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伴沃教育
■嘧回目圈国 表1 2组手术时长苏醒时间比较( ± ,rain) 术前麻醉_2J。 丙泊酚目前为手术进行麻醉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不过其单 纯的应用镇痛效果较差,因此临床上常复合镇痛药物进行使用 以加强镇痛效果【:I】。而盐酸羟考酮属于镇痛药物的一种,是新型 的 受体激动剂,将其与丙泊酚复合使用进行麻醉,可以加强 效果;且盐酸羟考酮麻醉速度陕,对患者并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 2.2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2。 表2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本次研究中,将使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麻醉的 观察组患者,与使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的对照组患者进行 比较,发现使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麻醉可以缩短手 术时间、苏醒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手术顺利进行,值 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锎,丁辉,李芸.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 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估[J].中国内镜杂志,2015,3(11):255—258. 3讨论 [2]孙娜,金立民,李佳美,等.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 老年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疗效和安全性『J1_中国老年学 杂志,2015,18(12):5225—522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就医的中老年患者比例也在 逐年上升,成为了住院患者的主要群体。胰胆管疾病是临床上 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一般多采用手术治疗。 为了安全有效的诊断疾病类型,同时提高患者安全性, 近些年逐渐采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来为老年患者进 [3]邵建军,董勇杰.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老年患者内 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疗效和安全性IJ1.中外医疗,2016,9(4): 140-142. [4]程爽.对行内镜逆行l生胰胆管造影术的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全程 行治疗,这种方法创伤小、时间短,可以为老年患者提供一种 较为安全的治疗方式。但其也同样属于手术,其使用的检查 器具也会使患者感到痛苦,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呼吸或心血管 系统剧烈波动,以至于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进行 护理的效果分析[J】_当代医药论丛,2016,16(7):159—160. (收稿El期:2017—04—14)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临床疗效分析 张丽花 (汾阳市人民医院,山西汾阳032200) 【摘要】目的疗效果。方法研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的,】盘床治 青光眼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导致不可逆盲的主要危险因素, 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者的视力影响较大,往往会 将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16例 (116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8例 (58眼)。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复 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提高率和手术成功率分别为75.86%, 导致患者出现终身性眼疾。患者的眼内压会持续升高,进而导 致视神经发生不可逆损伤,最终导致眼盲,严重影响着患者的 视力健康和生活质量f1_。目前,临床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以小梁切 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45%,74.14%,具有显著性差异 (P<O.05);治疗后2组患者眼压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眼 除术为主,但是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临床疗效并不为理想。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复合 式小梁切除术被广泛用于该病的治疗中,且效果确切,并发症 较少,逐步取代了传统小梁切除术12-1。本文对我院2015年5月一 2016年10月收治的116例(116眼)青光眼患者进行研究,分 析探讨了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压下降程度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眼浅前房发生率和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90%,3.4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0.70%和15.52%(P<0.05)。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用于青光 眼患者的临床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视力,提高视野改善率,降低 眼压,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临床效果 安 全性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5月一 2016年10月收治的116例(116眼)青光眼患者,根据随机数 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58眼)。观察组中 男39例(39眼),女19例(19眼);年龄32岁一66岁,平均年龄 基层医学论坛2017年7月第21卷第19期 DoI:10.19435/j.1672—1721.2017.19.025 作者简介:张丽花,女,本科,副主任医师。 ■嘧廨目爨凰 (43.65±4.54)岁;术前眼压25~46 mm Hg,平均为(28.38± 5.92)mm Hg;其中27例患者为急性闭角型,l8例患者为慢性 闭角型,8例患者为慢性开角型,3例患者为继发开角型,2例 患者为残余青光眼。对照组中男35例(35眼),女23例(23眼); 年龄为31岁~68岁,平均年龄(45.41±6.73)岁;术前眼压 26 41 mm Hg,平均(27.98±6.36)mm Hg;其中29例患者为急 性闭角型,l5例患者为慢性闭角型,l0例患者为慢性开角型, 塞米松等注射治疗,最后将手术部位包扎。 1.3疗效评判标准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视力变 化、眼内压恢复情况、眼前房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 眼前房深度分度标准为浅I度:中央前房形成,周围虹膜和角 膜内皮接触;浅Ⅱ度:除瞳孔区晶状体前囊外,其余虹膜面均与 角膜内皮接触;浅Ⅲ度:整个前房消失,虹膜面、晶状体前囊等均 与内皮接触。手术成功率判断标准为手术完全成功:患者术后眼 内压范围6~21 mmHg,无需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条件成功:患者需 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维持眼压在6~21 mm Hg;失败:患者术后眼压 低于6mmHg或者超过21 mmHg。 1.4统计学方法以 ±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 2例患者为继发开角型,2例患者为残余青光眼。2组年龄构 成、性别比例、术前眼内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比较无差异 (P>0.05)。2组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无手术 禁忌证。 1.2治疗方法2组患者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进行。对照组 数资料采用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实施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复合式小梁切 除术治疗,具体操作为:于患者角膜上缘1 mm处的透明角膜板 处缝人悬吊线,将眼球向下牵引,若巩膜内出血则采用灼烧止 血;手术结束后,将丝裂霉素c棉片从结膜、巩膜瓣间取出,利 用缓冲液清洗角膜瓣;之后实施巩膜周切手术,恢复前房,观察 2.1 2组患者术后视力提高率和手术成功率比较观察 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提高率和手术成功率分别为75.86%, 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45%,74.14%,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见表1。 患者术后滤过泡的形态以及前房深度;术后给予庆大霉素、地 表1 2组患者规力提高率和手术成功率比较例(% 2.2 2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 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在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通 过采用巩膜瓣的可拆除缝线和使用延缓伤口愈合的丝裂霉素 等联合治疗,大大提高了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减少了术后浅前 房的发生率和术后眼压低等并发症目。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 16例 青光眼患者进行研究,对比传统小梁切除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 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视力提高 疗前平均眼压比较无差异(尸>0.05);治疗后,2组患者眼压均显 著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眼压下降程度更为显著(心O-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手术前NI ̄,NI:I:较( ±5.mmHg 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眼压下降情况显著 优于对照组,眼浅前房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 对照组(P<0.05)。 2.3 2组患者术后眼前房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眼浅前房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6.90%,3.4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70%,15.52%(P<0.05)。见 表3。 表3 2组患者术后眼盲 房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综上所述,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用于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 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力,提高视野改善率,降低眼压,且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Ⅲ1 闻毅颐,李东豪,胡利.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 青光眼的效果叨.广东医学,2014,52(7):1083—1085. [2】敬峥,李洪涛,陈燕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 青光眼的临床效果『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13):1433—1434. [3]黄信.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 导报,2012,9(4):28—29. 3讨论 [4]吴胜卫,孔凡宏,任淑兰,等.传统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 青光眼的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8):1575—1576. (收稿日期:2017—04—17) 青光眼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致盲性眼病,以前多采用小梁 切除术进行治疗,但是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影响临床效果[31。复 基层医学论坛2017年7月第21卷第19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