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上海高一第二学期月考试卷

来源:伴沃教育


„„„„„„„„„„„„„„„密◎„„„„„„„„„„„„„„封◎„„„„„„„„„„„„„„◎线„„„„„„„„„„„„„„„ 尚德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月考试题

高一语文

(满分100分,答卷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 时培峰 审核人 邓肖杨

一、阅读(60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12分)

平民、平民文学和平民利益 吴 俊

○1“平民”这个词或概念,在中外古今的使用及其沿革的过程中,都是有过一些变化的。对此,我们现在不去进行详细的追究。在当代(当下)的使用和语境中,它一般指的就是社会中的普通人。从这个简单界定里,我们可以将它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我觉得“平民”这个词或概念,至少指涉或包括了以下几种重要而且是基本的特质或属性。首先它是指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即代表了社会利益的主体,或体现了主要的社会利益之所在。在此意义上,平民利益也就是社会公共利益。第二它是指社会中最基本的人群,即社会阶层中的基层(包括底层)部分。第三它是社会财富(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最直接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最广大的消费者。(但如与上述第二点联系起来看的话,那么,平民并非必然是社会财富最主要的拥有者) 。第四平民也是一个集合、集群性概念,它有着最基本的利益一致性,同时也表现出多面、多层、多元的利益诉求,其价值观并非是完全单一或同一的。

○2由这几点,我们很容易就能获得以下认识,即平民利益的充分保证或保障与否,是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社会形态和社会秩序公正、合理与道德的标志。在常态社会中是如此,在转型社会中也是如此。我们可以根据平民利益的得失,衡量、判断社会演变的性质,或发现社会演变中的重大问题。

○3中国文学,不管在古代还是现当代,都有着十分鲜明而强大的“平民传统”。甚至可以说,“平民文学”参与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的基本传统或主流传统。

○4从中国古代文学来说,《诗经》里风、雅、颂三体中的“风”(《国风》),即可称是我们现在所知的当时最近于平民情感、平民意识和平民观念的平民文学,虽然据说它经过了孔

1

学校: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成绩:

子的“删定”。孔子删《诗》而又将“国风”入《诗》,我倒认为孔子不仅具有平民文学的自觉意识,具备平民文学的观念素质,富于平民文学的基本价值诉求和立场倾向,而且也堪称中国最早留名的平民文学家。理由很简明,《国风》乃是古代十五国的民歌。同时,在更广大的范围来看,《诗经》是中国文学可知的主要“源头”之一,它是中国文学(精神)传统的来源,并且,《诗经》最终还是被中国的主流文化视之为“经”、奉为最高经典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文学传统中的主要品质及价值观念,不难判断中国文学的起源及其流变和最终形成的文学传统与平民文学和平民权利的直接(甚至是因果)关系。

○5再从中国现当代文学传统的开创来看,在文学史上一般被称之为“五四新文学”的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出发点,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创作上,都始于现代“白话文学”的倡导和实践。在新文学以前,文学的等级观念(文言文学和白话文学)、社会的等级观念(士大夫、知识者和平民百姓)还依然是根深蒂固的。新文学要打破和颠覆的就是这样一种文学和社会的“不平等的等级观念”。其主张白话文学的目的,是要建立一种全社会和全民族共通、共享与共同的“国语的文学”。为此,新文学确立了文学史立场和文学价值观,即以民间的、平民的白话文学取代士大夫的正统文言文学的文学史“正宗”地位,并以前者为中国文学的最高价值典范。“五四新文学”的革命性成果之一,就是“将特权阶层独占的文学权利还到了最广大的社会平民的手中”。中国文学从此获得了现代意义和现代内容的“平民意识”。这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先河,也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思想传统和价值传统。

○6上世纪90年代以后,更大的变化开始了。这就是中国社会的市场化逐渐明朗。从较长的历史来说,19世纪中晚期迄今,中国就一直处在一种社会发展的大变局过程中,但是,最近这个世纪之交所产生的现象,我认为才最足以称得上是中国的“千年之变”。千年,是传统历史和传统社会的代言词。千年之变,意味着我们现在已经能够现实地看到传统历史正在走向终结的趋势。市场社会的逐渐形成所显示出的社会变革的彻底性,在中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这也就意味着,它将全面重构我们的社会意识形态特别是价值观。文学的走向及“时尚”,自当受其牵引。

