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民用航空适航管理论文-论民用航空适航及安全管理

来源:伴沃教育
h

151420128 杨凯铜

论民用航空适航及安全管理

适航及航空安全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课题,其实一开始我并没有这样的意识。由于我学习的是航天方面的专业,并且作为一个大一刚进学校初出茅庐的学生对于南航特色的航空和民航并没有太多的认识。当很多知道我来南航的同学一聊就问我是不是学开飞机或者造飞机的时候,自己也无言以对。接触到许多航天知识之后更是觉得航天是一门复杂的系统的工程,任何一微小的部分都不能出差错。反而觉得航空民航相对于航天来说简单没有航天那么系统、复杂,只需要按部就班就可以了。未接触这门课程前,大家都笑说只要揣个章在身边到处盖盖就成了,因为我们对航空器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和维修几乎一无所知。但现在我相信没有人再会开这样的玩笑了,因为大家都已懂得:适航管理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在它之上承担的是最重要最严肃的――安全,适航这个章盖下的是对所有乘坐飞机的旅客生命安全的承诺。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让我对航空器的管理适航的概论以及航空安全有了新的认识。

一、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

从万户飞天梦到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并开始了他们伟大的历史性飞行以来,人类社会开始了崭新的一页。飞机作为一种先进的运输工具被应用到了战争、民用运输、通用航空等诸多领域。飞机制造业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航空运输业也呈以蓬勃发展之势迅速发展。航空运输改变了传统运输业的模式,人类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的活动范围更大,国与囯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人们从民用航空活动中得到了巨大的利益和便利。 但是,伴随着飞机的广泛应用和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航空运输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民用航空器的国籍及登记管理、所有权、租赁、设计、制造、使用、维修等环节需要进行科学的、统一的审查、监督和管理,当然最重要、最关键也是最严峻的问题是航空安全,航空灾难犹如挥之不去的幽冥,威胁着航空旅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历史以来因航空灾难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已无法统计。所以这些问题的出现需要依赖完善的适航管理,这恰恰又说明民用航空适航管理的重要性。

起初我对于“适航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完全不了解,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适航性是个抽象的、物理的、全过程的集合。归纳起来,可以这样理解:民用航空器的适航性是指该航空器包括其部件及子系统整体性能和操纵特性在预期运行环境和使用限制下的安全性和物理完整性的一种品质。这种品质要求航空器应始终处于保持符合其型号设计和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①。

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是以保障民用航空器的安全为目标的技术管理,是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在制定了各种最低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对民用航空器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等环节进行科学的、统一的审查、监督和管理。 “适航性” 这个词并不是出于理论或学术研究的需要,也不是出于设计、制造航空器的需要,而是出于为维护公众利益的民用航空立法的需要。因为它是以保障民用航空器的安全为核心并且它是国家法规的一部份,必须严格执行。

h

h

在国际上,对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基本上有五个普遍承认的特点④。第一个特点是适航管理具有权威性,适航管理所依据的适航标准和审定监督规则,具有国家法律效力,所有的适航规章、标准都是国家强制实行的,这样才能保证相对较高的安全性。第二、三个特点是国际性和完整性。第四个特点是动态发展性,航空科技和民用航空业是不断发展中的各部门要不断改进创新适航标准,适航管理也必然随之发展。最后是独立性。

1987年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民用航空器的适航管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负责②。但我个人认为这样或许并不合理。适航是民用航空工业正常安全规范么运行的基本保障,适航管理需要一个完善的健全的管理监督系统,它必须与航空工业、运输业等其他部门环节紧密相连,一环扣一环的渗透到其中,并且任何微小的环节都不能出差错。适航局只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权利的过于集中往往是降低工作效率的源泉。它不应该只是一个在事故发生后出现并处理事故损失和后续事情的部门,他必须在事故发生前切切实实的做好各方面的管理监督工作。同是每一个适航及航空工作人员都应该认真细致的做好每一项工作哪怕是很微小的方面,因为任何细小的差错都有可能酿成灾难,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一般来说适航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初始适航管理,它是在航空器交付使用之前适航部门依据适航标准和规范,对民用航空器的设计和制造所进行的型号合格审定和生产许可审定,以确保第二类是持续适航管理,它是在航空器满足适航标准和规范,满足型号设计要求,符合型号合格审定基础,获得适航证,投入运行后,为保持它在设计制造时的基本安全标准和适航水平,为保证航空器能始终处于适航安全运行状态而进行的管理。

