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思考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这些流动人口在对辖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社会管理带来诸多矛盾和问题。为切实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促进辖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现就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浅谈几点看法。
一、 辖区流动人口基本情况
目前东城街道辖区内实有人口96861人,其中流动人口8760人,占实有人口的1/10。中专以上学历占流动人口的1/5,高中以上学历占2/5,初中以上学历占3/5,其中1/2以上为男性,其余的为女性及儿童。
二、 当前流动人口的特征
(一)素质低。辖区流动人口中,大部分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他们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法律知识匮乏,缺乏劳动技能,且缺少学习和培训机会。
(二)心理功利。流动人口中大部分在本地生活窘迫,他们为改善自身生活现状,背井离乡进城务工。这些人中不乏急功近利之人,为了达到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部分流动人口因受外界刺激和腐朽思想影响,为达到自己物质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刺激滋生犯罪动机,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机构复杂。流动人口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序状态,来源广泛,流出地多,其来去行踪不易掌握,且成份复杂,良莠不齐。部分流动人口是初中才毕业的学生,
生理健康知识缺乏,又处于青春懵懂期,早婚早育现象严重,给辖区的计划生育服务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还有部分流动人口为外来流窜犯罪人员,他们相互结成犯罪团伙,一人被抓,其余便作鸟兽散,给追捕和办案、结案造成很大困难,给社会治安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性。但是流动人口中也不乏高学历及技术性人才,给辖区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由此,各类人员惨杂其中,结构复杂,不利于社会服务管理。
(四)从业选择流动性、盲目性大。由于大多数流动人口来自周边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没有技术优势,往往只能从事销售、建筑业、美容美发、餐饮娱乐等行业,以及本地人不愿干的“脏、累、苦、差、险”工种,且以非正规短期就业为主。没有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雇主或雇用单位能随意的将其辞退,更遑论为其购买“五险一金”,使得这部分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得不到保障,加速了其就业的流动性。
(五)教育难。辖区内部分流动人口是举家到城市来务工的,由于经济、住房等因素的影响,没能让适龄子女到学校接受教育,而是流落街头捡垃圾,维持家庭生活;有的少年儿童甚至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为小偷,给社会治安造成了危害。
总之,目前辖区的流动人口不仅数量多、成份杂,且变动快。其中80、90后年轻人居多,他们由于社会经验少,阅历浅,心智不成熟,容易急功近利,为达目的而采取激进的办法,带来了治安、计生、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社会管理问题。
三、目前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辖区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跟形势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仍有许多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
(一)管理体制不畅。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体制尚需理顺。涉及公安、劳动、计生、城管、卫生、民政等多个部门,给各部门对责、权、利的认识在某种情况下带有局部性及与之相适应的差异性,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单独制定管理制度,这样使得工作难以协调,服务与管理难以配套,无法形成合力。
(二) 情况掌握难。一是流动人口的流动性太活、太强,流入地不易掌握,其户籍地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二是网络的不畅通,很多流动人口的信息、资料未能及时录入,造成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效率不高。
(三)管理难度大。目前流动人口流动性强,难以管理,违法生育隐患较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在大多数农民看来,最好的保险仍是多生几个儿子养儿防老,没有儿子的家庭或是想超生的育龄人员在外躲避计划生育管理,违法生育孩子,长期在异地居住。
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几点看法
1. 建立专门机构,理顺管理机制。筹建专门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实现集中办公,统筹协调,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效率。
2.完善网络平台。建立建全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平台,保障网络通畅,使流动人口信息及时准确录入系统,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完善服务管理机制。对高中以上学历流动人口提供技能培训,提供劳动保障服务;对初中以上学历且有固定职业或固定住所的流动人口实行管理服务并重原则,加大健康教育及法制宣传;对居无定所且有危害社会治安管理的流动人口,以管理为主服务为辅,通过再教育、社会帮扶等方式谋得职业,远离违法犯罪道路。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确保
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有房住,子女有书读。
总之,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建立惠及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机制,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权利和需求,实现流动人口的“市民化、本土化”,不仅是又好又快发展东城街道的内在需求,也是实现伟大西昌梦的重要保障。
2013年10月13日东城街道办事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