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环境教育与绿色化学

来源:伴沃教育
Vo1.31 2013 No.20 浅谈环境教育与绿色化学 郭晓青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贵州贵阳550081)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时提出的发展战略,环境教育对生态文明建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绿色化学为化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提供契机。论述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加强环境教育。 关键词:环境教育;绿色化学;化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C.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2013)20-0052-02 1环境教育与绿色化学 1.1环境簸育 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基础教育、高等教 育阶段的环境教育和行业职业教育,推动将环境教育纳入 国民素质教育的进程。强化基础阶段环境教育,在相关课程 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环境问题 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有效参与 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鼓励中小学开办各种形式的环境 教育课堂。推进高等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将环境教育作为高 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人教学计划,组织开展“绿色 大学”创建活动。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在这个 能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与技能、培养环境保护人才为任务,以 教育为手段而展开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我国环境教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 程。1973年,中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在“文革”中召开,周 恩来总理是拉开我国环保事业序幕的第一人;1978年提出 大背景下,环境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各 门学科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2僚色化学 环保立法问题,同时,《环保工作汇报要点=}第一次明确指 出:“建议指定一些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设立环保专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Environmentally Benign Chemistry)、环境友好化学(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hem— istry),即是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灭那些对人类 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 荆、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Iu。绿色化学的理想在于不 业”;1983年第二次环保会议将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 策;1992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方针,从而确立了环境教育的地 位,肯定了基础教育领域普及环境教育的重要性;1996年第 三次全国环境宣传教育会议核心议题是如何贯彻《全国环 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它 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它是实现预防污染的基 本和重要的科学手段。绿色化学为化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 提供了契机。 2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意识的渗透 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以下简称《纲要》),《纲 要>对我国环境教育提出,面向2l世纪进一步完善中国特 色的环境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体系以及根据大、中、小学的 不同特点开展环境教育的明确要求;2011--2015年的<全国 试总成绩的20%。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既有教师的监督又有实 参考文献: 验的评定,学生能够很好地遵守实验室纪律,认真完成实验,更 【l】孙立力,周丽平。胡雪原,等.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田.医学教 育探索,2007,6(6):498-_499. 【2】孙江林.检验专业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田.成都中医药大学学 报:教育科学版,2004(2):32-32. 快地提高实验技能。我们还在实验考核上尝试了一些新方法: 在理论考试试题中加入了一定比例的实验内容。以上考核方案 在新学期公布执行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通过上述实验教学改革,学生对医用化学实验有了很大的 [3】黄锁义,陆海峰,潘祖光,等.民族医学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2):45--46. I4】吴华慧,李雪华,候华新,等.浅谈医学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广 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9):101—102.A 兴趣,有效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但是针对不同学习 程度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 要化学教师不断探索实验教学改革,继续为基础医学教育做出 贡献。 