济、环保的保证粮温始终稳定在低温状 态下.使玉米得以安全度夏,并实现绿色储粮。 [关键词]偏高水分玉米;粮堆自身冷源;安全度夏 玉米胚部大,其体积可达整个籽粒的1/3,是谷类粮 2.3试验器材 食中最大的,同时含有丰富的脂肪,在高温潮湿的季节很 本试验主要应用的器材有单管风机、毛毡、木地笼、 容易氧化,并且水分越大呼吸作用越旺盛、微生物的生命 通风管路等,具体见表2。 力越活跃,以上都决定了玉米较难储存。国家推荐玉米的 表2试验用器材基本情况 安全储存水分是14.0%,如何使偏高水分玉米安全度夏, 名称 规 格 特别是在储藏过程中能够达到保质、保量、节能、环保、经 单管风机0.75 kW 毛毡 15m ̄2m ̄O.03Ill(经消毒处理) 济成为科学保粮的研究课题。本方法就是利用粮堆自身 麻袋皮 每60条废旧麻袋缝制一张(经消毒处理) 冷源储存偏高水分玉米并使其安全度夏。 塑料薄膜 60m ̄32in 以火车盖车专用但已报废的挡门板为原料,制作成 l试验原理 木地笼 “半长方体”(即长方体从对角线平均分开形状相 同).外侧三面用废旧麻袋皮包裹严密 利用粮堆冬季人仓时在粮堆下层自然形成的冷源, 通风管路 环流熏蒸环流机软连接管及木地笼 以单管风机为动力,将冷气由粮堆下层通过管路直接引 轴流风机 2.2kW 离心风机 7.5 kW 入到粮堆表层的自制木笼内,同时将粮堆表层施以麻袋 皮、毛毡、塑料薄膜铺盖形成隔热层,采取间歇性的开启 3试验过程 单管风机方法将冷气抽至粮堆表面,并得到均匀的扩散 3.1 准备阶段 和充分的沉降,使整个粮堆始终稳定在低温状态下,实现 3.1.1试验仓准备阶段 了粮食的低温储藏(粮温始终保持在20℃左右),达到了 (1)粮堆底部地笼的安装与设置见图1。地笼采取地 粮食安全度夏、绿色储粮的目的。 上笼、一机两道式,地笼与地笼间距为5 m左右,要求地 2试验材料 笼与地笼连接处需用废旧麻袋皮包裹严密。 2.1 试验粮种 试验粮种是2008年黑龙江佳木斯地区生产的玉米. 入仓时进行了过筛整理,具体见表1。 表1试验粮种基本情况 2_2试验仓房 注:“一”为仓墙壁。“——”为地笼,“☆”为地笼弯头处 本实验所用试验仓和对照仓均为高大平房仓,长54113. 图1 粮堆底部地笼的安装与设置情况 宽30m,装粮线高6m,体积12636m’,设计仓容7200t,采 (2)粮堆内部冷源管道的安装与设置。在图l所示地 取电子检温设备、地上笼通风系统(配备:7.5 kW/台离心式 笼弯头附近(即“☆”处)将地笼打孔并安装法兰与通风管 风机,全钢结构鱼鳞式地上通风道(即地笼)20道。通风时 路一头连接,要求:用胶带纸包裹保证接缝处严密,并用 每台风机负责两道通风道,即一机两道、东西方向各5组 废旧麻袋皮再次包裹。通风管路另一头用粗绳绑牢固后 共l0台风机、20道通风道)。 通过房梁做滑轮引至预计装粮高度以上,要求捆绑牢固, 收稿日期:2010—12-30 注意人粮过程中防止由于粮食的侧压力将通风管路与地 作者简介:杨路加,男,助理 程师,研究方向为粮食储藏。 笼连接处扯断。 31 笙曼 堂兰 1年第2期 杨路加等:利用粮堆自身冷源储存偏高水分玉米试验 (3)检温系统的安装与设置。粮食满仓后按仓房设计 (5)粮堆表面铺盖物的安装与设置。将粮面平整整 要求将l2个检测分机,每机8条共96条检温线平均下 齐,单管风机摆放牢靠,再次检查各连接处是否包裹严 入粮面,定期检测粮温情况 密,同时将电源连接到位(电源在仓房外侧,电闸断开暂 (4)粮堆上部通风系统的安装与设置。①通风管路与 不送电)。将粮面进行铺盖即一层麻袋皮加一层毛毡再加 单管风机的连接。在图2所示在“☆”处将垂直环流熏蒸 一层塑料薄膜,要求四周必须压盖严密防止漏气。