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1k m=m,1m=dm=cm=mm=um=nm,。光年是单位。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测量时的方法: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刻度尺的精确程度是由决定的。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60,一本书的厚度为1.5,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为70,一根新铅笔的长度约为2,人眨一次眼睛约为。 4、1h= min=s;1min=s;30min=h
5、误差是与之间的差异。误差与错误不同,能消除,只能减小,不能消除。多次测量取作为测量结果。这样可误差。
6、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的物体叫。
8、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静止是指运动的和都相同。
9、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同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的物体运动得快。另一种是经过相同比较他们所花的时间,所花的时间的物体运动得快。 10、(1)速度的定义:。(2)公式:。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3)速度的单位是由的单位和的单位组合而成的。1m/s=____km/h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位换算:20m/s=_____km/h54km/h=____m/s
11、填出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人步行,人跑步,小汽车 12、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变化分为直线运动和直线运动
13、在匀速运动中速度的公式是,公式中V的大小是的(不变、变化),路程与时间成比,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反应了运动的。 14、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和。实验时坡度应些,是为了。 1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其中的准确值为估读值为 。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cm。
(图1) (图2) (图3)
1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
第二章声现象
1
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2、传播:声由传播,一切固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通常听到的声是靠作介质传播的;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m/s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相同、不同)。声在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传过来的。
4、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叫做,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觉声音更响亮。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米才能产生回声。利用回声测距离:s=.,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 ①,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②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有关,越大,距发声体越近,越大。③,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用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6、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它的单位是。
7、人耳听到声音的范围是,高于叫超声,低于叫次声。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声。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窄)。 8、音乐委员起的音太高我唱不上去,指的是声音的,夜晚有一个人在操场上引吭高歌指的是声音的。 9、用相同的瓶子,装上高低不同的水位,对着瓶口吹气时,发生振动的是,产生的音调由高到低为;敲击瓶子时,发生振动的是,产生的音调由高到低为。 10、声作为一种波,利用声既可以传递,还可以传递。
11、利用声来传递的例子很多:蝙蝠利用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和鱼
群;医生借助B超获得体内器官的信息。利用地震发出的次声波,确定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12、利用声可以传递。超声洗碗、超声碎石,都是利用声来传递的例子。 13、(1)乐音: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
(2)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看:凡影响人们的声音为噪声。
14、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人们以为单位来计量噪声的强弱。是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眠噪声不应超过分贝。
15、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声源的产生声音---空气等 传播声音---鼓膜的 引起听觉。 16减弱噪声的途径有: 、、
第三章物态变化
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常用温度计是利用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t):是把的温度规定为零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100等分,每一等分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用表示。人体的正常体温是,人感到较舒适的温度是。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1)、选用合适的温度计;2)、认清它的和;
3)、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被测液体中,不接触,待温度计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相平。
4、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分度值是,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读数时体温计可以,
2
第二次使用时要。
5、物态变化: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指的是、、。物质处于何种状态由决定。 6、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是在温度下,且只在液体发生的,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的的汽化现象。
7、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2)液体的大小;(3)液体表面快慢。 8、水的沸腾实验:
(1)主要器材和,器材安装应该从往安装。
(2)沸腾特点:温度:沸腾前,沸腾时;气泡:沸腾前上升变,沸腾时上升变; (3)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用的水;用水;用加热;加。 9、沸腾的条件:达到,继续。
10、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和,其中可以让所有气体液化。 11、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
12、 熔化的条件:达到,继续;凝固的条件:达到,继续
13、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而非晶体没有。常见的晶体,,,常见的非晶体,,。 16、液体蒸发时温度要,它要从周围物体热量,因此蒸发具有作用。 17、用冰冷却食物比水效果好是因为,水蒸汽烫伤比开水更严重是因为。 18、右图中填出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吸放热。 吸热的物态变化是、、,吸热温度不变的是、;放热的物态变化有、、,放热温度不变的是。 19、判断物态变化:(1)碘粒变为碘蒸气是,冷却后又变为碘粒是;冰冻的衣服干了是;北方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是;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是;冬天树枝上出现“雾松”是。早上打
霜是;白炽灯灯丝变细是;灯泡壁变黑是,舞台上的雾景是利用干冰吸热降温,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成的雾。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空中的水蒸气成小冰晶,遇暖气流成雨水。
(2)雾、露的形成是现象;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口腔中的 水蒸气遇冷而成的;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是;夏天早晨自来水管外在“冒汗”是;游泳上岸后觉得冷是因为身体上有一层水珠;烧红的铁放进水里“哧”的一声见一股“白烟”上升,发生的物态变化有、。装冰琪淋的杯底附着一层水珠是现象。
(3)北方的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时热,不致使菜窖温度过低而冻坏菜。
擦酒精觉得凉快是因为;吃冰棒凉快是因为。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放入空气中示数为先 后;对着干燥的温度计扇扇子,温度计的示数。
第四章光现象
1、能直接发光的物体叫。月亮(是、不是)光源。
2、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和,这条直线称为光线。
