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伴沃教育。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曹刿论战语文教案九年级苏教版

来源:伴沃教育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曹刿论战》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的第十三课,出自于《左传》。课文简明完整地记录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这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题目是“论战”,文章就围绕曹刿论作战的道理,因此全文对战争的过程没有一一展开,仅一笔带过,而将重点放在曹刿“论”战略、战术和战后论述战争成败的原因上。在论述中鲜明地刻画了曹刿这一人物形象,为了突出人物曹刿,以庄公、乡人为衬托,通过曹刿与庄公针对战争问题的对话,阐明了战争中取胜的原则,就是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的道理,生动的刻画出热爱国家,有勇有谋的战略家曹刿的形象。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已学习了多篇文言文作品,有一定的文言语感和文言词汇积累,在借助工具书的情况下,可以大致翻译出课文内容和一些重点词句,但对于古今异义的字词和艰深词句理解欠佳,需要进行指导;没有完全养成自主阅读和思考的习惯,需要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启发;大多数学生情感丰富,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对人物形象的体悟有兴趣,乐于总结。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释义,积累文言词汇,能够正确流利对全文进行现代汉语翻译;

2、体会本文剪裁详略得当的方法;

3、借助文中简洁的语言评析主要人物,在对比中体悟曹刿忠心为国,以民为贵,智勇双全的形象; 4、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

1、重点字词的读音及翻译;

2、抓住“论”为中心组织材料裁剪得当的写法; 3、对主要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难点:

运用语言分析和人物对比的方法鉴赏曹刿的人物形象及他身上的优秀品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PPT课件,多媒体,粉笔,板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历史故事导入背景:

春秋时期,齐鲁两国是邻国。齐国发生内战,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的公子小白都抢着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成为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齐桓公(公子小白)即位后当即打败了追击的鲁军,而且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由于齐桓公对鲁国还是一直怨恨难平,于是次年便再次发兵攻鲁,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曹刿论战》中,曹刿要论说的战役。

二、检查预习

<一>作者及《左传》

检查预习效果,提问曹刿论战的出处及作者。

明确:《左传》,编年体史书,作者相传是左丘明,史学和文学价值兼备。

<二>流利准确的朗读课文

明确:1、利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检查学生重点字词“间”“徧”“孚”“辙”“轼”“靡”的读法以及重点句子的断句,错误及时纠正。 2、确定读音正确后再次齐声朗读课文。

三、翻译文意

五分钟时间默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初步翻译文意,找一名成绩中等的同学进行翻译,根据翻译效果及时给予评价。

明确:“齐师伐我”“又何间焉”“肉食者鄙”“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公将驰之”“一鼓作气”“彼衰我盈”“望其旗靡”等重点字词的含义。 释义后男女生分组朗读。

四、初步感知

<一>课题中体现了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主要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曹刿;论战(谈论这场战争如何取得胜利)

<二>这篇课文主要内容在“论”而不在“战”是从哪里体现出来的?

明确:篇幅的偏重

<三>为什么要详写“论”而略写“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具体的战争过程)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使得文章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

五、曹刿人物形象赏析 <一>正面描写

找出曹刿所做的事情和所说的话,进行个性品读,体会从中反映出曹刿怎样的形象?

明确:“四件事”

1、请见

表现出曹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和爱国思想 。 2、请问

从语言中体味曹刿的“以民为贵”的超前思想。 3、请从

体现出不畏危险,与国共存的勇和善于抓住战争时机的智以及追逐敌军时的慎。 4、释疑

阐明以弱对强时应该采取的战略对策(以逸待劳,把握时机,注重士气,后发制人

等),突显曹刿的远谋。

<二>对比烘托

从文中找出描写鲁庄公及乡人的句子,体会他们的人物形象,与曹刿进行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1、鲁庄公的“鄙”对比曹刿的“远谋”。

2、其乡人的自私懦弱对比曹刿的以国为重的责任感。 作用:在对比中突出了曹刿以国为重,大智大勇的人物形象。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乡人和鲁庄公的话,体会语气和感情。

六、总结方法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生动刻画了曹刿这一人物形象,让人感受很深,同学们总结一下,左丘明是如何将曹刿这一人物形象写得入木三分的,他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明确: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与对比衬托(反面人物的刻画)相结合的方法。

七、作业布置

推荐阅读《左传》中另一名篇《子鱼论战》,用150字左右简要总结战争失败的原因。

八、板书设计

见 忠 乡人 曹刿 问 谋 (远谋) 从 勇 释 智

对比 鲁庄公 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