适航管理的内容包括③: 1)制定和修改适航标准和审定监督规则; 2) 对民用航空器的设计进行型号合格审定; 3) 对航空器制造厂的生产进行审定,发放生产许可证; 4) 对注册的民用航空器进行适航检查,发放适航器适航证; 5) 对航空器的使用者提出要求和使用限制,监督航空器的适航完整性; 6) 对维修单位进行审查,发放维修许可证,监督检查维修的质量保证; 7) 对维修人员进行考核,发放执照,保证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 持续适航管理有三个要素:航空器、航空器使用、维修人员和单位。这三个要素都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才能保证航空器的持续适航。适航管理的宗旨是保障民用航空安全,维护公众利益,促进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它在保障民用航空器的飞行安全促进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它也是政府职能的一种体现,通过这种管理有利于我们在民航领悟增加政府的影响力,提高和完善管理水平,为进一步提高民航安全水平起了促进作用。持续适航管理对提高事业的整体安全水平和经济利益是起推动作用,它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航空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进步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影响力为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另外,民用航空器的维修是保持航空器持续适航的重要因素。航空器是高技术、高成本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它是涉及安全问题的产品。因而航空器的维修是航空器使用中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负责维修并放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登记的民用航空器的维修技术人员,必须向民航局并取得维修人员执照或者相应的证明文件后,方可从事民用航空器的维修并放行工作”④。为保证安全的使用民用航空器,航空死维修和检验人员必须接受考核并取得相应的执照,适航管理部门应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和限制,并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以保证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满足要求。

h

h

我国幅员辽阔,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民用航空交通运输仍保持强势增长,航空科技不断进步,各方面设施日益现代化,民航内部改革和管理体质机制不断完善,中国民航的能力和水平将不断提升,使中国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但是在这发现的背后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我考思考和担忧的。新中国以来,我国通过不断的引进、学习国外在民航方面的科学技术,通过自己的研究努力在民航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中国民航的发现离不开中国科学技术的支持。然而并不乐观,我们知道目前中国在民航方面的研究水平远不及世界某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民航大型客机主要都还是从国外的大型航空公司(如波音公司)购买或租赁,目前我们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大型民用客机。但是我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属于自己的大型客机很快就会出现,国家也很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另外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社会主义不同历史时期的方针和路线,中国民航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了中国民用航空的行业管理体系。至今,民航体质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根本性突破。但在我囯深化改革民航体制的同时,难免会出现法规不够完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的现象。我认为目前中国关于民航管理的法律法规仍有许多漏洞存在,这还需要我们国家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我们可以像西方国家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学习借鉴。目前中国民航总局对中国民用航空器的制造、设计、使用和维修实施全方面的适航管理。中国民航总局授权航空器适航司具体负责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工作。但是权利往往要用到实处才有他本身的意义所在,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而不是空有其表的形象工程。如果权利和利益交织混杂在一起而陷入置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与不顾的黑暗,那么权利也就带来害处了。每一个环节的监管是否到位,每一个细节是否细致的检查是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

二、民用航空的安全管理

民用航空是高科技、高风险的服务型行业,在当代社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然而,航空灾难犹如挥之不去的幽灵,所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和无形的危害,在人们的心灵上投下了阴影。目前,我国民航的安全形式仍然十分严峻。随着我国经济的猛速发展,我国民航业在改革和不断前进的过程中潜伏的灾害隐患不容忽视。同时,我国在深化民航改革体质和航空公司重组过程中,难免出现发规不够完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的现象,这将给我们民航安全留下严重的漏洞。对于民航而言,安全是多系统、宽领域、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

我们都经常关注航空安全事件,对于民众影响最深的莫过于2014年的马航事件。看了那么多空难纪录片,也由此引发了我对航空安全的关注。我们都能了解到,每年都会有许多航空灾难的新闻报道,每次几乎都有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说航空安全是一个严峻的,重要的,关系到每一个人的问题。

根据新中国50年间民航运输飞行事故统计,运输航空共发生重大飞行事故三十八起,其中特大二十五起;运输飞行航空器损失三十七架,乘客死亡864人,机组人员死亡260人。总的趋势看,50年来我国民航飞行事故的次数是增加的,但事故率是持续下降的。从这些航空运输飞行事故的分析可以看出,导致航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中人为因素是最主要的,其次还有机械因素和环境因素。人为差错不仅是个人原因,甚至整个系统每一细小环节都存在导致人为差错的可能,航空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会不断诱发新的人为因素,更使之成为