7而当今文学的商品化和消费性现象及其日趋泛滥,正在瓦解文学的精神内涵,文学越来○

越趋向于物欲的诉求和满足,平民的利益越来越得不到表达和体现,文学的商品化和消费性趋势导致了平民意识的淡漠。久而久之,平民文学将被边缘化。这其实也就意味着平民利益的被漠视。市场社会的发展如果要付出这种代价,那无疑是一个悲剧。 1.作者认为 “平民利益也就是公共利益”,理由是什么?(2分)

2

2.文章第○3段的“平民传统”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3.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2分)

A.平民就是指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但特权阶层是不在其中的。

B.《诗经》具有平民文学的价值诉求和立场倾向,因此它是中国平民文学的源头。 C.在五四新文学之前,正统的文言文学在文学史上处于“正宗”地位。

D.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将会使社会价值观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4.作者对《诗经》、“五四新文学”和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价值观作了介绍和比较,其目的是是什么?(3分)

5. 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一篇,简要分析其中具有的“平民文学”的特征。(3分) 《最后的常春藤叶》、《老王》、《促织》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12分)

母亲的来信 克拉夫琴科

1母亲来信了。 ○

2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

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

3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

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良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

4每封信的结尾也没有什么区别:“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祷上帝,你别○

和坏人混在一起,别喝伏特加,要尊敬长者,好好保重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是我唯一的亲人,要是你出了什么事,那我就肯定活不成了。信就写到这里。盼望你的回信,好儿子。吻

3

你。你的妈妈。”

5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一段。一边读一边轻蔑地蹙起眉头,对妈妈的生活兴趣感到不○

可理解。尽写些鸡毛蒜皮,什么邻居的羊钻进了帕什卡•沃罗恩佐的园子里,把他的白菜全啃坏了;什么瓦莉卡•乌捷舍娃没有嫁给斯杰潘•罗什金,而嫁给了科利卡•扎米亚金;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这里,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

○6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直到收到下一封母亲泪痕斑斑的来信,其中照例是恳求他看在上帝的面上写封回信。

7„„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穿过下班后变得喧闹的宿舍走廊,走进自己的房间。 ○

9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衬衫、长裤,打听谁要到哪儿去,跟谁有约○

会等等。文卡故意慢吞吞地脱下衣服,洗了澡,换了衣。等同房间的人走光了以后,他锁上房门,坐到桌前。从口袋里摸出还是第一次领工资后买的记事本和圆珠笔,翻开一页空白纸,沉思起来„„

10恰在一个钟头以前,他在回宿舍的路上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相互寒暄几句之后,○

那位老乡问了问文卡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含着责备的意味摇着头说:

11“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去。冬天眼看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又要劈,又要锯。你○

母亲只有她那一点点养老金„„你是知道的。” 12文卡自然是知道的。 ○

13他咬着嘴唇,在白纸上方的正中仔仔细细地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由上到下画了一○

条垂直线,在左栏上方写上“支出”,右栏写上“数目”。他沉吟片刻,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然后在左栏写上:12,右栏写一个乘号和数字4,得出总数为48。接下去就写得快多了: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天,1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

14文卡哼了一声。10卢布,给母亲寄去这么个数是很不象话的。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摸了○

摸下巴,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叨咕着:“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 15他放下圆珠笔,把记事本揣进口袋里,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他打着哈欠看○

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的时候,一张3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

4

他的膝上„„

6.文中○2○5处划线句属于什么描写,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7.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对文卡讲述了他母亲的生活状况,在老乡的话中有一个省略号,根据文意,省略的意思是什么?(2分)

8.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理解有误的两项。( )( )(4分)

A.文卡在进城半年以后成了一个自私而冷漠的人,作者借此告诉人们城市生活是扭曲心灵、泯灭良知的源头。

B.小说在结尾处写到“为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让我们看到一位母亲对儿子的真切关爱。

C.这篇小说基本上采用平实的叙述语言,但平实中却蕴含着作者鲜明的感情倾向。 D.文卡没有给母亲寄去预算剩余的10个卢布,是因为他觉得这点钱太少,不能帮母亲解决家里的困难。

E.小说作者在批评文卡这样的青年的同时,也向所有的子女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在享受父母无私关爱的 时候,是否懂得了它的可贵并准备回报。 9.这篇小说运用了大量的对比,请举出一处加以赏析。(4分)

(三)名句默写。(5分)【任选5空。如超过5空,按前5空评分】 10.(1)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 (《黄州快哉亭记》) (2)此中有真意, 。 (《饮酒》) (3)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 。(《蒹葭》) (4) ,荫此百尺条。 (《咏史》) (5)落木千山天远大, 。《登快阁》