3、光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中传播最快,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m/s。在水、玻璃中渐(大、小)。
4、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5、小孔成像:(1)立的像;(2)像的形状由形状决定;
(3)像的大小由大小、物到小孔的、到小孔的距离决定。 6、(1)入射角:指的是与所成的夹角。反射角指的是与所成的角。
(2)光的反射定律:光线与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光线与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角等于角。在反射
3
时,光路是的。
7、能从各个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因为发生了反射。光滑的铜镜,镜子,平静的水面发生的是反射。两类反射都遵循定律。
8、光垂直射入镜面时,反射角为度,入射角为度;
9、夜晚迎着月光走的地方是水洼,背着月光走的地方是水洼。
10、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立的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体大小;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即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成像原理:。 1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2)选较的环境(暗、亮); (3)选的玻璃板(厚、薄);(4)选的玻璃板(茶色、透明); (5)选两只同样大小的蜡烛是比较像、物;(6)刻度尺用来探究像、物;
(7)若是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无法使其与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没有放置; (8)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12、平面镜应用:(1)、(2)
13、1.6米高的人站在镜前2米处,平面镜中的他的像高米,像离他人有米,他远离镜子时,镜中的像(“变小、不变、变大”)。但人感觉离镜子越近像越大,是因为。 14、光从一种介质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15、(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线两侧。(2)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但折射角始终入射角。空气那面与法线的夹角些。(选“大或小”)(3)光线垂直射入界面时,光的传播方向,折射角等于。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于入射角。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的。 .16、折射现象:插入水中的筷子向弯折,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玻璃砖后的笔“错位”,透过鱼缸看水里的鱼变大了,这些都是光的现象形成的。 17、(1)水里的鱼;(2)小孔成像;(3)水中的倒影;成实像的有,成虚像的有, 利用光的反射成像,利用光的折射成像,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成像。 19、三棱镜把白光分解成红、橙、、、、、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太阳光(即白光)是由多种色光而成的。这是英国发现的。
20、彩虹是光的现象,海市蜃楼是光的现象。色光的三原色是指。 21.紫外线主要特点:使荧光物质发光,应用:、灭菌。 22、红外线主要特点:效应,应用:、、遥控器、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1、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中间薄,边缘厚的叫。 2、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
3、光线通过透镜上某一点时,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用字母表示。
4、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经凹透镜折射后要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轴上一点)这一点叫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用表示。
5、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所以又叫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所以又叫透镜。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6、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器材:从左往右依次是、、
(2)使的中心、的中心、的中心在同一的目的是: (3)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
4
烛焰的中心、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
(4)若用白纸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的像会;(5)蜡烛变短后,像会向移。
7、凸透镜成像规律小结: 物距(u) u>2f u=2f ff,成 像;u 9、眼球相当于一架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镜。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胶片(光屏)。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上,再通过视神经把信息传入大脑,从而产生视觉。眼睛的视网膜上成的是一个倒立 、 的 像。 10、近视:像落在视网膜的,应该戴镜,作用:使像向移到视网膜上; 远视:像落在视网膜的,应该戴镜,作用:使像向移到视网膜上; 11、显微镜由镜和镜组成,都是透镜。 12、物镜:作用相当于的镜头,成。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成像。显微镜把物体所成的像次放大 .13、望远镜有反射式望远镜和折射式望远镜两种。 其中折射式望远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镜头,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目镜相当于,目镜成。。它有拉近.....镜头,增大视角的作用。 14、成实像的光学元件有:、、; 成虚像的光学元件有:、、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1、叫做质量。用字母表示。质量的国际单位是,1t=kg,1kg=g=mg 2、给下列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 ②一个初三学生的质量约50 ③一枚大头针的质量约80 ④一头大象的质量可达6 3、质量的测量:①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有:。②实验室中常用:。 ③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A.“放”:把天平放在上,把游码放在;B.“调”:调节横梁上的使横梁平衡;若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则把平衡螺母向调;C.“测”:被测物体放在盘里,砝码放在盘里,加砝码时先加质量的砝码,后加质量的增减砝,必要时再移动,直到横梁重新平衡;D.“读”:被测物体的质量 =+ 。 4、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不随、、、而改变。 5、天平秤质量时,若物码放反了,则物体的质量=。 6、叫做密度,用字母表示密度。密度的公式是 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为,密度的单位是由的单位和的单位组合而成。 7、单位换算:4500ML=_L=_DM3;500CM3=__DM3=___M3; 1g/cm3=kg/m3;a×103 kg/m3;= g/cm37.8×103 kg/m3=g/cm3; 7 g/cm3=__ kg/m3 5 8、水的密度为kg/m3,读作,它表示的物理意义; 9、密度的大小由决定,还与物质的有关。同种物质的密度同否?答。 一般有:固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气体的密度;(填大于或小于) 铝的密度铁的密度铜的密度水银的密度;(填大于或小于) 盐水的密度水的密度冰的密度木块的密度。(填大于或小于) 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 测出质量m和用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 ρ= 求出物质密度。(2)求质量:m= 。 (3)求体积:V= 。 11、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记为m; (2)在量筒中放入的水,体积记为V1; (3)将小石块放入量筒中,测出总体积记为V2;(4)表达式:ρ= 12、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液体,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m1; (2)将烧杯中的到量筒中,测出体积为V; (3)用天平测出质量为m2;(4)表达式:ρ= 13、一块砖切去一半,质量变为原来的,密度; 但气体的密度要变化,如一瓶氧气用去一半,体积,密度变为原来的; 一个乒乓球踩瘪了但没破,质量、体积、密度。 14、一块冰化成水后,质量,体积,密度。 15、用量筒测,首先要观察量筒的和值,读数时视线要与相平。 1 m3 =dm3(升)=cm3(毫升)=mm3。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16、①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体温度升高时体积 ,密度 ; 温度降低时体积 ,密度 。 ②水不简单地遵守一般物质遵循的“热胀冷缩”规律。事实表明:的水的密度最大;密度大的总在层,所以较深的湖底水温是℃而不会结冰。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密度。人们把水的这个特性叫做的水的反常膨胀。 17、一定质量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后,密度。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