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班主任管理工作问题
班主任是从班级科任老师中选择出来的,不仅承担着专业学科的教学,更对班集体的发展负有更多的管理与监督。班主任工作时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学生和整个班集体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就如何提升班主任管理工作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标签: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人才培养;创新
新课程改革正在深入推进中,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在深入推进中,传统的教育观念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教育观念也正在逐步更新中,促使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形式都在发生变革,我国的教育总体呈现出一副全新的发展面貌,但是,在这些面貌之下,依然存在着应试教育的阴影。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根本对立,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评价方式简单,学生评价的效果和作用也并没有发挥出来,反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教育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用实际措施进行补救,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一班主任的管理现状
1、缺乏管理的创新性
传统教育观念思想在今天依然可以找到影子,不分地区的教师依然高度重视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甚至唯一标准,更是以分数作为学生分班的重要依据,对新课程改革的素质要求置之不理,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在这种环境之下,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的忽视屡见不鲜,班主任只顾提升班级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爱好以及心理发展的特点,也并没有根据这些要素对学生开展因材施教的指导与帮助。同时,在教学管理中,一味地重视学习成绩,教学组织形式也非常单一,不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特点,普遍实行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理想。此外,班主任忽视了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没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忽视了兴趣对学生学习的吸引和激励作用,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工作都缺乏管理的创新性。
2、教学压力引起的班主任情绪失控
教育改革也非常重视教学体制的创新与完善,因此,当前的教学体制上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如教师和学校都将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将分数看做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杠杆。很多教师也很想更合理的培养学生,注重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与完善,但是教师和班主任都面临着教学压力和家庭经济压力,而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不同地位,使得教师承担着过多的压力和责任,社会对教师和学生也寄予厚望,但是教师所承担的更多一些,这些期待与厚望如果得不到良好的转化或吸收,很容易就发展成为严重的负
担。因而,教师和班主任很容易在多重压力之下情绪失控,对教学工作者的精神压力,教学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
3、师生关系的对立性
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又是直接而深刻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学生时刻关注教师,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受到学生的学习和模仿,也很有可能对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这种伤害因为学生的性格的不同而有大有小,但是却不可因此忽视。例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回答错误,教师对学生进行当场的批评,很多学生会因为自尊心、羞耻心而受到打击,在以后的课堂中就会不再回答问题,学习积极性将受到严重打击,甚至对教师也会产生反感情绪,对这一课程也会产生厌学情绪,将师生关系置于紧张对立的关系中。
二.提高班主任工作管理效率的對策
1、以身作则,树立良好形象
班主任不仅承担着相应学科的教学,同时还负责整个班集体的管理工作,相对于其他任课教师,学生与班主任接触的时间最长。因此,班主任必须以身作则,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发挥自身的带头引领作用。身教重于言传,班主任自身的行为更具有说服力,长期简单的说教对学生的作用微乎其微,甚至会造成学生的反感。在“身教”上面,班主任必须重视自我形象,不着奇装异服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文明用语等,在行为上为学上带好头。
2、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儒家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说是非常久远的,对我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中国的教育也必然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其中,尊师重道、师道尊严理念就是非常直接的表现。在这种思想的直接影响之下,教师的权威性是非常突出的,师生关系也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中。对此,班主任必须转变师生观念,建立亦师亦友、平等的师生关系,促使师生均处于平等的地位,强调师生在人格尊严上的平等关系,也是相互促进的师生关系。
3、实施民主管理,强化集体凝聚力
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会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而有所变化,学生的发展逐渐向去自我中心化发展,同时也非常注重自我的表现,展示自我价值和能力,这种心理促使着学生不断积极的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因此,班主任必须将学生纳入民主管理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在提升学生管理能力的同时还能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培养学生的集团责任感,强化集体凝聚力。
4、善于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批评式的班级管理模式是大多数班主任所采纳的,班主任力求通过批评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自己的行为或转变观念。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相同的,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阶段也存在不同的心理特点,并且这些特点很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这种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同在,如果运用不当,积极影响也会转化成为消极影响。因此,班主任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求批评的艺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错误答案,教师的批评要注意方式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而进行不同的指导,多鼓励,少批评,促使学生不仅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还能主动的改正错误。
参考文献:
[1] 沈晓强.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班主任管理艺术探究[J ]. 教书育人,2018
[2] 周庭根.普通高中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江苏教育,20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