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应对自然灾害(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分布地区,并认识到自然灾害的表现及带来的危害,清楚引起灾害的原因,了解我国近年来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 教学重点:
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学会避险自救。 教学难点:
灾害面前,要有镇定自若的态度和不畏艰险的勇气。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故事导入:
师: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北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此次地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总伤亡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被称为“汶川大地震”。
- 1 -
此次地震中,一所普通乡镇中学的师生幸免于难。从2005年开始,这所学校每学期都组织一次科学、严谨的紧急疏散演习。地震发生后,得益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教室紧急撤离,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全体师生毫发无伤。而此时8栋教学楼出现部分坍塌,已全部成为危楼。
那如果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应对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应对自然灾害》的课堂。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出示学习目标。 2.目标解读:
本课学习,同学们要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分布地区,并认识到自然灾害的表现及带来的危害,清楚引起灾害的原因。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活动一: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 (一)什么是自然灾害。
1. 自然灾害时自然界中发生的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的异常现象或事件。
2.我是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台风、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病
- 2 -
虫害等。(图片出示)
3.读36页中国自然在灾害的分布图,观察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情况,说一说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4.学生交流。
生:从图中,我看到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
生:我看到……
5.说一说你的家乡经历过哪种自然灾害? 6.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二)自然灾害的表现及危害。
1.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资源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可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学生读37页图片和文字。了解自然灾害表现及危害。 A.我的家乡云南大部分地区曾遭受严重的干旱,一百多天没有降雨,河流断流,水库干涸。
B.我的家乡甘肃曾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很多人遇难。
C.我国南方曾发生严重的寒潮冰雪灾害,造成农作物冻伤或冻死、高速公路结冰、煤电供应不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3.你还知道我国发生的特大自然灾害和它所带来的的
- 3 -
危害。
4.教师补充介绍。
1981年7月9日,四川省遭受了特大暴雨的袭击,使全省18个地、市、州的90多个县区发生了约6万处滑坡、崩塌,其中规模较大的达47000多处,特别是盆地北部边缘山区和中部丘陵区分布尤为密集。它们中断了交通、破坏了灌溉渠系、耕地和山材, 滑坡数量之多,发生时间之集中和造成灾害之严重程度都是历史上罕见的。
1991年淮河流域大洪水,1991年5月、6月份开始,中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水灾,5个省、自治区发生严重旱灾。据当时初步统计,安徽全省受灾人口达4800多万人,死亡267人,直接经济损失近70亿元。江苏全省受灾人口达4200多万人,死亡164人,直接经济损失90亿元。
1998年6月中旬发生的的特大洪水灾害,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北方松花江流域,造成了历史罕见的大洪水灾害。全国29各省市自治区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北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此次地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总伤亡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被称为“汶川大地震”。
2019年8月10日——2019年8月14日10时,“利奇马”共造成中国1402.4万人受灾,57人死亡(其中浙江45
- 4 -
人,安徽5人,山东5人,江苏1人,台湾1人),14人失踪(浙江3人,安徽4人,山东7人),20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537.2亿元人民币
5.教师小结。
(三)完成37页活动园。
1.认真阅读下面的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我国哪些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比较大?
2.学生读图分析。 3.指名回答。 4.教师小结。
三、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四、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知道了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分布地区,并认识到自然灾害的表现及带来的危害,清楚引起灾害的原因。了解了我国近年来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
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教学反思
- 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