h

h

现代航空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每一个参与飞机使用维护的包括飞机的机组人员、负责飞机维护的机务维修工作人员、指挥飞机飞行及起降的空管人员、机场工作人员、各级管理人员,他们的技术水平、安全意识、心里素质以及体能都是保障航空安全的重要因素。人是航空安全中最积极、最活跃、最主动的影响因素。机组人员对飞行安全起核心作用,也是导致航空灾难的关键人员,而其它人员因素则是通过飞机及相关设备、飞行环境而发生作用。

h

h

比如1985年8月12日,日航的一架波音747SR飞机的坠毁造成机上520人死亡,四人受伤。事故原因是对该机候补承压隔板发生的故障维修不当引起承压板强度下降造成的。1991年2月1日,合众囯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300飞机在洛杉矶机场着陆时,与一架已被批准起飞的梅特罗3型飞机相撞,造成34人死亡。事故原因是空中交通管制指挥官失误造成了两架飞机相撞。1994年9月8日,合众囯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飞机在向匹兹堡国际机场夜间进近时坠毁,机上五名机组人员和127名旅客全部遇难,这架波音737飞机的方向舵操纵装置里的液压油被污染,液压油里所含杂志是未被污染液压油的500倍。实验证明,液压油污染对方向舵操纵有影响,而这架飞机正是方向舵故障造成飞机向左急剧滚转而坠毁⑤。从这些航空事故可以看出,无论是有关飞机飞行的任何一个环节,哪怕是微很小的一方面出现了差错,也可能对飞机飞行造成致命的伤害,甚至坠毁引发重大事故,其结果就是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飞机给人类带来了高效的运输方式,也带来了危机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航空事故。从世界水平来看,1981~2001年间世界民航事故伴随着民航的发展不断发生,全世界范围内不论是打发国家如美国等还是相对落后的国家,每年都有大量民航的死亡事故和非死亡事故发生。二十世纪90年代发生的重大死亡事故由80年代的370起增加到481起,增长了百分之二十八,但由于航空运输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并不意味着航空运输业安全状况变坏。美国是世界上航空运输最安全的国家之一,90年代共发生重大飞行事故11起,共造成839人死亡。飞机飞行的起飞阶段、进近阶段被航空运输届称为“航空杀手”。美国10年来最严重的11起空难全部发生在起飞或者进近着陆阶段,其中3起事故发生在起飞阶段,7起发生在进近着陆阶段,另一起事故是滑行的飞机被起飞的飞机撞毁。

将中国与世界航空安全事故进行比较分析不难发现,尽管我国的民航安全水平并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民航事故率波动较大,民航安全管理状态不稳定,安全管理上存在较大的漏洞,管理体系尚未规范化、系统化,容易导致航空灾难。并且对于航空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分析时,往往只是基于飞机运行状态分析,未能系统全面的分析事故原因,分析个体因素多,分析整体因素少,采取的措施往往也是就事论事。没有从事故中吸取教训,用个体反映整体,完善整体。

我国的民航安全管理经过新中国到现在的发展,积极吸取民航业先进国家的发现经验逐渐将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转变为系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使安全管理工作有了很大转变。

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机构⑥

安全委员会 中国民用航空局 安全监督地区管理局 航油公司 h

h

安全委员会 从这个体系机构来看我国的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结构有一定的合理性,机构设置比较健全,体现了一以“安全”为核心的基本宗旨。相比较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民航安全管理体系,比如美国,他们的各机构职责分明,责任明确,而我囯这方面的某些权利和法律法规的规定存在模糊不清、相互重叠的现象,所以说其他国家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中国航空运输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航空运输业对世界航空运输的影响日益加大。在这个民航业发展迅速的时期,我国民航应该吸取民航先进国家的发展经历,从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转变为有规章的有组织机构的系统的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系统并且有效实施来保证人民的人生和财产安全。同时还要努力培养人才,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发展争取建设世界水平的航空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当然还有航空安全文化教育。

虽然我们与世界最高水平还有差距,但是我们有毅力,我们不断学习摸索,追求更合理更完善的标准是适航人的目标,保障民用航空安全,维护公众利益,促进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是适航人始终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希望中国的适航管理努力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希望世界的适航管理发挥其重大的功效,希望未来不会有那么多航空事故发生。这需要我们一起努力!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摘自《民用航空概论》。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第四条, :摘自《民用航空概论》。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第十七条。 :案例来源于网络查找。 :中国民用航空局。

安全监督机航空公司 机场公司 空中管制中省市区管理局

参考文献:

(1)方从法,罗茜。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郭莉。民用航空法概论。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0。

(3)王小卫,吴万敏。民用航空法概论。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7。 (4)李奎。航空安全管理。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1。

(5)中国民用航空总局 航空器适航司。中国民用航空适航管理。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1994。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

资料仅供参考!!!

h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