同时将 环流机软连接管与单管风机进气口连接形成垂直通风管 仓窗关严密开始密闭。 路、另取环流熏蒸环流机软连接管与单管风机出气口连 3.2对照仓准备阶段 接,并留取适当长度的软连接管待用,要求2个连接的接 对照仓粮堆底部地笼的安装与设置、检温系统的安 VI处需用胶带纸包裹严密。②木地笼的安装与设置。在粮 装与设置、仓窗的密闭和试验仓完全一致,其他方面并未 面按图2所示木地笼位置挖沟,将木地笼埋入粮面下,并 做特殊处理 用废旧麻袋皮把两侧包裹,严密防止散落玉米进入堵塞 通路。靠近通风管路部位保留待用。③通风管路与木地笼 4试验操作阶段 的连接。将与单管风机出气口连接的软连接管伸人到与 4.1 自然保持低温阶段 之靠近的木地笼内,形成水平通风管路并将缝隙处用废 启动粮堆自身冷源的时机取决于粮温的变化。从表3 旧麻袋皮包裹严密,防止散落玉米堵塞通路。 可以看出试验仓和对照仓的粮温在7月前逐步升高.但 还比较稳定,基本在低温储粮状态,这一阶段采取每天检 测1次粮温、每3 d检查1遍粮面(“踩粮面”,下同),此阶 段试验仓和对照仓粮温、粮质正常。未采取任何处理措施。 进入7月后随着气温的升高,粮温也在升高,这一阶 段采取每天检测1次粮温、检查1遍粮面。从检温数据来 看,试验仓粮温稳定,基本在低温储粮状态,未见异常。对 照仓粮温已开始升高.7月13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粮堆 上层有2处发热、散落性下降.对此采取了打单管风机结 合翻动粮面处理。在此后的每天检查中基本都可以发现 发热点(25 cc左右),基本都采取打单管风机结合翻动粮 面处理.粮堆发热已进入“频发期”,发热范围由局部点向 出粮面处.“——”为木地笼 图2粮堆上部木地笼的安装与设置 局部面扩大.深度还基本停留在粮堆表层,但有向粮堆中 表3粮温情况 32 杨路加等:利用粮堆自身冷源储存偏高水分玉米试验 第36卷201 1年第2期 层发展的趋势。 4.2运用冷源保持低温阶段 仍存在,所以采取分3个阶段,每个阶段(15 ̄20d)开启仓 房南侧轴流风机,同时打开仓房下面全部“风道”连续 72 h进行通风作业,每次通风后实施“打垄”操作(垄沟深 度约30 cm);对照仓因粮堆冷源遭到破坏,所以采取8台 大型离心风机连续进行48 h通风处理,同时开启仓房北 侧轴流风机和南侧2组窗户连续进行了48h通风作业, 通风后实施“打垄”操作(垄沟深度约30 cm)。经过上述处 进入8月气温不断升高(最高达33℃),且湿度也长 期处于高位(最高达100%),这一阶段采取每天检测1次 粮温、检查l遍粮面。从检温数据来看,试验仓粮温稳定 仍基本在低温储粮状态,为保证粮温稳定,采取适时打 开粮面布置的单管风机启动粮堆自身冷源进行“保温” 操作,8月中、上旬每周四启动全部l0台单管风机连续进 行24 h左右“保温”操作;8月下旬、9月上旬每周二三、四启 理,2仓粮堆冷源得到了补充,粮温基本在5℃以下,粮情 稳定。 进入5月中旬后至7月末,采取每10 d对对照仓进 动全部10台单管风机连续进行48h左右“保温”操作。进 行以上操作后,至9月中旬气温明显下降前试验仓粮温 基本保持在低温储粮状态.粮质正常。在这一阶段采取在 检查中也发现一个发热点(粮温在30.7℃,深度在1 nl左 右,范围在1 m 左右),采取局部处理,即将发热点周边 的粮堆表面铺盖物局部撤除(撤除范围不宜过大),单独 打人1台单管风机夜间连续进行16 h左右降温操作,并 对该部位进行翻粮面处理。然后将粮堆表面铺盖物重新 铺盖整齐。开启附近冷源单管风机进行降温操作至粮温 恢复稳定。