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单元达标检测精品试卷(附答案)

来源:伴沃教育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单元达标检测精品试卷

一、选择题(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露珠下的叶脉 B.雨后的彩虹 C.阳光下的影子 D.拱桥的倒影 2.如图所示现象或事例中,应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

A.立竿见影 B.水中倒影 C.播放电影 D.毕业合影

.3.小兰同学笔直站在寝室门口竖直放置的整容镜前0.5m处,他后退0.5m,镜中的像大小变化情况以及镜中的像与他的距离变为( ) A.不变,2m B.不变,1m C.变小,1m D.变小,2m 4.光从空气倾斜射入玻璃中,入射角为60°,折射角可能为.( ) A.0° B.35° C.60° D.90°

5.如图所示,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发出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0°,S′是光源经水面反射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角的大小为40°

B.当水面升高时,反射角将变大

C.当水面升高时,光斑A将向右移动 D.当水面升高时,S′到水面的距离变小.

6.2020年6月21日,我国多地观测到了日环食的天文奇观。以下现象中与形成日环食的“光学”成因相同的是.( )

A.水中的倒影 B.树荫下的光斑 C.雨后的彩虹 7.下列所示的四个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D.海市蜃楼的奇景

①海市蜃楼②日环食③筷子上折 ④鸟的倒影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第1页共5页

8.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斜边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垂直于玻璃砖A的直角边射入,从玻璃砖B的直角边射出,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 ) A.光线a B.光线b C.光线c D.光线d 二、填空题(8个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9.唐代高骈的诗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蕴含着一些物理知识:看

“折射”或“吸收” )“倒影”是正立 (填到“绿树”是树叶 (填“反射”、绿光;

“放大”、“缩小”或“等大” )的像。

10.2020年6月21日下午3点半左右,娄底市内绝大部分同学亲眼看到了日环食这一难得的景象。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日食属于光的____ __现象;如图中,能描述其形成原因的是______图。(选填“甲”或“乙”)。

11.小波在湖边游玩时,看到茂密的树下有许多圆形光斑,仔细一看是太阳的“像”,这是光的______而形成的;看到湖水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______(选填“深”或“浅”),这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发生___ ___;湖面上拱桥在水中的“倒影”,这是由于光的____ __而形成的虚像。

12.小王走向正前方的玻璃窗,想看看美丽的夜景,却发现玻璃窗里有个“自己”迎面走来,这是光的_____ _(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现象。同时她发现,房内电灯通过玻璃成的像与她本人的距离________ _。 13.小华去森林探险,看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圆形光斑,光斑的成像原理是 (填光学原理)。同时看见树林边溪水中的“蓝天白云”,这是 (填光学原理)在水中所成的虚像。小华

想利用平面镜将太阳光束反射进一个水平山洞(如图所示),则他应将平面镜与水平地面成 夹角放置 14.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为了预防 对环境的影响.在天更蓝、水更清的碧阳湖畔,平静的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这是光的 现象,和煦的阳光洒向湖边茂密的树林,走在树荫下,看到地面上圆形的光斑,这是 形成的太阳的像.

15.现有(1)小孔成像;(2)立竿见影;(3)海市蜃楼;(4)水中倒影四个光现象。其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_______ ___(填序号)。请你再举出一个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实例______ _______。 16.小军身高1.66m,站在距平面镜3.2m处,能够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则他的像高 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m。

三、作图题(4个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7. 如图所示,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太阳光水平射入隧道内,请你通过作图画出平面镜,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18.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经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19.如图所示,在清水池底水平放置一平面镜,一束光射向水面的A点,经水折射和平面镜一次反射后射向水面的B点,请作出该过程的光路图。

第2页共5页

20.如右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OB为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法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在图上标明三条光线的名称)

四、实验探究题(2个小题,21题8分、22题12分,共20分)

21.如图所示,某小组用甲、乙两个相同的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们在实验中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点燃的甲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都可以使乙蜡烛与甲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他们进一步测量了两蜡烛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4)物体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它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装置。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1)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此操作目的是_____ _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 (选填“A”或

“B”)这一侧观察。某同学无论怎样调节蜡烛B,发现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 _。

(3)实验中,如果把蜡烛A远离平面镜,看到的像会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像的大小_____ 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若要确认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进一步的操作是___ ___。 五、综合素养题(23题9分、24题10分,共19分) 23.阅读与理解题 红灯停,绿灯行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人所共知的,能否将红绿灯的作用互换一下呢?我们平时见到的太阳光是白光,它是由红、橙、绿、蓝、靛、紫等色光组成的,白光叫复色光,各种颜色的光叫单色光.单色光的颜色是由频率决定的,红光频率最低,波长最长;紫光频率最高,波长最短.光在空气中传播时,会遇到大气分子、水蒸气微粒以及尘埃微粒等障碍物.当光照射到这些微小的障碍物上,障碍物会将光波的一部分能量散射出去,而另一部分能量将穿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光散射的强度与光波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穿过的能量越少,在相同条件下,红、橙光穿过的能量多,蓝、绿光被散射出去的能量多,早晚我们看见太阳时,见到的主要是太阳光中穿透厚厚大气层的红光、橙光,所以朝阳、落日是红色的.晴朗的天空,见到的主要是阳光中被大气散射的蓝、绿光,所以天空呈蓝色.

