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城市基础测绘DLG数据入库技术探究

来源:伴沃教育
城市基础测绘DLG数据入库技术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规划脚步也逐渐加快,在提高民众生活质量的同时人们对于城市布局越来越重视,也受到各界相关人士的广泛关注。在城市规划布局中基础测绘是重要的一项工作。测绘结果能够为城市规划提供重要参考,城市基础测绘成果是构建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的重要数据来源。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基于CAD结构的DLG数据入库过程,实现由地形图库数据到空间地理信息数据的转换。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城市基础测绘;DLG;数据入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基础测绘事业也发展迅速,各类型的测绘成果数据日益增加。在多个部门提供AutoCAD下的DWG格式的数据下,形成大量的地形图数据,而地形图数据因其本身数据结构的缺陷,不能在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使用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各地相继打造“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现有基础测绘地形图数据的空间信息作用,为构建城市空间地理信息框架提供更多的数据基础支撑,成了我们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DLG数据入库工作,从制定 DWG数据生产标准、数据生产到数据整理入库的新模式,实现城市DLG数据库的建设。

一、数据库建模

数据库建模是数据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通过对数据各要素进行抽象分析,并从中找出内在联系,由此来确定数据库的结构。数据库建模的过程也是入库数据生产标准制定的过程。通过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模过程,确定了该数据库的数据结构模式,也为入库数据制定了标准,设置了门坎。数据标准的制定除了要符合已颁布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行业标准外,还要充分参考正在研究和制定的相关行业标准,并结合当地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一定的扩充。使得最终入库数据达到“一张图”的效果,即数据满足在土地管理、规划设计、城市建设及其他空间数据管理使用的需求。

二、数据的生产

数据生产标准是数据生产过程中的唯一准绳,在数据生产中必须严格按照生产标准进行作业。根据各地物要素的实体特征,DLG数据生产时把所有地物要素划分为点、线、面和注记等几何实体,其中,线形实体又根据其性质再细分为有向线、无向线和复合线等实体。DLG数据生产的过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编辑和数据输出等环节,在数据生产的整个流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数据编辑修改都需要对要素所属图层编码等属性信息进行准确配置。

三、数据入库

在数据入库的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能够将大量的数据依据所制定的数据生产标准,准确、快速地导入到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中,充分发挥其基础数据的作用。DLG数据入库过程不是简单的数据导入,而是包括空间数据检査、数据转换、数据入库以及后期数据更新等操作环节。

(一)数据检查处理

为保证数据入库的准确性,在入库之前需对预入库数据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检查分析:

1.属性精度检查

检查各个图层的名称和要素归属(归层)是否符合数据标准设计要求; 检查所有地物要素是否遵守生产规范中的代码、颜色、类型、线型及线宽等编码属性定义要求;

逐层检查各属性表中的属性项是否为空值,非空值是否为唯一值,属性中类型、长度、顺序及高程等是否正确;

2.拓扑关系检查

检查各层是否建立了拓扑关系及相应拓扑关系的正确性; 检查各层是否有重复的要素;

检查有向符号、有向线状要素的方向是否正确;

检查多边形的闭合情况,标识码是否正确,例如:房屋是否已经构面,是否消除重叠、交叉、悬挂;地类界是否已经构面,是否消除重叠、交叉、悬挂;根据面状地物建构多边形拓扑分析;

检查线状要素的结点匹配情况,例如:道路等是否已经贯通;针对道路等网状地物建构网络拓扑分析;

检查各要素的关系表示是否合理,有无地理适应性矛盾,是否能正确反映各要素的分布特点和密度特征;

检查是否存在不符合要求的重复点、线、实体及回头线等; (二)去符号化处理

为减少数据量,降低因大量数据对数据库管理系统产生的压力,根据数据入库标准要求,经过检查的数据要进行图面去符号化处理。面状地物如植被等,去除符号只保留面状地类界线;点状地物如路灯,去除符号只保留点位。

(三)进行数据转换

不同平台的数据生产会有不同数据结构的成果数据,本例中的数据生产是使用基于AUTOCAD二次开发的CASS软件,成果数据为DWG格式数据,若把这些数据强行直接导入GIS平台的数据库中,会造成许多信息的丢漏及错误。因此,在DWG格式数据与GIS数据平台之间必须要有一个衔接的桥梁,把DWG数据信息转成SHP数据,再导入到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中。

空间数据转换引擎FME(Feature Manipulate Engine)是由加拿大的Safe Software公司推出的一种空间数据转换工具。经过大量的实验证明,FME是在DWG数据与SHP数据之间转换中一个非常实用的中介。在数据转换过程中,通过用户自定义转换规则的制订,除了能够把DWG数据根据点、线、面不同几何实体类别分类转换到SHP数据中,同时也能将附带于DWG数据文件中的图层,颜色,厚度,线型等属性信息转入SHP数据中。

(四)数据入库

经过数据检查和数据格式转换工序,对满足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入库标准的各类预入库数据进行入库处理。在数据入库处理过程中,主要对数据进行图层融合和要素接边融合操作。

1.图层融合

在DLG数据生产过程中,数据是根据基本比例尺,按照规定标准图幅进行数据分割生产的。为保证空间地理信息数据中各地物要素能够保持其原有的属性特征,在数据入库过程中要把基础测绘成果各图幅中相同图层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经过图层融合整理,数据库中的空间数据不再根据图幅进行图框分割,在空间地理信息数据使用中取消图幅的概念,结构上只保留图层进行区分。

2.要素接边融合

要素要进行接边融合的原因也是数据的分幅所致,分幅线把跨越图幅的地物分割成两个或多个独立地物,改变了地物的实际空间属性信息,因此在数据导入数据库之后建立地物要素接边判断的机制。对于需要接边的要素,系统会对图幅边界属于同一图层的实体逐一进行接边检查,首先检查数据库中实体之间是否存在几何接边,即相近两实体边界点的坐标差值是否在判断的范围之内;如果判断出两实体间存在几何接边,则进一步判断这两个几何接边的实体是否属性接边,即判断这两个实体的属性是否一致(通过要素的编码来判断),如果这两个实体同时满足几何和属性接边,系统就执行自动接边操作,即将这两个实体融合为一个实体。

(五)数据更新

城市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建立之后,必须及时对数据进行动态维护及更新,以保证数据的现势性及其完备性,整体提高数据的效用。除了利用大面积的基础测绘更新成果之外,也利用城市规划管理机制,在建设项目完工之后及时进行的竣工验收测量数据来更新数据库。对竣工验收测量的成果,经过图形、属性及空

间拓扑关系检查并进行数据格式转换之后导入数据库来更新替换原有DLG数据,最终达到数据库快速更新的目的,保证数据库空间信息数据的现势性和完备性。

综上所述,本文以数据库建模为起点,经过基础测绘数据生产及数据入库等数据处理过程,最后进行基础测绘数据的动态更新,实现了城市基础测绘DLG数据入库更新。这种模式既保证了数据生产之前标准化的建立,又在数据入库过程中对数据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理控制,也在入库之后通过多种机制进行数据的更新,最终实现为二连浩特城市管理提供有效的基础空间数据库。

参考文献:

[1] 数字线划图DLG的制作与运用 [J]. 吴光耀,刘敏. 江西建材. 2018(01)

[2] 浅谈1:2000DLG数据入库质量检查 [J]. 王子豪,华建新. 国土资源导刊. 2018(03)

[3] 基础测绘中DLG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法 [J]. 苏热娅·吐尔逊. 城市地理. 2017(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