这一阶段对照仓粮温明显升高,高温范围已 由点连成面,深度已扩展到粮堆中层(即打单管风机时 需使用2节管或3节管),对此采取以组为单位(每组5 个单管风机)打单管风机,每天打5组左右,运行时间基 本都在16 h/d:同时将发热范围较大粮堆东北部每2d 翻动1次粮面,即使这样处理粮温较高的部位(30℃左右) 也得到基本控制.粮堆整体的粮温随气温的升高依旧不 断升高,且高温部位反复发热现象明显。 4.3通风除积热、积湿阶段 进入9月中旬后,气温明显且趋于平稳下降,9月8日 气温为17℃,气湿为50%。试验仓粮温仍处于2O℃左右. 此时采取将粮堆表面上的所有铺盖物及冷源动力单管风 机撤除,实施了“打垄”操作(垄沟深度约为80 en1).同时 开启仓房南侧轴流风机和北侧2组窗户连续进行了16 h 通风除湿降仓温处理,从粮温来看粮堆下层冷源仍保持 (粮温在5℃以下),通过对粮面进行的全面普查未见异常 情况。这一阶段对照仓粮堆中、上层粮温仍处于高位(27~ 30℃),这时也停止打单管风机操作,改用8台大型离心 风机连续进行48 h通风处理,同时开启仓房北侧轴流风 机和南侧两组窗户连续进行48 h通风除湿降仓温处理. 然后实施“打垄”操作(垄沟深度约8O cm),通过对粮面进 行全面普查,粮温L司复正常,发热等异常情况解除,但粮 堆下层粮温也有所升高(10℃以上),冷源遭到破坏 4.4通风补充冷源阶段 进入l1月至l2月,气温已下降至0℃以下,且相对 湿度较低(6O%左右),在这一阶段在气温气湿较低时(俗 称“寒流”)进行了通风补充冷源操作。试验仓因粮堆冷源 行敌敌畏挂袋防虫防护操作,在储藏过程中发现了少量 的蛾、赤拟谷盗、书虱类害虫;试验仓发现了极少量的蛾 类害虫。 5试验结论 经过1年对粮堆粮温的跟踪测定和日常粮情状况的 防护、检查、处理,试验仓较对照仓优势明显,具体表现 为:①储存过程中,极少出现“发热”等粮情状况,粮质保 持良好;②储存过程中,未进行过大风机通风.且整个粮 堆基本在密闭下储存,水分散失小,实现了保水(量);③ 储存过程中,即使在“发热”频发的季节.为控温在单管风 机的使用时间和数量上较对照仓也明显少,另外储存过 程中尚未使用大风机通风,节约了电能;④用工方面,仅 在前期准备阶段投入了一定的人力,但与对照仓日常处 理粮情问题所使用的人工费用综合比较,节约了用工成 本;⑤试验所采用材料均为废旧物品,且储存过程中未 使用过任何防护药品,既节约了成本,又实现了绿色储 粮;⑥储存过程中,整个粮堆基本在密闭下储存,不受外 界湿度条件影响;⑦在日常检查中,可以根据粮堆表面铺 盖的塑料薄膜内部出现“结露”的地方,快速、准确找到 “发热”点,以便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 另外,还有2点需要强调:一是整个试验过程中.试 验仓发现了1个发热点,经检查发现是由于木地笼铺设 的盲区,即冷气未到达区域,这提示以后木地笼的铺设应 更加科学;二是试验仓发现了极少量的蛾类害虫 经调查 发现是由于毛毡、麻袋皮等携带所致,这提示以后对使用 的资材要做到充分的消毒处理再使用 从总体上而言,利用粮堆自身冷源保温的试验仓较 对照仓在保质、保量、节能、经济、环保等方面优势明显, 实现了低温绿色储粮。 参考文献 [1]颜崇银,陈占玉.高大平房仓通风降温冷冻杀虫初探[J].粮食科技 与经济,2010(3):22—24. [2]王宝堂.毛毡压盖维护储粮法[J].粮油食品科技,2004(1). [3]邹立新,周栋,邓智雄.立筒库环流熏蒸和机械通风技术改造与储 粮试验[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0(5):23—25. 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