正因为红光在空气中散射最弱,穿透能力强,可以传到较远的地方,使车辆和行人

第3页共5页

在远处就能发现,及早做好准备,所以用红灯表示停止和危险信号.雾天行车,车上要开黄色警示灯,也是这个道理.可见红绿灯的作用是不能互换的.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概括指出光散射遵循的规律.

(2)试着运用上文提到的知识解释大海为什么是蓝色的?

24.请阅读《彩云的形成》,并回答问题。

彩云的形成

大疫无情,人间有爱。抗击疫情的战场,让彩云之南和香城泉都并肩作战,缔结了云南人民的情谊。“云之南”“彩云之南”都是魅力云南的诗意别称。那么,你知道天上彩云是怎么形成的吗?

海洋、植物的表面和土壤中都含有水。在太阳的照射下,它们都会变得越来越热,它们再也不能忍受炎热的时候,就变成水蒸气在空气的帮助下逃脱,它们会变得很轻,然后进入到天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大气层。在上升的过程中,高度越来越高,温度越来越低,水蒸气就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当这些小水滴或小冰晶逐渐增多并凝结到人眼能辦认的程度时,就是云了。这个过程往往发生在大气层的最底层,因为这层的空气对流很明显,故称对流层。各种云的厚薄相差很大,厚的可达七八公里,薄的只有几十米。很厚的层状云,或者积雨云,阳光很难透射过来,看上去云体就很黑;很薄的云,光线容易透过,在阳光下显得特别明亮,形成白云;当太阳光以一定角度照射云层,经过云层中的小水滴发生折射后,到达地面时,就会形成美丽述人的彩云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对流层,水蒸气逐渐上升的过程中( )

A.温度越来越高,大气压强越来越高 B.温度越来越高,大气压强越来越低 C.温度越来越低,大气压强越来越低 D.温度越来越低,大气压强越来越高

(2)云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等组成,其中部分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上升到高空___ __(填一个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过程中水蒸气要__ _热。 (3)太阳光是白光,彩云的出现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

合而成的。我们可以让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如图所示,在屏幕最低端出现的是紫光,说明紫光对介质的偏折程度最大。如果各种色光以相同入射角斜射入

水中,折射角最大的是__ __(选填“红”或“紫”)光。

第4页共5页

光现象单元达标检测精品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答案】C2.【答案】B3.【答案】A4.【答案】B.5.【答案】D6.【答案】B 7.【答案】B8.【答案】B.

二、填空题(8个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9.【答案】反射等大虚10.【答案】直线传播甲 11.【答案】直线传播浅折射反射12.【答案】反射减小 13.【答案】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30°或150°。14.【答案】噪声;反射;太阳经过树叶缝隙.15.【答案】(1);(2)。激光准直、日食和月食等(选一个即可,其他正确也给分)。

16.【答案】1.66;3.2

三、作图题(4个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7.略18.略19.略20.略

四、实验探究题(2个小题,21题8分、22题12分,共20分) 21.【答案】(1)虚像;(2)相等;(3)相等;(4)不变.22.【答案】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A 平面镜未与桌面垂直远离不变在蜡烛B处放置光屏,观察光屏上是否能承接到像,确定像的虚实

五、综合素养题(23题9分、24题10分,共19分) 23. 【答案】(1)根据文中的关键字句可知光散射遵循的规律:光散射的强度与光波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穿过的能量越少;

(2)我们能够看到大海是因为海水反射的光的进入我们的眼睛,射向水面的太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遇到较纯净的海水分子时就会发生强烈的散射和反射,于是人们所见到的海洋就呈现一片蔚蓝色或深蓝色了.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光散射的强度与光波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穿过的能量越少”.太阳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各不相同,从红光到紫光,波长逐渐变短,长波的穿透能力最强,最容易被水分子吸收,短波的穿透能力弱,容易发生反射和散射. 24.

【答案】 (1) C (2) 凝华 放 (3)色散 红

【解析】(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对流层,水蒸气逐渐上升的过程中,高度越来越高,大气压越来越低,温度越来越低,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2)空气中的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中遇冷凝华形成小冰晶,凝华要放热。

(3)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紫光对介质的偏折程度最大,红光对介质的偏折程度最小,各种色光以相同入射角斜射入水中,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红光的折射角最大。

第5页共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