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课题阶段总结
课题阶段总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作为学生接触教材的第一个环节“预习”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围绕课题我做了以下工作 1、宣传预习的好处。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都强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文的预习更应放给学生。预习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跟上老师的思路,也能让学生带着问题更好的听课。 2、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的目标均由老师确定。阅读一篇课文要完成怎样的任务,老师明白,学生茫然。学生的学习活动完全取决于老师的布置和安排。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这样学生的主动权被剥夺,创造性被扼杀。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目标学生应该是明确的。而学习的目标应当是在预习阶段就应当明确。只的这样,学生才能进行自我的思维和探索。预习要有个性,首先要先学会一些预习方法。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预习的要求:(1)读书首先要划出自然段序号,然后读熟,并且家长帮助过关,读好了就签字。(2)预习生字词:在文中圈出生词,文后的生字组词。 二、遇到的问题。
1、学生自身没有养成习惯,没有自觉性,没有家长看着,就不预习。 2、预习的质量差,有些学生存在应付的做法。 3、对有些学生来说,预习的内容太简单。 三、解决办法。
1、自身进行学习。我上网查找有关预习方法的资料,如:《搞好预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我还买了有关的书籍,如:《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中学习理论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预习方法的指导。如:我在刚开课时,给学生汇报预习情况的时间,通过小组检查生字词和课文。对预习情况好的同学,老师会问:你在家中是怎样预习的?让学生间互相传授经验。
3、对预习好的同学增加预习内容,如:查找有关作者或课文内容的资料。
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4、在家读课文,这是学生最不容易做好的的一项预习作业,于是我把熟课文放在学校,利用每天早上20分钟读熟课文。
5、对预习采取评价,预习好的在评比表上增加一个小红花。 四、针对问题进行培养。
1、注意激发学生预习课文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都强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文的预习更应放给学生。但是小学生毕竟年龄小,预习课文本身又是很复杂的自我探索过程。如果小学生对预习没有兴趣,而光靠老师的强调和硬性规定,是不会有什么好效果的。在实际工作中,我常常利用“名人名言”谈预习的作用。如“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来激发他们对预习课文的兴趣。除此之外,我还经常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都能通过预习而有成就感。如让预习比较好的学生做小老师,让他们带领全班学生学习自读课本中的文章。这样学生自主预习课文的兴趣调动起来了。他们不再认为预习是作业,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实践活动。 五、困惑。
预习很重要,我们都知道,但怎样才能让学生养成习惯,并把它内化成一种学习品质? 六、收获。
1、自己学习到了许多理论知识,并学到了学多对预习方法的指导。 2、使自己有一种紧迫感,更高的要求自己。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