一52一 2.1让学生理解绿色化学曲含文 3.2微型实验 绿色化学是研究没有或者尽可能小的环境副作用,并且在 技术上、经济上可行的化学产品和化学过程。其最大的特点是: (1)最大限度利用原料;(2)最大限度减少废物的排放。在始端 微型化学实验是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的一种实验类型,它 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比较明显、清晰的反应结果和化 学信息的实验原理和技术圆。微型实验使用的试剂用量远远少 于对应的常规实验,不仅节约了实验经费,而且操作安全、污 就实现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 “零污染”。它不是被动治理环境污染,而是主动防止化学污染。 学生正确理解了这个概念,树立了正确的观念,在学习和生活 中,他们就会主动做到防止化学污染。白色污染是最典型的例 子,在教学中我们会不断强化绿色化学意识,在学习期间,要求 学生尽可能做到不用会造成白色污染的用品。而在学生今后的 发展道路上或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有了绿色化学的意识, 树立了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就会尽可能地去做到防止废物排 放,防止污染物的产生。 2.2挖掘教材。渗透僚色化学内容 化学反应的“原子经济性(Atom economy)”概念是绿色化 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最早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B.M.Tro6t教授 提出。他针对传统上一般仅用经济性来衡量化学工艺是否可 行的做法,明确指出应该用一种新的标准来评估化学工艺过 程。即选择性和原子经济性。原子经济性考虑的是在化学反应 中究竟有多少原料的原子进入到了产品之中,这一标准既要 求尽可能地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又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 物排放。理想的原子经济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 地转变成产物,不产生副产物或废物,实现废物的“零排放”。 原子利用率的定义是目标产物占反应物总量的百分比,即原 子利用率=(预期产物的分子量/全部生成物的分子量总和) ×100%。原子利用率达到100%的反应有两个最大的特点: (1)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反应原料,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资源。(2) 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物排放(“零废物排放”),因而最大限度 地减少了环境污染,或者说从源头上消除了由化学反应副产 物引起的污染。近年来,开发原子经济性反应已成为绿色化学 研究的热点之一。 丙烯催化加氢反应可以说是一个100%的原子经济反应Ⅱ】: CH3CH=CHz+ 厂 H3CH ̄CH3。 ・ 根据教材中烯烃的相关知识,渗透原子经济性概念,使学 生明白。改进化学产品和化工生产的一个方向就是实现100% 原子经济。 3改进实验.增强绿色化学意识 有机化学实验很多是有毒的,为加强学生的绿色化学意 识,在实验中体现绿色化学理念,化学教研室对有机化学实验 做了如下改进。 3.1宾验项目的镧整 开出的实验项目做了相应的调整,现将实验项目改进前后 进行对比,见表1。 通过上面的实验项目表可以看出,改进前的验证性实验多 于改进后的,而验证性实验如烃、醛酮、胺等的性质实验都是有 毒的,试剂有毒,产物有毒,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和废物排放时都 会造成污染。改进后的实验注重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对学生 动手能力的提高是有帮助的,同时减少了有毒实验,减少了对 环境的污染。 染小。很多常规的有机化学实验都可改为微型实验。例如:酚 与三氯化铁的显色反应,常规实验是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 0.5 mL的苯酚、间苯二酚和苯甲醇,再各加三氯化铁一滴,震 荡,观察颜色变化。改成微型实验操作方法如下:在白色点滴 板小孔中分别加一滴苯酚、间苯二酚和苯甲醇,再分别加一滴 三氯化铁,观察颜色变化。在白色点滴板上观察到的颜色变化 非常明显,但试剂用量大大减少,这也就减少了有毒废液的排 放量。 3.3使用无毒焉品代替 例如醛的银镜反应中,醛可用糖代替,糖是多羟基醛,糖无 毒,醛有毒。这样,不仅在理论上加深了学生对醛和糖的性质的 认识,而且将实验进行了无毒改进。 3.4应用多媒体技术演示有毒实验 将部分实验改为多媒体演示实验,例如对人体危害大和对 环境污染严重的实验,可做成课件给学生演示。如芳烃和卤代 烃的性质实验,这两个实验所用药品均有很大的毒性,对环境 污染严重,而且其中有的实验学生实际操作时实验现象不明 显,实验效果不理想。改用计算机模拟教学,既没有污染,现象 又明显,同时还能调动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和自己做课件的积极 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应用现代化信息学 习的能力。 3.5度弃物的处理与田收 实验废弃物能回收使用的要回收使用,不能使用的要经过 无毒处理后再排放。如对甲醇、乙醇、丙酮及苯之类用量较大的 溶剂,原则上要把它们回收再利用,而将其残渣加以处理;含酚 类物质的废液如苯酚、甲酚、萘酚等,对其浓度高的可燃性物 质,可用焚烧法处理;而浓度低的废液,则用吸附法、溶剂萃取 法或氧化分解法处理。 通过以上的做法,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们做实验时在尽可 能减少污染,从而树立了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化学的理念,培 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今后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 础。 裹1实验项目改进前后对比 参考文献: 【1侏文祥.绿色化学与绿色化学教育叨.化学教育,2001(1):1-4. 【2】陈凯,柳闽生,薛蒙伟.化学习题中的微型化学实验册.中学化学教 学参考,2007(12):53—55.A 一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