(6)昼则舟楫出没于其下, 。(《黄州快哉亭记》)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3题。(7分)

5

嘉川铺遇小雨景物尤奇

宋 陆游

一春客路厌风埃,小雨山行亦乐哉。 危栈巧依青嶂出,飞花并下绿岩来。 面前云气翔孤凤,脚底江声转疾雷。 堪笑书生轻性命,每逢险处更徘徊。

【注】①危栈:高而险的栈道。

11.陆游,字务观,号 ,南宋爱国诗人。(1分) 12.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3分)

A. 诗歌的首联写诗人一路忍受沙尘之苦,山行遇雨后的愉快心情。 B. 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绘景如画,对所见景色充满了喜爱之情。 C. 尾联嘲笑书生一旦身处险峻之地,便踌躇不前,不再贪恋美景。 D. 从全诗看,诗歌的尾联,照应了标题中的“景物尤奇”四个字。 13.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写景的手法很有特色,请加以赏析。(3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9题。(14分)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6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4.以上选文的作者号 ,是唐代文学家。(1分)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直走咸阳( )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3)缦立远视( )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 ..

16.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盘盘焉,囷囷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

1句中的两个“之”相同,○2句中的两个“而”字不同,○3句中的两个“焉”字不同。 A.○

1句中的两个“之”不同,○2句中的两个“而”字不同,句中的两个“焉”字不同。 B.○

1句中的两个“之”相同,○2句中的两个“而”字也相同,○3句中的两个“焉”字相同。C.○ 1句中的两个“之”不同,○2句中的两个“而”字相同,○3句中的两个“焉”字相同。 D. ○

17.写出下列语句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2分)

戍卒叫: 函谷举: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19.本文作者云:“宝历(注:唐朝皇帝敬宗的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再结合文章内容,可见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2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3题。(10分)

独坐轩记 桑悦

予为西昌校官,学圃中筑一轩,大如斗,仅容台椅各一,台仅可置经史数卷。宾至无可升降,弗肃以入,因名之曰“独坐”。

7

予训课之暇,辄憩息其中,上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次窥关闽濂洛数君子之心,又次则咀嚼《左传》、荀卿、班固、司马迁、扬雄、刘向、韩柳欧苏曾王之文,更暇则取秦汉以下古人行事之迹,少加褒贬,以定万世之是非。优哉悠哉,以永终日。轩前有池半亩,隙地数丈,池种芰荷,地杂植松桧竹柏。

予坐是轩,尘坌不入,胸次日拓,又若左临太行,右挟东海,而荫万间之广厦也。且坐惟酬酢千古,遇圣人则为弟子之位,若亲闻训诲;遇贤人则为交游之位,若亲接膝而语;遇乱臣贼子则为士师之位,若亲降诛罚于前。坐无常位,接无常人,日觉纷挐纠错,坐安得独?虽然,予之所纷絮纠错者,皆世之寂寞者也。而天壤之间,坐予者寥寥,不谓之独,亦莫予同。作《独坐轩记》。

【注释】①关闽濂洛:指宋代理学的主要学派,其代表人物为关中张载,闽中朱熹、濂溪周敦颐、洛阳程颢程颐。②酬酢:宾主相互敬酒。为古礼仪的一种。

20.桑悦给自己的书房命名为“独坐”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21.第二段画线句对独坐轩周围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22.第三段“尘坌不入,胸次日拓,又若左临太行,右挟东海”理解正确一项。( )(3分) A.作者心无杂念、胸怀开阔是因其将家安置在太行山脚、东海之滨。 B.如果能够来到太行山、面朝东海,那么就可以摈弃世俗烦扰之事。 C.作者心中没有俗念,并想象自身处于太行山和东海,故心胸开阔。 D.作者不想凡俗之事,心胸越来越开阔,就像左靠太行,右对东海。

23.作者在文中说“予之所纷絮纠错者,皆世之寂寞者也”,那么你觉得作者“寂寞”吗?为什么?(3分)

二、写作(40分)

置身于“炫”的时代,自拍神器 “火”了起来,美图软件也不甘示弱,当我们整日忙于将美化了的外表炫耀于“空间”或“朋友圈”时,却缺少对美丽“思想”的关注。请以“思想,是不过时的美丽”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⑴不准套题。⑵层次清晰,规范书写,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⑶不少于800字。

②①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